6月的成都,溫度一路爬升,嗅到夏天的味道,生長在川西壩子的昆蟲也開始活躍起來,大規模昆蟲傾巢出動,為昆蟲專家研究它們提供了有利時機。6月6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來到自然保護區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查,通過燈誘、罐誘等方法,了解川西崑蟲種類分布。剛進入昆蟲領地,專家們就發現,一些活躍在平原的蝴蝶、飛蛾,已經在高海拔區域開始「避暑」。
華希昆蟲博物館專家們20多年的觀察數據顯示,它們出現在高海拔區域並不是「消暑度假」,而是「勢力範圍」擴大。最近5年以來,川西區域已有超過130種昆蟲朝著高海拔進軍,一些昆蟲分布範圍在十年時間內上升150米到200米左右。
美酒加燈光
召集昆蟲辨認「身份」
在成都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140米的草地上,一臺昆蟲歌舞晚會即將上演。晚上8點,趕在天色暗下之前,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和工作人員忙著「劇務」工作。掛起一塊白色幕布,燈光也在周圍提前布置就緒。天色已經黑透,工作人員接通電源,白色幕布一側,一臺射燈投向對面山頭,幕布旁邊,白熾燈也同時亮起,「歌舞晚會」正式上演。
不到十分鐘,飛蛾率先追逐光源前來「捧場」,踩著草皮,鍬甲也朝著舞臺一路「狂奔」,幕布上陸續爬滿了昆蟲大軍。利用燈光模擬月光,觀察人員的燈誘成功了,十裡八村的昆蟲都來了,館長趙力開始在幕布上辨認昆蟲種類。
晚上用燈,白天則用「罐」。巴氏罐誘法,是昆蟲學家的慣用手法,在保護區海拔1500米左右的卡子埡口附近,趙力將一些光滑的杯子埋在泥土中,罐口與泥土齊平,鋪上一些草皮泥土在邊緣做一層偽裝,在杯子裡面,工作人員放上美酒、糖水以及一些腐爛的食物,「這些腐敗變質的重口味食物是食草昆蟲最喜歡吃的。」趙力介紹說,肉食性昆蟲也能在這裡找到最愛,美味的蚯蚓和蝸牛「香飄十裡」。
然而,對於昆蟲來說,這是一場「鴻門宴」,一旦它們大快朵頤飽餐之後,就該悔不當初了,光滑的杯壁怎麼也爬不出來。從河灘到農莊再到海拔最高的區域,昆蟲專家在這些不同的區域分別設下「宴席」款待昆蟲,為的就是能夠看看從闊葉林到針葉林帶,都是哪些「食客」經常出沒。
130多個低海拔家族
勢力範圍朝著高山擴張
在海拔1350米左右高山上尋找昆蟲蹤跡時,趙力發現一種小紅蛺從草上飛過。「這些就是平原地區的『常客』,在市區都能經常見到的物種。」趙力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包括草叢裡的一些食蚜蠅,都是喜歡在低矮草甸生存的物種。「如今它們的領地已經擴張到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了」。他表示,這就是全球變暖對川西崑蟲的影響。
通過最近5年以來的觀察,趙力發現至少有130多種昆蟲將地盤擴張到高海拔區域。海拔上升1000米,氣溫下降6℃,這些昆蟲之所以朝著高出進發,與上面溫度變化密不可分。
據他介紹,此前所發現的一種天蛾科的蛾類,生活區域僅限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但現在已經將範圍擴大到了海拔1500米到2000米左右了。在他的記錄中,一些昆蟲分布範圍在十年時間內上升150米到200米左右。這一距離,對於昆蟲來說算是一個滄桑巨變。
在燈誘時,一隻稻綠蝽也出現在了幕布之上,趙力分析說,這種也是平原常見的一種昆蟲,分布在溫帶地區和一些熱帶地區的山區,它們是一種遷徙能力很強的物種,哪裡有溫暖溼潤的氣候,它們就搬到哪裡去。「它們也是氣候條件變化的指標性物種」。
不過,這個變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海外的記錄,甚至會長達幾百年,而在成都區域,最近20年比較明顯。
觀察點位數據顯示
昆蟲一步一步往上爬
青城後山、西嶺雪山、雞冠山、貢嘎雪山……都有趙力觀察昆蟲變化的點位,這些地方埋下的玻璃罐體積更大,都是5到8升左右「大傢伙」,每次收網時,裡面都是黑壓壓一片。
在他統計的物種之中,巴黎翠鳳蝶、青城箭環蝶、中華虎甲、深山鍬甲等物種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種類。拿巴黎翠鳳蝶來說,它們22年前在川西最高分布海拔為960米;15年前在川西最高分布海拔為1020米;10年前在海拔1140米的區域也能找到;而在去年,它們開始爬上海拔1309米的區域。
這個數據在四川絹蝶身上也有明顯表現,不過,對於這些本來就住得比較高的物種來說,它們似乎已經無路可退,22年前分布在4680米的貢嘎雪山上;去年的數據則表明,絹蝶開始擴張到海拔5305米的區域,這已經到了昆蟲分布的一個極限區域。
氣溫升高成孤島
高海拔生物困境更嚴重
海拔5600米,已經是昆蟲生長的惡夢了。因此,昆蟲朝著高山遷徙,終究還是有盡頭的。20多年前發現絹蝶的地方,現在百分之八十的區域都已經沒了它們的蹤影。趙力告訴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很多以前做絹蝶生意的人,都已經轉行了。「以前他們一個季度就能捕獲兩千多隻,五六年前,他們一年只能捕獲200多隻。」趙力透露說,氣溫升高,海拔4000米以上生活的絹蝶已經處於一種孤島狀分布,它們分散居住在十多個山峰之上,生殖隔離,基因開始缺少交流,絹蝶也逐漸開始沒落。」
「四川的十幾個絹蝶物種絕大多數種類只生活在高山上,氣候變暖對它們的影響最為明顯,許多種類面臨滅絕。」趙力分析稱,對於昆蟲來說,人們的捕捉並不是最可怕的,真正會導致它們種群消失的,還是環境的變化。不過,對於川西崑蟲種群數量而言,趙力認為總體還是趨於穩定的,拿蝴蝶來說,上世紀90年代就統計有564種蝶類,最近20年在調查深入之後,增加了100多種。但是近5年就沒有什麼增加了,要突破蝴蝶總量的原有記錄,還是比較困難。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宦小淮
攝影記者 劉海韻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