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門宦制度是什麼樣的?

2020-12-17 喝水會胖

導語:清代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門宦制度是什麼樣的?

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除具有中國伊斯蘭教的基本特點之外,教派門宦較多便是其最主要特點,其中清代形成的門宦制度,又是這一地區伊斯蘭教最具獨特的地方。甘寧青地區是我國伊斯蘭教教派與門宦的主要發源地。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初年,相繼形成為三大教派、四大門宦及其40多個支系門宦。甘寧青地區的各大教派及門宦派別,基本都是清代形成,均屬伊斯蘭教的最大派別遜尼派,並遵行哈奈斐教法學派的土張。這些派別的教義教理大同小異,只是在宗教修持和宗教禮儀方面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既不影響根本信仰,也不違反教理教法。門宦是我國伊斯蘭教獨有的一種教派形式,盛行於甘寧青地區的回族、撒拉族、東鄉族和保安族中。

蘇非派是伊斯蘭教內部衍生的一種神秘主義派別,產生於7世紀末到8世紀初,奉行和土張禁欲主義的個人修持方式。12世紀末,早先鬆散的修道團體演變為組織嚴密的教團,同時在其內部又產生了許多教派組織。13世紀以後,隨著伊斯蘭教派的東傳,蘇非派在中亞一帶廣為傳播,17—18世紀時達到極盛時期。大約在10世紀左右,蘇大約在10世紀左右,蘇非派由中亞傳入我國新疆地區,形成為依禪派。清初,隨著海禁鬆弛,有不少穆斯林從海陸兩路東來,在中國傳布伊斯蘭教。同時也有不少西北地區的穆斯林學者通過朝期、學習等途徑,接觸並汲取了蘇非派思想,並賦以白己的認識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另一方面,西北地區的穆斯林,在清代經過了一段悽風苦雨的艱難歷程後,迫切需要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於是他們把希望傾注到白己的伊斯蘭教信仰中。這些為清代蘇非教團的傳入和門宦道堂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礎和社會條件。及至康乾時期,蘇非派己從中亞及新疆一帶傳入甘寧青地區,並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發展成4個具有中國特點的伊斯蘭派別,即虎夫耶、哲赫忍耶、嘎德忍耶、庫布林耶,以後又發展、創建了近40個支派。

在宗教修持和禮儀方面,提倡吸收和借鑑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部分,注意與中國主流文化的協調,並對其他教派、門宦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性和適應性,很少出現教爭,並為回、漢民族關係的良好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二,教派的組織結構是以清真寺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坊制,一個寺就是一個坊,各教坊之間互不隸屬,也無必然的聯繫。教坊內部則有一套大同小異的管理和組織系統。清真寺內阿旬一般聘請外地人擔任,有一定的任期。門宦具有相當嚴密的組織系統,重視道統傳述,甸個門宦各成系統,門戶之別不可逾越。大體上都實行三級教權制,即掌教人、熱依斯或海裡凡、阿旬。

掌教人即教主,亦稱老人家,是門宦的最高首領,總攬一切大權,具有很高的威望。一個門宦一個教主,一般是子孫世襲,亦有傳賢制和家族世襲制。一個門宦轄有數個、數十個教區,教區內又以清真寺為單位分成若干個小區。行教區的熱依斯或海裡凡、教坊的阿旬以及拱北的負責人,一般均由教主委派,他們都為教主負責。第三,教派以清真寺為最主要的宗教活動場所,而門宦除清真寺外,還有一種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拱北。拱北的阿語原意為圓拱形建築,在中國被引中為享有特殊地位與威望的宗教人士的墓地。門宦教民因崇拜教主,一般都要給去世的教主修建拱北,並定期舉行紀念活動,於是拱北逐漸發展成為清真寺以外的又一宗教活動場所。它在增強本門宦凝聚力、擴大門宦影響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各教派的宗教活動較少,除教法規定正常宗教活動外,再無其他新增的宗教活動,教民的宗教負擔較輕。門宦的宗教活動除教法規定的外,還有一些帶著神秘色彩的獨特的宗教活動。門宦教民除交納法定的課稅以及修建清真寺、拱北的費用外,還需向教主奉獻財物,名目較多。另外,在一些宗教活動中的其他支出也較多。門宦是受國外蘇非主義思想影響而在中國形成的一系列伊斯蘭教派的統稱,而門宦制度則指在門宦的發展過程中,與中國的封建制度相結合形成的一系列宗教封建特權制度。

門宦及門宦制度是清代出現在甘寧青地區一種獨特的宗教文化現象,它的出現一方面反映了這一地區伊斯蘭教信仰的發達,同時也是這一地區伊斯蘭民族自身民族進程發展的產物,是他們走向成熟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它還創建、整合了新型的伊斯蘭民族的基層社會組織,為這裡的伊斯蘭民族提供了一種社會組織形式。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清代在甘寧青地區出現眾多的門宦以後,他們各自標榜正統,都表現出對現存教派或其他門宦的不滿,由此便引起了教爭,並產生了所謂的新、老教。不斷發生的教爭,不僅破壞了教民間原有的團結,造成了穆斯林社會內部的裂痕,阻滯了伊斯蘭教的正常發展。

相關焦點

  •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伊斯蘭教、藏傳佛教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
    宗教制度民主改革的必要性  宗教制度民主改革是中國社會制度改革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有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塔爾、塔吉克、東鄉、撒拉、保安等10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有蒙、藏、土、羌、裕固等民族信仰藏傳佛教。
  • 渡海巡臺:清代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直接管轄制度
    臺灣海峽,風濤之險,不僅未能阻止兩岸的歷史文化聯繫,而且還孕育出為應對或適應自然阻隔而設計的管轄制度。清代渡海巡臺制度,乃清王朝以「閩臺合治」將臺灣納入福建地方治理之同時,面對臺灣海峽自然阻隔以及臺灣地方官員治理不力,在臺灣建省之前實行的直接管轄制度,前後運行160多年,歷經御史巡臺、福建大員輪值巡臺、閩撫駐臺三個階段。
  • 【清代】考試制度及其他
    部族政權下之考試制度  再說到清代的考試制度。若說考試制度是一種愚民政策,清代是當之無愧的。晚清末年,鄒容在《革命軍》書裡說:「滿洲人在中國,不過十八行省中最小一部分,而其官於朝者,則以最小部分敵十八行省而有餘。今試以京官滿漢缺額觀之。自大學士侍郎尚書滿漢而缺平列外,如內閣,則滿學士六,漢學士四,滿蒙侍讀學士六,漢軍漢侍讀學士二。
  • 西北地區大多信仰伊斯蘭教,為什麼還有敦煌莫高窟等佛教建築呢!
    西北地區大多信仰伊斯蘭教,為什麼還有敦煌莫高窟等佛教建築呢!眾所周知我國今天的西北地區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比如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甘肅、寧夏等省份都有很多伊斯蘭教的特色食品和建築。但是西北地區卻有著很多佛教的標誌性建築,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新疆七個星佛寺等。那為什麼西北地區大多信仰伊斯蘭教,卻還有佛教文化建築呢?其實在早在兩漢時期,佛教通過西域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那時候古印度、中亞東部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信仰佛教,佛教文化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影響到了建築文化,所以現今我國西北地區保存著大量的佛教建築。
  • 中外學者如何研究清代倉儲制度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劉翠溶、費景漢認為倉儲存在的理由在於防止糧食價格的兩種變化,即季節性波動和周期性波動;倉儲制度運行的重要原則是存儲糧食,以防備周期性波動為主,以防備季節性波動為輔。他們以清代四川地區的資料進行實證分析,得出清代倉儲制度的興廢與清代王朝的興衰時期相吻合的觀點。
  • 三國志戰略版甘寧輕勇飛燕和避實擊虛哪個好 甘寧可以帶一騎當千嗎
    三國志戰略版甘寧輕勇飛燕和避實擊虛哪個好?三國志戰略版甘寧可以帶一騎當千嗎?我們都知道甘寧屬於吳國非常強力的五星橙將,相信很多玩家在給他配置戰法的時候都經常會糾結帶什麼會強一些!話不多說,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 伊斯蘭教的起源與派別
    在阿拉伯歷9月的一天,他申述自己受安拉的啟示,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從而開始了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起初,他傳教的範圍只限於至親好友。612年,才開始向麥加的居民公開傳教。他宣稱安拉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是獨一無二的。他勸導人們歸順並敬畏安拉,止惡行善。反對崇拜多神和偶像。宣稱伊斯蘭教是自古以來正統的宗教,他自己是這個宗教的最後一位使者,受命於安拉,傳布伊斯蘭教。
  • 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
    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  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成立於1981年9月。1981年9月在西寧召開了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之後在省內穆斯林人口集中的各市、行署、縣也相繼成立了伊斯蘭教協會。  第二條  本會是由省宗教事務局審查同意,經省民政廳核准登記,由全省伊斯蘭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眾組成的愛國宗教社會團體,是社會團體法人。是代表全省伊斯蘭教界和穆斯林群眾合法權益的群眾組織,是黨和政府團結、教育、聯繫伊斯蘭教界和穆斯林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貫徹執行宗教政策,使宗教活動正常化的組織保證。
  • 汪毅夫:清代職官(文官)制度在臺灣
    汪毅夫 (圖片來源:臺胞之家網站)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今天在在香港中評網撰文,介紹清代職官(文官)制度在臺灣實行的情況,並指出,談論「制'度史視野裡的臺灣」,當然要描述「兩岸長期同屬於一個行政體系」、論述「政治制度相同
  • 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是怎樣形成的
    穆罕默德的創立的伊斯蘭教同基督教、佛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但是,同基督教、佛教的歷史比較,伊斯蘭教的歷史遠為後出。伊斯蘭教是7世紀中期在阿拉伯半島傳布開來的一種宗教。它的創始人是麥加貴族世襲出身的穆罕默德。後來,伊斯蘭教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 清代成吉思汗八白室祭祀制度是什麼樣子的?主祭神象徵物是什麼?
    本文主要以清代蒙文檔案作為依據,探討這兩個問題,試圖還其歷史原貌。二、清代的成吉思汗八白室「成吉思汗八白室」這一稱呼,頻繁出現於17—18世紀成書的《阿勒坦汗傳》、《黃金史綱》、《蒙古源流》、《黃金史》等蒙文史書。但成吉思汗八白室究竟由哪些白室組成,在這些史書中尚沒有詳細列出,故無法考證。但清代八白室是明代八白室的延續和繼承,到清代後期和民國時期八白室制度受到了某種程度的破壞。
  • 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是什麼
    元代開始,伊斯蘭教成為與其他宗教並行的獨立宗教信仰,它的基礎是元代形成的統稱「回回」的幾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即回回民族、撒拉族、東鄉族,此外就是新疆地區皈依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由蒙古、回、漢、藏等民族混血形成的保安族,在17世紀時也接受了伊斯蘭教。
  • 【清史探秘】清代官員考核中的引見制度
    清代的引見制度包括官員入仕選拔、升遷調補、降革處罰等方面,成為皇帝加強皇權的一種重要政治手段。 通過引見觀察官員 清代對官員的考核分為京察和大計,分別對京官和外官進行。考核結束後,將京察一等、大計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員引見給皇帝。
  • 銀西鐵路甘寧段8標惠安堡隧道貫通
    9月20日,由中鐵上海工程局承建的銀西鐵路甘寧段8標惠安堡隧道順利貫通,標誌寧夏境內高鐵隧道實現"零"的突破。據了解,銀西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中的一縱,是串聯陝甘寧革命老區的首條高鐵,是振興陝甘寧革命老區,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呂蒙篇(尾聲,其一)——與甘寧的交情
    第三,甘寧加入江東非常晚。繼續甘寧在荊州效力十幾年的說法,自興平元年(194)反叛劉璋失敗算起,到建安八年(203)甘寧射殺凌操,已經為荊州效力了足足十年。如果算到甘寧在建安十三年(208)春孫權第三次徵討江夏之前加入,那甘寧在荊州的時間長達十五年。也就是說甘寧最晚在赤壁之戰的同一年才加入江東集團,是同時期知名將領中最晚的。
  • 你知道內蒙古地區蒙古族部落名稱來歷嗎?
    阿拉善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分布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境內。稱為「浩騰蒙古」,也稱「蒙古回回」、「纏頭回回」或「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為元太祖弟哈布圖哈薩爾十七世孫昆都倫岱青之部落。因其部落始牧於杭愛山之北,為區別其伯祖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嫩科爾沁,故稱為阿魯科爾沁。
  • 海賊王甘寧重炮隊再起航
    率土之濱裡的甘寧算不上是強勢卡牌,但海賊王是比較容易紅的卡牌,有很多玩家在建隊的過程中有滿紅強迫症,所以甘寧時常會出沒在徵服賽季的戰場上;想想海賊王甘寧上次被張寧法爆隊無損秒殺的黑歷史還歷歷在目,堂堂東吳名將「江表之虎臣」被一個虛擬人物打的面子都沒了,怎麼也要想辦法扳回一城,本篇介紹的「甘寧、群貂、孫權」隊,實戰非常不錯,有興趣的玩家接著往下看哦
  • ...原來是瞎編,維吾爾人原先並不信仰伊斯蘭教,敵對勢力還是省省吧
    清代新疆地區進一步建省,稱「新疆」,意思是「故土新歸」。白皮書清晰梳理了歷朝歷代對新疆進行的管轄,有力證明這是中國固有之領土。新疆是古絲路上的重要通道,也是東西方文明交匯之地,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是多元文化薈萃、多種文化並存的地方,有中華文化的印記,是中華文化一部分。
  • 鑑賞|清代江浙地區文人竹刻的興起背後
    清代江浙皖地區文人竹刻的興起清代江浙皖地區的文人竹刻藝術,大約可以嘉慶朝作為界限,分為前後兩個時期。這兩個時期的發展情況,有著鮮明的差異。而在清代晚期「金陵派」之名確立之後,「金陵派」卻反而名實不符。附會者將作品風格與濮仲謙毫無相似之處,僅因同樣在金陵地區活動的李文甫加進去,遂使「濮派」的面目更加混淆不清。今天我們討論有清一代嘉定以外地區竹刻的發展,不能不還「濮派」的本來面目和應有的歷史地位。濮仲謙的有關史料已為學界熟知,茲不贅述。這裡要討論的,是「濮派」在清代的情況。
  • 清代臺灣地區的行政建置沿革復原,前賢研究十分充分
    清代臺灣地區的行政建置沿革復原,前賢研究十分充分,基本也取得了一致的結論。尤其是清代臺灣府縣的建置問題,因史籍記載清楚、詳細,諸家意見完全一致。唯關於廳的建置的考訂,尚有諸多可討論之處。這是因為:(一)廳在明末萌芽,但主要在清代得到推廣,並形成地方政區形式的一種,本身又處於發展變化之中,關於廳的判定,學術界存在的不同意見還是比較多的,包括全國範圍內廳的數目和建置時間,都存在很大的爭議,只要比較一下專門記載清代政區建置沿革的趙泉澄《清代地理沿革表》、牛平漢《清代政區沿革綜表》及《清史稿地理志》之間關於廳的記載的巨大差異就能知曉;(二)廳是一種全國範圍內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因此,如果不參照全國其他地區廳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