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的起源與派別

2020-12-12 東方網

伊斯蘭教是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紀初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中國舊稱回教、清真教或天方教。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指順從安拉(中國穆斯林亦稱真主)的意志。為穆罕默德所創。主要傳播於亞洲、非洲、東南歐;以西亞、北非、南亞、東南亞一帶最為盛行。現約有信徒7~8億。

穆罕默德出身於麥加古來什部落哈申家族的沒落貴族家庭。自幼父母雙亡。12歲時隨叔父和商隊到敘利亞、巴勒斯坦一帶經商,接觸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教義;對當時的阿拉伯社會和國際環境也有所了解。後為麥加富孀赫蒂徹去敘利亞經商,並於25歲時同她結婚。赫蒂徹的堂兄是個基督教的學者和流行於半島的「哈尼夫」一神論思想的傳播者。穆罕默德受其影響,40歲時,經常到麥加附近的希拉山洞潛修冥想。在阿拉伯歷9月的一天,他申述自己受安拉的啟示,宣布自己是安拉的使者和先知,從而開始了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

起初,他傳教的範圍只限於至親好友。612年,才開始向麥加的居民公開傳教。他宣稱安拉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是獨一無二的。他勸導人們歸順並敬畏安拉,止惡行善。反對崇拜多神和偶像。宣稱伊斯蘭教是自古以來正統的宗教,他自己是這個宗教的最後一位使者,受命於安拉,傳布伊斯蘭教。其使命是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安拉之道」。他提出禁止高利貸,買賣公平,施濟貧民,善待孤兒,奴隸贖身,制止血親復仇,實現「和平與安寧」等改良社會的主張,激起了阿拉伯半島的勞苦大眾對伊斯蘭教的嚮往和期望。伊斯蘭教影響的日益擴大,遭到多神教徒,特別是部落貴族、富商和其他宗教首領的種種阻難,甚至直接危及他的人身安全。

622年,穆罕默德宣稱自己受到安拉的「默示」,動員大多數穆斯林離開麥加遷往麥地那,在當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繼續傳教,從而進入一個將宗教和政治、經濟、軍事結合在一起的新時期。他打破穆斯林間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部落界限,號召所有穆斯林,不分種族、部落和家族,團結一致貫徹「穆斯林都是弟兄」、「你們要一同抓緊安拉的準繩,不要分裂」等原則,建立起以穆罕默德為首,包括艾卜·伯克爾、歐麥爾、艾卜·歐拜德、奧斯曼和阿里等為領導核心的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以先知兼政治、軍事領袖的身份,發號施令。同時,建立清真寺,逐步規定了一些必須遵行的禮拜、齋戒等宗教制度。針對當時出現的社會問題,陸續作出一系列關於經濟、政治、法律的規定,並提出有關倫理道德等方面的主張,以政教合一的組織對當時的阿拉伯社會實行全面的改革。他先後向阿拉伯半島各部落以及阿比西尼亞、埃及、波斯、拜佔廷等地派遣傳教使節,擴大自己的影響。

630年,他率領1萬多人攻佔麥加。以艾卜·蘇富揚為首的麥加貴族迫於形勢,改信了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和宗教、政治的權威。隨後,穆罕默德下令清除克爾白神殿中的偶像,並將麥加定為伊斯蘭教的宗教中心。631年末,半島各部落相繼歸信伊斯蘭教,政治漸趨統一,麥地那成為新政權的政治首都。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領10多萬穆斯林到麥加進行了一次經過改革的朝覲,史稱「辭別朝覲」。他以安拉啟示的名義,宣布「我已選擇伊斯蘭做你們的宗教」。同年6月穆罕默德病逝。至此,伊斯蘭教已初步形成。

穆罕默德逝世後,遷士派(隨穆罕默德遷往麥地那的麥加人)和輔士派(在穆罕默德生前入教的麥地那人)在哈裡發問題上意見分歧,雙方都認為自己這一派的人最有資格擔任哈裡發。最後經過協商公推艾卜·伯克爾為第一任哈裡發。這是伊斯蘭教內部分歧的最初反映。

656年,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被害,阿里繼任哈裡發,得到大多數人的承認,但包括當時敘利亞總督伍麥耶族的穆阿維葉在內的一部分人,拒不承認阿里的哈裡發地位,並以為奧斯曼報仇為由,對阿里興師問罪。於是,雙方發生戰爭。657年,在隋芬之戰中,勝利明顯地屬於阿里一方,但他接受了對方以《古蘭經》裁決的和談要求,阿里隊伍中約有1200人堅決反對,從而脫離了阿里的領導,形成哈瓦利吉派。

661年,阿里被一名哈瓦利吉派信士所殺。穆阿維葉自立為哈裡發,建立了伍麥耶王朝。但鬥爭仍在進行,並逐漸形成伊斯蘭教的兩大派:擁護阿里的一派稱什葉派(意為宗派),另一派為遜尼派(意為遵守聖訓),最初,這是一種政治派別,後來,發展成為宗教派別。

遜尼派承認四大哈裡發都是合法繼任者,因此獲得歷代哈裡發國家的扶植而廣泛流傳,自稱正統派。世界上穆斯林多屬遜尼派。它在神學思想方面有兩個著名的支系,一為經典派,在探討教義時重經典明文;一為意見派,在注意經典明文的同時,側重個人見解。該派又因對教法問題的觀點不同而出現了許多教法學派,其中最著名的是哈乃斐學派、馬立克學派、沙斐儀學派、罕百裡學派。

什葉派只承認阿里及其後裔才是合法的繼任者。稱其為伊瑪目,並以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什葉派內部的分歧,而分裂成為栽德派、十二伊瑪目派、伊斯瑪儀派,並且在以後的發展中,各派又分化出許多小派別。什葉派現分布於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和阿拉伯半島西南部等地。

哈瓦利吉派主張哈裡發由穆斯林公選,平均分配戰利品,土地歸穆斯林公有等。該派因不斷遭到哈裡發國家的鎮壓,幾近滅絕。現在阿曼、阿爾及利亞、桑給巴爾等地流行的艾巴德派被認為是該派的一個支派。

伍麥耶王朝末期還出現了一個新的派別──穆爾太齊賴派。因為他們的唯理主義,被認為是脫離了伊斯蘭教的正統。該派認為「《古蘭經》是受造之物」;「安拉的獨一性,只有將神的德性當作力量和智慧才能成立」;人可以依據安拉賦予的能力,辨別善惡,創造自己的行為;「命人行善,止人作惡」是穆斯林的義務。穆爾太齊賴派以其唯理主義觀點探索全部宗教問題,其「意志自由」的主張,曾經一度得到阿巴斯王朝哈裡發馬蒙等人的推行而得到發展。

此外,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思想也在伍麥耶時代開始出現。後逐漸形成伊斯蘭教的蘇非主義派別。

近代伊斯蘭世界遭到了殖民主義的侵略、奴役和掠奪;侵略和反侵略,壓迫和反壓迫的鬥爭,促使伊斯蘭教出現了具有不同政治、思想傾向的派別和復興伊斯蘭教的運動。

18世紀出現於阿拉伯半島內志復古主義的瓦哈比派(即清淨派),是近代伊斯蘭教復興運動的先驅。該派主張恢復穆罕默德的「正教」,宣稱「回到《古蘭經》去」,強調聖訓的作用,反對崇拜臥裡(聖徒)及其陵墓,堅持嚴格的「信主獨一」,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

19世紀初,瓦哈比派曾一度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取了阿拉伯半島的政權,建立了獨立的國家,後被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的軍隊所滅。但瓦哈比派的宗教思想在阿拉伯世界和南亞次大陸得到了廣泛的傳播。1902年以後,瓦哈比派又在阿拉伯半島重建政權。並於1932年正式定名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繼起的是泛伊斯蘭主義運動,為19世紀中葉阿富汗人哲馬魯丁·阿富哈尼所首創。主張全世界穆斯林在一個共同的哈裡發領導下聯合起來,擺脫歐洲的統治與控制,建立一個超國家、超民族、超地域的世界伊斯蘭大帝國。但這一運動漠視下層群眾的利益,有礙民族國家獨立的進程,結果為行將滅亡的奧斯曼帝國哈裡發所利用而失敗。

19世紀末,在西方資本主義影響下,伊斯蘭教的改良主義運動興起。主張在伊斯蘭教的基礎上按照歐洲資本主義的方式來改革伊斯蘭社會;力圖把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和伊斯蘭教的傳統結合起來;用現代的教育制度代替伊斯蘭教的寺院經堂教育;用資產階級共和國代替伊斯蘭教的哈裡發制度;用資產階級的世俗法律代替教法中的民事和刑事法規等,使伊斯蘭教適應新的社會條件。

改良主義運動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埃及的現代主義者穆罕默德·阿布杜。印度以新文化運動為中心的改良主義者伊克巴爾、艾密爾·阿里。土耳其的凱末爾所領導的世俗主義宗教改良運動,於1922年廢除蘇丹制度,1923年建立起土耳其共和國,1924年最後廢除哈裡發制度。至此,伊斯蘭教的改良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伊斯蘭教的改良主義運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泛伊斯蘭主義的組織。同時,為恢復伊斯蘭教原始教義的原教旨主義派別也有所發展。


相關焦點

  • 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的起源與對比
    首先咱們談談宗教的起源問題。  宗教起源於人們對於未知自然的恐懼與敬畏。古時候人們不了解風雨雷電,不了解生老病死,面對不能理解的自然界之力,人們除了戰戰兢兢,更有一份希望能夠了解世界的願望。於是各種稀奇古怪的對於世界的解釋就出現了,什麼人是泥捏的呀,世界位於一個站在烏龜背上的大象呀,上帝創造了世界呀,滿足的是人們對於世界起源的了解,或者自以為自己了解的一種願望。
  • 「原創」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者有什麼關係?
    一、三教的基本發展過程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個宗教有同一個起源,都原生於中東地區,首先是最早形成文化體系的猶太人,他們將中東的歷史傳說加入民族思想提純後產生了民族性宗教,即猶太教,猶太教是排外的宗教,只在族內傳教,不向族外傳教。
  • 清代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門宦制度是什麼樣的?
    導語:清代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門宦制度是什麼樣的?甘寧青地區的伊斯蘭教除具有中國伊斯蘭教的基本特點之外,教派門宦較多便是其最主要特點,其中清代形成的門宦制度,又是這一地區伊斯蘭教最具獨特的地方。甘寧青地區是我國伊斯蘭教教派與門宦的主要發源地。從明末清初到民國初年,相繼形成為三大教派、四大門宦及其40多個支系門宦。甘寧青地區的各大教派及門宦派別,基本都是清代形成,均屬伊斯蘭教的最大派別遜尼派,並遵行哈奈斐教法學派的土張。這些派別的教義教理大同小異,只是在宗教修持和宗教禮儀方面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既不影響根本信仰,也不違反教理教法。
  • 速記英語admiral,別再死記硬背,起源和伊斯蘭教有關
    admiral的起源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他忠心的門徒阿布貝克(Abu-Bekr)即被冠以「繼承者」的名號,而拋棄了自己原來的頭銜「忠信者」。
  • 伊斯瑪儀派:一支現代化的伊斯蘭教派
    [摘要]有一支伊斯蘭教的派別,他們的教長生於瑞士日內瓦,身著西裝,住在法國,哈佛大學畢業,先後兩次娶了漂亮的歐洲姑娘為妻,熱衷慈善事業。這個特立獨行的伊斯蘭教派就是伊斯瑪儀派。霍梅尼的形象很符合一般人心目中伊斯蘭教長的氣質但並不是所有伊斯蘭教的教長都是這般。
  • 派別影響巨大!
    眾所周知伊朗在經歷了伊斯蘭革命之後,整個國家與人民都信奉了伊斯蘭文化,雖然阿拉伯國家主要信奉的宗教也是伊斯蘭教但是這其中人民的民族卻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伊朗國家是由波斯人、亞塞拜然人和庫德人組成的,而阿拉伯國家都是阿拉伯民族的人構成,人民民族的不同差異很大,此外即便是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伊斯蘭教中也有很多派別與分支,是不能夠一概而論的,所以阿拉伯國家與伊朗的關係並不好。
  • 猶太教的起源
    猶太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一神教,其教義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也被視為後兩者的起源宗教,作為最早的一神教,猶太教在教義上與後世一神宗教有著一些差異,而猶太教的起源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今天本文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猶太教的起源,之後再為大家分析猶太教與其他一神教的差異。猶太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產生的宗教,主要內容是有關於猶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其教義與基督教相似,尊崇上帝。他的起源源自亞伯拉罕的幼子以撒,猶太人與上帝立約的同時,猶太教也應運而生。上帝賜福於以撒,使他的後人能夠建立古以色列王國。
  • 世界主要宗教的起源
    目前,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和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分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伊斯蘭教分為遜尼派和什葉派,佛教分為很多派。三大宗教之外,目前還有猶太教、印度教、道教、錫克教等十幾種宗教。基督宗教主要分布於歐美等地區,信徒超過20億人;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地區、非洲、中亞和西亞等地區,信徒超過15億人;佛教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國等地區,信徒超過5億人。
  • 「墮落之夜的助燃劑」:伊斯蘭教法「禁酒」令始於何時
    伊斯蘭教法中關於禁止飲酒的規定由來已久,但這條禁令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學者的挑戰。但20世紀70年代,伊朗和巴基斯坦出現的某些伊斯蘭政治派別,推動一些國家從此開始禁酒。在伊朗,飲酒者可被處以80鞭。從印度尼西亞到突尼西亞的不少伊斯蘭派別仍對禁酒令持有爭議。儘管如此,禁令已然出臺,就像毒品法令那樣,神不知鬼不覺地一錘定音。
  • 阿拉伯哲學:伊斯蘭教與希臘哲學的碰撞
    敘利亞文聖經——圖片來自網絡02各種派別伊斯蘭教的學者憑藉這種文獻,能夠把宗教建立在哲學的基礎上,而且創製一種目的同西方相仿的經院哲學體系。古蘭經《各種科學的百科全書》是阿拉伯新柏拉圖主義的範例,其中有五十一篇論文, 是由第十世紀一個叫做真誠兄弟會的宗教哲學派別的成員編寫的,對伊斯蘭教世界有很大影響。
  • 「先知之城」麥地那:伊斯蘭教第二聖城,被譽為伊斯蘭文明的軀體
    沙烏地阿拉伯地圖其次,沙烏地阿拉伯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代表國家,伊斯蘭教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國教,沙烏地阿拉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其中超過85%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其餘部分為什葉派。沙烏地阿拉伯無疑是阿拉伯世界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因為伊斯蘭教就起源在沙烏地阿拉伯,目前伊斯蘭教的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中有兩座都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分別是麥加和麥地那。
  • 談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關係:有很深的淵源(圖)
    1255年,威廉用拉丁文寫成了給路易九世的出使報告,即《東方行記》,詳細描述了他的行程以及蒙古人的生活和習俗,記述了蒙古帝國內的各種宗教派別。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個報告記載了他親身參與的東西方宗教間的一場辯論。  這場辯論由蒙哥汗發起,在蒙古朝廷進行,旨在通過辯論來明確哪種信仰是正確的。
  • 法國的宗教與教育分離和伊斯蘭教禁忌
    法國人的薩繆爾帕蒂在上課的過程中給學生們展示了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肖像畫。雖然他在課上也有對那些可能會被冒犯到的伊斯蘭教信徒們提醒可以選擇不看。但是媒體的添油加醋,使得事件一發不可收拾,法國的諷刺雜誌《Charlir Hebdo》刊登了課堂上發生的這一幕。其實,這本雜誌的員工之前就有因言論不當而被暗殺的事例。
  •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恐怖主義和伊斯蘭完全是兩個概念
    [網友登泰山而小魯]:國際上某些極端勢力利用伊斯蘭教進行恐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伊斯蘭教的形象,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陳廣元】:伊斯蘭教是我們中國的五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本身是講和平的,講仁愛的、講中庸的。伊斯蘭教本身就是講和平的意思,信仰伊斯蘭教稱為穆斯林,穆斯林即主張和平的人,所以伊斯蘭教的宗旨就是和平、仁愛、愛人、和諧的意思。
  • 當代中東伊斯蘭教教派衝突:神學還是政治?
    以一神信仰為號召的伊斯蘭教,極大地改變了此前以部落為主的半島政治形態,促生了一個統一的、以麥地那為中心的新興政治實體。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傳達的啟示中,留下了「堅持真主的繩索」(《古蘭經》21:92)、「謹守正教,不要為正教而分門別戶」(《古蘭經》42:13)等倡導團結、反對紛爭的教誨。早期的穆斯林,確實也以穆罕默德為領導核心,結成了具有很強凝聚力的組織。
  • 咖啡的起源,第一個吃咖啡的人是誰?
    咖啡的起源並不是指咖啡樹的起源,而是講我們人是如何發現咖啡,把它當做食物的故事,是講人與咖啡的關係。關於咖啡的起源,最著名的,傳播最廣泛的是牧羊人的傳說。故事是這樣的:公元6至8世紀,衣索比亞有個牧羊人叫卡迪。
  • 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
    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  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成立於1981年9月。1981年9月在西寧召開了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之後在省內穆斯林人口集中的各市、行署、縣也相繼成立了伊斯蘭教協會。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會定名為青海省伊斯蘭教協會,英文名:QINGHAI PROIVCIAL ASSOCIATION OF ISLAM縮寫: QHISL。
  • 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是什麼
    經歷了1300多年的發展,現今伊斯蘭教已傳播至世界五大洲,擁有信眾15億人左右,佔世界總人口的1/5左右,並有40多個國家奉其為國教,特別是在亞非許多國家中,伊斯蘭教對社會政治和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唐宋時期(公元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從阿拉伯傳入中國,至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並發展起來。
  • 旅遊:鳳凰寺,中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之一,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
    寺內有水房及殮房等附屬設施,是伊斯蘭宗教節慶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成為杭州著名的旅遊景點。鳳凰寺於2000年1月被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授予「全國模範清真寺」的榮譽稱號、2001年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