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卻不知下半句更是經典!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記得初讀時,對於體弱多病的林黛玉我是充滿了同情,當薛寶釵前來探望她時,她說過這樣一句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今年比往年反覺重了些似的。」她一邊說著還一邊咳嗽,當時只覺得林黛玉可憐,可當重讀時,當知道了她的結局再重讀時,更多的是惋惜。
都說上帝為你關一扇門定會為你開一扇窗。我認為林黛玉恰恰也是如此,明明有著 「落花滿地鳥驚飛」的美貌,老天爺卻又偏偏給了她一副「薄如紙片」的身體。這般「命薄」的絕代佳人實在令人扼腕傷情。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八個字,包含了多少的無奈與心酸,又承載了多少的不甘與絕望!可是,轉念一想,林黛玉自己說出這樣的話似乎有一種看淡生死的意味。正所謂,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也正是林黛玉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才能講生死談得如此平淡,將自己的命運交於上天。
可如今我們聽到誰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我們一定會認為這個人未免也太唯心主義了,不相信科學反而將生命交與上天處理,真是愚不可及。甚至有些消極度日的態度。
如今我們倡導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勝天」的理論,顯然「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與我們今日所提倡的背道而馳,可是一直以強調積極入仕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為依據的儒家思想為何會有如此消極之語呢?
這就要說了,光聽前半句容易斷章取義,然而也有不少人單單拿出前半句來說,卻把後面半句給抹殺了,實在是令人誤解。那麼後半句到底是什麼呢?事實上下半句比上半句更經典。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本出自《論語.顏淵》,其原文為: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文中的司馬牛可能大家都不太認識,據說司馬牛是宋國大夫桓魋的弟弟,可由於桓魋在宋國「犯上作亂」,遭到了宋國當權者的打擊,全家被迫出逃。司馬牛逃到魯國以後,當時孔子在魯國也十分有名望,因此拜了孔子為師,並聲稱桓魋不再是自己的哥哥。
原文中司馬牛憂的是:「別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子夏是孔子後期收的一個得意弟子,子夏便對司馬牛說道:「你聽說過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嗎?只要君子對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於禮的規定,那麼,天底下的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所以,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子夏所說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只不過是子夏在司馬牛苦惱時的一句勸慰的話罷了,並不是讓司馬牛昏昏度日,得過且過,所以我們看待問題千萬不能斷章取義,一定要問題的關鍵和重點。
子夏在原文中的意思其實是告訴司馬牛,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乎於「禮」,最終一定會贏得天下人的稱讚,贏得了天下人的稱讚,也就不必發愁自己沒有兄弟了,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只不過換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罷了,那麼哪裡有消極的意味呢?這明明就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嘛。
學習中老師總會告訴我們:努力了你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在學習中是如此,在生活中亦是如此。面對未知的世界,我們應該充滿著嚮往與無限的追求,而不是以消極的情緒得過且過。對此,各位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