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義救林則徐,計謀高超不得罪人,堪稱官場教科書

2020-12-22 吳學華看天下

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拒絕轉載

對於皇上起用林則徐,曾國藩早就預料到的,正因為這樣,穆彰阿才找他商議。

曾國藩在心裡是對林則徐頗為崇敬的,因為林則徐和他一樣,是個清官,是個真正替老百姓辦事的人。林則徐禁菸的初衷,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這一點與曾國藩的想法一致。如果將曾國藩換作林則徐,也許他不會那麼對待英國人,手段要委婉和高超一些,不至於一下子和英國人鬧翻。

因為禁菸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曾國藩也與唐鑑他們一樣非常同情。

穆彰阿對曾國藩說:「今日內廷覲見,皇上言群臣之意,要起用林則徐,皇上乃心善之人,不忍拂眾人之意,你可知曉此事?」

穆彰阿之所以找曾國藩,是因為他得到準確消息,是唐鑑他們那幫理學文士,幾次幫著林則徐說好話,皇上的耳根子軟,沒有多大的主見,聽他們的話說多了,自然也覺得有些愧對林則徐,起用一下算是彌補。穆彰阿這麼說,是有些怪曾國藩,聽到唐鑑那幫人幫著林則徐說話,怎麼就不告訴我一聲呢?你小子能有今日,都是我幫著你,該不會不懂得知恩圖報吧?

曾國藩聽懂了穆彰阿話中的意思,當即跪下替自己叫屈起來:「學生知恩師乃當朝重臣,受群臣敬仰,且深得聖意,故不敢多言,恐他人疑心學生行為不端!」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學生跟唐大人進宮侍講,確實聽諸位大人替林大人說情來著,學生卑微不敢多言。學生亦知曉朝中大臣多有上書替林大人叫屈者,恩師定然明白!」

他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先給穆彰阿戴一頂高帽,然後暗示穆彰阿在宮裡有內線,唐鑑他們的那些話,肯定會傳到穆彰阿耳中的,無需他多事,而他作為唐鑑的學生,如果出賣老師,那可就顯得太小人了,屬品質問題,說輕了就是行為不端,說重些,就是人格低下,以後還怎麼混呢?

接下來,他說明自己的苦衷,只是一個小官,在皇上和諸位大人們面前,哪有他說話的地方呢?再者,朝中有很多大臣都上書替林則徐說話,那是主戰派的人在搞事,你穆彰阿作為朝廷重臣,怎麼不知道這點風向呢?

穆彰阿被曾國藩這幾句滴水不漏的話,塞得說不出話來,是啊,完全是他自己失察,怎麼還敢質問門生的不是呢?

說到後面,曾國藩竟然痛哭流涕起來:恩師幫忙了我,才得以順利通過皇上的考試,我頭上的四品頂戴雖是皇上所賜,其實是恩師給的,恩師是我的再生父母,我感恩還來不及呢,哪敢背叛恩師呢?學生是個實誠人,實誠人做實誠事,要是別人逼學生背叛恩師,學生寧可死也辦不到哇!

曾國藩在翰林院中混得這些年,早已經將官場上的那一套學到手了,他這一番表明心跡的表演非常到位,以他的資質要是混影視圈,拿個小金人大獎,完全不在話下。

穆彰阿頓時曾國藩的表演感動得一塌糊塗,當即親手將他攙扶起來,好生安慰了一番:老師不是不相信你,此乃非常時期,要多留一個心眼不是?

曾國藩自然對恩師的疑慮表示理解。

穆彰阿接著和顏悅色地問:你覺得林則徐這人如何?

穆彰阿與林則徐暗中過招,不可能不知道林則徐的為人。曾國藩知道林則徐儘管反對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所以他對林則徐的思想,是認同的,可他在恩師面前,不能那麼替林則徐說好話,但他也要保住林則徐,不會再被穆彰阿陷害。

相關焦點

  • 此人乃林則徐女婿,得到過曾國藩的大力提攜,最後卻與曾國藩斷交
    沈葆楨11歲那年,父親沈廷楓好不容易中了舉人,緊接著赴京應禮部試時,曾把沈葆楨帶上,到南京後,此時林則徐正在那裡擔任江寧布政使。沈廷楓把兒子留在南京,然後獨自北上應試,未中,返家時又拐到林則徐那裡將沈葆楨帶回。就是這段時間,林則徐可能看上了沈葆楨,第二年即定下了親上加親的娃娃親。
  • 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身為封疆大吏,為何會被曾國藩鄙視?
    文/徐永超作為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楨一直期待像林則徐那樣成為一代名臣。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沈葆楨出生在福建福州。父親沈廷楓是當地一名教書先生,母親林蕙芳則是林則徐的妹妹。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三個月後,林則徐被革職查辦發配新疆。臨行前,他主持了沈葆楨與女兒林普晴完婚。林普晴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嫁到沈家前,從沒有下過廚房。但嫁給沈葆楨後,家裡僱不起下人,這位千金小姐於是親自下廚做飯。林普晴長於謀劃,無論是家事還是國事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沈葆楨因此稱她是「女諸葛」。
  • 他是陷害林則徐的元兇,曾國藩為什麼一生對他感激不盡
    還是這個皇太子旻寧,臨危不亂,沉著鎮定,端起鳥銃一槍一個,當場打死兩個義軍,其餘人落荒而逃,旻寧的膽識讓人嘖嘖稱讚。一切跡象都證實,這個旻寧是大清皇室的後起之秀,未來可期,他若當上清朝皇帝,很可能像康熙乾隆等人一樣幹出一番大事業。
  • 他和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都有著不解之緣!
    原標題:黃冕傳奇 文丨黃柏強 黃建成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哪一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而湖南長沙縣人黃冕,則因先後與上述三人有不解之緣,書寫出他獨特的人生傳奇。 黃冕,字服周,號南坡,1795年生,湖南長沙縣白沙鄉梁家塅人。《清史稿. 黃冕傳》載「冕仕宦初為陶澍、林則徐所知,晚在籍為駱秉章所倚任。
  • 官場達人曾國藩:從「憤青」到「老奸巨猾」
    他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戰略家,以超人之膽識創立湘軍,又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勢」的極為正確的平定太平軍戰略。他非常善於審時度勢,剿滅太平軍之後,功名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他卻在大盛之中察覺大衰的先機,毅然裁撤自己的權力之本湘軍。自古功臣,像他這樣善於把握進退者不多。 第二個矛盾是真誠與虛偽。曾國藩平生以誠自命,自稱凡事都本著真誠的原則來處理。確
  • 乾隆死後帝國官場裂變,陶澍、林則徐等技術官僚集團19世紀初崛起
    南京 陶林二公祠後世都說曾左彭胡等中興名臣因太平天國事件而崛起,實際按照官場政治脈絡來說,這些人都屬於晚生代了。隨著帝國治理的複雜性越來越強,那些只讀經書、不聞專業性知識的人已經很難勝任高級職位,那些滿蒙貴族也無法適應而逐步邊緣化。
  • 從第一名臣曾國藩的官場沉浮中,讀懂職場成功學
    當時琦善和賽尚阿兩位朝中重臣就是因此被他得罪,讓曾國藩一下子失去了京官中權要的支持。 除此之外,曾國藩還在給鹹豐皇帝的奏摺中大罵「京官辦事退縮,瑣屑;外官辦事敷衍;科道官員也沒有一個人敢對皇帝上直言」,頗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滿朝皆濁我獨清」的清高之感,也因此直接將一眾官員全部得罪,讓他成為京中人人唾罵的人物。
  • 曾國藩智囊:無論多缺錢,只要在3個方面捨得花錢,錢就可以生錢
    曾國藩是晚清著名的官員,在官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有一句話叫「為官,必須向曾國藩學習」。曾國藩對當時的影響是政治、軍事和經濟等等多方位的。他指出,從政官員一定要做到潔身自好,不能搞官相護的腐敗活動,他確實也是這樣的作風,腳踏實地地為國家的權益而工作。
  • 曾國藩解家鄉瑣事:送手信孤寒安撫家人別得罪鄉裡
    道光二十四年,是曾國藩在官場上的上升期,他卻在家書裡記述了一些自己和家鄉的小齟齬。那麼,他是如何化解這些小齟齬的呢?  職場上升期  應酬漸多  名聲漸起  公元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曾國藩在京城的處境漸漸改善。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成為湘軍統帥後,軍政大權在握的曾國藩不止一次說過,「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所謂一無可恃,就是不給孩子留財產的真諦所在,目的在於讓孩子沒有父輩可以庇蔭和憑靠,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才會成大才。值得一提的,同為晚清重臣的林則徐也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 曾國藩:以誠相待,堅強有毅力,兩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對「篤實」與「強毅」有著自己的看法,認為這兩者不管是在帶兵上,還是在處世上,都應該有機地結合起來,缺一不可。一、「篤實」而去機巧曾國藩身為帶兵打仗的軍事將領,卻主張要做一個「篤實」而去機巧的人,這讓人有些不可理解。
  • 和尚寫下十二字真言,助曾國藩起死回生,道出處世真諦
    曾國藩近代以來,政治人物最為推崇的官場「楷模」,非晚清名臣曾國藩莫屬。他不僅有原則,有能力,還在官場上吃得開,一身正氣。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在名利場中爭奪不休,甚至有不幸者還葬身在名利場之中。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沒人有能夠置身事外。雖說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可逐浪而行的能人卻不在少數。所謂能則進,不能則退。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看看你中了幾個
    曾國藩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和孔子、王陽明並稱為「兩個半聖人」,他的一生經歷7次科考落榜,之後10年7次升遷,官階連升10級,成為當時官場上的傳奇人物。人們都說官場如戰場,曾國藩能夠在官場上取得如此的成就,和他謹慎的說話方式有關。
  • 三個士子,一個近代海軍之父,淺談林則徐的三個女婿!
    文丨笑傲天下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說到晚清名臣,很多人想到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但是作為他們的前輩,林則徐不只是虎門銷煙的領導者,更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香港教科書美化鴉片戰爭 批評林則徐禁菸「不明智」
    原標題:香港教科書美化鴉片戰爭 批評林則徐禁菸「不明智」【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葉藍】香港「高考」——中學文憑試開考後,香港各界開始審視香港的教材,發現不僅是此前已暴露出重重問題的通識教育,連其他課本中也有不少散播「港獨」的內容。
  • 從低情商的「愣頭青」到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三點人生心得
    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心思頗重的人的時候,這樣剛正不阿、直來直去的性格更是常常吃虧,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別人在背後插了一刀,稍不留意就成為了輿論的中心。直到近兩年,倔強的性子才稍微有所收斂,也慢慢明白:為人處世,最舒服的狀態並不是硬著來,而是話軟著說,事硬著做,剛柔兼顧,最是正好。這一點,在一代名臣曾國藩身上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 晚清名臣林則徐4個女兒都嫁給了誰?結局如何?
    有人說左宗棠和曾國藩是林則徐的女婿,此為無稽之談。林則徐看女婿的眼光獨到,他挑選的女婿個個都是潛力股,不比曾國藩差多少。林則徐是晚晴有名的政治家,對清政府忠心耿耿,他從政期間鎮壓農民起義,立下大功。劉齊銜26歲時,也就是與林塵譚婚後四年,高中進士,被任命為戶部主事(正六品),39歲升任為湖北德安府知府(從四品),不就又升任為漢黃德道道員(正四品),48歲調任陝西督糧道(正四品)。因幹得不錯,政績顯著,升任為浙江按察使(正三品),最終官至河南巡撫(正二品)。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三句話,很多人卻樂在其中
    雖然當官,但是曾國藩卻沒有官架子,他一生勤儉節約,不僅官運旺,人緣也不差。當官的朋友都知道,官場福禍旦夕,為何曾國藩能在官場如履平地呢?離不開曾國藩的說話方式。曾國藩說話強調「戒多言」,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以免給自己招致禍端,老一輩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現在看來也十分適用。
  • 慈禧與曾國藩的巔峰對決:刺馬案
    從康熙四年(1665)到宣統三年(1911),有影響的計80餘人,98任,歷247年。歷代兩江總督如于成龍、張鵬翮、史貽直、尹繼善、陶澍、林則徐、裕謙、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劉坤一等皆為清代重臣。江寧就是今日的南京,是中國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江寧一地設有江寧縣衙門、江寧府衙門、江寧布政司衙門、兩江總督衙門,可謂四級官府在一縣,都是權高位重的朝廷大員,誰也得罪不起。
  • 曾國藩:會說話是聰明,能閉嘴是修養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