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文史宴 ,作者文史宴
文史宴
熟悉歷史陌生化(重新解讀),陌生歷史普及化(詳細介紹);通俗之中最專業(文章質量高),專業之中最通俗(重用戶體驗)。
日本天皇究竟的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從石器時代到天皇時代,天皇是怎樣產生的?與中國的周天子、秦始皇這兩種類型的首領有什麼區別?本文將會植根於日本深厚的巫術傳統,講解天皇的本質。
而正因為日本沒有走出神話時代,經歷如其他世界主要文明都曾反覆經歷過的怯魅階段。所以天皇的起源依舊為神話的迷霧所籠罩,至今為止也沒有誰能夠真正說清天皇是從哪兒來。而就連歷史學界,雖然一致認為認為應神天皇之前的天皇都是建構的產物,但是對於應神天皇是否存在卻也沒有一個一致的見解。
在這種情況下,要很明確的說清楚天皇的起源,委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不過雖然我們沒辦法確切的說明天皇誕生的過程,但是卻依舊可以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對天皇的起源做一些大膽的推測。
但與同時期的中國相比,日本最大的不同在於,根本就沒有一個遊士性質的官僚士大夫群體。所以,由特定的氏族世世代代獨佔特定官職的做法,在日本卻是理所當然現象。而正是由於官職都是由特定的氏族獨佔,所以天皇在登基即位之時,才要反覆的進行群臣勸進-官職再賜予這一整套的程序,來與群臣所代表的諸氏族再次締結主從關係。
當然,在當時的日本,由於律令制的引進與很多古老氏族的日益邊緣化,由特定氏族獨佔特定官職的情況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但正因為如此,在這樣一個時期卻依舊反覆履行這樣與氏族締結主從關係的儀式。足以說明這套儀式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甚至於非常可能與天皇的誕生有著密切的關係。
日本天皇登基儀式
在常陸國風土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倭武天皇巡幸到相鹿丘時,膳炊屋舍為天皇修建了通往御所的橋梁,為了表彰膳炊,天皇便將這一代命名為大生村。這類地名誕生的傳聞,在各地的風土記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唯一例外的只有出雲國風土記,在出雲國風土記中,當地地名的由來並非來自於天皇的恩賜,而來自於大國主神等地方神明。
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有一種說法是在諸多風土記中,唯有出雲國風土記並非是由大和朝廷的官員,而是由出雲國國造家負責編撰的。所以出雲國風雲記錄才會強調地方神明而非天皇在地名由來中的作用。
這種反差其實說明了一個問題,即大和朝廷的官員們在編撰各地風土記之時,其實在有意識的將各地地方的由來與天皇綁定在一起,由此來宣示天皇對各地統治的合法性。
那麼,為何在強調天皇對各地統治的合法之時,大和朝廷的官員們會如此執著於地名的由來呢?這就涉及到從古自今,日本社會非常重要一個現象,言靈崇拜。
日本天皇靠巫術統合日本
而這種宣示之所以有效,除了來自大和朝廷官方的宣傳之外,恐怕各地地方豪強對於言靈威力的認可,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否則這種宣傳本身便不具有任何現實的政治意義。
換而言之,通過言靈的威力來確立天皇對各地統治權的做法,正是基於大和朝廷與各地豪強在言靈崇拜上所具有的共識,才能夠推行的政策。而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大和朝廷對於各地統治合法性的基礎,很可能並非如大陸上的諸文明一樣,來自於強有力的軍事力量或是高效的官僚系統,而是基於巫術。
這一點,除了玄之又玄的言靈崇拜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神奇的神邸官系統及與天皇家一樣古老的國造家獲得進一步的確認。
所謂幣帛班給是指朝廷將寄宿了皇祖神神力的稻種頒發給各地神社,各地神社再將這些稻種混入要播種的稻穀之中,以祝福來年能有一個好收成。而各地為了回報朝廷下賜由皇祖靈力加持的稻種,需要在收成之後向朝廷繳納各種貢賦。而神祇官們再從這些地方所上繳的貢品中取出一部分的稻種,通過特定的儀式使其中寄宿皇祖神的靈力,再頒發給各地神社。如此周而復始。
在根本沒有多少編戶齊民,完全由氏族部落佔據主體的古代日本,其貢賦體系,實際上是依賴神祇官所運作的幣帛班給來進行維持的。
雖然這套系統在有史料明確記載以來實際上只維持了一百多年,但是我們完全由理由認為這套系統並不是律令制時代的首創,而是基於一些極其古老的傳統,而神祇官系統的幣帛班給,很可能是大和王權在律令化之後這些古老傳統的遺留。也即是說,在更早的時期,大和王權恐怕正是通過類似於幣帛班給的巫術體系,來實現對日本各地的實際支配。
這一點還可以通過國造家的存在來獲得進一步的確認。
所謂國造家,是指過去曾經出任過國造的氏族。大和朝廷在確立對日本各地的統治之後,將全日本劃分為以國命名的地方行政單位,並任命官員代表大和朝廷進行統治,這便是國造。
大化改新以後的66個令制國
大化革新之後,律令制國家試圖效仿隋唐,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控制,所以剝奪了國造們統治地方的權力。但是在缺少一個遊士構成的官僚,政治系統主要是由氏族構成的日本,律令制國家沒有也不可能僅僅靠編戶齊民就推行自己的統治,其依舊需要依賴古老的神祇官系統來維繫其統治。
而這又有賴於作為各地巫術頭子的國造們的合作,所以律令制國家沒有也不可能剝奪國造們的祭祀權。而只要祭祀權還在,國造們就能夠保持其在地方的影響力。如同天皇家一般千秋萬世,世代承襲。
比秦始皇陵還要大的大仙古墳
與從蒙古高原到美洲的土丘墓類似
這種以巫術統合眾氏族的早期國家建構方式,更為深遠的影響恐怕在於,大量的氏族不僅並未在早期國家構建的過程中遭到破壞,反而原封不動的被編入到大和王權之內,成為大和王權政治結構最為主要的構成部分。
僅此一點,便註定了日本的歷史演化軌跡,必然走上一條與中國完全不同的道路。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