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從曾蓀亞到牛懷玉,再到孔立夫。莫愁用怎樣的代價在成長

2020-12-17 塵塵說劇

在《京華煙雲》一劇中,姚家的兩個女兒都是命運多舛,大女兒姚木蘭放棄所愛,替妹妹姚莫愁出嫁嫁給了自己不愛,同樣也不愛自己的曾家三少爺。一路心酸的走過來,活生生的把一個京城才女變成了受盡委屈的原配。而二女兒姚莫愁僅僅因為一次意氣用事、私自逃婚,從此不僅改變了姐姐姚木蘭的一生,更把自己的一生都推進了一次又一次的變故中,在這些變故中,有苦、有樂。到最後也終於讓莫愁明白了真正的愛,奈何這份明白來的太晚,晚的莫愁還來不及真正體會和享受這份明白所帶來的愛,就已經用生命來做出回應。

最初的莫愁,作為姚思安疼愛的女兒,京城才女姚木蘭愛護著的妹妹,活的是那麼的意氣風發,開朗活潑。她沒有那種大家閨秀的溫婉賢淑,有的只是我行我素的灑脫,所以當她遇到那個處處叛逆的曾家三少爺曾蓀亞,在別人眼中個性叛逆、做事不循章法、思想古怪的曾蓀亞,卻對極了她的胃口,於是這兩個同樣受過新時代思想,卻同樣任性,沒有真正的長大的兩個人相愛了,兩個思想沒有成熟的人在一起,與其說他們相愛,倒不如說他們是在過家家,所以這樣的相愛又怎麼能經的起風吹雨打?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誤會就輕而易舉的瓦解了他們自以為是的愛,於是有了莫愁任性逃婚,木蘭替嫁的後事。這兩個不成熟任性的人的愛情,賠上了自己不說,同時還搭進去了姚木蘭的一生。

一次任性就毀了自己的姐姐一生,莫愁對於愛情總算是有了堅持。卻沒想到不一樣的愛情需要不一樣的對待,有的時候該堅持,有的時候則是需要放棄。愛上曾蓀亞,她該堅持卻沒有堅持。愛上牛懷玉,她卻是該放棄又沒有放棄。牛懷玉對莫愁的愛是毋庸置疑的,為了討莫愁歡心,他可以放下面子當莫愁的人力車夫,也可以用數十倍的古董去換一件莫愁喜歡的東西,更可以為了莫愁和家庭決裂。這樣轟轟烈烈的愛,別說莫愁會感動,就是旁人看了也會動容的,所以這一次莫愁堅持了她的愛。可是這次她的堅持卻害了她,生在牛家那樣的家庭,牛懷玉就算再愛莫愁又能堅持多久?所謂的正義在一個汙穢不堪的家庭的薰陶下又怎能獨善其身?在牛懷玉大哥牛同義的設計陷害下,莫愁失了清白。在莫愁失了清白之後,牛懷玉動搖了,除了在莫愁出事後,牛懷玉打了他大哥牛同義一頓外,再沒有為莫愁做過任何事情。他沒有在莫愁出事尋死時陪伴身邊安慰開解,也沒有在莫愁出家時百般挽回。那一刻,莫愁明白了為何當初父親和姐姐如此反對,或許曾經出事時她對牛懷玉還有過一絲的信任,現在看來不過是笑話一場,可笑的是這個明白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經歷了兩次的情傷,莫愁終於成熟了起來,明白了愛情不是憑著一腔熱情就可以,其中還有責任,還有理解。所以她接受了姐姐的勸說,答應了孔立夫的求婚。也許最初在一起,莫愁和孔立夫並不是因為愛,只是兩個人都受過情傷,需要一個可以取暖的依靠罷了。但是八年的相處,日日夜夜為孔立夫提心弔膽,莫愁以為自己只是在盡一個妻子的本分,卻沒想過如果不愛,又怎麼會為他擔心為他痛?最後當莫愁為了不被利用牽制孔立夫而拔下針管時,她腦子裡只浮現著和孔立夫在一起的美好畫面時,那一刻,莫愁應該終於明白了自己最愛的人是孔立夫,只可惜,這份明白來的太晚了,晚的她還沒時間和孔立夫說出她愛他,就帶著對孔立夫的牽掛和他們的孩子一起離開了這個世界。

莫愁一生都在追逐一份轟轟烈烈的愛,為了這份愛,她甚至飛蛾撲火都在所不惜,卻沒想到真正的愛卻是在不經意間就從她的婚姻裡慢慢的滲透了進來,可惜的是莫愁還來不及品嘗這份真愛的美好,就已經香消玉殞了,空留下一生的遺憾和牽掛。

相關焦點

  • 重溫《京華煙雲》大結局:姚木蘭和孔立夫錯過,沒什麼好遺憾的
    作者:愈姑娘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看完《京華煙雲 木蘭和曾蓀亞過上了平凡夫妻的生活,莫愁和曼妮永遠離開了,孔立夫完成了救國救民的志願,牛素雲常駐青燈古佛旁。 那天看到一個評論說,這樣的結局是悲劇,木蘭應該和孔立夫在一起。的確,木蘭和孔立夫的錯過,有許多遺憾。 他們相知相愛,卻隔著千山萬水。
  • 京華煙雲:姚木蘭愛孔立夫嗎?
    這幾天又重溫了京華煙雲,覺得姚木蘭是愛孔立夫的,卻委屈自己和曾蓀亞過一生。姚木蘭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和孔立夫志趣相投,兩人都是才華橫溢,互相欣賞,有聊不完的話題。姚木蘭因為妹妹的任性替她出嫁,在花轎裡還在想著孔立夫。
  • 特殊時期發生在老北京的故事,《京華煙雲》為什麼經久不衰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於 1938年 8 月至 1939 年 8 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是他轉譯為中文後的書名,1939年發布首版英文版。
  • 《京華煙雲》孔立夫對自己不自信,木蘭嫁人,走錯一步,錯過一生
    文|新面紗原創文章,抄襲必究關注我,你的心事,說給我聽我寫了十幾篇《京華煙雲》的觀後感和劇評,終於,忍不住來寫一寫孔立夫和姚木蘭之間的愛情。一對璧人,卻因為孔立夫的不自信,躊躇不前,走錯一步,錯過一生。遺憾,遺憾。
  • 《京華煙雲》原著:如果姚木蘭嫁給孔立夫,真的會更幸福嗎?
    很多看過05趙薇版《京華煙雲》的人,都對姚木蘭的婚姻感到意難平,認為孔立夫和姚木蘭才最為般配。上一次我已經分析過,曾蓀亞並不是渣男,且與木蘭足夠相愛。但即使在原著中,林語堂先生也大有將立夫和木蘭配在一起的意願。
  • 孔立夫雖視姚木蘭為紅顏知己,但真正愛的還是相守一生的莫愁
    而在《京華煙雲》中,林語堂先生也塑造了這樣一個男子形象,那就是同木蘭和莫愁都有感情糾葛的孔立夫。這種感情糾葛並不是爛俗言情裡面的三角戀,實際上他們之間的感情,糾葛之處在於一種遺憾。孔立夫是很小的時候隨著母親一起來北平求學的,因為一些原因,他同姚家人有了交際,自然也就認識了姚家的兩個女兒,木蘭和莫愁。
  • 《京華煙雲》中姚木蘭一家的日常生活情趣,滿是林語堂的美好想像
    他的一生輾轉旅寄,也可謂名副其實的全球徵途:十歲離開家鄉後,從廈門到上海再到北京,走出國門到美國到法國再到德國,短暫回國後又定居美國和法國長達三十年,晚年輾轉新加坡又移居臺灣和香港。如此種種,讓林語堂在現代中國作家中成為非常獨特的存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教授錢鎖橋看到了這種獨特性。
  • 英文原著傾倒海外讀者 《京華煙雲》起起伏伏70年
    這也符合「改編」的意思:大刀闊斧地改,然後再編出點兒新鮮東西。     電視劇版的《京華煙雲》與原著的不同之處很多,主要的問題還是所謂的「味道沒了」。從時間上,30多年的情節被壓縮到了十幾年,據說可以增強矛盾衝突,提高戲劇性。不過讓人懷疑,真實的用意恐怕還是怕趙薇演不了中年婦女,就算演得了也未必有人愛看,因為妙齡少女和風韻少婦總比40來歲的老大姐吸引眼球。
  • 遍地美女的《京華煙雲》,胡可邱琦雯亮眼,網友:她太驚豔了
    相信大家對《京華煙雲》應該都有印象吧,這部劇當時播出的時候真的是深受觀眾喜歡,每到播出的時間點就會自動的打開電視,坐在沙發上等著看。《京華煙雲》這部劇裡的演員們個個顏值都不低,隨便一個配角都能讓人眼前一亮。
  • 《京華煙雲》姚父育兒:為何懂得因材施教的父母,養出優秀的孩子
    最近重溫2005版《京華煙雲》時,我才發現原來姚家大家長姚思安才是真正的育兒高手,他是名門望族出身,對待孩子卻講求平等,他認同孩子的不完美,善於發掘每個孩子特有的優點。父親的職責並不是為將孩子禁錮在某個角色,亦或者是給孩子貼上某種標籤,他應該用自己經驗去幫助孩子更好地體會人生,尋求更廣闊的的世界。
  • 兒時青梅竹馬,長大舉案齊眉,姚木蘭與曾蓀亞的婚姻,自然隨意
    在船上,木蘭第一次見到曾蓀亞,蓀亞臉上帶著微笑,他比木蘭大了一歲,孩子們總能很快找到相同的話題,聊到一塊去。走失後一直風餐露宿的木蘭,沒有可以換洗的衣服,鄉下的鋪子裡的衣服料子也不好。曾太太想了個好主意,讓木蘭穿上蓀亞的舊衣服,雖然不怎麼合身,但是料子很好,洗的也乾淨。
  • 《京華煙雲》:林語堂告訴你家庭教育對孩子有多重要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先生的一部小說。雖然這部小說主要描述的姚家曾家還有牛家在風雲變幻時代的變遷,但是,通過這部小說,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深遠。所以姚思安很會讓錢發揮他的最大價值,把錢用在需要他的人身上。這也讓姚思安不知不覺有了一種寡淡的味道。這種寡淡的味道也影響到了木蘭。嫁入曾家以後,面對素雲的勾心鬥角,她往往置之一笑。她的性格也由於自身家庭的和睦而溫婉平和,因此深得曾家上下的喜愛。姚老爺還喜愛風雅之事,尤其喜愛甲骨。
  • 《金粉世家》和《京華煙雲》與《紅樓夢》的聯繫
    《京華煙雲》則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於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成的中國小說。相傳,1938年春天,林語堂突然想起翻譯《紅樓夢》。後來再三思慮而感此非其時也,且《紅樓夢》與現代中國距離太遠,所以才有了如今的《京華煙雲》。值得一提的是,林語堂憑藉《京華煙雲》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 《風聲鶴唳》——《京華煙雲》姊妹篇,女性不甘被當作欲望的玩偶
    林語堂先生的小說《風聲鶴唳》是《京華煙雲》後篇,以民國內戰爆發,日軍入侵為背景,講述姚家長孫博雅和一位命運悽涼的女性崔梅玲的愛情故事,個人的愛恨糾葛捲入國恨家仇、時代興衰的大洪流中,個體的命運隨著時勢起伏跌宕,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感慨。
  • 鬱達夫翻譯過《京華煙雲》嗎?
    2015年10月21日,臺北林語堂故居公布《華僑評論》月刊所載之《瞬息京華》譯文,宣稱此文系鬱達夫所譯林語堂英文小說Moment in Peking(今多譯《京華煙雲》)的一部分。
  • 《京華煙雲》姐妹篇《風聲鶴唳》電視將播出
    ●關於劇本  原著  《風聲鶴唳》在中國內地可能沒有像林語堂的另一部作品《京華煙雲》那樣影響廣泛,然而它在國外的華人中卻有極大的影響力。《紐約時報》在評論這部長篇小說時,把它稱為中國版的《亂世佳人》。
  • 京華煙雲散,幽蓮一夢醒:金鐘視後李麗鳳病逝,選擇樹葬令人欽佩
    她曾出演過多部瓊瑤劇,其中包括《庭院深深》《在水一方》以及《京華煙雲》等等,1989年,李麗鳳憑藉《京華煙雲》奪下第24屆金鐘女主角。曾經瓊瑤劇御用演員除了眾所周知的《京華煙雲》《一簾幽夢》等,她還在《六個夢》系列中出演角色,《六個夢之婉君》中的張玉琴,《六個夢之三朵花》中的章佩如,《六個夢之啞妻》中的沈淑貞,因為李麗鳳面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偏老,多是以婆婆活著母親的身份登場,其出色的演技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林語堂《京華煙雲》
    海外留學時他曾受過胡適的資助,回國後也因為胡適的引薦到了北大做英文教授,胡對林恩情匪淺,倆人常常對談到黎明,然而這卻不會影響到林語堂的自由意志。林語堂曾對女兒說:「我覺得看一個文化人,就要看在這個文化裡長大的人是變成怎樣的丈夫和妻子,父親和母親。
  • 京華煙雲·錄
    《京華煙雲》本是林語堂的英文著作,國語譯本眾多,隨性選了個譯本來讀,篇章詞句若是不和君意,自可去讀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