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如果太空人打噴嚏,那麼細菌會漂浮在這個密閉空間裡很久,不斷循環。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科學家表示,在火箭上打噴嚏才可能是太空飛行最大的危險,原因在於零重力使得細菌能夠在空氣中漂浮很久,增加了太空人感染的風險。
在地球上,當有人打噴嚏或者咳嗽,細菌會落在3到6英尺(約1.8米)範圍內的地面上,但在沒有重力的太空,這些細菌只會到處漂浮,布滿更多物體的表面。
在宇宙飛船上,能量限制阻止了大範圍和太頻繁的空氣過濾活動,空氣是不斷循環的,這就意味著太空人不能使用醫院用的消毒水和手部清潔產品在宇宙飛船上,因為這些產品會放出有危險的水汽。
科學家把宇宙飛船邊邊角角的許多面比作大學宿舍的或者浴室的,因為它們相當於那些可以在獨特環境下傳播的細菌的儲藏地。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倫納德-梅默爾(Leonard Mermel)博士解釋稱:「抑制人類免疫反應,增強細菌引發感染的能力,將這兩種效果同時放在一個懸浮粒子可以在其空氣中停留很久的密閉空間裡。」
儘管「太空人在執行太空任務過程中患傳染病的風險」這方面的數據不多,但梅默爾博士發現美國宇航局數據顯示在106次太空飛行中共計742位太空人裡已報告的傳染病事件有29起。
梅默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發生了一些事情使一些人陷入危險怎麼辦?他們可能或者他們將在任務完成前恢復健康嗎?」當談及延遲太空任務時間時,他分析稱,處理細菌的最好策略可能是增加預防措施。
目前,美國宇航局給太空人注射包括感冒在內的幾種疾病的疫苗,通過檢查確認太空人是否患有肺結核等疾病。此外太空人還會對紙巾、醫用口罩和呼吸器進行消毒,在飛船上備多種抗生素等。然而,梅默爾博士相信注射疫苗免疫細菌的範圍還應該包括能夠引發腦膜炎的腦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和能夠引發肺炎的肺炎球菌(Pneumoccocus)等在內。
由於一旦飛船起飛就不會有新的細菌進入,擴大飛行前的全面檢查也可能有幫助。託架可以進行反覆檢查,看是否存在沙門氏菌,太空人可以接受與手部衛生、環境清潔和其他健康實踐有關的正式感染控制培訓。
在《臨床傳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上刊登的這份研究報告中,梅默爾教授還表示,將空氣過濾設備運作也加入到飛船能量預算考慮中是很有意義的。他稱:「二十多年來我致力於研究在重症監護病房和醫院設備方面預防傳染病,我非常關注國內和國際上的有關規定,但是以前我從來沒有想到太空上有這麼多的限制。」(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