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遠距離太空飛行最大危險是太空人打噴嚏

2020-12-25 環球網

科學家發現,如果太空人打噴嚏,那麼細菌會漂浮在這個密閉空間裡很久,不斷循環。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科學家表示,在火箭上打噴嚏才可能是太空飛行最大的危險,原因在於零重力使得細菌能夠在空氣中漂浮很久,增加了太空人感染的風險。

在地球上,當有人打噴嚏或者咳嗽,細菌會落在3到6英尺(約1.8米)範圍內的地面上,但在沒有重力的太空,這些細菌只會到處漂浮,布滿更多物體的表面。

在宇宙飛船上,能量限制阻止了大範圍和太頻繁的空氣過濾活動,空氣是不斷循環的,這就意味著太空人不能使用醫院用的消毒水和手部清潔產品在宇宙飛船上,因為這些產品會放出有危險的水汽。

科學家把宇宙飛船邊邊角角的許多面比作大學宿舍的或者浴室的,因為它們相當於那些可以在獨特環境下傳播的細菌的儲藏地。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倫納德-梅默爾(Leonard Mermel)博士解釋稱:「抑制人類免疫反應,增強細菌引發感染的能力,將這兩種效果同時放在一個懸浮粒子可以在其空氣中停留很久的密閉空間裡。」

儘管「太空人在執行太空任務過程中患傳染病的風險」這方面的數據不多,但梅默爾博士發現美國宇航局數據顯示在106次太空飛行中共計742位太空人裡已報告的傳染病事件有29起。

梅默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發生了一些事情使一些人陷入危險怎麼辦?他們可能或者他們將在任務完成前恢復健康嗎?」當談及延遲太空任務時間時,他分析稱,處理細菌的最好策略可能是增加預防措施。

目前,美國宇航局給太空人注射包括感冒在內的幾種疾病的疫苗,通過檢查確認太空人是否患有肺結核等疾病。此外太空人還會對紙巾、醫用口罩和呼吸器進行消毒,在飛船上備多種抗生素等。然而,梅默爾博士相信注射疫苗免疫細菌的範圍還應該包括能夠引發腦膜炎的腦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和能夠引發肺炎的肺炎球菌(Pneumoccocus)等在內。

由於一旦飛船起飛就不會有新的細菌進入,擴大飛行前的全面檢查也可能有幫助。託架可以進行反覆檢查,看是否存在沙門氏菌,太空人可以接受與手部衛生、環境清潔和其他健康實踐有關的正式感染控制培訓。

在《臨床傳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上刊登的這份研究報告中,梅默爾教授還表示,將空氣過濾設備運作也加入到飛船能量預算考慮中是很有意義的。他稱:「二十多年來我致力於研究在重症監護病房和醫院設備方面預防傳染病,我非常關注國內和國際上的有關規定,但是以前我從來沒有想到太空上有這麼多的限制。」(尚力)

相關焦點

  • 迄今最大數據集揭秘太空飛行危害
    ■本報記者 唐鳳 射線、缺氧、失重、寒冷,甚至孤獨,茫茫太空給予太空人的可能遠不止這些。 11月26日,在Cell、Cell Reports、Cell Systems、Patterns和iScience出版的論文特輯中,美國宇航局(NASA)和其他學術、政府、航空航天和工業組織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數據和太空生物學數據集,探討了太空飛行的危害,以及未來20年前往火星和執行其他任務需要準備的工作。
  • 太空人長期在太空飛行,會有哪些危害?NASA的結果讓人害怕
    據報導,近日,NASA聯合多家航天機構,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大調查,設計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檢查他們的身體情況,通過大數據對比,來看看長時間的太空飛行下,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這項研究也是為了未來飛去火星做準備。
  • 太空人為什麼不敢在太空打噴嚏,看完才知道,就連屁也不能放
    筆者-小文說到偉大的職業,肯定少不了太空人,無論是從國家還是人類的角度出發,太空人都肩負著重大的責任,而能夠被選中去到太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都是經歷過嚴格的訓練。此前,在一條太空人在太空生活的視頻中,太空人就記錄了自己在太空無重力環境中的種種不便,包括擰毛巾在內。在地球內生活,由於重力的作用,即使人們不怎麼使勁,毛巾中的水分也會自然而然地滴落到地面上。
  • 太空人在太空中「失重」的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圖片,太空人們漂浮在太空、太空梭、國際空間站。看似很輕鬆,又神奇,但其實不是這樣。太空人在失重狀態下看似很滑稽,但其實很痛苦。最初會感覺噁心、頭暈或失去方向感。導致太空人骨質損失外,還會導致太空人肌肉鬆弛,免疫力下降和衰老,引發多種空間運動病。所以不是人人都能當太空人,需要個人的身體素質非常好。
  • 太空人不好當啊!長期太空飛行會導致腦室體積增大!
    在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論文中,該研究小組描述了他們對太空人在太空中度過大量時間的腦室研究,以及發現。先前的研究發現,長時間的太空飛行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例如,人會變高,因為脊椎不再被重力壓縮。許多人還經歷了視力的輕微喪失。
  • 果蠅揭示太空飛行對心臟的影響
    當地時間11月25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細胞報告》雜誌中發表論文稱,果蠅的心臟在經歷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其結構和生化指標會產生深遠變化,而太空人很可能也會遭受類似影響。
  • 在太空中太空人的血液可以反向流動,甚至停滯
    這些發現可能對深空飛行任務產生重要影響。 如果人類成為一個行星際物種,我們必須面對長期穿越深空所帶來的諸多危險。我們知道長期暴露在微重力下會改變大腦結構,影響視力,並導致肌肉和骨骼的流失。
  • 美國女太空人談飛行太空感受:上帝是藝術家 深不可測
    「神舟十號」升空,中國第二位女太空人王亞平引起全世界關注。上周六,美國前女太空人Pam Melroy接受FT中文網採訪時,談到了自己曾經飛行太空的感受,其中特別談到宇宙沒有改變她對上帝的看法,反而更確信,上帝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深不可測。
  • 大數據揭秘太空飛行健康影響
    11月26日,Cell、Cell Reports、Cell Systems、Patterns和iScience出版論文特輯,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和世界各地其他學術、政府、航空航天和工業組織的200多名研究人員,展示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太空人數據和太空生物學數據集,探討了太空飛行的危害,並討論了未來20年前往火星和執行其他任務可能需的準備工作。
  • 美研究稱長期太空任務會使太空人大腦受損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一項新研究說,長期在太空執行任務會導致太空人的大腦發生「明顯變化」,出現顱內壓力升高和視力受損問題。這個問題被稱為視力障礙和顱內壓症候群,但其確切原因一直不清楚。
  • 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大腦結構與功能
    《美國神經放射學雜誌》線上版最新刊發的一項研究稱,長時間太空飛行會影響人類大腦的結構與功能。該項研究由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神經放射學家唐娜?羅伯茨領導。研究團隊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太空人太空飛行前後的大腦磁共振成像數據進行了回顧性分析,量化了他們大腦結構的變化情況,並將這種結構變化與其認知和運動功能的臨床表現進行了比較。
  • 在太空開一槍,子彈是否會永不停止地飛行?那豈不是宇宙很危險?
    在太空開一槍,子彈是否會永不停止地飛行?那豈不是宇宙很危險?太空沒有空氣阻力,看似子彈會一直不停息運動下去,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雖然阻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子彈同樣會受到引力作用,其次子彈能運動多遠還取決於射擊的方向。
  • 關於太空人在太空中真實經歷過的7個「罕見」現象
    相信許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有過坐上飛船去往外太空的夢想,就像那些太空人一樣,這樣的經歷肯定非常的酷,因此也會對所有的太空人感到羨慕和敬佩,但其實這個職業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美好,因為太空人遭遇的危險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難以解釋的偶然突發事件,所以他們的工作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 科學好故事|太空對人類有多危險?
    不過,許多醫生仍然認為將人類送到月球以外是非常危險的,是一種無異於自殺的行為。太空有多危險?太空人在火星旅行時的輻射暴露水平遠遠超過地球工作場所的輻射水平。超過三分之二的太空人報告稱,在軌道上生活數月後,他們的視力都有所下降。液體壓力會擠壓眼球後部,使視神經發炎,破壞脆弱的血管。NASA太空人約翰·菲利普斯是最先報告這一問題的人之一。當他望向窗外時,他發現地球似乎一個月比一個月模糊。返回地球後,NASA檢查了菲利普斯的視力,發現他的視力在進入軌道6個月後從20 / 20(1.0)下降到20 / 100(0.2)。
  • 研究果蠅發現太空旅行對太空人的心臟有影響
    太空飛行還會導致心肌減弱(萎縮),從而降低其向全身泵送血液的能力。但是,直到現在,對人類心臟的研究(使用在ISS上執行的超聲波完成)仍僅限於相對較少的太空人。儘管很重要,但這些研究並未揭示推動這些轉變的細胞和分子變化——制定對策以使太空人能夠長時間飛行安全所需的信息。
  • 太空人在太空中感染流感 服用一般藥物會有效嗎?
    人吃五穀雜糧,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生病,即使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也不例外。然而,在太空中生病可能是個大大麻煩。由於距離最近的醫院也在數百公裡外,因此太空人們需要的所有藥物都必須事先打包好,這使得設計太空藥物變得極其複雜。除此之外,太空本身也帶來了潛在的醫療問題。眾所周知,這種極端環境會使人的身體發生扭曲、體液流動、骨骼收縮等等。
  • 為節省任務成本,太空人在太空旅途可「冬眠」?來看科學家怎麼說
    在今年年初大爆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有吳京飾演的太空人可以在危急時刻進入休眠艙的橋段。實際上,這並非只是一個幻想,而是太空人們的真實願望。眾所周知,深空探測飛行距離遠,時間跨度大,常常需要花費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到達目的地。
  • 太空人在太空漫步,不小心掉入太空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
    太空人在太空漫步,不小心掉入太空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隨著我國航天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的航天夢想也一步一步在實現。太空人是一個非常偉大而神聖的職業,每一次的航天任務,都象徵著我國的航天技術又突破了一個新的層次。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人們對太空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多,同時也有更多的朋友對神秘的航天事業充滿了好奇心。比如,就有一些朋友問到:如果太空人在太空漫步,不小心掉入太空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首先,這取決於太空人有沒有穿防護服。
  • 3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長眠,只有他飛往了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
    一開始人們以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隨著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多,人們才發現地球在無窮的宇宙中是多麼的不顯眼,1961年4月12日,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首次乘坐東方1號飛船進入太空,拉開了載人航天的序幕,也拉近了人類與宇宙的距離。
  • 太空人會不會在太空發瘋?與世隔絕環境中性格體現淋漓盡致
    事實上,正是太空人在壓力面前保持冷靜的性格、熟練的技能、強大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幫助NASA開展了六次成功的登月行動,並使阿波羅13號的三名太空人在飛船出現事故時得以死裡逃生。但依舊有人認為,要想在航天任務中取得突破,太空人總要有點兒瘋狂。如今人們正在籌劃在2020年之前開展一系列火星任務,上述批評的言論又被舊事重提。因為若沒有瘋狂的野心,太空飛行或許就難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