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川劇是我的根本,川劇是潤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它與我形影相隨70年,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川劇的絕妙、它的豐富,它的天然蜀籟、地道風味,早已經化入了我的潛意識。就連我的荒誕的思維方式,筆下的這點幽默,都是來自川劇的遺傳基因。」
12月22日上午,在「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著名劇作家、辭賦家、雜文家魏明倫現場發言,深情闡述他與川劇的「血緣」關係。
魏明倫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力透紙背。他的反思歷史、反抗封建、反對專制,「三反」思想,直擊人心;他的獨立思考、獨家發現、獨特表述,「三獨」精神,貫穿作品。
70年來,魏明倫以鮮明的憂患意識、民族意識、批判鋒芒與創新精神,在戲劇、辭賦等領域,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甚至引起轟動的名品佳作,成為新時期川劇發展的旗幟性人物,中國戲曲文學界敢於創新、勇於拓展的突破性人物。
魏明倫
因為疫情原因,王蒙、馮驥才、張抗抗、嚴歌苓、田青、許還山、茅威濤、劉曉慶、仲呈祥、尚長榮、姜昆、濮存昕、劉詩昆、王立平、韓美林、李光羲、張國立、謝芳、張目、李羚、陶玉玲、王馥荔、陳鐸、李前寬、王洛勇、沈鐵梅等20餘位著名藝術家及專家學者雖無法來到現場,但他們通過雲祝賀的方式,表達了對魏明倫執著追求、不斷創新的藝術精神的敬重和推崇。
著名作家王蒙在視頻裡表示:「魏明倫的大量作品,特別是川劇方面的編劇,影響都非常大。他的作品特點是既有濃厚的民族戲曲、地方戲曲的那種傳統和積累,又有一種現代意識。顯然,在他的作品裡邊,已經是應用我們新時代的新的思想的觀點。魏明倫本人除了戲曲的編劇以外,他在對聯、辭賦、碑文、也都有大量的成績,繼承了祖國的文化傳統。」
著名作家馮驥才稱:「明倫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尊敬的朋友。但是我對他是仰視的。我心裡對他的仰視,最多的還是他的才氣。所謂「巴蜀鬼才」名不虛傳。他是一個跨界的人,在文學、戲劇兩個領域裡邊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且大家都是交口稱讚的。他的文章寫得老辣、酣暢,他的詩詞歌賦寫得都非常好,駢文好,這都是非常難的。明倫的駢文非常活潑,有時代的精神,有現代人的開放、詼諧、幽默,也有辛辣的批評和激情的讚頌。他的文字裡面經常用一些俗語、網上的語言,用進去之後又非常的講究,使他的文字非常鮮活。總之,明倫是我一說起就非常仰視的人物。將來我到四川去,無論如何還要去拜觀他的藝術館。」
著名作家張抗抗贊:「魏明倫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九歲登臺,他現在是從藝70周年,年近八旬, 他的年齡幾乎和他的戲齡是一樣的,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了不起的現象。這樣一個特別的、特殊的人物。最使我對他的戲劇產生敬佩之情的,就是他對於女性的態度、女性的認識。他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女性,理解女性的。我們看他的《潘金蓮》、《中國公主杜蘭朵》、《四姑娘》,都有非常鮮明的女性特色,他是主張中國女性要從傳統文化的那種束縛、壓抑當中解放出來,尊重女性,女性對個人幸福的追求。這個在80年代當時,是非常勇敢的,所以我對他產生了極大敬意。他的《巴山秀才》、《變臉》等作品,對腐朽的官場、偽道德都有尖銳的批評,或者說是幽默的諷刺。他的戲為什麼那麼好看,這種受熱烈的歡迎長度幾十年來一直不減。近幾年,他的辭賦、雜文、隨筆、駢文、碑文完全形成規模了,他的作品,就是一個流光溢彩的大舞臺。
著名作家、編劇嚴歌苓從德國柏林發來祝賀,她直言,自己早在國外留學的時候,就看了魏明倫編劇的《變臉》,印象非常深刻。「當時就覺得他把人物關係、戲劇衝突、對話和所有的情節都設計得那麼完美,非常懂戲。後來認識之後,就讀了魏兄送給我的他的所有劇作。大家說他是『鬼才』,是很有道理的,他確實是把前衛性和傳統性(結合得非常好)。他的作品從形而上和形而下兩個層次上,都能帶給人很大的啟迪,他的文學功底非常紮實。」
正在《國家寶藏》錄製現場的張國立表示,「明倫先生,您也是一個國寶。您是自學成才,年齡八十耄耋,藝齡七十古稀。用您自己的話來形容最為恰當,您是『沒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姜昆回憶,從上個世紀80年代看魏明倫的《潘金蓮》,到現在的《好女人,壞女人》,「他的戲劇創作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永遠的銘記。」著名音樂學家田青也說:「他的劇作,即使放到歷史的長河當中去,也是熠熠放光的。」 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特地用越劇道白,吟誦魏明倫所撰寫的《中華世紀壇賦》。
劉曉慶則從寫戲、寫賦、寫雜文方面,頌揚魏明倫的文學藝術成就:「寫戲,『鬼才』寫《巴山秀才》,敢於重新評價《潘金蓮》,敢於重新塑造諸葛亮、中國公主杜蘭朵;寫碑文,敢於寫《嶽陽樓新記》,碑文刻在嶽陽樓前;寫川劇《變臉》,劇本選場載進中學語文教科書,創造奇蹟。鬼才創造了多少奇蹟?80歲時,慶祝藝術生涯70周年,這本身就是奇蹟。」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許還山認為,「魏明倫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濃縮著藝術的元素,而且他不是單一的,他是個多面手,不僅寫川劇,把川劇寫到了一個極致,而且還寫辭賦、寫雜文、寫散文,是一個會各種套路的『武術家』。他的雜文深刻、幽默、並不長,很通俗,看完了讓你回味無窮。他把他對社會的觀察、對人生的理解,對藝術的理解,都融入雜文裡。他辭賦給我的印象好像這個人不是生活在現代一樣。他的文筆,他對古典文字的掌控,讓你佩服,讓你吃驚,讓你覺得自愧不如,他是一個很難得的人才。他是四川文藝界、中國文藝界的驕傲。」
當天的活動現場,曉艇、劉芸、左清飛、許明恥、陳智林、陳巧茹、崔光麗、肖德美、蔡少波、王超、王玉梅、虞佳等川劇名角以及川劇著名作曲家李天鑫、王文訓等,也來到現場,祝賀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陳智林表示,「我們這代人,從小就是聽著魏老師寫的戲,看著魏老師寫的劇本,伴著魏老師講的傳奇故事長大。到後來我本人又是演著魏老師寫的本子,講著魏老師寫的臺詞。真誠祝福魏明倫老師,生命之樹常綠,藝術之樹常青。」
據悉,此次系列活動還包括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川劇《變臉》兩場戲劇演出、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電影《巴山奇冤》展映等。活動將持續至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