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愛讀書的汪先生,在《道德經》第十二章,講的是五色、五音等等外界欲望,面對這些外界的欲望應該怎麼面對,怎麼樣固守本心,今天我們就繼續說一下《道德經》第十三章,寵辱若驚,寵辱不驚,寵辱兩忘,這是三種境界!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寵辱若驚這個詞語傳承了數千年,大家也都聽過,與此對應的就是寵物不驚,寵辱兩忘。怎麼說呢,寵這個可以理解,恩賜、榮耀、獎賞、偏愛等等都可以說為寵,不僅僅是寵愛的意思,辱的話這個更好理解,受到人格上肉體上的侮辱導致的一些負面情緒。而這個寵辱若驚呢就是不管是寵愛還是侮辱都會感覺到驚嚇,人是群體動物,那麼勢必就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有很多人從時代的角度和人身的角度去講這句話,今天我們換一個角度,從心理上講一講。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同,在這裡我舉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例子,很多人幼年啊得不到滿足,建立的自信心不夠等等的一些原因,造就了討好型人格,他們多疑不仔細,不懂拒絕會迎合別人的看法去做事等等,那麼以這個敏感的一類人舉例。當受到寵愛獎勵時,一般人會感謝感到榮耀等等,但是這種人格的人,有些會懷疑自己該不該得到這個獎勵,怕成功,但是喜歡這種感覺,越喜歡就越怕失去,所以受到寵的時候就會有喜又驚還帶有焦慮等等。
說完了寵那就說辱,對於自信心很強的人,從小什麼都不缺有見識的人,遇到侮辱要麼會無視,要麼去反抗消滅等等。我們繼續說這種人格,這種人格很會從自身去找原因,為什麼說討好型人格呢,就是說他們懂事的太早。被外界所影響,為了防止事情的擴大,為了不犯錯,為了和平的氣氛很多時候他們都會選擇偽裝出來一副樣子。是一個很讓人疼惜的人格,我其實也屬於這種。而這種人遇到侮辱的時候,第一時間有時候想的是怎麼樣忍受,對自己懷疑是做錯什麼,這個心理也是驚。不管是寵辱都會讓人感到異常。
說完這種人格就換個角度,我們正常時候受到上級老師等等誇耀啊就會高興,受到別人點評侮辱尤其是比自己弱的人更會引起情緒,而這種情緒上的波動就會極大的影響到身體,貴大患若身。我們的精神是行舟的人,而這身就是舟,我們的每一個情緒都會導致水面的波動,對身體有所影響。這原意其實是把身當成大患,怎麼就是大患了呢?沒有肉身我們不就沒了嗎?因為道家是相信靈魂的。就用一句話總結下,就是如果把寵辱啊都太當回事,那麼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生存。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那知道寵辱了,什麼是寵辱若驚?咱在這裡舉個例子說一下,有一句名人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一個階段,都會湊巧進入了一個風口,達到名利的迅速膨脹,而這個過程一旦結束就要走下坡路,而接受不了下坡路的就會對自身造成影響。這方面我們看明星啊網紅啊最清楚,很多明星網紅在一兩年的時間迅速被炒熱,是因為平臺或者背後的原因,但是呢,他們會自認為是自己的能力,當這個階段過去後,鬧出的笑話也是比比皆是,最後名利皆亡不說,甚至還會導致出現一些問題,這裡就不多說了。同樣我們可以學習,就是要時刻自省,德不配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這裡面把身體說是大患,佛教就是說的「臭皮囊」,這裡面就是說如果沒有肉身,靈魂自由,那麼我還有什麼大患?在這裡我就不多解釋了,怕我道行淺薄講不清楚,怕有人聽錯了意思。人的靈魂和肉體就是皮和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一樣不可少的,上面我舉例是舟的例子,把心靈比作湖,波瀾不驚,寵辱不驚,乃至到寵辱兩忘,不知寵為寵,不知辱為辱,這也是一種境界。因為寵辱這事古今例子比比皆是,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吧。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只有愛自己才會他人愛天下,從這句話還引起了多個學派的相爭,不管是公還是私,首先都是以貴身為基礎的,像我這等凡人只能想著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了。這裡面講的一個思想就是「貴身」,不是說損人利己一切以自己為主,有一句叫做「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從這一句話我們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遇到一個場景,巷子裡有個持刀劫匪正在搶劫,是直接衝上去肉身面對屠刀,還是立馬報警喊人用智謀威懾營救呢?這就是兩個觀點。
按照事情的發展尋找辦法,做統籌安排,寵辱不驚不偏愛不侮辱不盲目,這樣的人才會更容易受到信任,因為不爭所以不能與之爭,也會得到更多的資源等等,少些名利的欲望,多些兼愛的思想,這樣我們的生活也會快樂一些。很多話都是淺嘗輒止,有興趣的可以根據原文向下參~今天就先說到這裡吧,有興趣的歡迎留言評論,想探討的歡迎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