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道德經》的十個成語,個個實用,飽含人生大智慧!

2020-12-19 國學雜談

《道德經》雖然短短五千言,卻字字珠璣,句句精華,隨便拿其中的一句話,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終身受益。出自《道德經》的成語也多達五十多個,今天挑選其中的十個,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一,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對萬事萬物起作用的規律,古人說「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順應天道規律,一切事情都會順順利利,違逆天道規律,就會受到懲罰。比如在晚上睡覺,是自然規律,你卻通宵熬夜打遊戲,到了白天再去睡覺,那就違反規律,就會損害身體健康。

二,禍福相依。出自《道德經.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塞翁失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禍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看著是禍,其實是福;有時候看著是福,其實是禍。好事辦砸了會變成壞事,壞事處理好了也會變成好事,都不是絕對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在遇到逆境的時候,就不必消沉;遇到順境的時候,也不要得意忘形。看淡得失,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才能長久。

三,受寵若驚。出自《道德經.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別人突然對你好了,你就很激動,甘願為別人去死;別人突然侮辱你了,你就氣得想死的心都有了,這都是心隨境轉,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了。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要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不要太執著於這些身外之物,才能身心清淨,瀟灑自在。

四,大器晚成。出自《道德經.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能夠擔當重任的人,都需要經歷很長的磨練,所以成就往往比較晚。古人常說「厚積薄發」,也是告訴我們要多多的積蓄能量,積累自己的道德學問,不要總想著處處顯露自己,這樣做起事來,才能有所成就。當然,真正的「大器」,是沒有成不成的觀念的,因為人一旦執著於功利和目的,就很容易走偏,很容易投機取巧。活到老,學到老,看準了,就一直堅持做下去,盡人事以聽天命,這樣準沒錯。

五,為道日損。出自《道德經.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修道和學習知識相反,學習知識,是越多越好,懂得越多越好;但修道則不同,修道就是修正我們身上的缺點和毛病,除掉身上的不良習氣,回歸原來的本性,所以修道的人,越修毛病就越少,習氣就越少,最後習氣和毛病都除掉了,回歸自性,就得道了。

六,富貴而驕。出自《道德經.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富貴本身並沒有錯,沒有壞處,可以利用這些條件多做善事,多幫助別人呀!但問題關鍵在於這個「驕」字,人只要一驕傲,就完了。因為富貴而驕,就會招人怨恨,被人嫉妒,是自取其辱,自討苦吃,福報就變成禍患了。《易經》中的「謙卦」,六爻皆吉,就是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謙虛,才能擁有福報,守住福報。

七,知足者富。出自《道德經.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貧和富,其實也是一種自我感覺。錢再多,也是一種相對的富有,有多少錢算富?你有再多的錢,能比古代的皇帝還有錢嗎?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仍,如果總是跟別人攀比,永遠都不會感覺到自己富有。所以真正的富有,就是知足,就是隨遇而安,這才是絕對的富有。

八,自知之明。出自《道德經.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夠發現別人身上的缺點,往往比較容易,說明你是一個明白人。但要發現自己身上的毛病,就很難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要時時反省自己,檢視自己,能夠看清自己身上的缺點和毛病,這才是真正的智者。

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道德經.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謹言慎行,不會輕易發表言論,因為任何事都有兩面性,只要你說出來,就會落入一邊,就會有漏洞;而那些信口開河,誇誇其談,隨意發表言論的人,往往都沒有真實的智慧。

十,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出自《道德經.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人世間的法律、規則,很容易被人鑽漏洞;但天道規律的網,雖然大的我們都看不見,但卻沒有漏洞,天地萬物沒有一個能逃得過。所以做人一定要憑良心,不要喪失做人的底線,否則就會天理難容,自食惡果。

相關焦點

  • 五十二個成語,洞見《道德經》的智慧
    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終。 這短短的五千言,便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道德經》。此書深奧難懂,歷來眾說紛紜。以下五十二個成語均出自《道德經》,或許能夠帶我們,管窺老子思想的魅力! 一、玄之又玄 【解釋】: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 《道德經》中的十個「大」字成語,個個都是至理名言!
    《道德經》又名《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著作,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另外,它也是除了《聖經》之外被翻譯成外國文字出版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近日,小編懷著無比景仰的心情再次翻閱了《道德經》,也正是這一次偶然的翻閱,小編忽地發覺了一個較為有趣的地方,這就是《道德經》裡竟隱藏著十餘個皆以「大」字起頭、且深意相通的四字成語,個個都是至理名言。大智若愚智,智慧;愚,愚蠢。
  • 52個成語,洞見《道德經》的智慧!
    這短短的五千言,便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道德經》。以下52個成語均出自《道德經》,或許能夠帶我們,管窺老子思想的魅力!【出自】:第二十四章:「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22、天大地大【解釋】:形容極大。【出自】: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 老子獨創的15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點擊"無為文藝"免費訂閱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老子教你做人,道德經中10個成語,做到了為人一定不差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很多現代成語都出自《道德經》,比如大器晚成、功成弗居、虛懷若谷、大象無形等等。這些成語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事的道理,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下面是老子《道德經》中的10句話,包含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10個成語,如果我們做到了,為人一定不會差。
  • 《道德經》中沿用至今的12大成語 洞見人生大智慧
    闡釋的源於天地之本、萬物之源的道,更是一言以蔽之,道盡天地人生的無窮玄妙、智慧,惠澤啟悟人們明道、修身、治世。 源流於老子《道德經》的成語,歷經二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而逐漸被更多人領悟,成為沿用至今的簡潔精粹之語,所成之語充滿著人生大智慧。有三、四、五、七字的,有兩組四字連用的,但人們廣泛熟知的多以朗朗上口的四字組成。
  • 老子獨創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道德經》只有短短五千言,卻涵天蓋地、盡說人道,可謂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和人們的座右銘。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
  • 老子獨創的十五大成語,洞見《道德經》智慧精髓!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十五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道德經》中的15大成語,個個大境界
    而更為精華的則是其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可謂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從中完全可以洞見《道德經》的真諦。我們從這些成語中,再次精挑細選出最具人生智慧的15個。這15個成語,可以說字字都是真智慧,個個都是大境界,值得認真品讀領悟。
  • 《詩經》成語取名:這十個有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詩經》!
    《詩經》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寶庫,研讀《詩經》不難發現,今天流行於世的不少成語,就源出於這部經典——《詩經》,還有一種是,雖然語出自《詩經》但是經過時間的流傳,其含意已經發生了變化。比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於歸」是出嫁的意思,而「逃之夭夭」竟有「逃之夭夭」之感。
  • 《道德經》:三個字,三個成語,說透生活大智慧
    《道德經》有三個字,讀懂就是大智慧。人一輩子最好的活法,也藏在這三個字裡。《道德經》有言:「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意思是,躁動可以戰勝寒冷,給人送去溫暖;冷靜能夠戰勝狂熱,讓人頭腦保持清醒;清靜無為,才是天下正道,能保世間太平安寧。道家講:靜為躁君。「靜」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力量。靜能制躁,一顆平靜的心,可以撫平躁動不安的神經。
  • 《道德經》十句名言,感悟人生大智慧!
    今天和大家分享《道德經》的十句名言,共同學習老子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花草樹木,山川河流,一切自然萬物,本來就是和諧共存的一體,如果非要定出個善惡美醜的標準來,那就會打亂這個平衡,造成不和諧了。二、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 《道德經》智慧學習,記點成語在心間(上)
    低調的「老聃」留給了世人智慧之源--《道德經》,後人解讀無數,爭議也不少,時隔數千年,誰又能說得清到底如何理解。儘管如此,人們根據自己理解,從書中總結出來的許多成語也是充滿了智慧,每一個都能讓我們受用無窮。且讓我們學習一些《道德經》的成語智慧在心間。
  • 《道德經》:明白這3個成語,人生還有什麼看不破?
    老子的《道德經》是聖書,蘊含無窮的智慧。其對於天道、人道的深刻闡述,影響中華文明數千年,乃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可以說對於《道德經》有深刻的理解,對於人生就有深刻的理解。《道德經》之中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成語,其實我們如果能真正理解其中一些成語所蘊含的深意,並落實於行為,就能夠以大智慧坦然面對人生的種種境界。1.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告訴我們,要達到目的地,須從起點開始,一步一步往前走。
  • 《莊子》中七個成語,道破人生七大智慧
    《莊子》是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之一,後人在其中的語句中總結出了成語,這些成語中包含的,都是人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將要探討其中的七個成語,來看莊子留給後人的精神寶藏。一、白駒過隙「白駒過隙」出自《莊子》,這句話表達出了人的一生過得很快,就好像從一個縫隙中看白馬奔跑過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後人在使用這句話時,所用的情景也大多是感慨自己的人生或者時間轉瞬即逝,因此提醒人們要注意珍惜時間,不要等生命將盡時,感慨自己的一事無成。
  • 來自佛教的十個智慧成語,令人大徹大悟
    佛教自西漢傳入我國後,隨著佛經的大量翻譯和流通,逐漸融進我們的傳統文化,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也使得我們的漢語詞彙更加豐富多彩,生活中常用的成語,很多都是來自佛教,充滿人生智慧。四,六根清淨佛教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學佛修行,就是要斷除貪、嗔、痴三毒,不受外界環境所幹擾,六根達到清淨無染,人生才能遠離煩惱,這也是佛教修行所追求的一種境界。
  • 易經裡的「五條成語」,任何一個,都飽含人生大智慧
    於是就發展出了許多成語,據統計,《易經》中包含的成語多達兩百多條,子曰接下來就總結了其中五條分享給大家,每一條都蘊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收藏!1、否極泰來「否」和「泰」分別是《易經》中的第十二卦和十一卦。
  • 31個道德經實用人際關係策略
    《道德經》是一部哲學著作,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作者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
  • 6個成語,洞見老子智慧
    下邊這6個成語,可以說老子一生的智慧盡在其中。01.富在知足老子《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知足,適可而止;知足不辱,知足者富。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也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自己」。古希臘人把它奉為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徵。人生如棋,走一步算一步是庸者,走一步想三步是常者,走一步想十步方為智者。
  • 道德經起名全集:10個聰明機靈的男寶名字,個個鐘靈毓秀
    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有個好名字。一、《道德經》中聰明機靈的男寶名字1. 諾信出自《道德經》: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唯賢出自《道德經》: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唯」在文中是只有,「賢」是有德有才的人。所表達的核心是本章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說破「取捨」之道!換言之,有德有才的人,是不會過分的追求自己的享受。而直到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做事有目標和方向。寓意男寶寶自由自在,德藝雙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