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個道德經實用人際關係策略

2020-12-22 騰訊網

《道德經》是一部哲學著作,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作者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摘自《百度百科》)。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讀,感悟頗多,特別是從為人處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方面去分析,啟發是很大的。為此,我專門把自己的心得製作成了一個專欄,即《31個道德經實用人際關係策略》,希望幫助到所需要的人。

一、專欄亮點

通過把《道德經》與現實的人際關係處理相結合,讓你在學習人際關係技巧的同時,品味《道德經》的智慧與博大精深,提升解決人際關係問題的能力,促進工作事業的發展。

二、針對的問題

1.對傳統經典學的少,也不知道怎麼學才會更有收穫;

2.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太複雜了,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好;

3.想建立和維護有價值的人脈圈,但效果總是不好;

4.別人做事順風順水,自己卻總是不如意;

5.如果有一套實用的人際交往術就好了。

三、專欄設計思路

以《道德經》為依託,結合日常工作與生活的實際,通過經典解讀,問題分析,案例說明、方法闡述,讓你輕鬆掌握《道德經》的精髓,學會人際關係處理的技巧。

專欄分三大模塊,即「品、說、做」:

一是品,即品性修養,這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二是說,即如何表達,這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關鍵,話說得不對,關係就會緊張。

三是做,也就是行為方法,這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保證。

四、專欄大綱

第一模塊上善若水,品性的修養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共11個策略:居功不傲,先人後己,友愛守信,謙遜好學,保持本心,遵循規律,不卑不亢,按章辦事,誠樸厚道,寬以待人,以人為善。

第二模塊剛柔相濟,精準的表達是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

共7策略:把握分寸,得理饒人,真知灼見,委曲求全,以柔克剛,不說廢話,美言不信。

第三模塊進退自如,恰當的行為是良好人際關係的保證

共13個策略:審時度勢,去彼取此,寵辱不驚,兼聽則明,事不躬親,恰到好處,修煉內功,知雄守雌,發揚民主,自知之明,以退為進,平等相待,關注細節。

五、適合人群

1.想改善人際交往的;

2.希望有更好的人脈的;

3.初涉社會,還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

4.想提升自我價值,讓自己更有影響力的;

5.想把人脈變成錢脈,擁有更多財富的;

6. 要改善與下屬之間關係的。

六、學習收益

1.明確人際交往的重要基礎與策略;

2.走出人際交往的誤區;

3.學會人際交往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相關焦點

  • 把倫理道德加入人際關係
    中華文化以道德和藝術為基石,比較著重於價值的創造。由於求善,所以重視直覺、感受和仿效。在人際關係方面,西方講求「依法」尋找「合理」的途徑。人人重視法定的權利和義務,如有糾紛和衝突,即訴諸法律途徑,依法尋求合理的解決。西方人對法律有信心,總認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依法可以獲得公平的待遇。人人守法,就能夠獲得應有的自由。
  • 從記憶《道德經》來談談古文記憶的策略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寫,被譽為「萬經之王」,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曾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我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習道德經,了解古人的智慧,辯證思考,取其精華,對自己也算一種額外提升。
  • 出自《道德經》的十個成語,個個實用,飽含人生大智慧!
    《道德經》雖然短短五千言,卻字字珠璣,句句精華,隨便拿其中的一句話,都可以作為至理格言,終身受益。出自《道德經》的成語也多達五十多個,今天挑選其中的十個,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一,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經.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如何理解老子的處世智慧 道德經應用智慧
    那天小輝的客廳裡一直在放著      《道德經》,我還取笑他:怎麼還聽起這個了,是想靜靜心?     小輝笑笑說:「這你就是小瞧它了,《道德經》是「萬經之王」,裡面的學問可大了,      特別是裡面的一些生存智慧,非常值得參考。
  • 從《道德經》中的五個名言,理解老子的「不爭」
    老子《道德經》講:「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就是說,大智慧者(聖人)只做事,不爭奪名利地位。《道德經》還講:「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其爭」。就是說,只做事而不爭奪名利地位的人,別人無法與其相爭。筆者在《道德經》中,挑選出五個代表老子「不爭」思想的名言加以解釋,幫助大家了解老子的「不爭」思想。一,《道德經》講:「大智若愚」。因為大智者只做事,不想得名利地位,所以有才華也不向外顯露,所以外表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愚笨。
  • 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德經講解視頻全集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德經》。這不僅因為,它是暢銷兩千年的「古代奇書」,被譽為「萬經之王」。全書僅僅5126個字,可研究它的書籍少說也有5000萬字。還一路暢銷到國外,據說德國每3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擁有它。
  • 【讀《道德經》1000遍心得體會】
  • 一起來聊《道德經》之《道德經》是怎麼來的
    《道德經》其實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而「道」,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玄乎。我們都知道《道德經》是老子他老人家寫的,與其說是老子寫的,不如說是老子編輯的,因為道德經的大多數內容來自「金人銘」。為什麼說《道德經》大多數內容來自「金人銘」呢?
  • 《道德經》:人類所有的煩惱,都因為處理不好3種關係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事。人為什麼會煩惱,人類煩惱的根源是什麼?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講,人類所有的煩惱都因為處理不好3種關係。道家經典《道德經》對這3種關係做了精闢的論述。《道德經》道德觀從是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等3種道德關係的角度展開論述的。
  • 《道德經》:無微不至的關懷
    「湛」字出自《詩經》,在《道德經》第四章原文「湛兮,似或存」裡的意思可以做以下三個方面的探討:一、清澈透明道是清澈的,道是透明的,道是最乾淨透徹的!人的心本來也可以像道一樣!人為萬物之靈,心靈和道最近,多向道學習,更加用好心,同時也讓我們多體悟道的無為,可以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儘可能的像透明般的存在,像春風般無微不至但又可以很好地支持和幫助到他人吧!
  • 《道德經》的理工科生的解讀
    解讀《道德經》吃專業飯的100%是文科生。大家都知道,一般智商,悟性,分析,判斷,邏輯推理能力都不是文科生的強項。而《道德經》又比較艱澀難讀,所以理工科生作為業餘愛好者,正好發揮這方面的特長,為大家貢獻一個理工科生的《道德經》解讀方案。《道德經》討論的問題本身其實很簡單,但已經有成見的人很難明白。
  • 陳忠建書法學堂:趙孟頫《道德經》(001-010)
    建立柳公權、歐陽詢、米芾等31種字庫,每個字體皆寫齊六千多個繁體字,總字數高達24萬多字。字庫普遍應用在報紙、節目片頭、廣告等處。長期錄製書法教學視頻,共計9790段教學影片,擁有龐大的書法教學視頻庫。創立獨特的墨色添香公眾號,分享自己的書法教學經驗和觀點,被廣大書法愛好者訂閱和喜愛。
  • 《道德經》:男人慾成大事,首先要學會「和光同塵」
    「和光同塵」這個詞語出自於《道德經》,老子分別用2個章節來解釋其真正內涵。《道德經》第四章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道德經》第五十六章又說: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那麼,「和光同塵」到底是什麼意思?
  • 黃明哲道德經完整版
    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德經》。這不僅因為,它是暢銷兩千年的「古代奇書」,被譽為「萬經之王」。全書僅僅5126個字,可研究它的書籍少說也有5000萬字。還一路暢銷到國外,據說德國每3個家庭中,就有1個家庭擁有它。
  • 不讀(道德經)後悔終生
    中國道教的創始人老子李耳所注的(道德經)就是一本指引人們樹立客觀正確人生觀的燈塔級奇書,可以不過分的講,不讀(道德經)你會後悔終生! 給各位舉幾個現實的例子,大家就知道這位中國偉大的思想教育家是多麼的崇高而偉大!
  • 如何正確理解「道德經」三個字
    按語:本文分兩部分對「道德經」三個字進行解讀道德訓義我們要講《道德經》,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麼,德到底是指什麼
  • 《道德經》之問:什麼是「道」?看《道德經》到底是什麼
    一提到《道德經》,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那句循環洗腦的「道可道,非常道」。儘管《道德經》家喻戶曉,聞名中外,還被許多人稱作「萬經之首」,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卻很少,而理解甚至領悟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是很可惜的,《道德經》裡蘊藏著華夏民族的智慧精髓,這對於當下、未來的中國以及世界都是有必要意義的。
  • 老子的道德經說了個什麼道
    流傳了幾千年依然存在的道德經,人們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那麼多人為此趨之若鶩,必然有德道經的大道價值所在。為什麼老子的德道經能夠由古傳今而沒有被毀滅或者遺忘在歲月裡,依然有著那麼多人的追捧,讓如此多的人投入進去研究呢?那是因為每個人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那條大道,以便解答人生中遇到的更多疑慮。
  • 道德經解讀
    」道德經」第一次看到這本經書之時應該是我十五六歲的時候,通過朋友張氏看到的,當時我年紀還小,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閱讀這部經文之時是在韓國初遇異類
  • 《道德經》中一番話,告訴了我們往後餘生該怎麼過
    老子在數千年前,其實就在《道德經》中對此說過一番話,告訴了我們,往後餘生,到底該怎麼過: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短短幾句話,其實就已經把人為何不能把榮華看得太重,說了個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