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出喪時為何要長子摔瓦盆?摔瓦盆什麼意思,為什麼越碎越好

2021-01-20 趣敘歷史

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不變的規律,沒有人可以一直存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死亡也是人們一生中必須面臨的事情。草會枯萎,花會凋謝,對於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從古至今,在面臨死亡的時候,大家也沒有抱著太過於悲觀的態度。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的話,家中必定會大操大辦一場葬禮,想藉此對已逝世之人做一個最後的告別。

嚴格說來,中國的喪葬禮儀其實也經歷了時間的沉澱才流傳到今天。只不過現在年輕人的思想積極,對於這一類消極思想的禮儀沒有太多的了解,而現在喪葬禮儀的大勢也越來越趨於簡單化。其實如果要探尋喪葬禮儀的由來的話,也都是有跡可循的。雖然這方面的禮儀表現比較消極,但畢竟也是中國文化數千年來的另外一種不一樣的沉澱。

禮義忠孝,從古至今,人們都特別重視忠和孝二字。為了反映這兩個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講究禮儀。在很早的時候,家裡有人去世進行出喪的時候就有一個特別通用的習俗,就是由老人的子女來摔瓦盆。在一開始的時候摔的並不是瓦盆,而只是簡簡單單的盆,摔的這個盆就是陵前用來祭拜燒紙用的花盆。因為碎同歲歲平安的歲是諧音,寄託了子女對老人的祝福。

雖然摔瓦盆這一項習俗操作起來很簡單,但其中也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規則。其中摔瓦盆的人必須得是死者的長孫或者是長子,其他人是不可以的。如果說逝世的人還沒有自己的孩子的話,就必須從與自己關係比較密切的子侄中選擇一個摔盆的人。摔盆這一習俗很多人也都特別重視,如果一個人死了,但是沒有人能夠替他摔瓦盆的話,那麼這個人將不會獲得比較圓滿的結局,而這在古代也是相當令人忌諱的。

除了不能亂摔瓦盆之外,不同地方之間也有各自的區別。比如說家中去世的老人是母親的話,那麼就必須得用右手摔瓦盆。如果是父親去世的話,則用左手摔瓦盆。秉承著歲歲平安的美好心願,瓦盆摔得也是越碎越好,這樣老人得到的結果也會越好。可能這時候會有人提出疑問,如果瓦盆沒有摔破的話怎麼辦,難道要拿起來再摔嗎?

這種做法是萬萬不能的,因為對於去世的老人來說,盆子摔兩次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所以要儘量去避免。如果沒有摔碎的話也不要撿起來再摔了,用腳把它踩碎就可以,而踩盆的這個人也必須得是後面抬棺的師傅才可以踩。同時在瓦盆碎裂的時候,前來哭喪的人一定要放聲大哭,等走過這一遍流程之後就可以進行出喪了。古人認為這個瓦盆就相當於是給去世的親人的一口鍋,鍋踩得越碎老人越好攜帶。

現在是一個科學的社會,一切事物都講究從簡,而這個習俗在如今看來也顯得有些迷信。但人是一種比較感性的生物,雖然摔瓦盆可能並不會給逝世的老人帶來什麼,但也終究是一種人們對親人感情的寄託。傳說人死之後,要喝孟婆湯,喝湯之後失去前世的所有記憶從而轉世成人。為了不讓老人忘記這一世自己的子女,一般會在瓦盆的底下扎一些孔,好讓那些孟婆湯漏掉一些,這樣老人說不定還會保留住一些前世的記憶。

人只有在自己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子女也總是在父母去世之後意識到這一點。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在的年輕人為了生活而奮鬥,在忙碌的生活當中總是會忽視掉自己的父母。對此父母也未曾有過一句怨言,他們總是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和保護著我們。

結語:

這件事在說起來的時候可能顯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有時候中國從古流傳到今天的文化,確實是需要我們去深入和了解的,並在了解之後進行傳承。雖然這都只是一些形式化的儀式,但所寄託的感情卻是真摯的。時代的背景雖然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內心所保留的真情實感卻一直都未曾變過。有時生活就是需要一種儀式感,對於不該省的就不要省,親人永遠都是自己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塊兒地方,為他們做什麼我們都應該願意。

引用資料:《文化學刊》《文物世界》

相關焦點

  • 農村出殯時為何要由長子摔壞瓦盆,瓦盆究竟做錯了什麼?
    農村出殯時要捧個瓦盆,並且只能長子摔,而且還摔得越碎越好,這主要是因為摔瓦盆代表了對死者的告別,所以要由長子作為代表。不僅如此還代表了遺產的劃分情況,之所以要摔得越碎越好,是因為瓦盆象徵了死者在陰間使用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這樣死者能夠得到安寧,在陽間的親人也會得到平安,這種說法確實有一些迷信,不過這也是一種寄託,代表了人們對死者的悼念和尊敬。
  • 為什麼說瓦盆摔得越碎越好?探尋民間傳統葬俗摔瓦盆
    摔盆儀式多在出殯前舉行,等出殯吉時一到,管事人會高聲喊「起靈」,立在門口的孝子聽到消息後,會把盆子舉至頭頂,然後狠狠地摔在準備好的石頭或磚頭上。摔完喪盆子,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開始前行,送逝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那麼葬禮上摔盆時,為什麼說摔得越碎越好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談一下,傳統葬禮中的摔喪盆子。
  • 在有些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需先摔碎瓦盆,這是什麼講究?
    曾經村子裡有一家人,家中長輩去世了,在抬著棺材出殯時,他們家中最大的兒子拿著很久以前家裡燒飯的瓦盆,狠狠摔在地上,摔得粉碎,這是什麼奇特的習俗嗎?還是只是單純和瓦盆過不去呢?請聽我給你細細說道。習俗來源關於農村很多的喪葬習俗,比如做白事時,對於幫助了你的人一定要包一個紅包給他除去晦氣,再比如有些人家一定要請道士來敲敲打打請送亡魂。這些東西年輕一輩的都不太了解,更別說摔瓦盆這個習俗了,畢竟現代的年輕人有幾個是見過這種老式瓦盆的呢?沒錯,農村出殯由長子摔破瓦盆的行為不是和瓦盆過不去,而是一種習俗。
  • 瓦盆一響,孝子登場,農村葬禮中的摔瓦盆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不僅場面要隆重,而且規矩還特別多。為了給死者舉辦一場隆重而又體面的葬禮,子女們在葬禮習俗、流程方面越來越重視,尤其是細節方面,諸如摔瓦盆、扛柳杆等,真的可謂是面面俱到。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談一下,農村葬禮中摔瓦盆的講究有哪些?
  • 農村出殯時,長子為啥要摔盆底上鑽孔的瓦盆?其真實原因是這樣的
    至於說為什麼要這樣做,恐怕許多人都說不清楚。另外,在死者出殯時,長子一定要把放在屍體前面並在盆底上鑽了一個孔的瓦盆摔碎,如果摔不碎,還要繼續摔,直到摔碎為止。為什麼會有摔瓦盆的風俗呢?為什麼非要在盆底上鑽一個孔呢?為什麼非要長子來摔不可呢?
  • 農村出殯為何必須長子捧瓦盆,還摔得越碎越好?有什麼寓意?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人不注重禮儀規範,那麼他的行為是站不住腳的。自古以來,中國儒家文化就主要是推崇仁和禮。所以禮儀規範一直是中國人自我約束的一則重要行為準則,而禮儀在中國人的生活當中也被滲透的極其深入,包括結婚,祭祀,甚至連出殯都極其講究禮儀規範。但是在中國農村,也有部分人會尊重傳統習俗。
  • 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頭頂瓦盆摔碎,為啥要和瓦盆過不去
    在雲南參加過幾次農村的出殯,似乎沒見摔盆這個儀式;在老家北方農村,摔盆則是出殯起靈前最後一道程序,通常的程序都是瓦盆一摔,哭聲四起,嗩吶嗚咽,槓夫抬棺,孝男孝女一起送棺木入土。這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燒一堆草火,一定要捂著出煙,一時間,整個村子都是煙霧嫋嫋。據說這樣做的目的是鬼魂不會進家門。可以說,摔盆是傳統喪葬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很多地方在亡者出殯時,都有摔盆或摔碗的習俗,具體操作方式大同小異。
  • 古人送喪,為何要讓子女摔瓦盆?其實並非封建迷信,而是另有寓意
    在中國傳統的喪葬文化中,有一種習俗顯得格外特別,叫做「摔盆」,又稱「頂老盆」。即在葬禮起棺(抬棺材下葬)時,由家中長子拿起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瓦盆摔在地上,摔得越碎越好、越響越好,如果盆兒沒碎也不能摔第二次,要由抬棺者踩碎,這一習俗看起來似乎有些突兀,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其實其中蘊含著很深的寓意。
  • 農村老人去世要摔瓦盆,沒兒子,盆是女婿還是侄子摔?看完明白了
    ,就讓二姑父摔,後來聽家裡人說二爺爺出殯那天,大爺在場一天沒說話,摔瓦盆的時候直接回了家了。 以前農村老人去世之後都會在家停上一天再送葬,為的是親戚朋友過來悼念一下,但是現在一般都會停一個上午,重要人物到場悼念完了就會發喪送走了,按照農村老一輩的規矩,發喪是要擺陸集的
  • 農村喪禮中,為啥長子一定要「摔盆」,這個「摔盆」有何講究?
    根據每個地方講究不同,禮節也各有差異,其中有些地方就很盛行摔盆。那麼在農村喪禮習俗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摔盆」又有什麼寓意。摔的這盆可大有講究,摔盆的時間必須選在起棺時摔才行。有些地方用的是靈堂前祭奠燒紙時候用的瓦盆,被稱為"孝子盆」,俗稱「陰陽盆」,有些地方也叫做「吉祥盆」。
  • 長輩去世時,長子為啥非要摔盆?這種裡面有什麼門道?
    導語:長輩去世時,長子為啥非要摔盆?這種裡面有什麼門道?很多在農村生活了很久的朋友一定會在葬禮上看過這種習慣吧,就是摔盆的這種習慣,一般這種習俗是由家中最大的一個兒子進行執行的。如果家中最大的兒子不在則由最大的孫子來摔,如果長子長孫都不在的話,就會有第二個兒子來摔。一般這種摔盆的習俗是按照家中血緣親疏來進行執行的,不過這種習俗有一項很特殊的條件,那就是摔盆的這個人一定是沒有結婚的,如果已經結婚了的話,則會有接下來的人來進行摔。可能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過去的那些習俗都不太了解吧,尤其葬禮的禮儀。
  • 清河民俗:逝者出殯前孝子摔盆原來是這麼回事!
    在我縣農村逝去老人時,出殯上路前有孝子摔盆的習俗。為什麼出殯前要摔盆呢?為此,我對油坊鎮安家那村主管紅白理事會的負責人做了採訪,據他講: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人去世以後靈魂便要踏上黃泉路,這個時候人的靈魂是一種混沌狀態,不知道自己已經過世。
  • 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習俗?你們那邊講究這個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為什麼出殯要摔盆呢?這樣的習俗隨著時代的演變,也有自己更多的說法,在農村老一輩人看來,摔盆不僅是一種儀式,還決定著財產繼承人。這是因為摔盆意味著要繼承去世老人的遺產,而在中國古代都是長子繼承家業,所以老人去世後,摔盆的一般是由死者的長子來完成,長子不在,長孫摔,長子長孫都不在,才會輪到次子次孫摔盆。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如果死者沒有兒子的話怎麼辦?
  • 出殯前為何要「摔盆」,嫁女時為何要「潑水」?其中有何道理
    本文就給大家介紹兩個習俗,一個是嫁娶要潑水,一個是喪葬要摔盆,這兩個古代開始盛行一直流傳到現在,你知道其中含義嗎?首先是嫁娶習俗,許多地方嫁女兒時還要往門外潑上一盆水,眾所周知有一句不那麼好的俗語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估計不了解的人會想,這陋習怎麼會流傳到現在?
  • 在農村葬禮前,為何死者的長子要先摔盆子才可以?看完心裡有數了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在農村的葬禮上都有摔盆子的習俗。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有些地方是要摔葬禮期間燒掉的香火盆,而有的地方則是要摔瓦片、老盆等等,那麼摔盆子的寓意是什麼呢?我們這裡在葬禮時要摔瓦片,不知道大家那裡有沒有看葬禮的習慣,在我們這裡有。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大人去看葬禮,當時並不覺得害怕,更多的是看熱鬧。記得在葬禮開始前,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會將幾片青瓦片重重地摔在石頭上,如果摔瓦片的力氣小,瓦片就不會被摔壞,還要拿起來從摔,瓦片摔碎後,葬禮也就開始了。
  • 喪禮中會有摔盆的習俗,如果沒有兒子,誰來摔盆?這裡邊很有講究
    摔瓦盆的習俗喪葬禮儀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形式,不僅如此,喪禮中還會有很多環節,比如說:有報喪,就是向親戚朋友通知家裡有老人去世了;還有弔孝,就是親友們要攜帶祭禮來家中對亡者進行悼念;再有便是隨禮,我們講究禮尚往來,無論是婚喪嫁娶,隨禮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禮節。
  • 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 農村葬禮習俗多,起棺之前由至親摔盆,越碎越好,沒摔碎可咋辦?
    現在恐怕也就是個別農村地區還會保留這些習俗,比如說在出殯當日,棺材抬起來的時候,同時還要摔一個盆子,也就是俗稱的摔盆。很多人可能要問了,摔盆摔的是什麼盆?這個盆名為陰陽盆,也有些地方稱之為吉祥盆或老盆,盆的直徑大概是4寸,深1寸,正中有一圓孔,瓦質。
  • 農村白事「三不說,兩不做」,大家一定要記住,別怪我沒提醒你!
    現在的農村基本都是老人,大多數年輕人都選擇了到城市打工,而農村豐富的資源未被發現,以及當地的很多優秀的產物對全國的人來說都是有一定價值的。可以說跟過去的傳統農業發生了很大變化,屬於現代型農業。農村在原先有很多習俗,關於婚喪的習俗也是非常多的,雖然農村人文化相對不高,但對於老一輩做事都是謹慎的,農村人在辦事都會找人算一下黃道吉日。農村白事「三不說,兩不做」,大家一定要記住,別怪我沒提醒你!除此之外,在辦事也有很多講究,關於該說什麼做什麼,不然一整年都會不吉利,農村辦喪事有「三不說,兩不做」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父親去世弟弟摔老盆,哥哥一怒告上法庭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周鶴 張春紅 記者 王曉宇)摔老盆是我國不少地區逝者出殯時的一種喪葬習俗,靈柩出門時由孝子摔掉靈前燒紙的瓦盆,摔老盆由長子摔,無長子則次子,無子則由同姓親族中血緣最近的侄子摔。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連雲港開發區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因長子未能摔老盆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件,長子將代書遺囑的法律服務所和弟弟一同告上法庭。阿文、阿武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阿文為兄長,阿武是弟弟。阿文幼時被親戚收養,52 歲那年,阿文解除了與其養父母的收養關係,親生父親接納了阿文,但雙方並未住在一起。2018 年,老父親去世留下一份遺囑,遺囑寫明:待本人過世後,老盆由兒子阿武來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