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要摔瓦盆,沒兒子,盆是女婿還是侄子摔?看完明白了

2020-12-20 騰訊網

先跟大家分享個事,筆者的二爺爺就有一個兒子兩個閨女,平時兒子也就是筆者的大爺非常不孝順,當初三個晚輩講好了一家照顧4個月,正好一年,據大姑講二爺爺每次到大爺那裡都會被餓瘦七八斤,有時候還能見到臉上有傷,問二爺爺他就說是自己碰的,也不說其它的,但是大姑父對二爺爺就非常孝順,因為二姑父父母去世的早,拿二爺爺當自己父親待,那真是有求必應,你別提要求,只要提了要求能滿足的絕對會滿足,二爺爺在臨去世的時候,就點名說自己的瓦盆不許讓我大爺摔,就讓二姑父摔,後來聽家裡人說二爺爺出殯那天,大爺在場一天沒說話,摔瓦盆的時候直接回了家了。

以前農村老人去世之後都會在家停上一天再送葬,為的是親戚朋友過來悼念一下,但是現在一般都會停一個上午,重要人物到場悼念完了就會發喪送走了,按照農村老一輩的規矩,發喪是要擺陸集的,就是每一個兒子都會有一個送葬的儀式,這裡面最隆重的當屬大兒子的,在農村大兒子還有個摔瓦盆的儀式,就是要把瓦盆舉過頭頂然後摔碎。

通常這個儀式是大兒子舉行的,按照以前若是兒子不在了就考慮孫子,若是孫子也沒有那就是侄子了,有人會問女兒不行嗎?按照農村的老規矩女兒是不行的,因為老規矩女兒嫁出去了就跟著別人姓了,舉個例子,老人姓吳,他的女兒嫁給了張姓人,那么女兒在以前只能叫做張吳氏,所以摔盆的在以前不能是女兒,更不能是女婿了。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早些年計劃生育的實行,很多農民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有的只有女兒,摔盆的這個工作安排到女兒身上也沒啥問題,若是女兒不想摔可以讓侄子代替,但理論上是不能讓女婿代替的,而筆者的二爺爺為了感謝大姑父就把摔瓦盆這個權利給了大姑父,所以說現在並沒有以前那麼嚴格了。

相關焦點

  • 瓦盆一響,孝子登場,農村葬禮中的摔瓦盆竟然有這麼多講究
    如果誰家有老人去世,通常會請村裡年長者或輩分最高、閱歷豐富者組織安排葬禮的所有事宜。為了給死者舉辦一場隆重而又體面的葬禮,子女們在葬禮習俗、流程方面越來越重視,尤其是細節方面,諸如摔瓦盆、扛柳杆等,真的可謂是面面俱到。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談一下,農村葬禮中摔瓦盆的講究有哪些?
  • 農村出殯時為何要由長子摔壞瓦盆,瓦盆究竟做錯了什麼?
    農村出殯時要捧個瓦盆,並且只能長子摔,而且還摔得越碎越好,這主要是因為摔瓦盆代表了對死者的告別,所以要由長子作為代表。習俗來源這種習俗起源於膠東農村,最先摔的瓦盆,是舊社會家中用來盛飯的器皿。在長者去世後出殯時摔碎瓦盆,寓意著讓他們在另外的那個世界裡有飽飯吃。
  • 喪禮中會有摔盆的習俗,如果沒有兒子,誰來摔盆?這裡邊很有講究
    摔瓦盆的習俗喪葬禮儀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形式,不僅如此,喪禮中還會有很多環節,比如說:有報喪,就是向親戚朋友通知家裡有老人去世了;還有弔孝,就是親友們要攜帶祭禮來家中對亡者進行悼念;再有便是隨禮,我們講究禮尚往來,無論是婚喪嫁娶,隨禮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禮節。
  • 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頭頂瓦盆摔碎,為啥要和瓦盆過不去
    在雲南參加過幾次農村的出殯,似乎沒見摔盆這個儀式;在老家北方農村,摔盆則是出殯起靈前最後一道程序,通常的程序都是瓦盆一摔,哭聲四起,嗩吶嗚咽,槓夫抬棺,孝男孝女一起送棺木入土。小時候,記的家家戶戶都有一個起面的瓦盆。家裡老人去世了,一般都會將這個瓦盆,放在靈前,用來燒紙錢。少則3天,多則7天,根據風水先生看的日子和家裡的經濟情況。在白事期間,都會請嗩吶師傅,風水先生,還有喇嘛。
  • 農村出喪時為何要長子摔瓦盆?摔瓦盆什麼意思,為什麼越碎越好
    在很早的時候,家裡有人去世進行出喪的時候就有一個特別通用的習俗,就是由老人的子女來摔瓦盆。在一開始的時候摔的並不是瓦盆,而只是簡簡單單的盆,摔的這個盆就是陵前用來祭拜燒紙用的花盆。因為碎同歲歲平安的歲是諧音,寄託了子女對老人的祝福。雖然摔瓦盆這一項習俗操作起來很簡單,但其中也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規則。其中摔瓦盆的人必須得是死者的長孫或者是長子,其他人是不可以的。
  • 為什麼說瓦盆摔得越碎越好?探尋民間傳統葬俗摔瓦盆
    摔盆儀式多在出殯前舉行,等出殯吉時一到,管事人會高聲喊「起靈」,立在門口的孝子聽到消息後,會把盆子舉至頭頂,然後狠狠地摔在準備好的石頭或磚頭上。摔完喪盆子,浩浩蕩蕩的送葬隊伍開始前行,送逝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那麼葬禮上摔盆時,為什麼說摔得越碎越好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談一下,傳統葬禮中的摔喪盆子。
  • 出殯前為何要「摔盆」,嫁女時為何要「潑水」?其中有何道理
    本文就給大家介紹兩個習俗,一個是嫁娶要潑水,一個是喪葬要摔盆,這兩個古代開始盛行一直流傳到現在,你知道其中含義嗎?首先是嫁娶習俗,許多地方嫁女兒時還要往門外潑上一盆水,眾所周知有一句不那麼好的俗語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估計不了解的人會想,這陋習怎麼會流傳到現在?
  • 農村喪禮中,為啥長子一定要「摔盆」,這個「摔盆」有何講究?
    根據每個地方講究不同,禮節也各有差異,其中有些地方就很盛行摔盆。那麼在農村喪禮習俗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摔盆」又有什麼寓意。摔的這盆可大有講究,摔盆的時間必須選在起棺時摔才行。有些地方用的是靈堂前祭奠燒紙時候用的瓦盆,被稱為"孝子盆」,俗稱「陰陽盆」,有些地方也叫做「吉祥盆」。
  • 在有些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需先摔碎瓦盆,這是什麼講究?
    曾經村子裡有一家人,家中長輩去世了,在抬著棺材出殯時,他們家中最大的兒子拿著很久以前家裡燒飯的瓦盆,狠狠摔在地上,摔得粉碎,這是什麼奇特的習俗嗎?還是只是單純和瓦盆過不去呢?請聽我給你細細說道。習俗來源關於農村很多的喪葬習俗,比如做白事時,對於幫助了你的人一定要包一個紅包給他除去晦氣,再比如有些人家一定要請道士來敲敲打打請送亡魂。這些東西年輕一輩的都不太了解,更別說摔瓦盆這個習俗了,畢竟現代的年輕人有幾個是見過這種老式瓦盆的呢?沒錯,農村出殯由長子摔破瓦盆的行為不是和瓦盆過不去,而是一種習俗。
  • 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習俗?你們那邊講究這個嗎?
    葬禮摔盆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因為「視死如生」,所以家中有老人去世以後,要舉辦很隆重的喪葬禮儀,其實包括喪禮和葬禮,喪禮就是老人去世後的穿裝殮衣服、入殮、停喪、報喪、哭喪等一系列的禮儀。喪禮完了之後是葬禮,也就是關於出殯和下葬的禮儀,辦喪事,出殯是其中的重軸戲,老人去世後喪事辦得體面不體面,就全看出殯的時候了。
  • 農村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說的是啥意思?沒摔碎該怎麼辦?
    農村習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意思呢?沒摔碎該怎麼辦?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這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喪葬文化在國內影響深遠,由於各地的文化有所差異,所以喪葬習俗也是不一樣的。不過,依然還是有些地方是以土葬為主。而說到土葬,古人就流傳下來了許多的老規矩,比如很多人都聽說過的「老二抱盆老大摔」,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萬一沒有摔碎該怎麼辦呢?這句老話描述的是在出殯前的一個規矩,而這個「盆子」指的就是「孝盆子」,其就是一種專門用來為喪事所準備的,和平時所見的盆子基本差不多,但是在底部卻有一個小洞。
  • 清河民俗:逝者出殯前孝子摔盆原來是這麼回事!
    在我縣農村逝去老人時,出殯上路前有孝子摔盆的習俗。為什麼出殯前要摔盆呢?為此,我對油坊鎮安家那村主管紅白理事會的負責人做了採訪,據他講: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人去世以後靈魂便要踏上黃泉路,這個時候人的靈魂是一種混沌狀態,不知道自己已經過世。
  • 長輩去世時,長子為啥非要摔盆?這種裡面有什麼門道?
    導語:長輩去世時,長子為啥非要摔盆?這種裡面有什麼門道?很多在農村生活了很久的朋友一定會在葬禮上看過這種習慣吧,就是摔盆的這種習慣,一般這種習俗是由家中最大的一個兒子進行執行的。如果家中最大的兒子不在則由最大的孫子來摔,如果長子長孫都不在的話,就會有第二個兒子來摔。一般這種摔盆的習俗是按照家中血緣親疏來進行執行的,不過這種習俗有一項很特殊的條件,那就是摔盆的這個人一定是沒有結婚的,如果已經結婚了的話,則會有接下來的人來進行摔。可能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過去的那些習俗都不太了解吧,尤其葬禮的禮儀。
  • 在農村葬禮前,為何死者的長子要先摔盆子才可以?看完心裡有數了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在農村的葬禮上都有摔盆子的習俗。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有些地方是要摔葬禮期間燒掉的香火盆,而有的地方則是要摔瓦片、老盆等等,那麼摔盆子的寓意是什麼呢?我們這裡在葬禮時要摔瓦片,不知道大家那裡有沒有看葬禮的習慣,在我們這裡有。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大人去看葬禮,當時並不覺得害怕,更多的是看熱鬧。記得在葬禮開始前,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會將幾片青瓦片重重地摔在石頭上,如果摔瓦片的力氣小,瓦片就不會被摔壞,還要拿起來從摔,瓦片摔碎後,葬禮也就開始了。
  • 父親去世弟弟摔老盆,哥哥一怒告上法庭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周鶴 張春紅 記者 王曉宇)摔老盆是我國不少地區逝者出殯時的一種喪葬習俗,靈柩出門時由孝子摔掉靈前燒紙的瓦盆,摔老盆由長子摔,無長子則次子,無子則由同姓親族中血緣最近的侄子摔。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連雲港開發區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因長子未能摔老盆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件,長子將代書遺囑的法律服務所和弟弟一同告上法庭。阿文、阿武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阿文為兄長,阿武是弟弟。阿文幼時被親戚收養,52 歲那年,阿文解除了與其養父母的收養關係,親生父親接納了阿文,但雙方並未住在一起。2018 年,老父親去世留下一份遺囑,遺囑寫明:待本人過世後,老盆由兒子阿武來摔。
  • 農村出殯10大忌諱,你知道幾個?
    農村老人忌諱,一般做成卷子吃。四、兒子摔喪盆忌摔第二下喪盆又叫老盆,是人死去後在靈前一直燒紙錢的瓦盆,在起靈時,由長子或長孫摔碎,父亡左手摔,母亡右手摔,摔得越碎越好,取其歲歲平安之一。但若是一下沒摔碎,切忌不能摔第二次,由抬槓的人踩碎。
  • 侄子依習俗摔盆出殯後是否享有法定繼承權
    2012年11月份,單某因病去世。依照當地習俗,需要有男丁兒子或孫子摔盆後才能正常出殯。因單某隻生育女兒單萍,無其他子或孫替其摔盆,根據血緣親近關係,單某侄子單龍為其摔盆出殯。單某下葬後,單萍欲將其父居住的房子及林木出賣。
  • 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 古人送喪,為何要讓子女摔瓦盆?其實並非封建迷信,而是另有寓意
    在中國傳統的喪葬文化中,有一種習俗顯得格外特別,叫做「摔盆」,又稱「頂老盆」。即在葬禮起棺(抬棺材下葬)時,由家中長子拿起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瓦盆摔在地上,摔得越碎越好、越響越好,如果盆兒沒碎也不能摔第二次,要由抬棺者踩碎,這一習俗看起來似乎有些突兀,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其實其中蘊含著很深的寓意。
  • 農村出殯時,長子為啥要摔盆底上鑽孔的瓦盆?其真實原因是這樣的
    至於說為什麼要這樣做,恐怕許多人都說不清楚。另外,在死者出殯時,長子一定要把放在屍體前面並在盆底上鑽了一個孔的瓦盆摔碎,如果摔不碎,還要繼續摔,直到摔碎為止。為什麼會有摔瓦盆的風俗呢?為什麼非要在盆底上鑽一個孔呢?為什麼非要長子來摔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