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骨髓的拖延症,孩子成長的第一殺手,父母應如何幫孩子克服?

2020-09-05 豬皮媽媽

在今年這種特殊的情況,很多孩子都被迫在家裡進行學習。不過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導致很多孩子只能夠在家自己處理自己的時間。在這種緊要關頭,很多父母就發現自己的孩子似乎有非常嚴重的拖延症,原本這件事情能夠早早的處理完,但孩子就是不願意去做,一直等到時間快到的時候,再急急忙忙地去做,最終的結果也不會特別理想。其實這種拖延症並不只僅僅只是在孩子身上,成年人身上同樣也有,只不過成年人由於生活的壓力,能夠自我克制,但是孩子卻沒有這種能力。

簡單來講,拖延症其實就是將一件事情無限期地拖延,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找到不做事情的原因,而這正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表現。拖延症對於孩子的生活是一種非常惡劣的習慣。當孩子擁有拖延症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們沒有辦法克服心中的惰性。當一個人任由自己的惰性控制著身體,那麼他的生活必然是一敗塗地。對於孩子來說,同樣是這個道理。孩子的惰性本身就比成年人更加強烈一些,父母如果不想辦法,讓孩子擺脫心中的惰性,那麼不管對於孩子的生活還是學習,都將會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

另外拖延症還會導致孩子的生活當中沒有規矩,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今年這種特殊情況下,就能夠看出有規矩和沒規矩,兩種不同孩子之間的區別。有規矩的孩子即便是自己在家裡,也能夠按照提前預定好的計劃完成相關的學習課程。但是沒有規矩的孩子在家裡如果沒有父母監督,那麼就會沉浸在手機遊戲當中。拖延症真正可怕的是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自卑,當孩子受到拖延症的困惑,然後沒有辦法實現自己心中計劃時,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挫敗感。這種挫敗感會隨著次數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強烈,最終導致孩子變得非常自卑。那麼在教育過程當中,父母應該如何讓孩子克服心中的拖延症?

首先父母應該在前一天晚上與孩子一起制定第2天的相關計劃,在沒有計劃的情況下,任何拖延症都能夠肆無忌憚的發洩。相反,如果有了計劃拖延症,即便是想要發洩啊,當孩子看到這些計劃的時候,也會明白自己心中有多少事情還沒有做,從而減輕拖延症出現的次數。在制定這些計劃的時候,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討論,孩子表達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和天性,父母根據孩子這些天性適當的修改計劃當中的內容。

另外這份計劃一定要非常的詳細,如果計劃不夠詳細,那麼在計劃與計劃之間的空隙當中,孩子依舊會陷入到拖延症裡面。然後就是要適度的獎勵,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很多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天性來做的,因此很多時候父母應該從孩子的天性出發,設置相應的獎勵制度。比如說當孩子完成某個計劃之後,就獎勵一小時的玩遊戲時間。再比如說孩子完成了某個目標之後,父母就帶孩子去買一件他一直想要的玩具。

對於成年人來說,在沒有任何回報的情況下,都不願意去做一件事情,更不要說是原本就按照自己天性的孩子。父母如果能夠設置相應的獎勵制度,那麼孩子在按照那份計劃免單,完成自己任務的時候,就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激勵他們堅定不移地朝著計劃進行。時間久了,即便是沒有獎勵制度,孩子也已經養成了自律的習慣。最後一點就是父母要正確地引導,拖延症會導致孩子的內心深處非常自卑,從而對於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去嘗試。

當自己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應該想辦法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但有些事情卻是可以改變的。讓孩子正確認識到拖延症會給他的人生以及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只有孩子明白了拖延症的危害,才能夠為了避免這種危害而努力做出一些改變。最可怕的就是拖延症明明已經給孩子的生活帶來了影響,但孩子對於這一點卻絲毫不知。做父母的一定要多關注孩子在生活當中的一些習慣,如果發現孩子的身上已經有了一些拖延症的徵兆,就要採用恰當的方式幫助孩子去克服,避免讓孩子因為拖延症而給自己的人生帶來莫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專家:五招克服孩子的拖延症!
    孩子為什麼會有拖延症?首先,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時間觀念並非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通過大量地活動與積累,才會慢慢構建起來,所以有時候低年齡段孩子拖拖拉拉,並非它不願意行動,而是時間觀念尚未形成。反之,如果你讓孩子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做作業,他可能就會抱怨,怎麼時間還沒到。所以有的時候,孩子的拖延症只是由於他心理時間的不滿足感,就像我們成人一樣,「拖延症」患者晚睡的絕大部分原因,是還沒從愉悅的下班時間中獲得足夠多的滿足感。最後,父母越催可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磨蹭。不管大人小孩,每個人都有自己行動的節奏。有人是慢性子,有人是急性子。
  • 他用這個辦法克服了拖延症,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孩子起床、寫作業、睡覺都拖,拖延症嚴重,是不是沒救了?其實,戰勝拖延症沒有那麼困難,教你4個妙招,幫孩子打敗拖延,提升時間管理能力。多催幾次,孩子倒先急眼。 拖延症是人類的世紀難題之一,孩子通常都會有拖延的毛病,這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之一。 正如《尚書·周書·周官》所言: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克服拖延症大有必要。
  • 孩子有拖延症?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改掉「拖延症」提高辦事效率
    統計數據表明:普通人中有20%的人每天都有拖延行為。大人都有拖延症,何況是孩子呢?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拖延症要有耐心,要用科學的、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改正拖延的壞習慣。01.拖延症是如何形成的呢?心理學家斯蒂爾解釋:人的腦子有兩個系統,一個是邊緣系統,另一個是前額葉皮層。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吼孩子不管用,5個方法幫他擺脫拖延症
    家裡有個有「拖延症」的寶寶是什麼體驗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拖延症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做什麼事都很磨蹭、慢吞吞。其實,孩子的磨蹭都是有原因的。孩子為什麼會那麼磨蹭呢?孩子在成長中也會有自己的生活節奏,我們需要尊重孩子並且努力幫孩子找到適合他們的生活節奏。
  • 孩子「拖延症」,在孩子成長路上你忽略了什麼?怎樣改變?
    孩子讓做什麼就不做什麼,即使做也拖拖拉拉、三心二意、不情不願,很多孩子因此被冠上了「拖延症」的稱號。試想現在我們和孩子的相處,是不是在經受著循環中的反噬。 想要從循環中跳出來,培養健康的親子關係,那麼就勢必要尊重孩子的內在發展。存在於大部分孩子中的拖延現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也是孩子成長中需要克服的。
  • 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拖延症?
    其實不只是孩子,我相信要說幾乎人人都有拖延症的話,應該多數人都支持這個觀點吧,畢竟這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正確看待這件事。現在孩子的學業壓力太大了,還要面對各種競爭、興趣班等等,所以他們出現拖延是很正常的。 所謂拖延症,不是天大的事情,也不是沒辦法解決的。
  • 孩子時間觀念差,大多有拖延症,家長如何帶領孩子擺脫拖延的困擾
    1.沒有獨立性,成長過程中總是受到父母的包辦具有拖延症的孩子大多不知道自己即將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大多沒有計劃與規劃性。這是因為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受到了父母的包辦,他們什麼都不用做,父母就為他們準備好了,就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方式使我國孩子的獨立性很差。
  • 孩子拖延症太嚴重,媽媽到底怎麼辦
    孩子帶著哭腔回答:」我很久以前上一年級……」除了找不到教室,補不完寒假作業也讓不少臨開學的孩子急得夠嗆。好多孩子假期一直在偷懶,結果現在臨到開學,知道老師要檢查,只能加班加點地趕工。孩子拖延症不是病,但拖延起來要人命。
  • 孩子的拖延症,3招幫你改變
    拖延症越來越成為人們達成目標的最大阻礙,而深受拖延症困擾的不止學生和職場人士,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拖延症感到頭疼不過孩子的拖延、磨蹭和成年人的拖延症還是有區別的,成年人是明知道拖延不對卻習慣性拖延,孩子卻沒有這個意識,做事隨心所欲,任憑父母催破了嘴皮子還是我行我素。
  • 怎樣讓孩子克服拖延症,從這五點開始
    「等一會,再過一會……」這是父母催促孩子做作業或者停止看電視、玩遊戲時經常聽到的話。正常情況下,98%的人在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時傾向拖延,所以孩子偶爾的拖延是一件正常的事。而「拖延症」是一種無論大事小事都要拖延的固定行為模式。對於父母來說,區分孩子偶爾的拖延行為和「拖延症」是首要任務。
  • 孩子有拖延症?父母必知: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扔掉這個壞習慣
    其實作為兒童成長中最常見的拖延症,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行為,尤其是認知並不清楚的孩子,因此父母並不需要過分緊張,著一行為只是孩子成長中的插曲,只要正確引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肢體協調性、認知能力的增強,拖延症自然而然就可以痊癒。當然對於拖延症父母們也不可輕忽,否則這個壞習慣就會長期跟在孩子屁股後頭,甩都甩不掉。
  • 孩子做事愛拖延?找準原因是關鍵,父母要清楚孩子的拖延動機
    1.家長幫孩子承擔拖延帶來的後果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從小就會有拖延症,而是父母造成的,孩子如果完不成作業,父母就會主動去幫助孩子寫,如果孩子沒有將晚飯吃完,父母就會將孩子碗裡面的飯都吃了。這就是父母從小將孩子慣成了拖延症,所以針對拖延症應該從父母做起,不要再幫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了,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寫不成作業,就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承擔了後果之後才會慢慢地將拖延症減輕。
  • 找對孩子拖延症的原因,教會孩子,和拖延說拜拜
    放學回家很多小朋友們也是先看電視、玩手機,回家作業要麼敷衍爸爸媽媽說做完了,要麼就是要等父母帶著一起做;收拾整理學習用品就更別提了,很多父母都會看不下去孩子的書桌或者書包很亂,就幫孩子把這項工作給完成了。
  • 孩子「拖延症」,不知如何教育的家長看這,讓孩子擺脫「拖延症」
    拖延症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通常是一些深層心理問題的表現。「拖延症」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家長們普遍對孩子冠以的標籤。從上面的定義來看,家長們也不要擔心,它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疾病。文墨認為孩子們所謂的「拖延症」只是孩子對不喜歡做的事情一種抵抗而已。
  • 孩子磨蹭,家長一籌莫展,5步拯救末期拖延症
    現在我突然放手,孩子勢必會有各種的不適應和無所適從。但是,如果不改掉拖延症的習慣,在以後的學習、工作、家庭中會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學習上功課完成不了;工作上因為拖延無法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勢必會遇到很大的麻煩;家庭中也會由於拖延的壞習慣影響到別人,那麼,首先拖延症的形成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如何克服拖延症
    本人是拖延症患者之一。尤其最近由於疫情等原因仿佛更加不妙,幾乎不想費腦子想事情 /(Q-Q)\也在尋求好的解決辦法,給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想法:一、想明白你自己為什麼想拖延?按照拖延的理由自己和自己問答,往往會很有效二、問出自己拖延的理由後,設想拖延的後果,如果可以承受,可以拖延;若果不能承受,必定會有所行動,在拖延中按部就班,即使效率很低,也比不計效果好三、懶惰、享樂、畏難、自制力差、動作慢、基礎差、不專注、做事情沒有計劃等都是拖延症的原因
  • 說再多也改不掉孩子磨蹭拖延?要治好孩子拖延症,只需父母別插手
    在孩子這樣令人哭笑不得行為的背後,家長要小心了,可能是孩子的拖延症在搞鬼!在大人眼裡,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的,很難按著令人滿意的節奏來,做作業時要慢慢吞吞的寫上兩個小時,吃飯的時候總是一點一點的慢慢吃,穿衣服時系上一顆扣子要5分鐘。
  • 會制定目標就能克服拖延症?你對拖延症一無所知
    大多數人常用另一種說法,就是自己被拖延症拖了後腿。說到拖延症,這可是個背鍋俠。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就會把它掛在嘴邊,急著用它來頂一頂自己能力欠缺的鍋。而說到克服拖延症的解決方法,通常的建議都是分解目標,把關鍵任務分解為更容易完成的小任務,以減少執行難度,從而克服拖延。然而制定合適的目標並不能解決拖延症的根本問題。
  • 4個層面深刻解析,幫你克服拖延症
    那麼該如何拯救拖延症患者呢? 如果你總想著再等等我就把拖延症改了,或者幻想著讓別人來拯救你,那麼你必定會病入膏肓,無藥可救。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下面從4個方面深刻解析,能幫你認識拖延症的原因並克服拖延症。
  • 如何讓孩子擺脫「拖延症」?四招徹底讓孩子告別「拖延症」
    要想讓孩子告別拖延症,大家必須從娃娃抓起。最先先討論一下,導致孩子拖延症的根本原因是啥?一.先天性產生拖延症的確不是好的習慣,但一些孩子的確是與生俱來的「拖延症」。人腦有一個區塊鏈,主管計劃、操縱、專注力和實行,當那一部分的大腦額葉作用損傷或是不活躍的情況下,便會造成 孩子的專注力和協調性遭受危害,反應慢一拍,當然就主要表現出了一副磨磨蹭蹭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