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講了智力和聽力殘疾兒童的特點,今天我們講一下視力殘疾和學習障礙兒童的特徵,並且具體講一講智力殘疾兒童的教育對策。
視力殘疾兒童的主要特徵:
1.感知特徵
(1)基本和正常兒童的規律一致。(2)行走的時候依靠聽覺辨認方向。(3)依靠觸覺感知或閱讀,一般情況下觸覺都比較敏感。2.運動技能
(1)有些兒童會受到過度保護,所以動作的發展會有延遲,也有些體格發育遲緩.(2)定向與行走
學習障礙兒童的特徵:
1.閱讀
閱讀閱讀問題是學習障礙兒童最顯著的問題之一。閱讀問題主要與缺乏語言技能有關,特別是與語音識別技能有關。閱讀障礙的學生通常會在閱讀中出現單詞識別錯誤,嚴重的閱讀障礙指誦讀困難,通常在閱讀、拼寫、寫作、口頭表達和聽力方面遇到嚴重困難。
2.書面語言書面表達困難表現在寫字、拼寫、構思、課文結構、句子結構、單詞用法和寫作方面書寫困難則與動作協詞能力不足、不專心、感覺能力缺乏、視覺圖像記憶精確性不足以及課堂上不恰當的書寫教育等有關。書寫困難的學生很難順利完成筆試任務,還伴隨字母拼寫困難,常見的拼寫問題如下:增加多餘的字母省略必要的字母;顛倒元音;顛倒音節;想當然地進行音節拼寫,等等。3.數學數學計算能力較差,困難涉及以下方面:(1)視知覺(區分數字和複製圖形)。(2)記憶(回憶所學到的各個問題)。(3)動作能力(清晰地或在很小的空間寫數字)。(4)語言(與數學的書語的意義和運用數學詞彙有關)。(5)抽象推理能力(解決問題和進行比較)。(6)元認知(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判別、運用和監控的運用)。4.記憶學習障礙學生在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方面表現出:
(1)缺乏信息記憶策略。(2)缺乏充分的元認知技能。(3)語義記憶能力有限。
5.元認知學習障礙學生在以下元認知領域存在困難(1)有關信息獲得、儲存和加工的策略。(2)理解時間、地點和原因等策略。(3)選擇和監控策略的運用。
6.行為和社會情感
學習障礙學生會產生社會問題、情緒障礙以及由於缺乏社會技能而產生的其他問題。這些學生的被拒絕感、挫敗感和對未來的無望感會日益增加,進一步影響他們成功學習和整個成長和發展過程。學生過低的自我概念(如低自尊)常表現為習得性失助。習得性失助感的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學習成功和努力之間的聯繫是有限的 .
智力殘疾兒童的教育對策:1.智力殘疾兒童的早期教育內容(1)動作能力訓練目的是發展兒童基本動作技能,使兒童始終能保持正確的身體姿態,主要包括大動作能力和精細動作能力訓練。具體為全身運動、身體平衡、眼追蹤物體、手抓握物體、手指對捏、握筆能力以及手眼協調能力等。(2)語言交往能力訓練目的是要兒童能用聲音、姿勢和語言來理解他人比較簡單的指令,同時能夠簡單地表達出自己的要求和願望。(3)認知能力訓練目的是啟迪兒童的認知能力,增加生活常識。主要包括認識規格、顏色、形狀、自然常識,認識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認識室內用品,認識環境等。
(4)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目的是使兒童初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衛生習慣。主要包括進食、小便、衣著、個人衛生、睡眠和安全6個方面的訓練。
2.學齡智力殘疾兒童的教育方法(1)充分地運用直觀教學的原理,發展智力殘疾兒童的觀察能力。觀察是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覺。充分地運用直觀教具,提高智力殘疾兒童的觀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通過教育和訓練,提高其觀察、辨別的能力,為進一步發展語言、思維能力打下基礎。(2)通過反覆練習,提高智力殘疾兒童的記憶能力。記憶力是人的智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智力殘疾兒童識記慢、記不牢的特點,在教學中要採用正確的複習方法,科學地安排學習內容和分配複習時間,對一些基本的知識,要反覆練習,以加深記憶。(3)創造條件,提供情景,發展智力殘疾兒童的語言能力。語言是由基本詞彙和語法構成的一種交際工具。智力殘疾兒童無論是口頭表達能力還是書面表達能力都比較差,因此,嚴重地妨礙了他們與別人交往和對社會的適應。在智力殘疾兒童的教育過程中要儘可能創造條件,提供語言環境,引導他們發展語言能力。哪怕他們說的總是結結巴巴,詞不達意,還是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和熱情地鼓勵他們和別人交談,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思想,陳述情況。發展運用語言的能力,不只是語文課教學的任務,而且要利用一切機會來加以培養。(4)通過具體運演來發展智力殘疾兒童初級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是智力的核心,也是智力殘疾兒童面臨的最大障礙。一般來講,由於先天的限制,智力殘疾兒童不可能有很高的抽象思維能力,不能解決極其複雜的問題。但是,通過具體運演的活動可以促進他們的智力活動,使他們具備初步的形式邏輯思維能力。例如,通過簡單的分類。組合、排列活動來啟發他們考慮事物之間的關係,具有初步的分析和綜合能力。當然,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是在輕度智力殘疾和某些中度智力殘疾兒童的身上能看到一些效果。
(5)勞動技能教育是智力殘疾教育的中心任務。因為,智力殘疾兒童不可能從事複雜的腦力勞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