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煩惱,如影隨形般,怎麼趕也趕不走,解決了一時,今後也還會遇到。有的人覺得這就是命。
其實,境由心轉,命由己造,每個人的煩惱都是自己造成的,之所以煩惱無窮,是因為眾生只想著解決煩惱,沒有想從心的根本上杜絕煩惱的產生。
通過修心,才能不生煩惱,通過修行,得自在超脫,擺脫煩惱苦厄。想到達到這樣的境界,就得誦讀《心經》。
《心經》的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經論中文字最簡短精煉,內容又極豐富的一部經典佛經,短短260字,卻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
因此,《心經》一直在佛教廣泛流傳,每個朝代的信徒們的都會閱讀傳頌,成為漢教佛寺每天晚課必讀的經書。
《心經》為何會有這麼大的魔力呢?因為別的經典大多數是教人怎麼修行,而《心經》卻是以「果」溯「因」,是菩薩得道後向眾生展示般若智慧的真實見地。
也就是說《心經》是菩薩成道後的境界,菩薩成道後的所思、所見、所聞。
把《心經》讀懂了,煩惱就不會再無端纏身,修心的方向也就明確了,若悟透《心經》裡的兩大智慧,就能學會過大自在的生活。
01教人看破世事;一切皆是虛妄,何必執著
《心經》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囊括了人所看到的、經歷的、想到的、做過的、思考的一切事物。
菩薩修煉到一個較深的境界後,照見五蘊是空的,以此能夠擺脫世間所有的煩惱苦厄。這裡的「空」並不是指不存在,萬物都是假的;而是指萬物的「相」是變滅的。
佛講「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萬法皆因緣和合,緣起緣滅,處於無盡的因果之中,一切都有跡可循,並不都是虛無。
就像雨水,落到地面,天晴後看似雨水消失了,其實是流入下水道或者滲進了土裡,之後蒸發回到大氣層;就像花凋謝後化為春泥,又被吸收成為新的花朵綻放的養料。
這世間萬物不會平白無故就忽然在這個世間消失,而是有跡可循的,變化為新的事物,這種變化就是萬物的「空」性。
如果看不到萬物變化的本性,執著於某一個變化之中,產生的煩惱痛苦是數之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