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開篇序
人生在世,一定要明白:別人說的話,無論說得如何偉大,對你都沒有什麼真正的益處。正如我們今天想要獲取成功、實現自我的價值,如果光是聽一些名人或是成功企業家所講出的話是沒有用的,除非能把這些著名企業家或名人所講出來的東西如何轉化到自己人生、生活中來才有價值。
高深的理論聽多了,容易讓自己淪為知識的奴隸,要想實現人生的理想,僅僅知道自的目標和該如何實現目標是不夠的,關鍵是要身體力行,通過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地提升自我,向目標靠近。「春江水暖鴨先知」,只有親自下水,才能知道水的冷暖。所以,若想離苦得樂,必須要身體力行,如此方能獲得大智慧,享受大自在。
02自我實現靠身體力行
很久以前,有一個非常聰慧的小和尚在師父的鼓勵下,到世界各地參訪、拜謁善知識的智者。他歷經一百零六參之後,終於得到頓悟,功德圓滿。
相傳小和尚在拜會龍叔僧人時,小和尚曾經問道:「自我的實現,是否可由聽聞他人談論般若波羅蜜而得?」
龍叔僧人答道:「阿彌陀佛!並不能夠,因為般若波羅蜜,是需要親自悟入一切事物的真理真知。」
小和尚不解地問:「知識,不是由聽聞和書中而來的嗎?對事物的認識,豈不也是由思考與推理而來?自我的實現,為何不能由聽聞知識、思考知識而來呢?
龍樹僧人見小和尚頗有慧根,耐心地引導他道:「非也,非也,二者是一樣的。自我的一切實現,永遠不能單單只從思考而來。我用一個簡單的故事來向你說明:
在一片廣闊的沙漠中,沒有泉水,沒有深井,更沒有河流。在酷熱的一個夏日,有一位苦行僧從西向東欲要穿越沙漠。他走啊走,在途中遇到一個從東往西來的人,便對他說道:「施主,此刻乾渴至極,您可否大發慈悲的告訴我,這一望無際的沙漠之中,哪裡可以找尋到泉水和陰涼,能讓我解渴解乏,不然我恐怕要死於這沙漠之中了?』
那位從東而來的人趕忙說道:「大師,您一直向東走,便會發現路會分為一左一右兩叉,你沿著右邊那條路一直往前走,一定會找到清泉與陰涼。」
龍樹僧人說完故事後,問小和尚:「你試想一下,這位從西向東的苦行僧是否因為聽到了有關泉水與陰涼的話,並且知道只要繼續向前走就能到達清涼之地,他的乾渴就能得到解除了呢?」
小和尚想了想,說道:「這不能得到解除,只有當他按照過來人的指示,才能真正到達泉水和陰涼之處,飲用它,並在其中沐浴,他才能夠解除渴熱,身體才能得到恢復。」
龍樹僧人開示道:「其實禪者生活也是這樣。僅僅是學習、思考,並作知識性的了解,永遠不能實現任何真理。在我剛剛所說的故事中,沙漠即是生死:從西而東者,即是一切眾生。
熱,是一切混亂的環境,渴,是內心的貪婪;從東而來者,是佛或菩薩,他是開悟的覺者,住於大智慧之中,而且能夠透視到一切真諦,他所告訴我們的,都是他親自實踐過的;飲清泉、解渴除熱,意思是指要靠自己親身實現真理。
「此外,我想再說另一個比喻。假如佛陀在世間再留下一劫,用盡一切精確言辭,用盡一切比喻描述,讓眾人得知甘露的美味與種種妙處。你想想,世間眾生是否會因為聽聞了佛說甘露的美好,就能親身體驗到它的美妙嗎?」
小和尚茅舍頓開,回到道:「並不能!甘露的滋味,只有自己親自品嘗之後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最終,龍樹僧人說道:「你終於懂了,僅僅靠聽聞與思考,永遠不能使我們認知般若波羅蜜的智性。」
03結語
甘露的滋味,只有親自品嘗後才能知道。那麼,成功的果實呢?也必須親自嘗試才行。我們經營把成功後的收穫,如金錢、名譽、權利等視為成功本身,實際上並非如此。
成功是從你起步後到達終點的整個過程,這也是飲甘泉、嘗果實的過程,未經歷而得到金錢、名譽,這就像未經品嘗直接將果實植入度中一樣,不會有任何滋味。
古人曾說:聖人以身體之。今生到世上走一遭,最大的意義就是養成善妙習氣,無論為了要逆求高質量的生活,追求幸福美滿的人生,還是為了明天更好,或是為了走向離苦得樂,都必須要身體力行。
所以,自我的實現,不僅僅要有明確的道路,更關健的是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與載力,而且必須要靠自己身體力行,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獲得大智慧,享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