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涵:接力扶貧,完成父親未竟事業

2020-12-18 晉城新聞網

  □梁偉

  2020年4月29日,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子涵在「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評選中榮獲「扶貧助困好青年」稱號。這一天,是父親郭建平離開的第271天,也是郭子涵出任臺北村第一書記的第240天。近日,她又榮登2020年2月至7月「中國好人榜」。

  父親郭建平因公殉職,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可是郭子涵知道,父親最難以割捨的就是對臺北村父老鄉親的牽掛,也正是這樣的愛和信任指引著她走進扶貧領域,走進臺北村,完成父親未竟的事業。

  A 義無反顧繼續父親的扶貧路

  2019年8月2日,51歲的原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因勞累過度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當時,大學剛剛畢業的郭子涵正在家裡準備著來年的研究生考試,她希望繼續攻讀法學專業。

  「父親離開的最初那段日子,是我人生迄今為止最黑暗的時光,沉浸在悲痛之中無法自拔的我對於未來特別恐慌和無助,我和父親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就像放電影一樣一直在腦海裡出現。」郭子涵說,「有一個鏡頭總是重複出現,就是父親帶著電腦回家,顧不上吃飯,就開始填表,審核扶貧工作,反反覆覆出現這個場景,雖然父親離開時沒有留下一句遺言,但是我想他是帶著遺憾走的,因為還有很多心願沒有完成,我父親做任何事都一定是善始善終的,所以我明白他的遺憾,作為女兒,我一定要替他把沒能完成的工作繼續做完,沒能實現的心願去幫他實現,讓他走得安心。另外,我也想通過扶貧工作重新認識父親,想知道為什麼扶貧路那麼艱辛,他還那麼義無反顧。」

  在郭建平離開的十天後,郭子涵擦乾眼淚,立即向組織提出申請,希望到扶貧一線去,繼續完成父親未竟的扶貧事業。母親雖然有很多的不放心,但為了支持郭子涵的工作,便毅然辭去工作、放下所有,決定和她一起去臺北村。

  9月2日,臺北村的村民聚集在村口,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新書記。當村民們看到熟悉的瑪瑙紅小轎車又出現在老地方,走下來的卻是郭子涵時,有些老人背過身子開始抹淚,更多的村民上前拉起了郭子涵的手,「很多爺爺奶奶抓著我的手,直到現在,我都能感覺到那種力道,對我來說,那一份力道很溫暖,更是責任。」

  在最初的走訪入戶時,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淚流滿面地和郭子涵說起父親的故事,還不停地說,「郭書記真是個大好人,就是走得太早了。」

  B 人生中第一個沒有暖氣的冬天

  在郭子涵的辦公桌上,也是郭建平曾經辦公的地方,一個筆記本、兩本書靜靜地放在那裡,一本是《陵川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應知應會手冊》,另一本是《脫貧攻堅幹部培訓十講》。隨手打開筆記本,一手漂亮的硬筆楷體寫滿多半個本子。這是駐村之後,郭子涵走訪貧困戶所發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筆記本中都分門別類進行了記錄整理。

  筆記本上有一處寫著許多人名以及疾病名稱,郭子涵說:「剛開始來這兒的時候,會有一種陌生感,但是慢慢經過這段時間的工作和大家的相處,現在臺北村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親切感,一種歸屬感,我來到這兒就像回到家一樣。我通過熟悉健康扶貧政策,並熟記裡面提到的45種特殊慢性病,在走訪中一一對照,把貧困戶所患的病和應該享受的政策都對應上,這樣就不至於落下任何一個人。」

  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努力,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郭子涵就認清了全村109戶家庭的289人。

  臺北村有種植林木的傳統,郭建平生前曾多方爭取資金和政策,組織動員幹部群眾發展了157畝連翹和170畝白皮松兩個主導產業。郭子涵來了之後鼓勵村民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產業種植規模。另外,她發現村裡有很多野生藥材,並且是其他地方沒有的品種。她又開始謀劃發展中藥材產業,給老百姓多了個致富門路。

  臺北村水資源豐富,是陵川的水源地之一,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但是交通不便,每周只有兩趟出村的公交,所以只能自己開車上下班。而冬天對於她來說,就有些難熬了,特別是大雪過後,由於山路陡峭,彎道較多,結冰難行,甚至二十多天無法出村。山裡的冬天格外冷,而且沒有暖氣,這也是郭子涵度過的第一個沒有暖氣的冬天,零下20度的晚上,蓋著兩床厚厚的被子,也感覺不到一絲暖意,但是村裡的奶奶們怕她冬天冷住不慣,還熱心地邀請她去家裡住,並時常給她送些自己做的好吃的,想起這些,郭子涵心裡總是暖暖的。

  C 榮登「中國好人榜」

  農村的工作不好幹,但是因為有父親之前的鋪墊,一切又不是那麼難了。郭子涵從表格錄入開始,入戶走訪,傾聽建議,努力學習,虛心請教,參與鄉村建設……她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了脫貧工作,用最誠摯的熱情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坐著父親曾經坐過的位置,走過他曾經走過的路,可能看起來我是一個人,但是我知道父親在天上看著我,就在身邊陪伴著我,在我無助時給予我無窮的力量,支撐著我把工作幹下去,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郭子涵說。

  郭子涵上任以來,和駐村工作隊、支村兩委一起,帶領群眾完成了臺北村到觀村的道路改擴建工程,組織修繕了村裡外出的公路,實現村內街道硬化。改造了貧困戶家裡的危房,新建2座蓄水池,推進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和愛心超市順利運營,增設太陽能路燈,規整村內線路,加設路沿,鋪設透水磚,幫助籌集資金修繕市級保護文物招賢館,新增連翹茶加工扶貧車間。今年煤改電工程提上日程,徹底解決村民冬季取暖的問題。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時,還把發展鄉村民宿旅遊業提上了日程。

  今年,郭子涵不僅榮獲2020全國「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榮登2020年2月至7月「中國好人榜」,而且她的故事還登上了湖南衛視的脫貧攻堅主題節目《青春在大地》,觀眾跟隨鏡頭走進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與演員張雪迎、許亞軍一起聆聽年輕扶貧書記郭子涵「女承父志」的青春故事。

  從過世的父親郭建平手中接過扶貧接力棒的「95後」郭子涵,通過修公路、搭大棚、建茶廠,將陵川縣臺北村打造成產業興、百姓富的活力鄉村,搭建起扶貧幹部與老百姓心中的「連心橋」,讓群眾過上一天比一天豐盈富足的幸福生活。

  郭子涵說:「當初只為了懷念,不理解父親和扶貧幹部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繫,當自己投身其中才發現,脫貧攻堅這項偉大的事業像大海,每一朵浪花都值得奔騰與跳躍,因為它能創造奇蹟。如今,我已經走上了父親戰鬥過的地方,我必將努力奮鬥,緊握父親傳給我的接力棒,繼續做好扶貧工作,讓臺北村有一個新的變化,也讓我的青春在扶貧路上閃光。」

相關焦點

  • ...考研深造的機會,帶著父親的「遺願」,前往陵川臺北村擔任第一書記
    今年8月2日,郭子涵的父親、原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因病永遠倒在工作崗位上,年僅51歲。隨後,23歲的郭子涵放棄了繼續考研深造的機會,帶著父親未曾完成的「遺願」,經陵川縣當地有關部門安排,前往臺北村擔任第一書記,踏著父親生前走過的路,紮根脫貧攻堅第一線。
  • 展巾幗風採 譜時代華章——「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郭子涵
    郭子涵化悲痛為動力,主動申請到臺北村,毅然踏上父親生前走過的路,紮根脫貧攻堅第一線,決心完成父親未完成的心願。父親去世,重新選擇人生路2019年8月2日,年僅51歲的原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因勞累過度倒在了工作崗位上。面對急診室裡的父親,郭子涵雖竭力呼喊,但卻始終沒有回應,父親永遠離開了她和母親。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
    原晉城市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為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倒在扶貧路上;他的女兒郭子涵毅然放棄考研,繼任臺北村第一書記,繼續在脫貧攻堅路上奮進。請聽報導《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一場大雪過後,記者陪同郭子涵前往臺北村入戶調查。腳下的這條公路,就是郭子涵父親郭建平生前修建的。
  • 請大家為陵川90後女青年郭子涵點讚了!
    請大家為陵川90後女青年郭子涵點讚了! 由團中央主辦的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評選網絡點讚活動已經開始啦~ 經過主辦方集中審核和篩選,在全國1萬多名候選者中選出「愛崗敬業」「創新創業」「勤學上進」「扶貧助困
  • 粉筆教育帶你走近90後扶貧基層,聆聽「女承父志」的青春故事
    本期節目走進了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與演員張雪迎、許亞軍一起聆聽年輕扶貧書記郭子涵「女承父志」的青春故事。作為其官方合作夥伴,粉筆教育也去探尋周邊基層人員的扶貧軌跡,讓更多人了解基層扶貧的艱辛與溫暖。「扶貧」在大眾眼中或者是口號,或者是數字,但在很多年輕人心目中,更是需要付出心血實現夢想的地方,郭子涵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 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女承父業 踏上扶貧路
    而郭子涵,一個只有23歲剛走出校門的女孩子,卻選擇了很多人理解不了的另一條路,執著並堅毅地往前走著。郭子涵父親郭建平原來是晉城市蘭花集團培訓中心主任,2017年11月份,被派駐陵川縣附城鎮臺北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
  • 父親扶貧路上那些事
    今天,曲靖一中高三文科(14)班同學的文章《父親扶貧路上那些事》,從女兒的視角講述了父親駐村扶貧背後的故事,行文流暢、情感真摯,胸懷的大愛和情懷,令人動容,被國務院扶貧辦官方微信轉載。現將此文分享給大家。
  • 中國國家外專局與吉林大學合建「人才特區」 推進黃大年未竟事業
    推進已故「千人計劃」入選專家、歸僑楷模黃大年未竟事業,是其未來主要內容之一。  根據協議,雙方將根據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需求,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共同建設國外高水平人才引進和國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聚集地、國際基礎前沿研究高地、高新技術原創地、科技成果轉化中試與推廣示範基地。
  • —《父親扶貧路上的那些事》
    日前,一名高三學生向報導組發來一篇文稿,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述了父親駐村扶貧背後的故事。行文流暢、言辭精煉、情感真摯,胸懷的大愛和情懷,令人動容。 文稿摘登如下: 父親扶貧路上那些事 我的父親,是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
  • 為蹉跎在「未竟事件」中的歲月劃句號
    意識到你的「未竟事件」心理學裡對於我們所說的「未完成情節」有一種說法,叫做「未竟事件」。說白了,那個讓你魂牽夢繞的,那個讓你多年都無法釋懷的,那個在很久之前發生但至今仍舊影響著你的決策和行為的,曾經的沒有完成的事件,就是你的未竟事件。其實幾乎整個精神分析領域都在解決未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