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平時的作業寫的真漂亮,下課練習也是滿分,可是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卻差強人意,甚至會驚到掉下巴,我一度懷疑是老師改錯了吧,可是當我拿到試卷的時候,真想找個洞先鑽進去,這是我家的孩子寫的作業嗎?這麼簡單的問題,怎麼會出錯?
當孩子拿到老師改過的試卷,立馬就把錯誤全改過來了,還不停的給我解釋,這裡是看錯題了,那裡是理解錯了,自己以為是什麼意思,等等一大堆理由。也許你會下意識地認為他就是馬虎,粗心大意,然後輕易的放過孩子,只是要求他下次一定要認真看題,不要馬馬虎虎的。然而,下次考試仍然會存在問題,於是這樣的事情再次上演一遍,孩子依然態度很好的說:「好的,我下次認真,一定不再出錯了。」可結果呢,可想而知。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呢?到底是不是馬虎呢?很明顯,是馬虎!可恰恰這個馬虎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你解決了嗎?
關於馬虎,我們先來講一個故事吧。宋代時京城有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的是什麼,他說是虎,小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人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詩寫的很一般,但代價是慘痛的,由於畫家的漫不經心,似馬又似虎,最終痛失愛子,不得不說馬虎的後果是嚴重的,甚至會以流血為代價,你承受的起嗎?你還認為馬虎是小事嗎?
馬虎的本意是漫不經心、不介意、疏忽、輕率。那麼孩子對待學習是一個馬虎的態度,一個漫不經心、輕率的態度,你是不是該著急了呀!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孩子學習上的馬虎呢?我的建議就是立馬重視起這個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馬虎的毛病。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解決。
一、養成檢查的好習慣。6到8歲年齡段的孩子,最喜歡馬虎了,他們還沒有建立一個在思想上重視學習的習慣,總是以完成任務為目的,而不願意去想正確與否,也就是不願意多思考,這樣就需要家長很好的督促和陪伴。有家長可能會說,怎麼督促和陪伴呢,一督促就想發火,一陪伴就雞飛狗跳,孩子根本不聽。是的,都是這樣的情況,請你一定要有耐心。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會喜歡監督家裡其他成員是否按要求來做事情,比如家長是不是都把鞋子擺放整齊了,是否把桌子上收拾乾淨了,是否玩手機的時間太長等等。我們要在這方面鼓勵孩子,這就是檢查的初期——檢查別人,而我們就應該做好榜樣,一起來檢查自己的事情是否做好了,再來陪孩子檢查作業是否正確,讓孩子懂得,什麼都需要檢查,作業也不例外。這樣的陪伴,孩子會容易接受,更容易按照要求去做,最終養成習慣。
二、做視覺記憶遊戲。孩子都喜歡玩遊戲,既然是玩,我們就可以玩這種視覺記憶的遊戲,提高孩子專注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孩子辨別細微差別的能力,這樣考試的時候就可以避免看錯題。
三、讓孩子跟我們講題。為什麼讓孩子跟我們講題呢?這其實是避免似懂非懂的情況,孩子一看就會,一聽就懂,一做就錯,這就是似懂非懂。只有孩子自己講出來,他就明白哪裡比較清晰,哪裡比較模糊,孩子就會主動學習,把模糊的地方搞明白。
四、多運動。運動會促進身體的發育,對大腦的發育也不能忽視。千萬不能讓孩子關在家裡一個勁的學習學習再學習,讓孩子運動起來,他會很開心,也會很興奮,心情很好,這個時候跟他說什麼都會願意接受。
這都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歡迎大家給我補充,謝謝!(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