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三點,孩子就不會淪為「寫作業機器」了

2020-08-27 秋水說育兒

近幾年,孩子的作業越來越多,雖然教育部門已經制定了限制學生作業量的文件,但是,孩子們的作業依然有增無減。

特別是在孩子放學後的託管班裡,一排排孩子在奮筆疾書,有的簡直就像一臺臺「寫作業機器」,看了好可憐,讓我想到,今天的教育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曾經有個一年級的女孩問我:「老師,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說:「我的夢想是回到你這麼大。」

她說:「這可不好,回到我這麼大,你又得天天寫作業了。」

可見,很多孩子是不喜歡寫作業的。


當然,我說的「寫作業機器」只是一部分孩子。以下這幾種類型的孩子,可以稱作「寫作業機器」。

  • 被動應付型。放學後,就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一直寫,看似比較用功,實際上沒動腦子,作業馬虎,錯誤百出,被動應付,趕快寫完就可以去玩了;
  • 抱怨嘆氣型。把做作業看成一種很累的差事,一邊寫,一邊唉聲嘆氣,嘴裡還念叨著:「這個老師真狠,布置這麼多作業,啥時候才能寫完啊!」,有的甚至抱怨老師「瘋了」;
  • 邊寫邊玩型。寫完一行,或做完一題,東瞅瞅,西看看,一會玩玩這個,一會擺弄那個。人家都做完了,他一項作業還沒完成,每次都拖到最後;
  • 拖延型。放學了,先不寫,玩足玩夠了,馬馬虎虎寫完應付差事;
  • 抄襲型。個別同學不願動腦,偷偷找別人的作業抄完了事;
  • 挨罰型。這種孩子最可憐,放學後先要寫挨罰的作業,少則10遍,多則50遍,甚至100遍。有的孩子為此練就了同時用兩支筆寫作業的功夫。這是典型的「寫作業機器」。


「寫作業機器」是怎樣被製造出來的呢?

1. 對寫作業毫無興趣,有厭學情緒;

2. 寫作業的態度不端正;

3. 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 不會合理安排時間;

5. 有的老師布置的作業確實有點多。

關於最後一點,父母要對老師給予理解。老師也有自己的苦衷,沒有幾個老師想布置太多作業。可是,老師也要評比考核,沒有大量的練習怎麼能取得好成績呢?

如今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上重點中學,要的就是分數,這也迫使老師不得不把孩子的成績放在第一位,因而布置大量作業。這說到底還是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大環境造成的。

我們既然改變不了教育制度,那就不妨引導我們的孩子培養正確的寫作業態度,快樂地完成作業,這樣不是更好嗎?

如果父母能做到這三點,孩子就不會淪為「寫作業機器」了。


01

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喜歡寫作業。

興趣產生時,教育自然開始。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這句話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學習,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苦樂交織的過程,因為學習需要克服困難,刻苦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斷地發現自身的潛能,獲得一種不斷超越自我的快樂,而一直支持這種快樂學習的支柱就是興趣了。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赴美留學時,立場要寫出一篇實驗物理論文。他先來到艾裡遜實驗室。不久,艾裡遜實驗室裡傳出笑談:「凡是有爆炸的地方就一定有楊振寧!」

被譽為氫氣之父的泰勒博士一直關注著楊振寧的學術研究,他直率地對楊振寧說:「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

楊振寧認真地思考了兩天。最後,他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確實不強。儘管他對寫實驗論文毫無興趣,而是對另一方面——理論物理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

楊振寧最終接受了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的打算。做出這個決定之後,他如釋重負,毅然把主攻方向轉入理論物理研究。

有了濃重的興趣,加上刻苦研究的毅力,楊振寧不久就出色地完成了學業。從此,他踏上了成為物理學界一代傑出理論大師之路。


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最初就是從興趣開始而直到成功的。陳景潤不就是因為對「哥德巴赫猜想」感興趣而取得威振世界的成就的嗎?這就是說,興趣的培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

何謂興趣?就是對某種事物持久的穩定的心理傾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幹什麼事情只要有了興趣,就會千方百計想辦法將其幹好。即使一個人比較愚笨,只要對某一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幹事情就也不難了。

相反,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興趣索然,那麼,就連很簡單的事情都很難做好。就像宋代大儒張載說的:「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興趣的重要性對於孩子寫作業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孩子對寫作業產生了興趣之後,自然會把寫作業當成一種樂趣,當作一種快樂,既使累也是快樂的。

淪為「寫作業機器」的孩子,是沒有快樂可言的。他把寫作業當成一種煎熬,一種負擔,一種應付。因為他對寫作業沒有興趣。

既然興趣對於孩子寫作業這麼重要,寶爸寶媽怎樣才能激發出孩子寫作業的興趣呢?

1、父母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一個孩子出身於書香家庭,父母都愛讀書學習,那麼這個孩子無疑是幸運的。

周末的時候,爸爸或媽媽泡一杯茶,拿一本書或者一張報紙,坐在陽臺或沙發上靜靜地閱讀。

這時候,你不用督促孩子,孩子也一定會學著你的樣子,在那裡認真做作業。

如果父母經常把周末的時間,用於喝酒聊天、玩手機、打麻將娛樂等事情上,那麼,你怎能要求孩子好好寫作業呢?

2、學會賞識孩子。

如果你看到孩子的數學作業歪歪扭扭,滿紙淨是紅叉,請你千萬不要生氣,先冷靜一下,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檢查孩子的作業了。

正是因為你平時對孩子關心太少,才使孩子的作業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想到這裡,你還會生氣嗎?你的心裡只有自責才對。

這時,你可以微笑著對孩子說:「孩子,我小時候數學還不如你呢!你還能做對幾題,我根本都不會做。但是,孩子啊,你千萬別學我,因為我小時候沒學好,所以只能出力幹活,你得好好學啊。下次再做作業,能不能比這次少錯幾道題?」

這樣的話,孩子當然喜歡聽,同時認識到父母能理解他,下次他一定不會再馬虎了。

同樣,當你看到孩子的語文作業龍飛鳳舞,缺胳膊少腿,也不要生氣。

你可以從孩子的作業中,挑出一個字來,指著這個字誇獎說:「你這個字寫得真不錯,如果你的字都能寫得像這個字那麼漂亮就更好了。」

如果實在找不出來一個像樣的字,你也可以找出一個筆畫,對孩子說:「你這一撇寫得不錯啊!」

孩子一聽,爸爸不光沒批評我,還誇我這個字寫得好,下次我一定寫得更好給爸爸看。

相反,如果你看到孩子的作業馬虎潦草,就大發雷霆,甚至打他一頓,這樣,孩子就會將這種仇恨轉嫁到作業上,更恨寫作業。

一旦孩子失去了寫作業的興趣,你還能指望他按時完成嗎?你還能看到他寫作業認真嗎?那就只能淪為「寫作業機器」了。


3.千萬不要給孩子隨意增加作業。

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習永遠是放在第二位的。

現在的孩子,作業已經夠多的了,父母們在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一定不要太貪心。

有的父母發現孩子作業完成了,就買一些練習題或試卷讓孩子做。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保持興趣的好方法之一就是點到為止,讓孩子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孩子完成作業了,就讓他去玩,孩子想寫也不讓他多寫,把這種興趣一直保持下去……

02

端正孩子的態度,讓孩子認真寫作業

不同的孩子在同樣的班級裡,老師教的一樣,孩子的學習效果卻不一樣,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更加重要的還在於孩子對學習內容的態度。

對於寫作業,態度端正的孩子,工工整整,一絲不苟,遇到不會的,勤思善問。而「寫作業機器」卻相反,馬虎,潦草,應付差事。

1962年9月,在《人民教育》雜誌上,郭沫若關於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進行題詞:

「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書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但要成為書家,那是另有一套專門的練習步驟的,不必作為對於中小學生的普遍要求。

郭沫若先生的期望,就是要求孩子端正寫字的態度。從寫字的態度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命運。

正確的寫作業態度包括:

  • 保持寫作業的興趣;
  • 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 尊重老師布置的作業;
  • 信任自己的解題能力。

端正孩子寫作業的態度,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找出孩子態度不端正的根源。

如果一個孩子對寫作業有興趣,他的態度就會端正。如果孩子厭惡寫作業,他的態度怎麼會端正呢?

所以,我們首先要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的根源。

我曾帶過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她在三、四年級數學成績很好,而現在卻聽不懂了,作業不光馬虎,而且錯誤很多。

經過詢問父母得知,孩子在五年級時,曾經換過好幾個數學老師,最後那個數學老師她一點都不喜歡,漸漸地厭惡了學數學,更厭惡做數學作業。

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師生關係和諧、融洽,學生喜歡任課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熱情、平等,並且有很高的教學水平。那麼學生就喜愛他所教的那門功課,也樂意接受做作業。

相反,如果師生關係緊張,學生不喜歡某一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不友好、不關心,知識水平不高,學生就會對該教師產生反感或牴觸情緒,並進而發展到厭煩該教師所教的那門功課,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有時也不喜歡,甚至被拒絕。

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特別是在問題剛發現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交流,才能更有效地予以解決。

2、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父母從孩子一入學,就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了自己的人生打基礎,學習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賴父母。

父母有父母的責任,孩子也應該有管理好自己的責任。

比如,孩子的作業讓父母籤字,你不要給他檢查,讓他自己檢查。籤字前問他檢查完了吧,都做對了吧,他確定說沒有,你就可以籤字了。即使你看到有錯的,也不要指出。

等第二天孩子的作業出現一個紅叉,你再問他,昨天你不是說沒錯了嗎?為什麼沒有檢查出來。

孩子的作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對孩子一定要溫和,以說理為主,千萬不要呵斥孩子。這樣,孩子下次檢查作業會更認真。

2、不要陪同孩子寫作業。

從小學一年級,我們就送兒子到城裡讀書,寄宿在她姨家。我們從沒陪兒子寫過作業,真不知道陪孩子寫作業的滋味。

兒子的成績一直在班裡前三名,都是他自己動腦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一路拼搏出來的。

2014 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杜克大學兩位社會學教授,追蹤了近30年美國父母的 63 種參與孩子學業的活動。從幫孩子做作業,到討論大學計劃等,結果發現:

不管父母是什麼種族,處於哪個社會階層以及教育水平如何,都對孩子的學業沒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甚至孩子上中學以後,父母的幫助還會讓成績下滑。

這是為什麼呢?

我感覺,如果是脾氣好的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一遇到不會的難題就會問父母,這樣就會使孩子喪失了獨立動腦思考的能力,孩子在這方面就永遠「長不大」;

如果是脾氣暴躁的父母陪孩子寫作業,看到孩子老出錯就大發雷霆,這樣,孩子對寫作業這件事就會產生抗拒心理,覺得寫作業這件事,並不是自己應該做的,而是父母強制要求孩子做的。

這樣看來,陪孩子寫作業對孩子沒有多大幫助。


那是不是對孩子寫作業就放任不管了呢?

不是的。

作為父母,對於孩子寫作業應該是指導,而不是陪同。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是熱愛學習的,小到穿衣洗臉,包括很多孩子愛玩遊戲,那些遊戲對於我們大人來說都很有難度,孩子卻常常可以輕而易舉地學會。

所以,父母要信任孩子的解題能力,該放手時就放手,而且越早放手越好。

03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按時完成作業

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完全自覺自發的事情,需要長期的磨練。特別是對於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來講,更需要父母長期有力的監督促進。

1、獎罰分明。

教育離不開懲罰,青少年研究專家孫雲曉認為,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馬卡連柯也曾經說過:「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 」

例如:規定孩子放學回家後要先做作業,並且高效完成。如果孩子能達到要求,父母要鼓勵孩子持之以恆,並且可以獎勵性地讓他在完成作業之後,幹自己喜歡的有益的事情。

如果不能按時完成,則要給以批評教育,指出這是錯誤的,必須加以改正,並堅決監督完成,不要因為孩子「可憐」而「心軟」,否則就會前功盡棄。

還可以實行懲罰措施,諸如罰打掃衛生啦,既讓孩子知道犯錯誤是要承擔責任的,又鍛鍊了孩子的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針對孩子做作業拖拉、磨蹭的問題,可以採取作業計時法。比如,今天一個小時完成作業,明天就要求孩子50分鐘完成,如果完成了可以給予適當獎勵,後天要求孩子40分鐘完成。

當然,這不是固定的,也要根據作業量。可以讓孩子先計劃多長時間完成作業,在此基礎上,提前10分鐘完成有獎。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有個媽媽做的更「絕」。放學後孩子寫作業,規定好時間,到時間就不讓寫了。孩子說寫不完會挨罰,媽媽告訴他,什麼時間幹什麼事,不能挪用。

即使第二天孩子起了個大早也不讓寫。孩子是哭著去上學的。從那以後,孩子都是放學後先把作業完成。

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比較懶,有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過強,碰上不懂的題目總是第一時間尋求幫助,期望能從父母那裡得到解答,而有的父母也會當即幫助孩子完成作業。

這樣長久下來,將會導致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差,碰上難題束手無策。

因此,當孩子們遇到不懂的題目時,父母不要急於給孩子講解,而是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嘗試著自主解題。


4、培養孩子做題細緻用心的習慣。

大部分孩子不是不會做題,而是做題馬虎,經常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這時,父母就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題存在的馬虎問題,養成做完作業認真檢查的習慣,學會自己訂正。

我常要求孩子,一定要重視改錯,做錯題不改正,等於白做。

有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值得借鑑:學習數學要有三個本子,一個是課堂筆記,一個是各類題型的總結筆記,一個是錯題本。

特別是錯題本,我看到許多學霸都有,用各種顏色的筆標註錯在哪裡,怎麼改正的。這個錯題本最好各科都要有。


孩子有了好習慣,就可以用慣性去學習,就會發現寫作業越來越輕鬆,考試成績也會越來越好。父母也就會一勞永逸。

如果孩子淪為「寫作業機器」,那麼,他的童年將會失去應有的光彩,他的人生也將會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

孩子是未來,孩子是希望,做父母的拿出點精力和時間,培養孩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是責無旁貸的,這也應該是我們父母願意做的。

只有孩子做好了作為學生的「小作業」,才能完成人生的「大作業」!

相關焦點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做到這4點,你就不會被氣成內傷了
    其實,都和我們家長有關,我們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只要做到這4點,就能事半功倍。根據調研報告顯示,孩子最討厭聽到父母說的五句話:①快去寫作業。②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③不許看電視/玩手機。④你怎麼這麼笨哪。⑤一天天的就知道玩。看看這5句話,是不是你經常說的呢?孩子上了小學,從一個環境到一個新的環境,本來就需要適應,隨著學力的壓力越來越大,對作業本身就牴觸的情緒。然後,家長再一問再問,除了作業那點事,別的什麼也不關心了。
  • 如何讓孩子主動寫作業?家長做到這3點,提高孩子成績很容易!
    陪孩子做作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的父母都說出了「辛苦」二字。小李的女兒現在是上幼兒園大班,這兩天老師布置了一些手寫作業,可是一到了陪女兒做作業,小李就覺得很發愁。結果,女兒寫作業的效率反而提高了。看來,強逼孩子寫作業,不如培養孩子主動寫作業更好。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主動寫作業呢?
  • 孩子寫作業拖拉?父母只需要做到這6點,孩子乖乖寫作業!(下)
    下課回家作業不寫,扔下書包就一溜煙地跑去玩耍了!好不容易抓過來寫作業,卻又咬咬手指頭,轉轉筆,根本不好好寫作業!那麼,今天這篇文章佳佳將接著討論父母如何能夠讓孩子乖乖地寫作業。4.與孩子及時溝通交流,減少代溝帶來的不良影響!近日,在閱讀《教育病》一書時,作者在論述中總結概括了家長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的後果,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代溝意味著孤獨,代溝意味著我們的精神漂泊,代溝意味著昨日草帽的丟失,代溝意味著老一代人的權威喪失!
  • 家長要想陪孩子寫作業不生氣,通過改變2點認知就能做到
    陪孩子寫作業時,家長為何總是生氣?1、孩子態度不端正很多孩子對待學習和寫作業的態度不夠端正,甚至非常敷衍,需要家長三催四請才肯把作業本打開。那麼問題來了,遇到怎麼教都教不會、寫作業三心二意的孩子,家長到底怎樣才能做到不生氣呢?其實家長改變以下2點認知就能做到。
  • 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搞定這六點,輕鬆陪娃寫作業
    不寫作業的時候我們母慈子孝,相親相愛。一旦開始開始寫作業就出現另外一種場景:母吼兒叫!很多時候我在懷疑是什麼讓我變成了自己都討厭的樣子。後來一想應該是累的,所以輔導孩子寫作業我需要一個超級簡單的方法,於是一邊摸索一邊反思,總結了以下6點。
  • 一年級孩子不會讀題目,作業做到10點多?方法不對,吼也白費!
    數學園地和語文園地加起來也不過十幾道題,就這點兒作業能做到十點多,洗個臉刷個牙到床上就十點半左右了。考慮到孩子睡眠時間我就有種焦慮感,於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嘮叨個沒完:「就這點兒作業你要做一晚上嗎?就不能快點兒嗎?」
  • 一年級孩子不會讀題目,作業做到10點多?方法不對,吼也白費!
    數學園地和語文園地加起來也不過十幾道題,就這點兒作業能做到十點多,洗個臉刷個牙到床上就十點半左右了。考慮到孩子睡眠時間我就有種焦慮感,於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嘮叨個沒完:「就這點兒作業你要做一晚上嗎?就不能快點兒嗎?」
  • 輔導孩子寫作業要崩潰?那是你沒做到……
    大寶剛上學的時候,看著她寫作業慢吞吞、漫不經心,柳媽也是心急如焚,也是警告恐嚇甚至要動武。冷靜下來一想,這樣不對,剛上學就這樣淘氣,後面還有十幾年的學習時間,那還得了?結合當老師積累的經驗,柳媽總結出了一點經驗,能讓爸媽們脫離輔導作業這一苦海。簡單來說,就是做到「明目標」「有耐心」「不包辦」。首先要「明目標」。
  • 記住這三招,讓陪孩子寫作業更輕鬆
    上一篇向大家介紹了陪孩子寫作業的三個坑,分別是直升機式、拐杖式和毒舌式父母,這一篇將給大家介紹陪孩子寫作業的三招,這三招分別叫平行發展、時間管理和優長教育。第一招 家長與孩子共同發展(這也是提升您陪學質量的關鍵中的關鍵)。所謂家長與孩子共同發展,就是家長的任務從陪孩子學習轉換為和孩子學習,一字之差,但是身份卻從陪學習者,轉換為同學。
  • 暑假來了,為了讓孩子安心寫作業,家長應當做到這三點
    一、創造安靜的家庭學習氣氛孩子做作業時,父母儘量不要做引起孩子分心的事情而打擾到孩子。二、不要嘮叨孩子孩子在做作業時,父母不問東問西的,或者當孩子碰到不會做的題就在旁邊責怪他。三、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房間裡接待客人如果家晨有客人或者來了客人,要儘量長話短說,將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你每點下一個贊,我的心裡就像開了一朵花!
  • 看完這三點,以後再也「不陪孩子寫作業」了
    勁都用在「爸媽要」上,孩子「要不起」 「還玩呢,快去寫作業!」「看看幾點了?快去寫作業!」「一看電視就笑這麼開心,作業寫了嗎?」——哲學家弗洛姆 我們喜歡用「催」這招,因為短時看確實有效果,父母一般催兩三遍,孩子即使心裡不情不願,迫於父母權威的壓力還是會聽話去寫的。但是,長遠來看後患無窮,容易陷入「不催不寫」的惡性循環。 當然還有另一個選擇,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如何培養孩子的自覺性。一旦孩子從心理上認同了,家長就不用為孩子寫作業操心了。
  • 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看看她是如何做到遠程輔導孩子寫作業
    看到上大班的兒子寫幾個字都寫不好,就知道哭,還不停掰手指,一股無名怒火從我的胸腔往外冒。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噼裡啪啦就把兒子數落了一通:「就是這樣寫呀,你看這麼簡單都不會,還有臉在這哭……」兒子見我兇巴巴的樣子,哭得更兇了。
  • 孩子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多數是掉進了這三個坑
    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就到這三個坑裡去找:第一個坑:分心拖延;第二個坑:叛逆拖延;第三個坑:預期焦慮。對這種類型的磨蹭,可以嘗試這三個方法:分解目標勞逸結合提前囑咐 一、分解目標。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當天的作業量,然後和孩子商定,把作業分割成兩個或者三個階段。
  • 一陪孩子寫作業就抓狂?陪伴你真做到了嗎?以下3點請自測
    家人說他心臟不舒服好多天了,尤其是在輔導完五年級的孩子作業之後,尤其憋悶。又是一位因為輔導孩子作業,差點掛掉的家長,我想問一下各位被孩子作業折磨到不行的家長們,陪伴之前有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呢?你們所謂的陪伴是真的陪伴嗎?以下三點請自測一下。
  • 做到這三點,孩子不會沉迷於手機遊戲
    ,讓你們寫讀書筆記。你想好了要用哪一本書來寫嗎?」兒子說:「我早都想好了,我要寫《酷蟲學校》的讀書筆記。」我質疑道:「我覺得這就是一本寫蟲子的書,逗逗趣,寫不出來什麼深刻的東西吧?」兒子說:「不是呀。我要寫——屁就是屁。」我一聽這話,心涼了半截。兒子接著說:「屁就是屁,屁本身沒有好壞的分別,得看你拿它來幹嘛。
  • 孩子自己寫作業沒有效率,父母常用這3點,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寫作業太慢,拖拖拉拉……」「真讓人頭痛,磨磨蹭蹭……」很多家長都會遇到上面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到了暑假,孩子一心只想著玩,就算是你坐在孩子的身邊,看著他寫,剛開始會很聽話,但是時間一長的話,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這樣你坐在那裡也沒有用。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在讀書期間喜歡寫作業的同學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因此,「孩子不喜歡寫作業」這一事實,做家長的都懂。
  • 如何正確陪伴孩子寫作業,才能讓孩子寫好作業
    我相信每一個家長都非常的有壓力,尤其是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因為孩子現在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作業方面,不管是什麼學校,總是會給孩子布置一大堆的作業,從小學階段孩子就會因為寫作業晚睡,甚至可能11點多才能上床,而那些天賦比較差,比較笨的孩子有可能會寫到晚上一兩點,這是十分常見的情況。
  • 家庭教育做到這三點,孩子不會成為霸凌者
    什麼樣的人值得交往,怎麼交往,這都是學問,別的孩子可以不考慮,她不能不考慮,她跟別人不一樣。這是不是那個女孩子的家教有問題,心理素質太差了。這個媽媽不關心女兒在學校裡到底做了什麼,她所在意的只是我的女兒很優秀,有的只是骨子裡的傲慢與冷漠。
  • 新學期如何陪孩子寫作業?附孩子靜心寫作業的十步流程
    做作業之前有「三問」當孩子放學時,作為家長一定和孩子聊幾分鐘,了解學校今天發生的事情,等到孩子進入聊天的狀態之後,再自然而然地問孩子有關作業的事情,這裡有三個問題比較重要:1.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不能只問「作業多嗎?」作為家長,以前只是問一句「今天作業多嗎?」是很不夠的,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會避重就輕,把麻煩的作業放在後面,而孩子覺得作業麻煩,是因為孩子沒學會分解麻煩(好多大人都還不會呢,何況大腦處在發育中的孩子)。
  • 三年級的小學生每天晚上的作業得做到10點左右,怎麼辦?
    偷走孩子時間的不是別人,而是學生本人和自己家長,三年級的小學生作業量並不是很多,能寫到10點左右,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你家孩子的學習習慣非常的不盡人意,特別不好。談學習先談習慣,習慣不改,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寫作業會更晚。首先,三年級的孩子放學時間並不晚,作業量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