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來 執持現實關懷 啟以學術正本

2021-01-11 鳳凰網

人生講什麼?講氣象、講境界。人不正則無氣象,無氣象則無大學問。學術講什麼?四個字:追比先賢。不是追比你的同學,也不是追比你的老師,要追比千百年來的歷代先賢。

當人們要求我做一個自我介紹時,我總是很為難。我的名片上只有三個字,鄧正來,除此別無他物,什麼教授、博導我覺得都不重要。

我最享受的時光是一人一水一世界,特別是在這樣的秋天的黃昏,每天夕陽西下的時候,到我所在的小區門前,有很多魚塘,看那一汪水,我之所以把學術研究當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我非常喜歡這樣一種狀態。這個魚塘何其有限,這一汪水何其有限,我們短暫的人生何其有限,這個世界則是何其無限。所有美好的東西,在我的心裡,我的心足夠大。在一個寂寞靜謐的時刻,足可容納一個無窮無限的思維的世界。

——摘自2007年鄧正來先生的一次名為「學術與人生」的演講

【人物簡介】

鄧正來(1956年2月-2013年1月24日),著名法學家、翻譯家。1982年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曾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學研究所所長。曾任復旦大學教授,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西南政法大學名譽教授,浙江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創辦並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和《中國書評》。《中國社會科學評論》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科學和知識社會學,側重西方自由主義的研究。

個性 一顆感恩的心

1970,14歲的鄧正來進了內江的西南醫療器械廠當上了工人,避開了「上山下鄉」。

內江的人民公園有一間被封著的屋子,裡面有很多藏書。鄧正來發現之後,他幾乎每個星期天都要從工廠徒步走到人民公園。除了喝茶,主要是從那間屋子的後窗爬進去偷書。一般,他每次偷5本,看完後如數還回。他偷回來看的,主要是外國文學名著如《羅曼·羅蘭文鈔》等,還有商務印書館早年出版的一些思想類學術著作及西方人物傳記。

在一次「行竊」時,鄧正來被看管的一個老「右派」現場活捉。得知他每次都把偷走的書還回之後,老「右派」對他說,以後你把書看完後從正門還回來,我幫你悄悄放進去,但是這件事誰都不能告訴別人。

鄧正來一直不知道這位老人的姓名,但一直對他心存感激。

感恩,是鄧正來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特點,直到他在學術界奠定自己的學術地位,並娶妻生女之後,他還曾帶著女兒嘟兒(鄧嘟子)去上海探望自己車工技術的工人師傅顧明達先生。他告訴女兒,因為自己14歲到22歲跟顧爺爺學技術,這八年正是自己的性格形成的時期,「顧爺爺工作認真守時、為人正直仗義和生活本分耐勞等品格潛移默化地給了爸爸很大的影響。」

1978年,鄧正來考上了四川外語學院。1982年,他又考上了外交學院的研究生,並在「走向未來」叢書中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論著《昨天·今天·明天》,同時還撰寫了專著《美國現代國際私法流派》。

1985年,特立獨行的鄧正來成了一個完全獨立的學者。《中國青年報》曾在頭版頭條上發表了一則報導,稱其是中國第一個學術個體戶。

在北京,鄧正來屬於「三無人員」——無戶口,無住房,無收入。最初那年的冬天,鄧正來背著要看的書到處「流竄」。他把鋪蓋卷放在一個同學的辦公室裡,同學下班後,他就把鋪蓋卷打開,看書、睡覺,一大早,又把鋪蓋卷收好出去。遇上朋友在外面回不去單位,鄧正來就在地鐵站裡跑步,跑熱了,就坐下來看書。

而他當時的收入來源,一是稿費。1987年,他與好友翻譯出版了博登海默的名著《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另外,他就去私人創辦的外語學校兼職教外語,每周上兩次課。

鄧正來住過的地下室有七八處,有的緊挨著臭水溝。讓他欣慰的是,許多好朋友在他生活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他無私的幫助。到1990年,鄧正來的生活逐漸有了好轉,他也迎來了自己在學術上的黃金時代。

轉折 將學者團結在自己周圍

按照社科院研究員徐友漁的劃分,在80年代的「文化熱」中,中國文化界共有五大派別:以北京大學著名教授湯一介先生為首的一批人,建立了中國文化書院;以王元化為首的圍繞《新啟蒙》雜誌的一批思想家;以「走向未來」叢書編委會為主的一些人;「文化:中國與世界」編委會;「二十世紀文庫」編委會——鄧正來正是編委之一。

在90年代初,中國學術界的格局有了很大改變,學人四分五裂,學界士氣低沉。而鄧正來卻憑藉創辦學術刊物等方式,將大批學者團結在了自己的周圍。

更重要的是,經過他和一批學者的努力,學術界漸漸形成了一種被學人們稱之為「學在民間」的路向。徐友漁記得,「他曾經舉辦過多次大型的學術活動,參加的學者人數很多,我自己就去過好幾次。」

1992年,鄧正來與學界的同仁一起創辦了《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他自己擔任主編。他發現,中國學術界連匿名評審制度都不了解,大多數學術論文很空泛,既無論證,也無注釋。同時,還有剽竊抄襲。

對此現狀,鄧正來認為,有必要掀起一場嚴肅討論中國學術規範化和本土化的運動。1994年,他又創辦了《中國書評》,並任主編。學者徐友漁記得,「這兩個刊物開啟了中國學術規範化和中國社會科學自主性的大討論,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除此之外,鄧正來在國內率先啟動了『市民社會』的理論研究。」

鄧正來接觸到一位企業家,他願意資助《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的編委們,允諾每年給編委會贊助10萬元。編委經過討論後決定,把這筆錢拿出來創設並資助《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的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並且明確規定,《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任何一位編委都不得申報這一項目。

徐友漁就是受此項目資助的學者。他利用這筆資助在北大圖書館查閱資料,完成了自己學術上最為重要的「文革」研究。他還記得,「這個項目資助了很多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都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上發表。」

在翻譯方面,鄧正來組織翻譯了中國引進的第一部西方政治學百科全書:《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並以一人之力翻譯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220萬字的著作,同時對他的理論進行了詳盡的研究。

創業 創辦復旦高等研究院

2003年3月,應好友、吉林大學張文顯的盛情邀請,鄧正來結束了18年的「學術個體戶」的身份,進入體制,成為了吉林大學的教授和博導。但是,他並沒有因身份的變化而放棄對學術的摯愛,以及「學在民間」的理念。本報記者曾經應邀,參加他在吉林大學舉辦的學術活動,著名學者秦暉也曾與會。

在吉大任教,學校給他的規定是:每個學期只需要去一次,每次上7至10天的課就夠了。但是,僅在2004年,鄧正來就往返於北京和長春之間,去學校13次,幾乎每個月都給學生上課。

由於他是給學生上課最多的博導,2004年底,吉林大學法學院授予他「特殊貢獻獎」。2008年,鄧正來加盟復旦大學,被復旦大學聘為特聘教授,創建了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並任院長。

在此期間,鄧正來聘請了北京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湯一介、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教授、著名歷史學家張仲禮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朱維錚等人為學術顧問;世界著名學者安東尼·吉登斯和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擔任名譽院長;麥可·桑德爾、託馬斯·鮑格、烏爾裡希·貝克、弗朗西斯·福山、吳敬璉、張文顯、姜義華、童世駿、張維迎、林毓生和許倬雲等30餘位著名學者擔任學術委員會創始委員;聘請孫周興、許紀霖、周國平、林尚立和陳平原等十餘名學者擔任雙聘教授;聘請張曙光、陳來、王銘銘、郭齊勇、楊念群等20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高等研究院常設的「世界社會科學高級論壇」,已邀請麥可·桑德爾、約瑟夫·拉茲、烏爾裡希·貝克、弗朗西斯·福山等數十位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主講嘉賓,「中國深度研究高級論壇」已邀請秦暉、張維迎、李銀河、王銘銘、許紀霖、趙汀陽等數十位學者擔任主講嘉賓。

2009年,創建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並任主任。

而他的翻譯工作也並未停止。由他翻譯的厚厚的上下兩卷本《政治學說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前不久,由他翻譯的桑德爾著作《金錢不能買什麼》面世。

遺憾的是,這可能是他最後的譯作。

學術影響

鄧正來先生長期致力於西方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經典著作的漢譯工作,組織、策劃並獨立翻譯出版了大量學術名著,是「我國近二十年來西學東譯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學術規範化和社會科學自主性運動、市民社會理論研究和哈耶克自由主義理論研究的領航者,開啟並推動了上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科學的三大運動(即初期的市民社會與國家研究運動、中期的學術規範化與中國社會科學自主性大討論,以及晚期的自由主義大討論)

21世紀初以來,鄧正來致力於中國法律哲學的批判與重建工作,其《中國法學向何處去》創造了「自民國以降法學界集中評論一位學者某部著作的最大盛況」;據不完全統計,僅2006-2007年,發表在CSSCI刊源上的相關評論文章有近百篇。

鄧正來率先提出並從學理上系統論證了「根據中國、走向世界」和「重新發現中國」等學術論題,並根據這種學術理念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以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和開展對當下中國問題的深度理論探究為己任的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他所創辦的「正來學堂」,則是中國學術界唯一一個以學者命名的學術網站。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弘

相關焦點

  • 譯者|鄧正來:我翻譯的這幾本書
    本文來源:網絡 【按語】鄧正來先生英年早逝,大概與他的坎坷經歷有關。我印象特點深刻的是我在劍橋大學認識的一位朋友跟我談這位他的朋友的傳奇故事,講述他如何創辦獨立學術書刊,如何北漂期間夜裡偷睡在朋友的辦公室,然後天明就偷偷溜出去,還有吉林大學如何慕名聘請他做教授博導。
  • 學術研究的價值關懷及其客觀性
    所謂「激勵」,是指某些學術領域(如經濟學、社會學等)在汲取自然科學的原理、方法後,相關研究也取得一定進展,激發了研究者的抱負和自信心。他們認為,通過客觀研究同樣可以獲得哲學社會科學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為此,他們標榜「價值中立」,就是在學術研究中擱置立場、價值、情感上的「預設」,單純以邏輯推理和材料證據得出結論,並想當然地認為,越是「無色彩」的研究,其得到的真相越是客觀。
  • 訪談|葛兆光:學術、時勢以及政治關懷
    思想史研究在西方衰落,可能有一個專業的背景,經過現代學院制度洗禮和規定,學者的學術研究跟學者的政治關懷之間是需要分開的,特別是歷史學領域,你不能「借古諷今」,一般來說,你不能在裡面摻入太多個人的政治和社會關懷,那是學術紀律。不像我們前三十年,政治意識形態和學術研究糾纏在一起,也不像我們八十年代「文化熱」,可以把各種政治關懷都摻到學術論著裡面。這在西方是學術紀律所不允許的。
  • 理論訴求和現實關懷最要緊
    理論訴求和現實關懷最要緊 澎湃記者 羅昕 樸衝 2014-07-03 20:59 來源:澎湃新聞
  • 正本提單是什麼
    正本提單是承運人經手的一種提貨手續,根據正本提單船運輸公司才能將貨物讓承運人提取。正本提單是進出口貿易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提單方式。 什麼是正本提單? 正本提單是指提單上經承運人、船長或其代理人籤字蓋章並註明籤發日期的提單。是指承運人出具的提單文件,在進出口業務中,有時候會根據業務需要,對提單進行電放,就是發貨人向承運人交回正本提單,並出具保函,申請船公司電報通知目的港代理放貨給指定收貨人,正本提單上要註明有"Original」 字樣,提單上有承運人正式籤字蓋章並註明籤發日期。
  • 上海正本化妝品有限公司
    上海正本化妝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製、開發、生產為一體,提供美容護膚品、洗滌用品的現代化企業。   正本具備完整的各類膏霜、洗髮露、粉類、貼劑、精油、香薰等產品生產線,擁有一套嚴密的管理體系、成熟的管理團隊和先進的生產設備。
  • 正本和副本如何翻譯
    文章的最後,@Monkey大神就「正副本」的翻譯問題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譯法。我曾經在blog中談過這個問題。今天(確切地說是昨天)在工作中再次遇到,突發靈感,有了新思路。注意,這裡提的「正本」和「副本」並非「原件」和「複印件」的關係那麼簡單。 先看營業執照上的兩句話: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是企業取得企業法人資格和合法經營的憑證。2.
  • 無正本提單 卻放走貨物
    合同籤訂後,貿易公司委託福建某船務公司對上述貨物進行承運,船務公司向貿易公司籤發了正本提單一式三份,並將貨物轉交給有關船公司進行運輸。提單載明,託運人為貿易公司,收貨人和通知人為印度恆星公司。貨物被運抵目的地後,有關貨櫃被拆空返回並投入其他航線運營,但印度恆星貿易公司並沒有向貿易公司付款,故上述提單正本仍在貿易公司處。
  • 論愛之關懷對生命成長的現實意義
    如果薩姆不是孤兒,而且蘇茜也不是缺少關懷,他怎麼能通過離家出走來抵製成年人世界?從本質上講,一切問題都是由於缺乏愛和思想對立造成的。《月升王國》中的安德森仍然偏執於明亮的顏色和鏡頭的慢動作和快動作。圖像中明亮的視覺元素將成年人帶入童真實的五彩世界閱讀體驗。
  • 傳承一百五十年——正本·總本店
    正本官網logo(圖片來源於網絡)日本目前總計有兩家「正本」,一家為「正本·總本店」,另外一家是築地市場上的「築地正本」。二者的關係,直接而言,「正本·總本店」為本家,「築地正本」為分家,二者互不從屬,但都沿用「正本」一名。本在傳承到第三代社長的時候,當時三代的弟弟開始在築地市場自立門戶,也就是今天的築地正本。然而兩家「正本」無論是從傳承還是體量均不在一個檔次。
  • 【復航膚慰】第一時間 兩岸同啟關懷
    慈濟志工應救難人員要求,
  • 《魯迅全集》成國內學術影響力最大著作
    《魯迅全集》不僅名列中國文學論文引用國內學術著作第一名,外國文學論文引用國內學術著作第一名,文化學論文引用國內學術著作第一名,還進入其他五個學科論文引用國內學術著作的前十名,成為影響力最大的著作。  報告主編蘇新寧稱,報告從策劃到數據處理,從撰寫到最終出版,歷經了近10年時間。
  • 今日小知識|標書的正本和副本的區別
    標書正本和副本的區別有哪些?有很多新人不清楚為什麼標書還要做正本和副本兩個,從文件來看,這兩本好像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其中的用處可是大有區別。製作標書的第一步,我們首先要了解每個資料的用途。標書正本和副本的區別有四點01製作不同投標書副本可為正本的複印件,當然,它也是可以不必完全複製。比如樣本、圖紙等成套出具的文件,直接還是用原件。而投標方提交的投標文件一般會按照招標方要求做正本和副本。
  • 正本提單和副本提單區別
    2020-06-03 16:45 正本提單和副本提單區別:首先提單通常是3正3副,也有2正3副的。提單正面要顯示承運人(全名)。已裝船提單和備運裝船提單。提單不能有不清潔批註。提單的收貨人和通知人必須嚴格按照信用證填寫,等等。
  • 佛研十問 | 李明書:出世的學問,入世的關懷
    我一直以來都認為學術研究應有助於現實生活的改善,是故佛教研究應更多地與現實議題接軌,討論或響應當前的議題,如同佛陀是為解決現實問題而說法一樣。因此我較為關注佛教和生命倫理相關的研究,期能透過學術,適當地提供精神、思想上的資源。除了直接以佛教經典探討生命倫理議題之外,我這幾年撰寫的弘一、聖嚴、星雲等幾位法師的論文,也都是以這些法師的思想響應當前的議題,例如教育、臨終關懷、性別倫理等等。
  • 第四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於臺灣盛大舉行
    本屆研討會分為「國際學術會議」、「法鼓山信眾論壇」兩部分進行,並以「聖嚴法師與當代漢傳佛教的回顧和前瞻」為研討主題,將展開一連四天的主題演講、論文發表與對談,通過系統的學術研究,引導更多人來了解聖嚴法師推廣佛教的精神思想與對時代的意義。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在致詞時表示,本屆信眾論壇有一個特色,即是由法鼓山果字輩法師擔任主持人,帶領常字輩法師進行發表。
  • 周國平:想念我生活中的鄧正來
    照片是2006年7月25日在我的生日小宴上拍的,女兒給我和鄧正來纏上餐巾,有點搞笑,但很生動。 正來仿佛是被一陣旋風捲走的,這麼生龍活虎的一個人,突然就沒有了。
  • 無正本提單放貨 法院如何判決?
    A以B無正本提單放貨為由提起訴訟,法院追加C、D為共同被告。  本案涉及的法律關係:  本案的事實主要涉及互相關聯的兩個法律關係:一是A與B、C和D公司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無正本提單放貨、提貨損害賠償法律關係;二是A與D公司之間的國際貿易合同法律關係。
  • 提單物權效力之行使須以全套正本提單為據
    該提單同時註明正本份數為三份。2001年10月25日,北侖公司將發票、裝箱單及提單傳真給S公司。同年11月5日,貨物在目的港清關、拆箱。2001年12月7日,北侖公司向運輸公司發函,確認全套正本提單均為北侖公司持有,指稱運輸公司實施了無單放貨行為,要求運輸公司妥善處理並給出明確答覆。
  • 我的學術人生 陳鼓應
    我的現實人生與學術人生亦頗多波折,兩者交互牴觸,有時又能相互彰顯——現實人生的坎坷,常使學術路途中斷,但我「困」而知之,不斷激發求知的動能,進而豐富著我的學術人生。我的著述主要分兩類:一是學術專著,二是時感性的文章。後者將以《鼓應文存》為名,另外編成一個系列,包括《失落的自我》、《言論廣場》、《臺大哲學系事件》、《走進白色恐怖》、《臺灣民主運動的腳步》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