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決定住校,除了物質準備,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
不管上初中高中,做出了選擇,就是認可這個學校,認可住校的方式,家長做好物質準備,平時和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的動向就好了,不要過多的幹擾孩子。
家長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住校的話,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就是出現問題很正常,不要一出現問題就受不了,選擇重新走讀,或者在附近租房子陪讀。
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家長送孩子入學,就開始插手,比如要求老師說孩子有小學同學或者熟人的孩子也在這,希望和自己的孩子分在一個班,分在一個宿舍什麼的。
家長總是喜歡停留在過去,但是學生應該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其實孩子來到新環境,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反而是好事情。
換個角度來想,宿舍裡有認識的孩子,他們會經常一起出入,就減少了他認識其他人的機會,孩子應該是多結識同學,說不定能碰見更合得來更適合她的朋友。
此外,孩子第一次住宿生活,難免遇到問題,小問題不要急於向學校、老師提要求,讓孩子自己試著去解決,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抱怨一下。
有些家長很緊張,出現一點問題,又是找班主任,又是找宿舍管理員,要求給孩子換床位,說宿舍裡不喜歡誰,宿舍裡太吵,很多本來孩子都不介意,還是家長來了一趟發現各種問題。
處理學校或者宿舍糾紛,家長唯一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先別急著參與。一位做了幾年班主任的老師說,孩子們在宿舍發生的矛盾其實都是小矛盾,比如男生宿舍,有意見可能大家吵一架甚至打一架,事情過去了還是好哥們。
一旦家長參與了,就從寢室內部或者學校內部的問題,變成了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學校間的問題。而有時候孩子們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的,家長最好先讓孩子自己去處理。
「生活中、學校裡,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讓孩子適應新環境,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鍛鍊。」這位班主任說,小問題不要急於向學校、老師提要求,讓孩子自己試著去解決,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抱怨一下,家長做好後勤,必要時言語上開導下孩子即可。
當然真有什麼孩子解決不了的問題了,也要及時和學校、老師聯繫。
最後,送給所有家長一句話:
我們都只能陪孩子走他人生的一段路,他最終能依靠的只有自己,15歲,你不放心放手,18歲,你不捨得放手,等他25歲,你想放手時,發現他已經不會獨立的解決什麼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