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跨珠三角都市圈:3個圈9萬億,引領廣東區域合作再升級

2020-12-17 SZNEWS

原標題:解碼跨珠三角都市圈:3個圈9萬億,引領廣東區域合作再升級

南方網2020年6月15日訊 在廣東這個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現代化都市圈加快孕育。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9》中提到,廣東正積極謀劃構建省內都市圈體系,並多次「點名」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

根據現已公開的範圍,廣州都市圈包括廣州、佛山、肇慶、清遠、雲浮和韶關;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大廣州」「大深圳」兩個4萬億級都市圈,加上1萬億級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跨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呼之欲出。

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認為,10多年來,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建設取得不少成效,但也面臨難啃的「硬骨頭」。規劃都市圈是順應中央關於發揮中心城市的綜合帶動作用的新要求,釋放出區域協調發展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信號。

A

經濟總量9萬億,各自成圈又相互融合

如果把廣東比作一架飛機,廣深就相當於兩個機翼。這兩個GDP均超4萬億元,且距離近、聯繫緊的「雙子星」都市圈,在全國都市圈中包攬第三、第四名。加上密切聯動港澳,在全球也將引人矚目。

南方城市智庫梳理發現,去年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經濟總量超過9萬億元,佔全省近九成;常住人口、土地面積均佔全省約七成。

其中,廣州都市圈的GDP約40567億元,佔廣東省37.68%;常住人口約為3711萬人,佔廣東省的32.21%;土地面積約為71573平方公裡,佔廣東省的39.82%。

深圳都市圈的GDP更多一些,約為42747億元,佔廣東省的39.7%;常住人口約為3290萬人,佔廣東省的28.56%;土地面積約為36312平方公裡,佔廣東省的20.2%。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雖尚未正式公布範圍,但珠海、中山、江門去年GDP共約9684億元;若按珠中江陽(3+1)經濟圈模式把陽江納入,則接近1.1萬億元。

經濟數據背後,跨珠三角都市圈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融合。

廣州、深圳「CP感」滿滿,通過廣深港高鐵、穗深城際、廣深鐵路等快速互聯,最快半小時互通。而廣州地鐵28號線將連接佛山、廣州、東莞,支線還擬延伸至惠州。廣州地鐵18號線則規劃深入中山、珠海。肇慶、中山、江門、佛山等也紛紛「到深圳去」……

「都市圈具有開放的特徵,都市圈之間也會有重疊,可共生共贏。」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認為,廣州、深圳「雙城聯動、比翼雙飛」,會帶動兩大都市圈聯動,周邊城市可搶抓機遇。

陳鴻宇舉例說,介於廣深兩大都市圈之間的惠州,大手筆規劃「豐」字交通主框架,向西分別對接廣州、東莞、深圳,向東輻射河源、汕尾等地,向北則連接韶關、清遠。類似這樣,各城市可緊密對接,推進更多跨城市、跨都市圈的合作。

「相比經濟圈,都市圈力度將會更大。」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認為,廣深兩大都市圈以中心城市命名,廣州、深圳的引領地位進一步強化,同時也被賦予牽頭推進都市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一體化、同城化的重任。

塘廈鎮定位為東莞三大組團中心之一。南方日報記者 孫俊傑 攝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編輯:劉婷]

相關焦點

  • 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強勁增長極
    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表示,2019年,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8.5萬億元、23.7萬億元和11.4萬億元,佔到全國的比重達到44%。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我國最活躍的區域增長極進一步發揮頭部引領作用外,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也不斷深入和升級,釋放政策紅利。
  • 杭州都市圈加強區域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 建好都市圈 共譜協奏曲
    作為全國首個以都市圈經濟轉型升級的綜合改革試點,2007年,杭湖嘉紹「四兄弟」共同宣布啟動建設杭州都市圈時,就表示要在交通、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優勢、加強協作。2016年,浙江出臺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三年實施方案;第二年又出爐浙江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明確提到突出都市圈建設,為浙江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新的路徑。
  • 廣東更新高速路網規劃 珠江口將再添3條跨江通道
    包括今年在內至2025年底,廣東6年內將新增投資6100億元,重點組織實施珠三角地區幹線擴容、跨江跨海通道和出省通道等重大項目,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幹線通道。其中粵港澳大灣區已建成珠江黃埔大橋、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4條跨江通道,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達4500公裡,核心區密度約8.2公裡/百平方公裡,高於紐約、東京都市圈。同時,粵東西北地區高速公路總裡程近5000公裡,已超過粵港澳大灣區,粵東西北地區的整體交通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培育現代化都市圈
    城市群發展以都市圈為「強核」。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廣域空間中,由數量相當、規模不同、類型不同的城市組成的城市集合體。都市圈是城市群中人口和經濟密度最高、經濟和社會活動最為密集的區域,是引領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重要引擎。
  • 那個深圳斥巨資的深汕高鐵,將換來4500萬人口的超級都市圈?
    ,再利用廣汕鐵路至汕尾,正線全長128.121公裡,全線設西麗站、羅湖北站、坪山站、惠州南站、惠東站、深汕站共6個車站。2、深圳「天團」C位引領灣區升級進入都市圈時代,從中央到地方,對都市圈的關注熱度空前。去年至今,中央及國家部委至少有10個公開文件直接提及都市圈,釋放出加快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強烈信號。
  •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網絡媒體責任與創新研討會順利舉行
    南方網訊(記者/李晨昱 劉灝 解雙 鄭彤彤)為更好地凝聚網媒力量,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網絡媒體責任與創新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今天(9月22日)通過雲直播的形式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泛珠內地九省區網信辦、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主辦,廣東、湖南省委網信辦牽頭主辦,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網、東南網、中國江西網、紅網、南方新聞網、廣西新聞網、南海網、四川新聞網、多彩貴州網、雲南網承辦,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網、南方新聞網、紅網牽頭承辦。
  • 「3萬億級」廣佛全域同城發展提速 千燈湖中軸迎來新一輪歷史發展...
    未來,在「3萬億級」廣佛全域同城的藍圖上,廣佛交會處被全域「縫合」,這兩大城市中心的輻射力不斷加劇,千燈湖所承載在中軸價值也進一步凸顯。2346萬人口、「三萬億級」城市組合廣佛發展全面「縫合」事實上,作為大灣區三大極點之一,廣佛全域同城的發展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開始釋放出越來越多的合作信號。
  • 港澳名牌大學或被允許在珠三角辦高等教育機構
    這不但將為打造世界級的珠三角大都市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更令香港的高等教育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傾力為本地區打造世界級教育樞紐和人才培養基地。 珠三角都市圈內的高等教育,除了廣州和香港之外,其他城市都比較貧乏,而隨著珠三角都市圈經濟的超常規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的培育,將成為珠三角大都市圈發展的瓶頸。
  • 湛江茂名都市圈:廣東第三核,千萬級大都市引領北部灣未來
    湛江城區人口150萬,茂名城區人口約100萬,都屬於普通三線城市,距離二線還有很大差距,我的設想是兩市聯手,合力打造湛茂都市圈。 湛茂都市圈構想: 2、湖光湖周邊打造大學城 湖光湖周邊已經有廣東海洋大學入駐,未來再引進3-5所高水平大學,將其打造成北部灣城市群的高等教育中心。目標人口15萬。
  • 中國將形成5個超級城市群,看看你屬於哪個「群」
    我們可以從《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所提的四個「打造」看出一二。第一,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第二,打造中西部新型城鎮化先行區;第三,打造內陸開放合作示範區;第四,打造「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從國務院的定位可以看出,未來長江中遊城市群無論是對加快中部地區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鎮化道路,還是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 廣東更新高速路網規劃:珠江口將新增3條跨江通道
    未來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 投資將繼續加碼 包括今年在內至2025年底,廣東6年內將新增投資6100億元,重點組織實施珠三角地區幹線擴容、跨江跨海通道和出省通道等重大項目,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的幹線通道。
  • 世界最大的六個超級城市群 中國上榜
    城市群(又稱城市帶、城市圈、都市群、都市圈或都會區)指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向周圍輻射構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點反映在經濟緊密聯繫、之間的產業分工與合作,交通與社會生活、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相互影響。
  •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的都市圈發展與規劃響應
    1944年的《大倫敦規劃》,劃定了倫敦都市圈「四個同心圈」的增長邊界,奠定了倫敦都市圈的發展基礎:城市內環、郊區環、綠帶環、鄉村外環。(6)都市圈的界定標準核心圈——就業人口密度750-2000人/公頃的連綿面積大於3平方公裡;日均人口流入規模80-100萬人口。緊密圈——流入核心圈人口空間單元流出人口的5%以上且流動人數絕對值大於5000人,或者與廣深中心區30分鐘等時圈較為接近地區。
  • 湖北將實現1心引領,3圈驅動,4帶協調發展,一起看看吧
    因為「能調動能量的心」並沒有實際行動,武漢是我國的老工業城市,目前工業化的後期,就是2產業第三產業過渡的決定性的瞬間,但是18年2武漢產業佔43%,第三產業僅佔比56.4%,這比武漢工業仍然較高,變形得不完成升級和遷移,這是工業外,捨不得,一隻鳳凰如果不能在積木自焚,就永遠不能浴火重生。武漢正是缺少浴火重生的勇氣!
  • 湖北有望新增2個都市圈,這2城成為中心城市,周邊兩地級市將入圈
    武漢都市圈包括武漢全市,以及黃石、黃岡、孝感、鹹寧市區,另外仙桃、漢川、嘉魚、大冶和團風等4個縣級城市也被納入其中。相比當年的武漢城市圈,武漢都市圈則顯得要務實的多,目前武漢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已經啟動,並在穩步推進中。
  • 從「一城」到「一圈」 「一主引領」共舞荊楚未來
    其中,作為區域發展戰略之一的「一主引領」,不再局限於武漢「一城」,而是既充分發揮武漢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又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對湖北全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從「一城」到「一圈」,從「單點」到「塊狀」,武漢「龍頭」地位,更加凸顯。新起點、新使命。
  • 廣東「現代化區域協調發展體系」路徑圖:發揮灣區優勢 加強一核一...
    珠三角核心區突出創新引領   創新是珠三角9市下一個五年規劃毫無疑問的關鍵詞。今年8月召開的中共廣東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珠三角核心區應突出創新驅動、示範帶動。此次公布的廣東省「十四五」規劃建議則對珠三角核心區如何實現創新引領作出進一步明確規劃。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在即,區域GDP首超10萬億
    GDP首超10萬億「粵港澳大灣區」由「9+2」城市組成,即(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土地面積合計約5.6萬平方公裡,比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三個經濟區的面積總和還大。
  • 中國五大城市群,未來中國城市的核心龍頭引領!有你所在城市嗎?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國北方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 長三角無疑是我國經濟最強的城市群,上海 GDP突破了3萬億,蘇州,杭州,南京,無錫 GDP突破萬億。今年寧波的 GDP將突破萬億。
  • 明年廣東「市市通高鐵」!四大關鍵詞解碼廣東「十四五」規劃建議...
    四大關鍵詞解碼廣東「十四五」規劃建議:首提建設貨運機場   交通強國作為頂層設計,被明確為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