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好,一種興趣,讓孩子不知疲倦地沉浸其中,他們因此得到的快樂和滿足自然不言而喻,而如果Parents告訴你,愛好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更愛閱讀,更有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更強,更善於表達自己,更愛與人交往……你會不會認為這是一股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力量呢?
孩子以一種怎樣的狀態駛入未來的人生軌道,會更容易成功呢?他得是快樂的、自信的,他還要非常好奇,他愛與人交往,他最好還能在恰當的時機展現獨特的個人魅力。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促成所有這些事情的發生,那麼它的名字就叫愛好。
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的生活就好比白紙,所以父母就會培養孩子興趣。而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會和媽媽在一起,所以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培養孩子就需要了解孩子的喜好,看孩子喜歡什麼,然後教孩子,比如孩子喜歡積木或者是喜歡畫畫,又或者是唱歌等。
如何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呢?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小測試做出參考判斷。下面這個測試讓幫你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來自耶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斯騰伯格曾提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稱之為天賦。一旦找到屬於他自己的天賦後,順應才能的趨勢去努力,更容易取得輝煌的成就。
耶魯大學發布的「孩子潛能自查表」,通過孩子的日常行為,便能推測他的天賦所在。
各位家長不妨先來了解孩子的天賦,再幫他們做出最佳的選擇吧!
(測驗來源: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研究的一種「多方面」的測驗)
1、他在背詩和有韻律的句子時很出色。
2、他很注意你在愁悶或高興時的情緒變化,並做出反應。
3、他常常問諸如「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麼小行星不會撞到地球」這樣的問題。
4、凡是他走過一遍的地方,他很少迷路。
5、他走路的姿勢很協調,隨著音樂所做的動作很優美。
6、他唱歌時音階很準。
7、他經常會問「打雷、閃電和下雨」是怎麼回事。
8、你如果用詞用錯了,他會給你糾正。
9、他很早就會繫鞋帶,很早就會騎車。
10、他特別喜歡扮演什麼角色或編出劇情。
11、出外旅行時,他能記住沿途標記,說:我們曾到過這裡。
12、他喜歡聽各種樂器,並能辨別它們發出的聲音。
13、他畫地圖畫得很好,路線清楚。
14、他善於模仿各種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
15、他善於把各種雜亂的東西按規律分類。
16、他善於把動作和情感聯繫起來,譬如他說:「我們做這件事興高採烈。」
17、他能精彩地講故事。
18、他對不同的聲音發表評論。
19、他常說某某像某某。
20、對別人能完成與不能完成的事他能做出準確的評價。
答案在這裡↓↓↓
①如果孩子在1、8、17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具有語言才能的孩子,父母應該常請他描述一些對象、一件事、一個自然現象等等,並經常給他提供這方面的書籍。
②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這類孩子在很小的時候(2.3歲)就特別注意傾聽有規律的聲音,只要有音樂出現,他就會瞪大眼睛專注地聆聽,這時他所表現出來的專注程度,連七八歲的孩子都比不上。這表明他在音樂方面潛能很大。
③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他喜愛下跳棋和象棋,能很快明白一些等量關係。如果給他一些完全混亂的玩具,他會分門別類地把它們歸類。
這種孩子,也許他上學後的數學成績並不理想(這可能由於他對講述的課程語言方式不適應,或者注意力太容易分散引起),但他在這方面的潛能是不應懷疑的。
④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他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對繪畫、機械組裝有濃厚的興趣。應該多帶他遠行,並從小讓他作畫地圖的遊戲。
⑤如果孩子在5、9、14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通常運動員和舞蹈家都有這方面的天賦。
⑥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通常劇作家或者導演會有這方面的才能。
⑦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代表他很好地【認識他人】的才能。
這類孩子對自我和別人都常常不由自主地做出判斷和反省,具有與人交往、溝通、組織方面的潛能。
測試後的爸爸媽媽們對孩子的興趣方向有了初步了解,接下來我們需要做什麼呢?
一、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特質,創造條件
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興趣愛好,試圖引導寶寶下沉到興趣愛好上,父母儘量給孩子多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寶寶在愛好的世界裡暢遊而無後顧之憂。以此激發寶寶最大的潛能,從而讓孩子在擅長的領域有所成就。
二、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現代豐富多彩的生活,人的興趣和個性得到充足的發揮。因此,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父母要給予尊重,即使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你的期望有所差距,只是是正常的愛好,就要尊重孩子。孩子只有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他的專注、認真、堅持不懈、意志品質才能得以訓練,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十分有利。
三、培養孩子的興趣,不要盲目跟風
現代父母特別期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前途光明、一帆風順。很多情景下,父母這種成人的思維方式會忽略掉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提前做好了「編程」,也不排除跟風的可能,現在盛行什麼,就讓孩子學習什麼。孩子在父母的安排「被愛好」「被興趣」「被學習」,而孩子真正的特長卻無法得以滿足和施展,孩子就有可能不喜歡被安排的項目,而出現厭學的情況,還會讓這樣的情緒延伸的其他學科,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僅是讓孩子們學到該學的知識,更應該無限地發掘孩子們的想像力。讓孩子在玩中學,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用孩子樂意接受的方式傳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