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官宣將新建38所中小學,新增約1276個班,44660個學位!最快的在2021年6月建設完成,9月新學期開始招生。消息一經公布,瞬間引發廣大網友討論,他們提出了一個非常有針對性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建設這麼多中小學」?
聯想到此前在2020年12月初,深圳市也曾經官宣:到2025年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個,其中初中和小學學位74萬個,幼兒園學位14.5萬個,公辦高中階段學位9.7萬個。
兩座一線城市的政策有何不同?為何要大刀闊斧新建學校,增加學位呢?讓繆老師陪你聊幾句。
一、政策有何不同?
對比上海和深圳的政策,很明顯看得出來深圳新增的學校和學位都要更多,深圳新增學位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比起上海市只新增初中和小學,無疑學段也覆蓋得更廣。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政策差異,應該溯源到兩所城市的發展歷史和目前的教育水平上。上海一直為自己的教育水平感到自豪,畢竟歷年來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性基礎教育能力測評的成績一直非常好,深圳在這方面要差上不少。
上海的現代化歷史要比深圳更長,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已經慢慢超越並取代了香港的地位,成為亞洲舉足輕重的城市。眾所周知,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跨越性發展的,深圳大力投入建設教育的舉措,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結果。
深圳的底子薄,新政策像是在補差額,上海底子厚,新政策像是在擴增量。但不可忽視的是,深圳的整體教育投入,近幾年在全國都排在前列,資金投入規模比北京、上海和廣州都要多得多。
二、為何要大力建設?
當今中國社會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城市要發展,離不開人口支撐。所以對於大城市來說,放低門檻,歡迎新人口落戶,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曾幾何時,大城市落戶門檻高不可攀,年輕人可以來求學,但想獲得戶口難上加難。如今雖然落戶門檻下降,但落得下戶未必買得起房。增加中小學的學位,有利於吸引人才,也有利於提高人才落戶之後的生活滿意度,但也同時帶來了幾個問題。
三、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質量問題
新建一所學校,只需要投入土地資源和雄厚的資金,但想要保證辦學質量,還需要優秀的師資力量,是一段時間的教育沉澱,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如何在短時間之內提高新學校的辦學質量,將會是城市管理者的巨大挑戰。
二是地域均衡
東西差距在拉大,南北差距在拉大。目前教育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很多村小已經沒有學生。目前很多發達城市,依然在擴建學校,那麼未來呢?
如果任由人口大遷徙,那麼西部和北部城市如何保障持續發展?如果任由區域經濟發達地區發揮其虹吸效應,它們還會有多大的延展空間?
三是學段均衡
看得出目前新建的學校集中在小學和初中學段,高中卻不多。目前在初中到大學和就業存在很多矛盾。中考普高率低,高考苦苦煎熬,本科學業太松,考研必備之選,就業內捲化愈演愈烈。要想改變現狀,又該從何處入手?
對於大城市擴建中小學,你怎麼看?對於偏遠地區學校沒學生,你怎麼看?來評論區聊聊吧。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你就像風一樣經過這裡,願你停留的片刻溫暖舒心。我是繆老師妙筆生花,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