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的心理學根源是什麼

2020-12-16 李老師心理雜談

校園欺凌在中小學裡頻頻發生,有的手段殘忍,滅絕人性,對孩子影響可能就是一輩子。

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但是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

校園欺凌慘無人道,教師、家長、社會無不「人人得而誅之」。

說到校園欺凌,人們往往想到的都是校園的法制建設,其實法律法規對於校園欺凌都是事後的警示作用,顯得蒼白無力,最好是從孩子的心理發展到行為變化上找出心理學的根源,並能防範於未然。

01校園欺凌從孩子厭學開始

學校教育是群體性學習,不能忽視每個學生的變化,特別是厭學的孩子。

厭學孩子剛開始是學習跟不上,但是組織內的行為還是正常的,教師要特別重視。這時候,班主任的作用非常大,多談心,讓孩子在學習興趣找原因,多認識自己,適應班級,適應教學。

如果孩子在學習中找不到快樂,沒有自我價值的認同,就會開始「混日子」,對學習生活沒有任何盼頭,上課就像是「坐牢」,熬時間。

我在多次的教師職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中多次說:警惕厭學的孩子!你們正在培養校園欺凌的「霸王」和「受害者」!

但是,厭學又都是有很多原因的,可能是孩子家庭問題,自身學習習慣不好,或者學習方法不對等等,教師要火眼金睛識別,還要春風化雨,慢慢滲透。

02校園欺凌的根源是「校園落單」

班級是孩子們的群體學習組織,校園也是孩子的小社會,孩子能在校園裡群體性學習、生活中找到輕鬆和快樂,這是適應能力,是心理學上的社會性行為。

這裡邊最重要的是良好的人際關係。人在社會裡生活,離不開周圍的其他的形形色色的人,就像魚在大海,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人要快樂,糟糕的人際關係令人窒息,逃避,抑鬱!

若說厭學是開始,那麼接著就是脫離班集體,我們就叫「校園落單」吧!

我多次在教師的培訓中講:警惕校園裡「落單」的孩子!

這些「落單」的孩子,一小部分就會自己「打天下」,積聚一些同類,就會發展為校園「小霸王」;多部分就會形單影隻,鬱鬱寡歡,在校園裡不能昂起頭,慢慢就會淪落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03法律法規不治本,要讓孩子參加社團活動

說到校園的法制建設,對於校園欺凌可能有些警示,或者是震懾作用,但是面對校園欺凌也都無能為力,治標不治本!

校園欺凌的參與者好多都是中小學孩子,儘管有些校園欺凌都已經觸犯了刑法,但是由於年齡限制,有了「保護傘」,造就了一些學生的囂張狂妄。學校的法規他們是嗤之以鼻,似乎在學校的不斷處理中,成為一些孩子的心中「英雄」,這就太可悲了!

這樣衝擊的是人性,是社會的道德底線,是孩子的核心價值觀!

所以,學校要讓這些「落單」孩子參加校園社團活動,找到組織的位置,修復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真正減少校園欺凌,或者根除校園欺凌!

(原創,文藝,理性)

相關焦點

  •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
    面對校園欺凌 我們該做什麼?日前,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天津市中醫藥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對天津市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做了一次調查和研究。據了解,此次調查隨機抽取了天津市2390名中小學生。其中,包括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那麼,中小學校園欺凌情況如何?孩子被欺凌後,學校、老師和家長又該如何應對?
  • 校園欺凌事件屢屢發生,其根源在這裡
    這又是一起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其手段之惡劣,性質之嚴重,令人髮指。這樣的校園欺凌事件,對受害學生的受害是非常大的。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劉靖指出,「這種傷害給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常常是長期廣泛存在的,甚至會持續終生。
  •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20日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集中討論中國社會風險演化及其防控、校園安全治理現狀與發展方向等內容。       《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論壇上發布。《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 防止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
    根據新鄭市教體局的統一要求,為進一步淨化校園環境,杜絕校園欺凌行為,營造和諧育人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龍湖一中於2019年9月9日開展了主題為「防止校園欺凌,建設和諧校園」的主題教育活動。校園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強凌弱,像這樣的事例在中小學的校園內外時有發生,它不但會傷害我們的身體,還會使一顆純淨的心靈走向彎曲,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嚴重時還會威脅他人的生命安全。
  • 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在校園欺凌面前,無論是「魏萊們」為首的霸凌者還是屢遭欺凌的「陳念們」,之所以捲入校園欺凌,都有其背後深刻的因素。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何種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更容易捲入校園欺凌?校園環境又會對校園欺凌產生何種影響?
  • 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語言欺凌是主要形式
    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來就有26起,發生地從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發達的廣西、雲南,從東北遼寧,到南端省份海南。「校園欺凌,不是指你和我因為什麼矛盾打了一架,而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對他人實施的肢體、言語或精神上的傷害和攻擊。
  • 心理報告—校園欺凌
    摘要:「校園欺凌」如今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詞,同時也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那麼什麼是「校園欺凌(School bullying)」呢?其意為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 校園欺凌正在腐蝕著孩子的三觀
    諾達藥業提醒您:本文共:847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欺凌,佔總學生數的三分之一,每65000名兒童中,至少會有一個10~14歲的孩子,因校園欺凌而自殺,校園欺凌已經成為等待解決的世界共性問題。
  • 當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時……
    >後來小編與這位爸爸詳聊才發現原來他的女兒在學校被「孩子王」欺負了交談中爸爸情緒激動多次提到想要為孩子「拼命」考慮到事關隱私小編在這就不多透露了事情的始末可以一言以蔽之「校園欺凌」然而此四字背後卻飽含著對太多的血與淚校園欺凌一直以來是未成年人成長道路上的一大隱患不同程度、方式校園欺凌事件時常出現於各種社交媒體或新聞報導中
  • 金堂校園欺凌 如何才能讓孩子不被欺凌
    愛因斯坦說&34;接下來我們現在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欺凌行為是如何發生的?校園欺凌並不是個別現象,在國內外都有一定的發生率,欺凌行為的發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以及社會的原因。被欺凌者往往因為其與眾不同而被欺凌,她們是受害者,被同情的對象,但也正因為他們不由自主的展現出心理弱勢而&34;衝突的一方來欺凌自己?那意思是我被欺負了還是我的錯嗎?不!不是你的錯!這裡想要表達的是我們如何才不被欺凌,我們如何做才讓自己的子女不被欺凌,從根本上講想要消除被欺凌者的&34;,就要增強自尊與自強。有句名言:一個沒有自尊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
  • 預防校園欺凌 ,「守望者」大型公益活動啟動
    啟動儀式就校園欺凌的話題對彭凱平教授進行了專訪,彭凱平教授認為在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至少可以從四個層面預防,其一是政策方面的支持,包括設立熱線,讓受到傷害的孩子有求助的渠道;設立支持小組,家長可以聚到一起討論如何預防校園欺凌,孩子也可以聚到一起互相支持;第二是多元參與,參與的人越多,校園欺凌越容易被制止,包括社區也要參與進來,小區的保安也是能夠制止欺凌的人;
  • 專家談校園欺凌:被欺凌者若缺乏及時疏導 易轉為欺凌者
    在回答網友關於校園欺凌的提問時,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學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表示,學校應該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公平意識,不能倚強凌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提醒,被欺凌者若缺乏疏導幹預,容易轉變成欺凌者,因此,欺凌發生後要第一時間處理,傾聽孩子的痛苦、進行安撫,及時幫助解決。
  •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從未停止努力
    雙胞胎姐妹動作「神同步」歌手賈斯汀·比伯轉發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校園。如果每個家長都能從小給予孩子「善良教育」,他們終能離「惡」更遠一點。對於校園欺凌,有人在網上呼籲,要求嚴懲欺凌者。反校園欺凌公益組織「光合行動」發起人沈旭認為,懲處舉措並不能從根源上制止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她認為,教育孩子正視自身特點,學會與他人溝通,並同時注重改善親子、師生關係,這些舉措可以減少校園欺凌的發生。此外,她還強調,制止「旁觀者」心態也很重要。
  • "校園欺凌"再次登上熱搜,這些孩子為什麼總是被欺凌?
    今天小lu給大家科普下,哪幾種孩子容易遭遇校園欺凌?中國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從小學到大學屢屢發生,這是不應該被忽視的嚴重問題。許多被欺凌的孩子不少心理扭曲抑鬱,內心留下難以平復的傷害。甚至有些孩子在遭受欺凌之後,被學校、社會、身邊的人二次傷害,而結束生命,令人扼腕嘆惜。
  • 校園欺凌篇Ⅰ
    那樣,欺凌兒童的同學可能會因害怕驚動老師而改邪歸正,不敢輕舉妄動。追溯根源孩子們受欺凌的原因有很多方面,近年來校園霸凌的現象被大量報導,但通過對這麼多例子的分析,我們發現,學霸級的學生很少會成為欺凌的對象。
  • 《防校園欺凌完整指導手冊》學生和家長必讀
    電影中,因被同學欺凌而跳樓自殺的胡小蝶、被恐嚇侮辱毆打的陳小念,每一幅沉重壓抑的畫面都直擊人心。痛心之餘,也讓我們對「校園欺凌」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本文從心理學、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法律法規等不同角度,對校園欺凌現象及其解決對策進行解析。
  • 校園欺凌帶來的是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校園欺凌這四個字,合併起來足以讓人觸目驚心。我們的校園本應該是學生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場所,而不應該是欺凌弱小、打架鬥毆、羞辱捉弄、孤立同學的「樂園」。很簡單,因為校園欺凌是選擇對象進行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欺凌,施暴者往往會先有一些試探,發現這個人好欺負,不敢反抗,才會變本加厲。如果一個人,看起來內向、軟弱、不愛說話、孤僻,那麼ta很容易就會被盯上。
  • 是什麼讓校園欺凌變得如此普遍?
    最近在晚上看到一個火熱的標題「初二男生沒有籤給同學買煙被打,門衛:小事很正常」我就沒有想明白了,校園欺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小事了?又是什麼時候變成很正常的事情了?難道在學校這樣的事情已經很常見了?那我就不能理解一個教育的聖地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 到底是什麼情況引發了校園欺凌呢?
    近年來校園暴力欺凌事件不斷發生,今天我就來盤點一下。中國最轟動最惡劣最著名的校園暴力事件施暴者手段殘忍令人髮指。絕非孩子之間的嬉戲打鬧。家長們一定要重視校園暴力。在校園裡給別人取外號,罵別人,用拳頭開口等,這些都是校園欺凌嗎?是的,這些是校園欺凌,說不說就動手打人的,這樣的人都是沒心沒肺的,我們不能和他們做夥伴,我們要去體諒體諒受害者,理解理解受害者的心情。到底是什麼情況引發了校園欺凌呢?校園裡的人不和諧,見到同學受欺負,就在當旁人,不去告訴老師。
  •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中的「軟刀子」:容易忽視的往往傷害更大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中的「軟刀子」:容易忽視的往往傷害更大「起侮辱性綽號」屬校園欺凌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如何應對、管理校園欺凌進行了很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