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引起極高的文學素養被後世所稱道,並被尊稱為「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不僅文學上有極高的地位,在政治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但是晚年間他做了什麼被迫辭官回家,他又真的能做到他所說的「寄情於山水之間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歐陽修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歐陽修出生於北宋時期人才輩出的四川綿陽,他的父親在綿陽軍隊中任職,生下他的時候,已經接近六十歲了,所以對歐陽修是寵愛有加。但是好景不長,歐陽修四歲的時候父親病重死去,從此只剩下歐陽修和母親相依為命。於是歐陽修的母親帶著他去投奔自己的叔叔。歐陽修的叔叔已經在朝為官二十五年,為人十分的善良忠厚,這也對歐陽修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歐陽修的叔叔因為在朝中工作繁多,於是就把歐陽修的學習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其妻子出身於大戶人家,雖然是一個女性,但是教導歐陽修還是綽綽有餘的。從此歐陽修繼承了叔叔廉潔和叔母的溫婉善良。
長大後的歐陽修,因為拜讀過了韓愈的作品,因而對詩歌文學非常有興趣。自己也有著一定的創作才能,這也為日後,歐陽修開展新詩歌的運動留下了深厚的基礎。時間過得很快,歐陽修長大成人,於是就跟隨著自己的表親戚前往京城,受到了朝中大臣的舉薦,得以去參加國子監的考試,在考試中歐陽修拔得頭籌。隨後有參加了宋仁宗親自監考的考試,在萬千的考生中脫穎而出,取得了十四名的好成績。隨後考官說,他是認為歐陽修太過年輕,於是把本應第一名的成績打壓到了十幾名,也是對一個年輕人的進一步考驗。這種不公平也確實沒有影響歐陽修的發展進程。不久之後,歐陽修順理成章的在朝中為官。
主要負責文案工作,給其他大臣們打打下手,但是這在宋朝一直就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工作。
在這之後歐陽修認識了恩師胥偃的女兒,兩人一見鍾情,沒過多久歐陽修就當上了「乘龍快婿」。同時,歐陽修還被朝中大員錢惟演賞識,其厚待歐陽修這樣的門客學生。他不喜歡年輕人每天都只做那些沉重的政治事務,歐陽修在這其中認識了大量的同道之人,每日只顧寫詩賞景,雖然一定程度上荒廢了一些正事,但是卻也培養了很好的文學素養。後來錢惟演遭到了朝廷的辭退,新到官員大聲斥責歐陽修直知玩樂,但是歐陽修立即反駁:錢惟演是因為不知年老該隱退,而不是貪圖享樂。此話實際上是在映射斥責他的官員。直到朝廷的一紙命狀,才讓他回過神來。
在朝為官的歐陽修發現,宋朝體制內出現了巨大的問題,社會矛盾即將爆發,貧富差距已經不可控制,這樣他才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範仲淹,積極的尋求改變的方法。他和範仲淹聯手向皇帝進言,宋朝的問題就在對於官員的管制過於輕鬆,讓他們收斂了大量國家財富,我們必須要合理的裁撤一些官員。但是此話遭到了大量的反擊,迫於無奈皇帝只能把他暫時罷免。
後來的歐陽修在京城之外蟄伏了好多年,直到宋朝改換門庭,朝廷要人用一批新的官員,他才有機會重新返回京城。回到京城的歐陽修,並沒有放棄之前的主張,還是反覆地向皇帝要求,改變宋朝官員制度。但是此時,歐陽修在朝中已經沒有了任何支持者,因為王安石已經登上了政治舞臺,王安石並不是反對歐陽修,而是他的選擇比歐陽修更加的激進。所以並採納歐陽修的諫言,而歐陽修卻對此事頗有意見,漸漸的他把矛盾轉向了王安石。王安石的政治舉措總是被歐陽修耽誤,王安石便對歐陽修起了反感之意,皇帝也看見了這一點。偏袒王安石的皇帝最終把歐陽修貶黜外地。此後歐陽修漸漸退出了政治的中心。
後來的歐陽修寫下了著名的「寄情於山水」的詩句,表達自己已經不再在乎朝廷中的是是非非,隨後甚至把自己的書法都練到了僅次於王羲之的水平。歐陽修到底是不是真的看開了,可以說是的。他雖然曾糾結,但是他本性是愛好詩詞歌賦,愛好田園山水生活的。
(聲明:本文內容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無任何攻擊或詆毀行為,望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