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人生之意,在乎山水之間也!

2020-12-17 錦瑟安年晚

又是美好的一天,今天小編給大家發現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裡那個醉翁歐陽修的故事。

在揚州西北五裡處,有一座壯麗的平山堂,堪稱「淮南第一」。那平山堂建在高山頂上,站在其中眺望,則江南諸山皆拱揖檻前,方圓數百裡的景物盡收眼底:江如青羅帶,田似碧棋盤,真州、潤州、金陵三州,也隱隱可見。真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堂前一棵柳樹,和輕風拂搖垂條,稱作「歐公柳」。若問建堂者誰?答日:與那栽柳者同出一人,皆為時任太守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縣)人。出生於一個小官吏家庭,四歲喪父。母親鄭氏窮居自守,親自教他讀書習字。歐陽修十歲所做詩文,便已顯成人手筆;二十四中進士,初任西京留守推官。然而因其耿直敢言,仕途曲折,屢次遷官。曾先後做過館閣校勘、夷陵縣令、知諫院、龍圖閣學士、知揚州、潁州、開封,樞密副使、刑部尚書等官職,最後以太子少師退休。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文忠」。

歐陽修任揚州太守的時候,自從建起平山堂,每至六七月間,他便邀上兒位好友,一大清早就上了山,在平山堂中避署。平山堂地勢高,風景秀,眾人聚於此處飲酒對弈,舒心暢快。尤其是環堂左右,老木參天,竹林蔭翳,人進到裡面,暑氣全無,爽心怡人。每到這時,歐陽修就會詩情洋溢,把酒吟詠,引得朋友拍手稱快。

如今,歐陽修已調任他職。這一天,驕陽似火,熾烤著大地,蟬鳴不已。歐陽修坐在屋簷下的把太師椅上網熱難熬。他手持一把大蒲扇不停地搖,卻無絲毫涼風,索性丟了蒲扇閉目靠在椅背。他不禁想起了揚州的平山堂,若還在揚州,我此時該是在平山堂了。他這麼想,心中已靜了三 分,仿佛空氣的熱度也降了一些。歐陽修沉浸於往日的回憶中:眼前仿佛輕霧迷濛,山影朦朧,一陣輕風吹來,細雨斜飄,鑽人衣襟;耳邊山泉丁冬,旁邊的大明寺裡傳出單調的木魚聲。我當年種在堂前的垂柳如何了?大概已經長得枝條繁茂了吧。不知現任的揚州太守劉貢父是否也常到平山堂去?他也算得個雅士,一定會歡喜那裡。歐陽修心情愉快,心想:我如何不做詞一首,向劉太守推薦這避暑佳境呢?於是他提起來筆來,寫下了《朝中措》: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大守,揮毫萬字,的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這首《朝中措》傳至劉貢父手中。劉貢父久聞歐陽修大名,得此佳作,真是愛不釋手,細細品味。正在探究之時,劉貢父忽然笑出了聲,道:「從平山堂望江左諸山是非常近,歐公如何說『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呢,看來歐公視力不佳啊。」這話傳到蘇東坡耳中,東坡不禁連連搖頭,朗聲大笑,口佔《快哉亭》,說明其中誤會:「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香香沒孤鴻。認取醉翁語,山色有無中。」原來,平山堂居高岡之上,江左諸山與之相平,一旦煙雨靠霏,近處山色,也在有無之中了。人們讀了《快哉亭》,再品味「山色有無中」一句,更覺歐公所語,別有一番意境。

據傳說,關於平山堂前的「歐公柳」還有一個故事:歐公以詩文陽於天下,極受人們敬仰。他離任揚州後,當地百姓每到平山堂,都會手指垂柳說:「這就是歐公親植柳樹。」後來,薛嗣昌就任揚州,也在「歐公柳」對面親種一柳,自稱為「薛公柳」,想借歐陽修的名聲來為自己揚名。 不料,薛嗣昌正洋洋得意之時,人民對他的行為早已嗤之以鼻了。當他任期已滿, 調任他處以後,人們就將那棵「薛公柳」幾斧砍倒了。事情流傳下來,薛嗣昌揚名的目的雖然達到了,卻成為千古被人嘲諷的對象。

好啦,今天的故事就說到這兒啦,如果大家對歐陽修有興趣的話,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哦,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

相關焦點

  • 醉翁亭記,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唯有那滿腔的報國熱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出自北宋大文學家的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這句話流傳千古,幾乎人盡皆知,在我們讀醉翁亭記時,被歐陽修描寫的醉翁亭的山水深深的吸引住了,幾乎都深以為歐陽修確實是被醉翁亭美麗的山水景色迷住,而他不在乎酒,在乎就是山水,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醉翁亭記:品讀歐陽修的醉翁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的古文,真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指什麼?
    一代文宗歐陽修另有一個『六一居士』的名號,其意為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和一老翁。歐陽修喜歡喝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貶謫滁州時,歐陽修剛剛四十出頭。蒼顏白髮,自號「醉翁」,可見當時承受的心理壓力之大。寄情於山水之間,是心態的自我調整;飲酒輒醉,是親近自然後,人性的回歸。兩年後,歐陽修改知揚州。在這裡,歐陽修選擇了一塊風水寶地,修建了一座非常雅致的園林建築,命名為「平山堂」。
  • 你知道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發生地在哪兒嗎?
    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故事概況:滁州琅琊山,古稱摩陀嶺,後因西晉琅琊王司馬睿寓居此地,後來建立東晉王朝,改稱「琅琊山」。宋建醉翁亭因歐陽修命名並著散文名篇《醉翁亭記》揚名海內外,醉翁亭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亭」。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就出自這裡。
  • 文壇盟主歐陽修,究竟是真的寄情於山水間,還是迫於無奈
    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引起極高的文學素養被後世所稱道,並被尊稱為「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不僅文學上有極高的地位,在政治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但是晚年間他做了什麼被迫辭官回家,他又真的能做到他所說的「寄情於山水之間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歐陽修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這其實是一首律詩,歐陽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的賞析
    所以歐陽修的心情應該是輕鬆中略帶失意的,作為一個文人,不能為朝廷所重用,轉而放蕩山水之間,有身心的舒適感,也有一些些惆悵。《醉翁亭記》充滿詩情畫意的清麗格調,正是歐陽修將自己政治上的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鬱和苦悶寄情於山水,消融於山水酒歌之間,描繪出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體現出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 歐陽修一生奇恥大辱,成就了名篇《醉翁亭記》
    提起歐陽修,耳熟能詳的莫過於《醉翁亭記》,這篇入選中學課本的千古名篇,不僅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的琅琊山盛景推介天下,更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文人情懷抒發到了極致。滁州醉酒解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話題回到西京洛陽
  • 醉翁之意緣何不在酒?
    (資料圖 圖源網絡)三、買醉其實看不開 寫《醉翁亭記》重塑人生目標因此,北宋慶曆五年,年近四十的歐陽修懷著滿腔憤懣來到了滁州,所幸滁州的風景還不錯,歐陽修精兵簡政之餘,還能邀約三五好友徜徉山水之間,寄意杯盞之中,在琅琊山的旖旎風光裡,寫下了千古絕唱《醉翁亭記》。
  • 醉翁之意不在酒,你知道這是哪裡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這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著名詞句,一直被吟誦了千裡的膾炙人口的名句,醉翁亭你知道在哪裡嗎?其中的琅琊山,又有多少人知道呢?醉翁之意不太酒,那他在乎的是什麼呢?山水之間的韻味無疑是琅琊山很顯著的特色,古道、溪流、小橋、斷崖無論是於古人,還是今人,都是一種雅致的情趣。可以於山間涼亭中小憩,耳聞林間翠鳥鳴叫,沏一壺清茶,悠閒享受山林間的寧靜;亦或是濁酒對飲,看松濤滾滾,品人間笑談,也許這才是旅行,肆意揮酒中,享受山水之間的樂趣!
  • 古詩詞朗讀 |歐陽修《醉翁亭記》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能喝 會喝 悠著喝 下(詩酒人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回京城工作,得見天子,是升遷,按理說是好事,歐陽修卻不太高興。  離開洛陽前,洛陽的朋友設宴為他餞行。他喝多了,似乎預感到了什麼,寫了一首《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離別讓人傷感,不知何時能再見,舉杯消愁,欲語淚先流。
  • 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以什麼心情寫下的呢?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雖然是老來子,但他的父親歐陽觀,在他出生時已經五十二歲並且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後來歐陽修在金榜題名的同時時,迎娶了恩師胥偃的女兒為妻。正是應了那句人生巔峰的時刻吧。步入仕途之後的人生經歷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宋仁宗執政的時期,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弊病就已經開始顯現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階級矛盾日益突出。
  • 歐陽修《浪淘沙》詞賞,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與友人梅堯臣在洛陽東城故地重遊時候,有感而發創作的詞文。作者通過「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這句詩,抒發了自己對人生聚散無常的感嘆。歐陽修為何會突然產生這樣的感概呢?
  • 歐陽修【醉翁亭記】
    舉個例子,這篇散文記述了歐陽修重遊醉翁亭並與從人共進野餐一整天的消閒活動,從大環境環滁境內狼牙群山寫起,然後一步步拉近至醉翁亭,補敘其得名之緣由。然後正面寫醉翁亭風光隨著朝暮四時乃至季節的更迭而變化無窮,由景及人,由靜而動,隨著遊人如織、遊興漸濃、於是鋪排筵席觥籌交錯,節奏與情緒層層遞進,直到「蒼顏白髮頹然乎期間者,太守醉也!」達到高潮。
  •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朗誦:丁冰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朗誦:丁冰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洩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山水遊記意境優雅,堪稱千古範文,歐陽修和《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是北宋歐陽修寫的一篇山水遊記,這篇文章一經問世就被贊為遊記散文的典範,成為人人背誦的名篇範文。歐陽修是北宋時期著名學者型官員,他研究涉獵範圍極廣,只不過在仕途上並非一帆風順。宋仁宗慶曆五年,歐陽修被貶至滁州當太守。
  • ...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
    李白為何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唐宋八大家分別是,韓愈,柳宗元(唐朝),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宋朝),又稱作「唐宋散文八大家」!李白沒有排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是他們的成就無法與李白相比。他們八位成就雖高,但比詩仙李白還是有差距的。李白那樣的詩、詞、歌、賦都是唐宋的經典。詩仙的美譽更是流傳千古。詩仙」李白和唐宋八大家的成就各有千秋和歷史意義,論詩詞造詣,李白的成就就可單獨列在中國文學史上。
  • 蘇軾高考寫出滿分作文,結果被歐陽修降分,曾鞏在一旁偷笑了
    蘇軾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卻仍能擁有「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樣豁達的胸襟與開朗的心態。比如蘇軾與妹妹蘇小妹之間的互懟趣事,與好友佛印和尚之間的玩笑故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而今天咱們要說的是蘇軾與另一位大文豪歐陽修之間的一個關於科考的烏龍趣事。科舉考試我們都知道,那就是古時候的高考,是為了國家選舉人才的。
  • 清平樂×紅樓夢,歐陽修《醉翁亭記》是怎樣影響《紅樓夢》的?
    晏殊帶著「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來了,範仲淹帶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了,歐陽修也帶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來了。醉翁亭,在山水之間。大觀園,也在山水之間。自宋至清,歐陽修《醉翁亭記》是怎樣影響《紅樓夢》的?
  • 歐陽修的一首五言排律,語句洗鍊,醉美了整個琅琊山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詩人,讀者朋友都非常熟悉他的《醉翁亭記》,開篇就極其精彩,一句「環滁皆山也」,一筆點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而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不僅流傳千古,而且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