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小將,一路走來有著榮譽和讚賞,但是更多的是心酸和淚水。我們看到賽場上的這些孩子們,一次次用精彩的表現徵服對手的時候,我們除了將掌聲送給孩子們,更應該送給背後一直默默付出的教練員。
比如前著名足球運動員楊晨,在訓練中國足球小將的這些孩子們時,其一板一眼的演示和細心的講解,讓大家看了之後深受感動。足壇功勳用自己全部的足球經驗,默默地傳遞給未來的中國足球希望。下面我們看看其中的部分細節,雖然都是簡單的教學,但是我們的職業球員,到今天為止也未必能夠做到。
一、自己接球的前後,要做什麼,想什麼?
接球,這應該是職業足球賽中,最為熟悉的動作之一。當隊友將球傳給自己時,自己在那一瞬間該做什麼?我們經常看到現在的球員,在接球之後,再抬頭觀察隊友的跑位。但是楊晨卻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即球還沒有到達自己腳下時,就已經很清楚下一步該往什麼地方移動。這樣想好後,再面對來球時,直接將球順勢撥到自己想去的那個方向即可。
上賽季,天津天海主場迎戰北京人和時,發生了這樣的一幕:張成林將球傳給中路的張曉彬時,由於前幾腳一直是稀鬆平常的倒腳,而張曉彬顯然沒有注意到對方前衛線的快速上搶,正當張曉彬低頭準備處理球時,北京人和的曹永競迅速一腳捅掉,並和迪奧普形成反擊之勢,最後禁區前沿迪奧普一腳勁射險些形成破門。
二、接球之後,如果對方的球員迅速上搶,應該怎麼辦?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中超球員一般是這樣做的:在接到球時,發現是對方有上搶的危險,抓緊將球再傳給為自己傳球的隊友,或者傳給身邊位置更安全的隊友,然後自己的任務就結束了。其實這樣的做法本身沒有什麼毛病,但是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即當球傳出去之後,自己不能因為沒有球了,就不動了,應該在球離腳之後,自己向對方更有危險的一側移動,這樣不僅能夠化險為夷,還能吸引對方的注意力,為隊友也減輕壓力。
上賽季的廣州恆大,雖然最後贏得了中超冠軍,但是一路走來磕磕絆絆,並非一帆風順。但是賽季中期,塔利斯卡受傷缺席了好幾個月,反而球隊的成績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起伏,甚至有越來越好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廣州恆大在前場的配合中,以地面短傳滲透和隊友之間不斷的來回移動,全場幾乎都在一種不停的移動中進行的。這樣最大的作用就是讓對手疲於防守,總是看自己盯的人處於奔跑之中。
三、中國球員的詬病:傳球力度小!
與其說傳球力度小,不如更直接的說是追求穩定!即心中永遠在想我的傳球不能失誤,一定要穩,追求安全!四平八穩的傳球才是最保險的。這樣的想法是普遍存在於我們各級職業聯賽中的,包括中超。但是一旦遇到強隊,對方那種壓迫式的防守,令你找不到安全的傳球路線,又該怎麼辦呢,那麼等待自己的永遠慌張乃至失誤。
這樣的例子有太多了,比如我們的國足面對敘利亞時,就是典型的這種情況。聯賽中大家彼此熟悉,知己知彼,再加上水平相仿,還能有點自己的特色。但是到了國際賽場上,你的身前都是外援級別的防守球員,想要再傳出「四平八穩」的傳球,簡直難於登天!
四、青少年要學會呼應,大聲的喊出來。
這一點就要是針對現在的年輕球員,場面上呼應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可以起到三點作用:
1、告訴隊友我的位置。這個很好理解,當隊友拿球找不到合適的出球點時,你如果發現自己的位置能夠創造出更好的機會,那麼完全可以呼喊自己的隊友,讓他注意到你的位置。
2、告訴隊友,防守球員的位置。當隊友拿球時,他不一定能夠注意到突如其來的危險,而自己能夠看到他周圍的所有情況。你將潛在的危險,利用呼籲引起隊友的警惕,是非常有必要的。
3、學會呼應,能夠起到鼓勵和團結的作用。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球隊比分落後時,你的大聲鼓勵,在這種情況下就是一種精神寄託,他讓隊友們找到精神集中點,更加有利於球隊的團結!
五、結語。
首先,中國足球小將能夠有這些專業的教練員(比如楊晨)進行指導,他們定能踏踏實實的成長。其次,我們所有的職業球員、中超隊員是不是在看過上面這些理論性的東西時,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在場上的表現呢?要知道,球迷經常抱怨國足基本功差,停個球都能停五米遠,這些梗可不是隨便說的。孩子們在成長,而作為職業球員更應該取長補短,並非資歷就是炫耀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