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科就是選未來!新高一學生開學前必看

2020-08-28 黑龍江啟達教育

新高考實行後,把原來高三才面臨的選專業問題前置到了高一,那麼選科對新晉的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博弈。

如今新高考改革正逐漸在各省市進行,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能感受到周圍的變化,政策規則、選考機制、升學途徑等等。

而應對這些變化,勢必需要提前做好生涯規劃的準備。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學生選擇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關鍵期。


&34;模式

新高考改革省份中多省市採用「3+1+2」模式,採用「3+1+2」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已成為高考改革的主流趨勢。

在增強選擇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避免棄難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學素養的下降。「3+3」設計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但也帶來了等級賦分制所導致的學生避考物理的現象。

因此,專家提出在選考學科中,將物理、歷史作為必選科目,學生必須至少選擇其中一門報考,這等於給偏文、偏理的考生一個選擇的自由。同時,對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計120分,採用原始分計分。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

「1」,指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

「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科目中任選2門。

根據上表的數據,可以看出來,選擇物理的話,有以下幾種組合:

1.物理+化學+生物;

2.物理+化學+地理;

3.物理+化學+政治;

4.物理+生物+地理;

5.物理+生物+政治;

6.物理+地理+政治。

而選擇歷史的話,則有以下幾種組合:

1.歷史+地理+政治;

2.歷史+地理+化學;

3.歷史+地理+生物;

4.歷史+政治+化學;

5.歷史+政治+生物;

6.歷史+化學+生物。

那麼,這12種組合到底該如何選擇?又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新高考選科需要考慮的因素

01--學生個人興趣愛好和學科特長

學生個人興趣愛好和學科特長,這是選科的主要依據。

如果在高中的最初階段還無法充分顯露個人的學科特長的話,需要藉助霍蘭德模型和MBTI測試等測評工具,幫助實現對自身的認知與探索。

02--確定未來可能選擇的專業

確定未來自己可能就讀的專業大類,使自己的選科精準匹配專業的選科要求。

高中初始階段,對於這一點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感覺比較茫然和難以完成。事實上,按照由職業認知到行業認知,由行業認知到專業對照的思路,是完全能夠完成對專業大類的確定的。

當然期間需要了解眾多大學和專業的知識。如果興趣能力探索屬於內部探索的話,由職業而行業,由行業而專業的過程則是對外的探索過程。

這一過程,也往往被概括為職業生涯規划過程。

03--參考目標院校專業

新高考模式下,高校專業在錄取時會對考生的選科提出一定的要求,只有考生選擇的某個科目達到要求才可以報考該專業。

故考生科目的選擇影響著以後大學專業的選擇,重點體現在專業選擇面上,科目選擇得合理可以使專業的選擇範圍十分廣泛,反之則會使自身的專業選擇變得很局限。

因此考生在選科時,需要先提前對大學專業有一定的了解,知曉大類學科專業對科目的要求,科目的選擇需要兼顧到以後的專業意願。

只有在提前了解目標院校招生專業對高中學科的要求下,才能避免將來報考時才發現自己所學科目與招生要求不符。

04--學科學習難度差異

在滿足其他主要因素的同時,可以適當考慮學科學習難易搭配。

六門科目中物理、化學是普遍認為學習難度較大的科目,如果同時選考則建議搭配一個學習相對容易的科目,不要人為的給自己增加難度。

當然各學科的學習難度也是因人而異的。

05--回顧孩子成績清單

成績是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因此,學校心理學家建議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把各科成績作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比較,看清楚其哪科更具競爭力。

06--關注孩子自身潛能

學習心理學應用研究表明,個體在努力程度相當的情況下,學習成果較好的學科可能就是自己的潛力和特長所在,而對於收效甚微的學科,則表明該個體很可能缺乏學習的優勢和潛力。

因此,建議選科時應以孩子的學習效率為標準,了解其自身潛能。

07--參考學校教學資源

選擇學校教學資源更有優勢的科目,學生也能夠享受到最佳的教學條件。反之,選了學校教學資源較差的科目,即使孩子潛力再好,可能也無法全力發出。


新高考選科的誤區

1--只選擇初中分數高的學科

一些學生在選科時,會根據自己初中時學習各學科的印象來判斷是否適合某個學科的學習,這樣選擇容易忽視初高中學科知識的區別。

「不能光看自己哪科分高就選哪科,有些學科的難點會出現在選科之後。比如地理,可能難度會越來越大。」

選科要結合自己的客觀情況,尤其要避免僅參照初中成績選科。

2--選文理矛盾學科,因暫時成績迴避難點

在3+1+2的12種組合中,有極少數學生選擇史化生這樣的組合。

對於這種「文理兼顧」的組合,要慎重選擇,「不推薦這樣思維方式相互矛盾的學科組合,『3+1+2』的選擇方式,實際上也是區分文理的」。

有些學生認為自己的物理學科成績提升難度很大,但化學和生物成績還不錯。因此在首選科目中選擇了歷史,再選學科保留了化學和生物。

這樣的選擇,實際上是暫時迴避問題,將來在專業選擇時還會遇到前後矛盾的情況。

如果學生物理學科相對薄弱,但總體情況偏向理科,最好的辦法是加強物理學習,而不是用選科的方式逃避問題,這樣在將來選擇專業時才能避免學科和專業要求不符的情況。

3--三心二意選擇,確定後更改學科

還有學生選科時,根據其他同學或者自己對任課教師的評判進行選擇,這種情況也應該儘量避免。

選科還是要看學科興趣和客觀情況,要最大限度排除人為因素。

對於學生和家長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家長和學生應該在決定前統一意見,否則學生在選科之後搖擺不定也會影響學習。

無論是對新高一還是開學高二的學生,在選擇學科之後,儘快接受自己的選擇,避免改變學科。

「學習不能三心二意,不要在做出選擇之後,遇到困難就動搖,就想改換學科。」此時,家長應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接受選擇,應對困難。

相關焦點

  • 選科就是選未來 新高一學生開學前必看
    新高考實行後,把原來高三才面臨的選專業問題前置到了高一,那麼選科對新晉的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博弈。如今新高考改革正逐漸在各省市進行,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能感受到周圍的變化,政策規則、選考機制、升學途徑等等。而應對這些變化,勢必需要提前做好生涯規劃的準備。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學生選擇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關鍵期。
  • 廣東高一學生開啟「新高考」選科
    最近高一年級學生開始選科,預約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的人很多。」最近,廣州中學教師李青在忙著給學生選科做輔導。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之一,廣東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
  • 高中老師詳解:高一學生未來想學電子類專業,新高考該如何選科?
    引子:新高考「3+1+2」模式在湖北、河北、江蘇等地實行,高一學生會在高一面臨著選科,選科可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結合自身+個人未來報考專業進行選科,就像「蝴蝶效應」一樣,看似簡單的蝴蝶振動翅膀,卻對地球另一端引起狂風暴雨,選科就是這樣,高一時不重視選科,未來報考專業可能遇到極大麻煩,這不,有位高中家長向老師諮詢:「孩子想報考電子類專業
  • 新高考選科,學校如何安排選科工作?學校:這樣選科家長放心
    隨著將近5月底的到來,全國大部分省份已經完成了高中階段的開學安排!隨著高三學子高考的臨近,眾多新高考省份,高一的孩子也已經開始面臨新高考的最終等級考試的3個科目的選科敲定!今天跟隨我愛我校老師,一起來看一下我們如何利用數據系統與綜合服務完成新高考選科的,希望能夠對眾多家長和學校有所幫助,歡迎私信我愛我校!如何快速完成幾千人的選科報選與統計?利用新高考選科系統,通過手機端3秒內完成網上填報,快捷、簡單、又高效!
  • 新高考「6選3」如何選?山東17地市高一開始模擬選科(附流程)
    齊魯網6月12日訊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關於做好普通高中2017級學生選課走班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市依託模擬選科平臺,指導高一學生做好選課走班工作。從今天起到6月30日,高一學生可根據學校統一安排,登錄省雲平臺,進行六選三選科。
  • 高一學生該如何選科?
    這幾年,浙江省高考「7選3」,選到家長頭大,孩子手麻,校長膽顫,老師心傷,但無論如何,該選的還是要選。又到暑假,高一升高二的口子上,孩子又要選科了,有幾點想法,寫出來,也許只是嘮叨,但是幾年的心思,也是幾年的心病。
  • 新高考如何選科?樂學高考特邀張雪峰傳授選科秘笈!
    假期和夏天在八月的晚上漸漸消失,距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不少學生一到晚上就會坐立不安,「作業寫完了嗎?」「軍訓準備好了嗎?」等直擊心靈的問題,久久縈繞在耳邊。網友們將八月底即將面臨開學的狀態戲稱為「八月黑夜恐懼症」。而對新高一、新高二的學生來說,或許讓人煩惱的還不止這些。隨著全國各地的高考改革陸續啟動,「3+3」的全新選科模式,讓許多學生喜大普奔。
  • 新高考模式 學生如何科學選科
    □本報記者 安迪  2021年高考,是「3+1+2」模式(俗稱「新高考」)在我省落地實施的第一年。12月29日,《河北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方案》不僅為2021屆高三考生、家長詳細解讀了「新高考」怎麼考、志願怎麼填報等問題,也為高一學生即將面臨的科目選擇提供借鑑。高一學生選科在即,究竟如何科學選科?
  • 新高考選科 你準備好了嗎|新高一高二學生必看
    合理選科成為新命題 不同層級的學生選科策略不同對於學霸來說,選科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把握把這三科學到穩進全市前百分之幾,就千萬慎重。對於中上遊考生來說,一定要選自己最擅長的3科,這樣才有足夠的競爭力,如果不想學相關專業,物理不是一定要選的,否則物理會把你的成績拖的很難看。
  • 選科就是選未來!新高一學生開學前必看!
  • 高一學霸選科的3個重要提示,必選物理,化學還選嗎?
    導語:高一學霸選科的3個重要提示,必選物理,化學還選嗎?匆匆之中,高一第一學期已經臨近尾聲了,新高考的選科問題成為最熱門的話題。如何選科,是令學生、家長很頭痛的事,但是必須要選。作為高中老教師,我深感選科是門大學問,涉及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也非一篇文章就能講得清。今天藉此問題,來關注高一學霸的選科問題。女生、年級至少前十,這是典型的學霸,加之還不偏科,高考絕對是霸主型選手。
  • 新高一學生怎麼選科?家長提前規劃很重要,實用建議來了
    ,大家也只是很機械性地選擇擅長佔比更多的那種,甚至有些學子心裡想選文,迫於外界的聲音-&34;所影響,選擇自己不太喜歡的理科……所以高考教育改革,相對於來說更加人性化,新高考六選三從此應運而生,把選擇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和家長手裡。
  • 【高一選科必看】新高考物化生及物化地選科分析,新高考的最終受益者就在這!
    所以,與擅長文科思維的學生相比,那些能夠選擇物理和化學科目、擅長理科思維的學生學地理更具有優勢。1、學習起來難度大。尤其是物理學科難度較大,想得高分也不容易。2、選科人數多且優生多,競爭尤為激烈。物理、化學是理科學霸的首選科目,競爭會異常激烈。同時這兩個組合都是是偏理學生最喜歡選擇組合之一,人數多,高考競爭壓力大。
  • 新高考選科「大坑」:學校組合開不全,學生選科傻了眼
    「新高考前沿」根據新高考兩年來一線全程參與學生選科的經驗,以及對學生選科後學習情況的持續追蹤,總結「新高考如何選科」10季失敗案例,詳細為您記錄新高考選科中的那些「坑」。一些您意想不到的細節,卻關乎著孩子未來,今天為大家帶來《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五季:學校強制3選1,身不由己淚空流》,又名《新高考選科「大坑」:學校組合開不全,學生選科傻了眼》。
  • 家長必看!選科與志願報考第一步:《霍蘭德職業測量表》
    家長必看!!選科與志願報考第一步:《霍蘭德職業測量表》一個專注面向廣大高中家長和高中生的自媒體號,內容包括以下幾大系列:1、新高考改革選科分班系列。2、高考志願填報指導系列。今天咱們來講一下選科的第一步—職業興趣類型測評一、選科與志願填報的第一步,應該是測評!!!在高一選科,或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有些家長求穩,想讓孩子學師範。
  • 新高考改革:高一選科決定未來大學專業,這個組合慎選
    從2017年上海第一個試點實行新高考,其他省份也在相繼實行中,面對新高考,也許部分家長和學生們還在處於比較蒙圈的狀態。大家都知道老高考就是語數外+文理分科的模式。學生要麼選擇理化生,要麼選擇政史地。在新高考實行後,最開始是實行的「3+3」的模式,由於在這一模式的實行,讓物理這一學科慘遭冷落。
  • 參考今年新高考省份情況,高中選科到底怎麼選?
    從2017年開始,北京就進行新高考選科的推行了,截止今年,正好是選科高考的第一年,那麼我相信會有很多高一高二的學生,正在等著翹首盼望,看看今年新高考的這批孩子們究竟怎麼樣了,新高考怎麼選才合理一些呢?現在正值快高二開學,開學以後就有一批孩子們要進行選課了,那麼我們今天就用數據來看看,這些選科都有哪些利弊呢?
  • 高一「6選3」:未來生涯路 我該怎麼選?
    高一「6選3」 難倒一片家長2018年3月27日,《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正式發布,這標誌著我省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全面啟動。記者了解到,一般從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結束起,「6選3」就進入了學校和家長的視線,大家開始討論起這個話題。而每個孩子進入高一,對自己的未來也都有想法。
  • 新高考3+1+2模式下,新高一學生該如何選科?
    所以,與擅長文科思維的學生相比,那些能夠選擇物理和化學科目、擅長理科思維的學生學地理更具有優勢。同時,這個組合也存在著挑戰:學習難度大,選科人數多且優生多,競爭尤為激烈。組合:物化生可選專業:超過96%組合優勢/劣勢:學習難度大,選科人數多且優生多,競爭尤為激烈。
  • 新高考選科:想上「師範大學」這一科必選,高一家長學生需要注意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關於新高考模式3+1+2一直有很多說法,不同老師不同看法,推薦的選科組合也不同,這讓很多家長和學生感到困惑。畢竟新高考模式下不再是從高二開始選科了,而是高一開始,剛上高中對各科的了解還不算透徹,不知道自己適合哪些學科,擅長哪些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