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監管力度持續加強。企業預警通App顯示,2020年,銀保監會及各級銀保監局共披露了3878張罰單(以銀保監會官網公示日期計,下同),合計被罰約15.42億元,罰單數量與數額均超過去年全年,且多家銀行單筆罰款金額超過千萬。
從罰單數量看,下沉至各地的農商行為領取罰單的主力軍。同為中小銀行的城商行同樣為監管重點,去年共有68家城商行被罰,超過城商行總量的近一半。而從罰款金額看,體型龐大的國有六大行及股份制銀行合計佔據了總罰款金額近五分之三的體量。
梳理罰單內容可見,作為銀行業主業的信貸業務仍是處罰重點。除此之外,理財、同業、票據等業務也多有銀行違規被罰。而股東股權、數據治理等問題,也日漸成為監管層關注的焦點。
日均被罰超4000萬
據財經網金融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年,銀保監會及各級銀保監局共披露了3878張罰單,合計罰款金額近15.42億元,罰單數量與數額均超過去年全年。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APP
在這3878張罰單中,農商行因其在各類銀行機構中數量居首,所領取的罰單數量也最多。具體看來,農商行共領到1428張罰單、農信社共領到268張罰單、村鎮銀行共領到301張罰單。隨後是網點機構遍布全國各地的國有大行,2020年國有六大行共領到869張罰單。而後是城商行領到512張罰單、股份制銀行共領到407張罰單。政策性銀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的罰單數量較少,分別為73張、10張、9張。另有1張臺資銀行罰單。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App 單位/億
從罰款數額看,過去一年間,農商行累計被罰2.78億元、農信社共計被罰5798萬、村鎮銀行被罰5135.22萬元,合計被罰3.87億元。但仍低於股份制銀行的5.06億元,以及國有六大行的4.11億元。城商行共計被罰2.08億元,政策性銀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分別被罰2294萬元、253萬元、410萬元。
千萬元級別罰單頻現
與此同時,監管層對於銀行的處罰力度日趨嚴格。據財經網金融梳理,2020年共有13家銀行單筆罰款在千萬以上,其中有2家股份制銀行收到億級罰單。另外11家單筆罰款金額在千萬以上的銀行,除了2家城商行外,其餘均為全國性銀行,包括4家股份制銀行以及5家國有大行。此外,銀保監系統在2020年還披露了153張罰款金額過百萬的罰單。
實際上,在城農商行中也不乏大額罰單。在農商行中,武漢農商行單張罰款金額最高,合計罰沒近938萬。累計罰款數額最高的是秦農商行,在兩個月內領到了61張罰單合計被罰979萬,罰單數量以及罰款金額均具農商行之首。隨後是貴陽農商行,合計領到38張罰單共計被罰730萬。
信貸業務違規仍為被罰主因
作為銀行主業的信貸業務,仍是銀行業被罰的主要原因之一。據財經網金融梳理,銀行因信貸業務被罰的原因主要包括貸款三查不到位、貸前貸後調查管理不到位、信貸資金被挪用、違規發放貸款、虛增存貸款、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等。其中,銀行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仍是監管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據財經網金融梳理,在13張單張罰金超過千萬的罰單中,有8家銀行的違規行為涉及房地產領域。
例如,上海銀行(601229)的千萬級罰單中就涉及多項貸款業務違規,包括違規向資本金不足、「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以其他貸款科目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違規向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發放貸款用於償還銀行承兌匯票墊款;虛增存貸款等23項違規被一次性罰款1625萬。
武漢農商行也曾因超授信額度且違規審批發放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致使貸款形成損失核銷;貸款五級分類不準確;貸後管理不盡職導致貸款資金被挪用;違規發放貸款用於償還銀行承兌匯票墊款等21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
財經網金融同時注意到,在持續收緊重點領域監管力度的同時,銀保監會針對銀行信息數據治理加速。去年6月份,銀保監會針對六大行及2家股份行同時開出8張與銀行監管標準化數據(EAST)系統數據質量及數據報送違法違規行為的罰單,8家銀行合計被罰1770萬元。這也是銀保監會推行監管標準化數據(EAST)系統以來,首次對銀行數據報送問題開具罰單。
此外,股權管理也是監管層的關注重點,去年銀保監會曾經兩度公開金融機構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其中涉及多家商業銀行。違規分紅、股東以非自有資金違規入股、股東持股超比例、違規向股東提供資金、股東質押不合監管規定等成為2020年銀行被罰緣由中出現的高頻詞。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j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