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罰4290萬,處分24人!北京銀行年關收穫巨額罰單,涉及多項違法違規...

2021-01-11 華爾街見聞

北京銀行又被罰了!

近日,北京銀保監局「重拳出擊」,對北京銀行開出2張巨額罰單,並於12月31日深夜在官網公布。

具體來看,北京銀行因涉及銷售虛假金融產品,出具與事實不符的單位定期存款開戶證實書,關鍵業務環節管理失控等15項違法違規事由,合計被罰4290萬元,24名責任人分別被處以警告、罰款、終身禁業、取消董事高管任職資格等行政處罰。

重罰4290萬

其中,第一份標記為「京銀保監罰決字〔2020〕45號」的罰單涉及北京銀行及該行19名相關責任人。顯示有11項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具體如下:

對外銷售虛假金融產品;出具與事實不符的單位定期存款開戶證實書;關鍵業務環節管理失控;同城清算業務憑證要件信息不真實;印章管理混亂;重要崗位員工輪崗管理失效;崗位制衡與授權管理存在缺陷;員工行為管理失察;案件風險排查不力;內審報告存在重大遺漏;信貸業務管理不審慎。

北京銀保監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八條,責令北京銀行改正,並給予合計394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同時,對北京銀行19名責任人處以行政處罰。

具體來看,對王義、謝威、楊曉飛分別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劉月英、楊波、王瓊、顏鵬、劉穎分別給予禁止3年內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毛燕、王蕾、辛欣、劉長喜、王燕分別給予禁止1年內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

對王欣給予取消終身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行政處罰;對徐中興、耿代路分別給予取消6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行政處罰;對王華強、李松、吳文杰分別給予警告並處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第二份標記為「京銀保監罰決字〔2020〕41號」的罰單涉及北京銀行及該行5名相關責任人,共有4項違法違規事實,具體包括:

北京銀行下轄西單支行違規出具與事實不符的詢證函回函;北京銀行下轄西單支行違規出具與事實不符的存款證明;北京銀行下轄西單支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北京銀行現金管理業務內部控制存在缺陷。

北京銀保監局責令北京銀行改正,並給予合計3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同時,對李娟、許文娟分別給予取消5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行政處罰;對穆童給予警告並處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戴煒、林袁分別給予警告並處3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或涉康得新造假案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份罰單,其中尤其是後者,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最近前年發生的,和北京銀行案件——康得新造假案。

而此次被罰的人中,也有去年5月就被網傳撤職的北京銀行西單支行行長。

天眼查顯示,李娟、穆童、許文娟是2012年4月17日之後,北京銀行下轄西單支行的三任負責人。

而這不是北京銀行首次因康得新造假案被處罰。

去年7月,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公布了自律處分信息,北京銀行因其在康得新造假事件中的相關行為,被交易商協會警告,暫停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相關業務6個月;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康得新案回顧

北京銀行和康得新的「糾葛」要追溯回2014年。康得集團2014年與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籤訂了《現金管理服務協議》,對康得集團控制的下屬公司在北京銀行開立的銀行帳戶進行統一管理,將協議下子公司帳戶資金實時歸集到康得集團北京銀行西單支行3258帳戶,如需付款再從母帳戶下撥。各子帳戶實際餘額為0,康得新及其合併財務報表範圍內3家子公司的5個銀行帳戶資金被實時歸集到康得集團。

2019年1月,康得新出現2期債券違約後,由於無法按期兌付本息,公司收到法院財產保全文書後,相關財務人員自查才發現康得新及康得新光電西單支行帳戶的實際餘額為0。而此前康得新2018 年報顯示,公司帳面貨幣資金153.16 億,其中122.1億存放於北京銀行西單支行。

4月29日,北京銀行西單支行在回復康得新年報審計事務所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提出的關於康得新公司銀行帳戶問題時稱,「銀行存款該帳戶餘額為0,該帳戶在西單支行有聯動帳戶業務,銀行歸集金額為122億元。」

6月5日,康得新公司在北京銀行網上銀行查詢時發現,「康得新帳戶餘額超81億元,子公司張家港光電帳戶餘額超27億元,子公司康得菲兒餘額超7億元,子公司康得新功能帳戶餘額超6億元,合計帳戶餘額超122億。但帳戶資金實際無法使用。」此前,康得新回復深交所公告時提到,康得新及子公司的3個帳戶因金融借款糾紛被多個銀行申請凍結。

而對於122億資金的流向仍謎團重重。康得新公告稱,北京銀行並不配合提供對帳單及聯動帳戶資金劃撥流程。對於《現金管理合作協議》的有效性,雙方也各執一詞。康得新認為,控股股東與北京銀行籤訂的協議自始無效。北京銀行西單支行則認為「合同有效。」

雙方爭端不斷升級並鬧上了法庭。

相關焦點

  • 銀監會8月公布罰單174張 花旗銀行收單筆千萬巨額罰單
    千龍網北京9月1日訊 據記者統計,8月份銀監會公布的銀監系統罰單共計174張,涉及信貸業務的罰單最多,佔到64%。罰單數與7月份的225張相比有所減少。174張罰單中,單位罰單110份,個人罰單64份。有45張處罰到相關負責人,佔當月罰單總數的26%左右,其中取消董(理)、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3人,被處罰款的24人。
  • 工行百億同業違規大案塵埃落定 領巨額罰單多人被處理
    9月11日,湖北銀保監局一口氣披露了22張罰單,針對中國工商銀行(以下簡稱「工行」)湖北省轄內分支機構同業業務違規事件,對工行湖北省分行、襄陽分行、荊門分行及19名責任人員實施行政處罰,其中對銀行機構罰款合計3530萬元,對相關責任人員給予取消高管任職資格、禁止從業、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
  • 杉德支付多項違規被罰227萬元 此前收巨額罰單曾刷新記錄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 (記者 常實 楊暢)近日,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杉德支付」)山西分公司收226.5萬元罰單。公開資料顯示,杉德支付此前曾收千萬罰單,刷新央行上海分行對支付機構處罰金額的最高紀錄。該公司在投訴網站上涉訴總量超1400條。屢遭重罰、投訴量高企的杉德支付2021年將面臨牌照續展。
  • 浦發銀行再領80萬元罰單: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貸款轉為定期...
    12月21日,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浦發銀行台州分行因存在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貸款資金轉為定期存款,為辦理貸款業務提供質押擔保違法違規行為,被銀保監會台州監管分局罰款80萬元。
  • 又見反洗錢巨額罰單!這家資產近萬億銀行,被罰1948萬!
    日前央行公布的罰單顯示,北京農商銀行因存在為身份不明的客戶提供服務或與其進行交易等四項違法行為,被罰近2000萬元,同時兩位時任副行長也受到處罰。據了解,反洗錢行政處罰中,為身份不明客戶提供服務或者發生交易是經常被處罰的一種行為。在整體反洗錢違規情況更加嚴重的背景下,銀行在反洗錢上的違規情況比支付機構更加嚴重。
  • 年內支付機構已收60多張罰單,最大罰單涉16項違規
    從今年支付機構收罰單的情況來看,截至12月2日,據「金融1號院」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央行已對支付機構開出超60張罰單,千萬元級別罰單已不再是「稀缺」個例。其中有近半罰單涉及「雙罰」,除了支付機構自身面臨處罰外,監管對違規機構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在加大。
  • 長城資產旗下銀行股權掛牌轉讓 年內多項違法違規遭罰280萬
    底價1.16億,長城資產旗下銀行股權掛牌轉讓,年內多項違法違規遭罰280萬  謝忠翔 券商中國  國有AMC中國長城資產旗下控股銀行——長城華西銀行,近日部分股權掛牌出售。
  • 中國郵儲銀行違規被罰4550萬!去年領33張罰單 合計罰沒1968萬元
    其中,郵儲銀行部分分行為非保本理財產品出具保本承諾、出具與事實不符的理財投資清單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被銀保監會以罰款4550萬元;同時,對2名責任人員分別予以警告並處罰款10萬元和5萬元的行政處罰。雷達財經查詢銀保監會、央行官網,發現2020年郵儲銀行共收到33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1968萬元,處罰涉及信貸資金監管不到位、代理銷售行為不規範、銷售誤導、欺騙投保人等多個方面。違規被罰4550萬 理財業務投訴量居大行前列1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的處罰中,郵儲銀行涉及的違法違規行為達26項目,包括同業業務、信貸和理財業務等。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13張罰款金額上千萬的罰單涉及銀行包括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廣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襄陽分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上海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以及交通銀行溫州分行,合計被罰約6.07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13張罰單中,2張罰單金額上億。
  • 違規!六大行全領罰單,中國農業銀行獨攬3份
    據中國新聞周刊統計,2020年銀保監會已累計掛出12份處罰決定,漏理財產品數量、違規銷售保險產品等成為近期銀行違規重災區,其中農業銀行獨攬3份罰單,成違規次數最多的大型銀行。大行違規嚴重此次,銀保監會集中向6大國有銀行和兩家股份制銀行開刀,問題均是監管標準化數據(EAST)系統的數據質量及數據報送存在違法違規行為。這也是銀保監會推行監管標準化數據(EAST)系統以來,首次對銀行數據報送問題開具罰單。
  • 銀保監會就7家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行為開出21張罰單 罰金合計近2億
    1月8日,銀保監會就7家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行為開出21張罰單,處罰金額合計近2億元!具體來看,7家機構中,工商銀行收到罰單數量最少,為1張,處罰金額則最高,達到 5470萬元。該行違法違規行為包括理財資金投資他行信貸資產收益權或非標資產收益權、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到位、為違規的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提供融資等二十三項。國家開發銀行共計收到4張罰單,處罰金額合計為4980萬元。
  • 號外|浦發銀行的2019:罰單如潮錢如紙
    如果按照分支機構來看,至少有24家分支機構在2019年領取罰單,分別是成都分行(如無特殊說明,下文所指成都分行均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北京分行、昆明分行、雲南曲靖支行、廈門分行、西寧開發區支行、西寧城東支行、長沙分行、蚌埠分行、信用卡中心、重慶分行、濟南分行、淄博分行、東營墾利支行、東營廣饒支行、河北石家莊分行、大連分行、杭州分行、寧波分行、嘉興桐鄉支行、台州椒江支行、烏魯木齊分行、廣州分行和銀川分行
  • 浦發銀行上半年利潤大降12%,陷罰單風波緣何成業界反面典型
    有的銀行依然保持兩位數淨利潤增長,有的銀行則露出疲態、下滑明顯。此前因巨額罰單身陷輿論風波的浦發銀行,近期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業績答卷。8月中旬上海銀保監局發布的一張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引發市場震驚,浦發銀行2013年至2018年因存在12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罰款共計2100萬元,再次成為業界的反面典型。盈利能力下滑在36家A股上市銀行中,浦發銀行上半年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為-9.81%,在其中僅排名第23位。
  • 2020年銀行業罰單一覽:3800餘張罰單罰超15億 千萬級別罰單頻現
    據財經網金融梳理,銀行因信貸業務被罰的原因主要包括貸款三查不到位、貸前貸後調查管理不到位、信貸資金被挪用、違規發放貸款、虛增存貸款、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等。其中,銀行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仍是監管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據財經網金融梳理,在13張單張罰金超過千萬的罰單中,有8家銀行的違規行為涉及房地產領域。
  • 13億元罰單考問內控 銀行「強監管」繼續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孟凡霞 宋亦桐2020年對銀行業來說是備受挑戰的一年,受疫情衝擊,銀行業在業績、資產質量、展業等方面都遭遇挑戰,而監管機構對於銀行業務、風控、合規等方面「走偏」行為的矯正處罰也絲毫未放鬆。1月3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年銀保監系統共向銀行業各類機構和個人開出2607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約13.09億元。
  • 中信銀行流水門後,小客戶忙著銷卡
    (青銀)罰字[2016]第13號罰單顯示,中信銀行青島分行存在信用信息查詢和使用不規範、向第三人提供個人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對其處以17.5萬元罰款。上述罰單合計,因違規查詢、使用個人和企業信息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為,中信銀行及當事責任人共被罰款97.5萬元。中信銀行近來怎麼了?前行長被調查、收天價罰單…此前,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中信銀行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因嚴重違紀違法被立案審查調查。
  • 私自深夜違規洗沙,重罰15萬元!雨花區對環境違法行為從嚴執法
    私自深夜違規洗沙,重罰15萬元!雨花區對環境違法行為從嚴執法(違規沙場作業被現場叫停) 新湖南客戶端1月25日訊(記者 姚學文 通訊員 劉倩 周容)趁著深夜,有人竟然私自深夜違規洗沙!雨花區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當場叫停,並鎖定責任單位,依法開出15萬元頂格罰單。這是雨花區今天發生的又一起嚴懲環境違法行為事件。 (環保局執法人員現場開出罰單) 近一段時間以來,該區雨花亭一前期被停業整頓的無證洗砂場,尚未整頓到位卻開始偷偷作業。
  • 中國銀行等9家銀行頂風作案 因涉房貸違規被罰482萬
    2021年以來,銀保監會加大了對銀行業的處罰力度,尤其加強了對銀行信貸管理的監管,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銀行不斷以身試法,終遭重罰。1月12日,中國銀保監會公布了18張關於銀行的罰單,其中涉及到信貸管理問題的有16張,信貸違規流向房市是銀行信貸管理的主要問題,此次罰單涉及到中國銀行、九江銀行、江西德興農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4家銀行。
  • 中信銀行、光大銀行雷池玩火?千萬罰單VS洗牌精變
    銠財梳理發現,中信銀行連續三年收到千萬元級別罰單。短短四年內因各類違規被罰1.2億元。僅從2012年11月至今的一年半內,已收3張2000萬級的大罰單,金額總計超6500萬元。2018年12月,因理財資金違規繳納土地款等6項違規行為,中信銀行被銀保監會罰款2280萬元。
  • 上半年,銀行業收到銀保監發出的1461張罰單!
    不過,農商行、村鎮銀行及農信社平均每張罰單的處罰金額相對較低,股份行雖然罰單數量較少,但平均單張罰單金額卻最高,達到59.22萬元。 從單家銀行來看,農業銀行收到了95張罰單,合計罰款金額2650萬元,成為收到罰單最多的銀行。從被處罰的案由來看,涉及貸款「三查」不審慎,違法違規發放貸款的罰單有29張,涉及內控管理不審慎的有3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