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2020-12-20 無風卻起念

自古以來,中國不僅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也是一個文化悠久的國家,中國的人口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人多的好處就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所以在各個行業都會出現前僕後繼的人才,不過我們周圍的人經常教導我們「做人不能忘本」,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還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商人一直都是一個捉摸不清的職位,有很多人可以在商業中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有些人註定不是從事商業的材料,老祖宗會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後人留下什麼箴言,從而教會後人如何為人處事,因為留下的這些話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含義,所以後人稱這些話為俗語,一直被借鑑。

中國在古代雖然閉關鎖國,但是和外國人的交易也有很多,也有很多通商港口,老祖宗經常和外國人做生意,其實也只是為了在那些洋人手中多賺一些錢,畢竟沒有人會和錢財過不去,而且老祖宗也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時間長了之後,老祖宗在和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也總結出了一些道理。

老祖宗的生意經中有這麼一句話:「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從字面意思上看,老祖宗的意思是一年當中如果有兩個立春,那麼帶毛皮的東西就會像金子一樣貴重。當然,按照自然情況,一年當中幾乎不可能會有兩個立春,所以,毛皮做的物品也不會像金子一樣貴重,即使如此,仔細琢磨老祖宗的俗語,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時間位於每年的正月初一前後,立春是冬天與春天的過渡,立春前天氣寒冷,過了立春之後雖然氣溫漸漸回暖,但是還是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夠脫掉棉服,換上輕便的衣服,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自然象徵著生機勃勃的希望,所以老祖宗在俗語中提到兩個春,也意味著希望的到來。

俗語的第一句是「一年兩個春」,雖然正常情況下一年只有一個立春,但是,在有些年間的有的農曆上,一年會出現兩個立春,農曆也就是陰曆,是我國的傳統曆法,採用的紀年方法是幹支紀年法,所以和陽曆有一些區別,按照農曆的計算方法,過年之前的臘月會出現一個立春,過年之後的正月也會出現一個立春,這樣就真的算是兩個立春了。

俗語的第二句是「帶毛貴如金」,正常情況下的毛皮不可能和金子一樣貴重,動物身上由於是一層毛皮,所以並不畏懼冬天的寒冷,人沒有這層保護罩,所以,面對冬日的寒冷,聰明的人類想出了用毛皮做成衣服和配飾,這樣就可以抵禦寒冷。如果一年之中有兩個立春,寒冷的天氣就會持續很長時間,用毛皮做出的服裝和配飾會比之前貴重很多,所以說,古人的這個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由此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經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句子,表達出至深的道理,實在了不起!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文化概覽》

相關焦點

  •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什麼意思?兩個春指的是什麼?
    「一年之計在於春」是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意思是一整年的計劃應該安排在春天這個最早的季節。對於廣大農民來說,春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季節,也是給農業和種植業打基礎的季節。關於春天的俗語還有一句:「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句又是什麼意思呢?「帶毛的」指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 今年雙春年,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老話還在理嗎?
    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春的意思是溫暖,所以立春便是溫暖日子到來的意思。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春節氣的俗語有很多,特別是像今年這樣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年份,「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便是關於雙春年的俗語之一,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老祖宗說「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有道理嗎?古人的生意經
    比如說這句俗語,就是古代生意人通過對節氣的觀察,而總結出來的生意經典範之一: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上文所說的俗語,其實就是古人基於以往的經驗中而得出來的結論。先說「一年兩個春」。在傳統習俗中,一年的開始,是以春節為起始點,但是對於古代農民來說,一年的開始需要從春季來臨的那一天開始計算,而春季的第一天,正是立春。
  • 俗話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話有道理嗎?
    歷史上,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老百姓根據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了不少諺語,關於一年兩個春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等。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為什麼要這樣說?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整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這一年的牲畜家禽就會像金子、銀子那麼貴。
  • 農村老人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鼠年雙春年有啥說法
    農村老人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鼠年雙春年有啥說法白居易曾在詩中寫道:「流水光陰急,浮雲富貴遲」,轉眼間我們已經進入了2020年,雖然在農曆上我們還沒有正式跨年,不過也快了。農村老人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2020年正好是雙春年,那麼,關於雙春年大家知道多少呢?為何在這一年「帶毛的都貴如金」呢?雙春年是指在這一年的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節氣,那麼問題就來了,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所制定的,按理說時間應該是固定的,為什麼會出現一年兩個立春呢?
  • 俗語「一年打倆春,帶毛的貴如金」今年家畜要貴?看種地老農咋說
    大家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說著村裡的大事小事,不經意間,有人突然提及不知道今年幹點什麼能掙錢,這個時候,「農事通」老廖吸了一口捲菸,說道:「要我看,今年這帶毛的指定能行!」,老廖可不是一個喜歡開玩笑的人,那麼他說這句話的依據是什麼呢?細問之下,老廖給出了兩句俗語!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難逢一年兩個春」,今年剛好是雙春,有啥寓意呢?
    前幾天家裡老人說2020年難逢一年兩個春,剛開始年輕人還以為老人犯糊塗了,一年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咋會有兩個春天呢。實際上他們是不懂這句話其中的春指的不是春天,而是農曆上24節氣當中的立春節氣,也就是說今年2020年難逢遇到有兩個立春的,其中一個是2月4號的第一個立春,另一個是冬季2021年的2月3號的立春節氣,這個立春都是在2020年這一整年的範圍之內,所以被稱為是一年兩個春。那麼這樣特殊的一年有兩個立春到底有啥寓意呢?
  • 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這是什麼意思?你覺得有道理?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俗語是勞動人民的產物,是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可以叫做經驗總結也是智慧結晶。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下題目這句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有道理嗎?在說這句俗語之前,我來說一句與之類似的俗語,這句俗語便是「清明難得晴」,講的是,勞動人民在清明節這一天希望天氣能放晴,因為放了晴就意味著好天氣,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忙春耕或者採茶。
  • 古人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啥意思?老俗語中深藏大智慧
    《智囊全集》這本書是古代俗語的突出代表,其中收錄了很多古代的智慧故事,更是很多名人的必讀之書。古人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啥意思?老俗語中深藏大智慧。男無性如鐵我們首先來看俗語的上半句「男無性如鐵」,這裡的「性」指的是一個人的性格,而這裡的「鐵」其實是相對「鋼」而言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通常都會「恨鐵不成鋼」,古人也曾「千錘百鍊」才能打造一口好鋼。
  • 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明年是雙春年好不好
    俗語「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字面意思是說,如果一年中出現兩個立春,那麼這一年的冬天會非常暖和,也就是暖冬,人們在這個冬天會過得比較舒服。為什麼會出現兩個立春呢?俗語說「三閏兩不閏,一年打兩春」,說的是傳統的農曆為了補足天數,以達到和陽曆天數一樣,就設置了閏月,這樣三年會出現閏一個月的情況,這樣就會容易出現一年兩個立春。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時間:2020-02-03 2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
  • 俗語「有福之人一嘴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語說得對嗎?
    (本篇為俗語之第038期) 俗語「有福之人一嘴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的話對嗎? 初看這句俗語大家不免有些納悶,這「有福之人」怎麼就和「一嘴毛」扯上關係了呢?您別急,咱慢慢來講。
  • 農村俗語:手毛窮,腳毛富,啥意思?蘊含祖宗智慧,早懂早受益
    文/寒秋 農村俗語:手毛窮,腳毛富,啥意思?蘊含祖宗智慧,早懂早受益俗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它廣泛的運用在生活的諸多方面,這些俗語大多數都是先人們通過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到的。因為貼近我們的生活,所以流傳廣泛,不過俗語因為沒有專門的書籍來記載,所有沒人清楚其數量究竟有多少。俗語起源於生活,自然也歸於生活,我們能見到的許多生活方面和現象都能夠找到一句或多句俗語相對應。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句關於身體毛髮的俗語:手毛窮,腳毛富。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冬至又稱之為「冬節」、「亞歲」、「小年」,在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古人說「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很多的俗語,之所以會聽到俗語,因為俗語是由先人總結,蘊含著很多道理。說起俗語,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遍地是黃金,單等勤勞人」、「夏天多流汗,冬天少挨凍」等等。雖然從表面上看,這些俗語都比較「粗糙」,但從中我們能學到智慧。
  • 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啥意思?今年啥時候立春?
    導讀:農村俗語「春打六九頭,喝水像喝油」,啥意思?今年啥時候立春?隨著冬至的到來,數九連天也正式地拉開了帷幕,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度過漫長的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算完結。對於數九天氣。印象之中是最為寒冷的季節。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
  •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
    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文丨蟈蟈論我們每天都會關注天氣的變化,來增添自己的衣物,那麼天氣預報就生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這些經驗通過先輩們的智慧濃縮成為簡短意賅的農諺俗語,得以廣泛流傳下來,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和二十四節氣有關。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根據陽曆的日子度過每一天,不過對於歷史留下了的智慧的果實我們都不能被遺忘,許多關於陰曆的時間的許多節日我們也都是要去遵守的,這個就是所謂的老規矩。比如說有許多人在選擇過生日時就會選擇過陰曆的生日,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面,這個時間才是真正能夠體現出出生的精準的時間的。
  • 俗語「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會因此熱鬧一番,而作為大多數傳統節日的發源地農村來說,不僅僅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還留下了寶貴的處世智慧和社會經驗,它們隨著一代又一代老百姓的歡聲笑語流傳至今,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想來又讓人回味無窮。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有福之人兩腿毛,無福之人毛兩腿」,聽起來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在古代這話可是很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