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智庫公共外交」 提升國家話語權

2020-12-14 光明思想理論網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新聞學院教授 王莉麗

  當前,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智庫和公共外交的建設與發展,「智庫公共外交」作為一個國家「第二外交通道」和「軟實力」構建的重要途徑,被賦予了國家形象、全球治理、意識形態各方面極為重要的使命和意義。

  傳統公共外交理論認為,公共外交是以政府為行動主體,以國外公眾為目標受眾的外交行為。隨著世界政治格局和國際秩序的深刻變化、信息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輿論的不斷多元化和後真相時代的來臨,傳統公共外交已完全無法適應國際關係的需要。當今世界進入多元公共外交時代,公共外交的行動主體從政府拓展為以政府為主導,以智庫、媒體、企業和普通公眾等多元化的行動主體,共同構成了當今活躍在世界外交舞臺的多元公共外交體系。其中,智庫是思想源泉和較強公信力的行為主體,因其相對獨立性和專家地位,使得其所從事的公共外交活動對於輿論的形成、傳播和受眾說服都有特殊的作用。

  一、「智庫公共外交」概念界定與功能作用

  從概念界定的維度,所謂「智庫公共外交」是指:智庫作為一種積極的公共外交行動主體、傳播媒介和目標受眾的三位一體的角色,以高水平的政策專家和其創新的思想成果為基礎,以國外智庫和各界公眾為目標受眾,通過各種傳播媒介,以融合傳播的方式,傳播思想成果、開展思想對話與交流,從而影響他國公共政策制定和公眾輿論。其核心是思想的雙向對稱交流和輿論的傳播。

  具體而言,「智庫公共外交「的功能作用可以分為以下兩大層面:

  第一,提出創新思想、影響輿論,在國際輿論空間提升國家意識形態權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的競爭除了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外,更重要的是以思想創新為核心的軟實力之爭,更進一步而言,就是意識形態權力之爭。智庫公共外交通過專家知識與輿論力量的充分結合影響他國輿論,具體可分為設置輿論議程與引導輿論走向兩個層次。

  第二,加強理解、增進互信,助推政府外交。在智庫公共外交中,智庫作為政府外交的有益補充,或者作為當政府外交處於僵局時的替代者,通過組織對敏感問題的對話,為雙方政府提出政策建議,來承擔一種積極的助推政府外交的角色,從而有效加深雙方之間的理解與互信。智庫公共外交的方式相比政府外交,氛圍更為寬鬆,雙方不受特定談判指標限制,智庫對話的專業性、靈活性和深度性為雙方政府進一步尋找到合作和對話空間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二、「智庫公共外交」影響力機制與傳播模式

  社會歷史學家麥可·曼認為,國家權力由經濟權力、軍事權力、意識形態權力和政治權力構成,這四種權力構成交疊的社會互動網絡。其中每一種權力都貫穿著彌散性的意識形態權力。按照麥可·曼的分析框架,智庫公共外交影響力實現的機制之一在於,智庫公共外交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權力實踐行為,通過思想的創新與信息的傳播,彌散到政治、經濟、軍事權力之中。智庫公共外交影響力實現的機制之二在於,智庫作為具有較強公信力的知識密集型組織,在一國「公共政策輿論場」中普遍居於輿論領袖、輿論生產者與傳播者的「輿論聚散核心」地位,是思想形成、輻射、傳播、交互的中心。通過開展智庫公共外交,可以與世界各國公共政策輿論界進行對話與交流,從而影響其國家輿論。

  智庫公共外交理想的傳播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兩種:第一,雙向對等傳播模式。主要是指圍繞具體議題和內容開展智庫對話、思想交流,以及可能的合作研究空間;第二,以我為主的融合傳播模式。這裡的融合傳播,一方面是指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模式的融合,另一方面是指智庫以自媒體為中心平臺,把智庫的思想成果通過各種社交媒體進行全方位的輿論傳播和交互式對話。目標是最大限度的擴大智庫思想的全球輿論傳播範圍。

  在智庫公共外交的輿論傳播中,除了以上兩種主要的傳播模式發揮作用外,在傳播層次上又具體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最直接的日常傳播,通過融合傳播的模式傳播智庫思想;第二層面是戰略傳播,在特定的國際關係背景和政府外交需求下,在一定時間段內,有針對性的圍繞特定議題策劃會議交流、研究合作、輿論傳播活動;第三個層面是在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長時間段內,通過各種智庫活動培育與目標受眾國智庫及各個層面公眾輿論的友好關係。

  三、提升智庫公共外交力

  當今中國正站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近年來,中國的智庫建設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在國家層面的制度建設不斷得到完善,智庫本身的機制構建和思想創新也取得了很大進步。與此同時,中國智庫公共外交還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國際關係的需要,還有待於加強研究、繼續深化改革。

  第一,構建智庫公共外交理論體系,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當前中國智庫公共外交的實踐缺乏理論的框架和指導,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智庫公共外交的泛化和低水平傳播。要建立適應中國國情和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的智庫公共外交理論體系和發展模式框架,明確路徑和目標,並且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的深化。

  第二,繼續深化改革,優化智庫人才構成,推動創新機制,全面激發思想活力。人才是智庫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中國智庫公共外交得以實現影響力的基礎和核心。當前,中國智庫思想創新力的薄弱嚴重製約了智庫公共外交力,要為人才的發展和知識創新提供土壤和有效保障與激勵機制,要全面推動旋轉門機制,這不僅有利於優化智庫人才構成,彌合知識與權力的橋梁,長遠來看有利於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和社會穩定。

  第三,優化傳播模式,在思想創新基礎上推進雙向對稱的交流與對話,構建有效的智庫公共外交傳播網。智庫公共外交的公信力建立在專業性和一定的研究獨立性基礎上,也正因如此,智庫公共外交不是宣傳和單向度的傳播,不能過於注重說服性的技巧,要通過舉辦品牌化的國際會議、專家互訪、內部座談、課題合作研究等活動搭建思想研究與對話平臺;要強化新媒體傳播力,加強受眾研究和新媒體時代輿情動態研究,不斷有針對性的進行議程設置和輿論引領;要借鑑歐美智庫運營模式,探索建立中國智庫海外分支機構,在重要國際關係國直接設立研究中心。

[ 責編:李澍 ]

相關焦點

  • 建設一流智庫 提升國家軟實力
    在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中,智庫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在提升國家硬實力的同時,不斷提升各種軟實力,包括更多地進行國家智力資源的儲備、加快建設一流智庫的發展,擁有國際話語權,從而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立於不敗之地。
  • 中外智庫外交的五維比較
    智庫外交存在三種形式:知識外交、二軌外交和公民外交。中外智庫外交在五個維度上存在差異:獨立性、知識、對象、戰略與機制。中國智庫外交的未來發展必須堅持獨立性,創造解決問題的知識,鎖定專門的服務對象,擁有清晰的發展戰略,以及創建合適的機制。
  • 全國外交話語及外事外交翻譯研討會在鄭舉行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和對外形象,全國第二屆外交話語及外事外交翻譯研討會將於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鄭州大學(主校區)舉行,會議主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系建設
  • 藍迪公共外交助力中波經貿合作
    當「一帶一路」的巨幅畫卷徐徐展開,伴隨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不斷深入,處於「歐洲十字路口」的波蘭日益成為中國國際合作的重要夥伴。在國家領導人「高訪」及政府間外交之外,智庫交流等公共外交機制在助力中波經貿合作方面作用突顯。
  • 約瑟夫·奈談公共外交:提升軟實力、巧實力
    本網記者近日就公共外交與國家軟實力之間的關係,以及新時期公共外交特點等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通過影響別國大眾成就國家軟實力我在1990年提出軟實力概念。那時,在我考察了美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之後發現,美國仍缺少一些能夠吸引與勸服他人能力的東西,於是我提出了要重視軟實力的問題。今年年初,我在英國倫敦作了一場題為《軟實力與公共外交》的演講,就這二者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 智庫建設的新長徵路
    中國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以來,智庫的國際化傳播實踐伴隨著公共外交的繁榮,以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等形式,通過中外智庫之間合作交流的深化逐漸塑造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在傳播效果上也對西方壟斷的國際話語權產生了一定的衝擊。一、智庫的國際化傳播在構建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上取得初步進展。
  • 智庫是國家構建軟實力的重要工具
    ·雷布卡-伊萬斯卡(Katarzyna Rybka-Iwańska)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官網刊文,闡述智庫是國家構建軟實力的工具。 關鍵詞:伊萬斯卡;歐盟;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卡塔日娜·雷布卡;傳播;國際關係;實力;商界;世界經濟論壇;智庫代表 作者簡介:   近日,波蘭外交部政策戰略司機制合作負責人卡塔日娜·雷布卡-伊萬斯卡(Katarzyna Rybka-Iwańska)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官網刊文
  • 「2019中國公共外交論壇:合作共贏與中國故事」 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在這一大背景下,中國的傳統外交勢必會遇到許多障礙。而作為國家間關係「潤滑劑」的公共外交,在中國和平發展道路上則能發揮獨特的作用。通過公共外交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爭取世界各國對中國夢的理解和支持,推進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共贏,已然成為當下中國外交的重要任務。作為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智庫,應該確定好自己的戰略定位,發揮好思想創新和政策建議的重要作用。
  • 文化與經濟相輔相成的日本公共外交:從和服說起
    在和服文化交流的背後,是日本近年來利用日本文化資源樹立國家形象、大力推動公共外交的努力。和服背後的公共外交全日本和服顧問協會團長浮裡直向澎湃新聞介紹稱,30年前該協會曾經來中國交流過一次,這是該協會第二次來中國。此次來華的協會代表來自日本東京、群馬、大阪、衝繩等各地,其中甚至還有一名中國人。
  • 【智庫研究】皮尤研究中心:美國著名民調型智庫
    翟石磊等指出 PRC 的全球調查報告為美國政府處理外交事務、制定外交政策起到了參考作用,有利於美國國際形象和影響力的提升 [7];並肯定了 PRC 在國際民調領域的聲譽和威望 [8]。馬凌認為 PRC 通過輿論調查的方式獲得了影響公眾輿論和社會生活的巨大影響力,且在中國的知名度愈加提高 [9]。周厚虎認為 PRC 採用定量的民意調查方法研究各國的國家形象是有益且有效的,值得中國學者借鑑 [10]。
  • 加強世界政黨研究 開創政黨外交新局面——「疫情背景下的世界政黨...
    世界政黨研究所旨在依託黨的對外工作渠道,聚焦世界政黨政治、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治國理政、管黨治黨、政黨外交等領域,聯絡國內外高校、智庫和學者,推動開展科研規劃、共同研究、內外交流、成果發布等活動。在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積極研討,各抒己見。本版特摘登部分觀點,以饗讀者。
  • 全球經濟治理變革與新興國家制度性話語權提升研究
    新興國家提升制度性話語權的基本方向在于堅守多邊治理宗旨,積極推動既有多邊治理組織改革,積極倡建新的多邊治理規則與平臺機構,提高多邊治理的引領力和貢獻力等方面。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爭奪全球治理主導權的博弈將是曲折而漫長的過程,新興國家需要努力提升制度性話語權,爭取把握主導權,以期實現全球善治和構建良好的國際秩序。
  • 海洋危機與中國公共外交的轉向
    東海與南海風波並起,中國的公務船和飛機在捍衛主權的第一線,但贏得勝利的戰場卻在輿論場,中國放下大國的姿態而以「真相」回應任何一次挑釁與歪曲,在外交社會化、媒體化的時代,中國慢慢「入戲」,而公共外交也從中共的文件切實變成了應對危機的有力武器。中國公共外交的興起,不但成為中國外交大轉型的關鍵一環,也成為實現東亞國際關係和平轉型的一大動力。
  • 多維度考量並實施智庫評價
    智庫評價是對智庫自身建設水平、運行能力、諮政效果等因素的綜合考量,對智庫建設與發展有較大影響。當前,我國智庫數量在全世界居於領先地位,但在智庫評價方面卻尚未取得較大話語權。如何以科學的評價標準來規範、指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是當前面臨的緊要任務。應多維度考慮,細化評價指標,完善評價辦法,加快構建科學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評價體系,以中國標準評價中國智庫。
  • 知識外交與二戰後美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全球建構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已經成為生產力,知識也由此成為影響外交的重要因素。知識外交一方面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超越了公共外交。知識外交的重要媒介是學術話語。影響外交的學術話語包括三類。第一類是關於國家身份的學術話語。
  • 智庫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五年回眸
    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自此,中國智庫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直面疑慮和質疑,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服務於國際話語權塑造。「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認可,成為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創舉。但同時,也受到諸多質疑。面對誤解或別有用心的曲解,多家智庫致力於加強話語權建設,精準回應、消除誤讀、增加共識。
  • 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淵源、形式與路徑
    中國智庫不僅是中國政府的「智囊團」,也要向世界提供思想公共產品。本文通過分析中國智庫全球傳播的淵源、形式與路徑,促進中國智庫為中國開展全球傳播,推進全球治理進程貢獻力量。  中國古代智庫型機構  現代智庫是公共政策的決策外腦。它起源於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美國,距今約有100年的歷史。
  • 茁壯成長的智庫新力量
    2015年,以《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的印發為標誌,我國社會智庫發展的新時代得以開啟,自主性及活躍度迅速提升,成長空間日益廣闊,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同時也面臨來自外部條件約束和自身能力短板的現實挑戰。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生態圈
    「閘門」,接上智庫產品供給的「活水」   ■ 通過行業自律提高智庫生態圈的自淨能力,需組建智庫行業協會,搭建智庫間合作交流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揮智庫在重大決策中的諮詢作用,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並由中宣部牽頭組織實施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
  • 王莉麗:智庫的核心功能是思想創新,其次才是輿論傳播
    從國內來看,中國目前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們的智庫作為國家戰略實力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國家的意識形態建設、智力資本構建和全球發展戰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2009年至今,以我的觀察來看,中國智庫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過去的8到10年時間裡,國家高度重視中國智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