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時候,我閨蜜給我轉了一個她在媽媽群裡看到的聊天截圖。我倆感慨半天,現在小學教改語文閱讀的新目標和對孩子閱讀素養的要求,真是越來越高了。
特別是對書裡有用信息的採集、加工,甚至輸出能力的考察更多。
這不我閨蜜的閨女剛1年級,第一個寒假裡就留了閱讀作業。
我和身邊很多朋友也聊過孩子語文和閱讀這事兒。發現咱國內小學,基本上是1-2年級做識字量的積累,為熟練讀書看文章掃除障礙。等進入3年級以後,不僅要做大量泛讀,對閱讀速度,和理解文章的深度要求一下就上來了。
這是芊芊3年級上學期,我給她用過的一套課外教材,對文章進行結構形式和寫作順序就開始有要求了。
需要孩子能從段落關係推斷「總分總」結構的寫法,還得能準確根據文章中的時間關鍵詞,確認文章的寫作順序是按時間線來的。
芊芊3年級前在公立學校上學,語文成績一直中等水平,主要就是丟分在這些閱讀理解,作文這些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上。
我給她轉到國際學校後,沒想到她5年級期末語文考了95分,第一時間發微信跟我顯擺。
我才發現她國際學校學大語文,老師也用美國上學的閱讀策略。我幾年前,研究美國老師學英語閱讀策略的時候,最「崇拜」的就是,美國小學的閱讀策略很工具化,非常好操作,而且還特別全面、系統(我給妞隨便截取一小部分美國老師的閱讀策略教案)
這些策略方法,能快速幫孩子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質量。近幾年,國內很多國際學校、培訓機構和出版物,也都在大量引用這些方法(我給妞們就找到了一套把這些閱讀策略漢化的小工具,根據咱們的語文教學大綱做了優化,用起來更有針對性,感興趣的妞戳二條看哈)
今天我也想跟妞來聊聊這些閱讀策略。考慮到技巧需要結合實際練習效果才好,我又翻出一套不錯的小資源,對孩子最初培養閱讀力挺有幫助的。可以看完我介紹以後,再到文末免費領取帶著孩子練一練。
其實PISA(世界經合組織針對閱讀、數學和科學學科進行的一個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早就對閱讀能力有一個明確結論,就是對策略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閱讀精熟程度水平。
簡單來說,就是閱讀能力的強弱,跟是否有一套科學的閱讀方法有關。而且,閱讀能力,是可以通過使用這些方法提高的。
而美國老師的閱讀方法,把對文章中作者的寫作意圖、場景情節的把握,人物剖析、鎖定作品主題.等等,做了很系統的劃分,還有不同的方法、工具幫孩子內化和最大化的採集文章裡的有用信息。
1、美國小學常用的閱讀策略
美國小學的課業安排很有意思,我跟我一表妹聊過這事。她說她兒子每周壓力最大的就是閱讀作業。那會兒我外甥剛上2年級,學校已經要求孩子一周讀完1本哈利波特,還要上交閱讀筆記。
其實,這個重視程度我從看美國老師的教學大綱就有感覺了。光閱讀策略的技巧,我翻看過的方法恐怕就有不下百個。是人家幾十年教改和實踐的精華了。
我就選幾個比較基礎好用,又相對適合咱們孩子的方法來舉例說說
①通過提問題來理解文章意思
美國老師把提問的方向直接歸納成了5w1H的原則,這個方法挺常見的。也就是who(誰)、what(什麼)、when(時間)、where(地點)、why(為什麼)和how(如何)
不過,具體怎麼發問還是有學問的。比如關於who可以進行發問的方向可以是who is the text about(這篇文章是說關於誰的事?);who are all the characters?(所有的人物角色都有誰)等等。
關於地點where 也可以問 where does the problem occur?(問題發生在哪?)
我以前帶芊芊閱讀的時候,就會把5W圈畫出來,做重點關注與記憶。我感覺這個方法後來成了她的習慣,在類似的閱讀理解題目上,她很少丟分(下圖是我找到的一套閱讀盒子裡的標記工具,這個盒子把這些策略整理成中文版,並結合國內大語文的要求進行了優化)
②INDEEP法 推斷作者意圖
作者寫這篇文章到底要幹嘛,寫它的原因是什麼,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了。不過,每個作者的寫作意圖都不太一樣,美國老師就給孩子總結了一套,使用率最多的寫作原因。並且,用「INDEEP」這個縮寫公式來表示,孩子直接套用做排除就可以了。我下面拆解著說說。
IN-information(信息) 作者傳遞出跟主題相關的信息。比如一篇天氣預報中,有大量的數據,都傳遞出第二天的天氣情況。
D-describe(描述) 用語言來描述場景或者感官感受等。比如一篇記錄郊遊的日記,會把這天看到、玩到和感受到的事物都記錄下來。
E-explain(解釋) 作者想要解釋一些步驟或者原因。比如要如何寫一封信,可能從準備信紙,到最後投入郵筒,需要很多步驟才能完成。
E-entertain(娛樂)希望讓大家高興或者覺得有趣。比如一場恐龍世界驚險有趣的奇幻歷險記。
P-persuade(說服)作者想讓讀者相信一些事情。比如通過告訴大家,環境破壞的危害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說服大家共同為環保出力的一篇文章。
這些年,以我帶芊芊閱讀的經驗,真覺得掌握一些「套路」,對孩子輕鬆上道,還是挺有幫助的。③情節發展的內在聯繫-因果關係
Cause和Effect是指故事發展的因果關係,Effect就是已經發生的事,Cause就是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兩者是相關聯的。
舉個例子來說。It is raining(下雨了)是一個原因,所以帶來的結果是You bring your umbrella(你帶了傘)。
有時候,一個原因會帶來幾個結果。比如還是下雨這個因,結果可能是Jack takes his umbrella(傑克帶了傘),和He also wears rain boots(他還穿了雨鞋)
④IDEAS模型梳理文章線索
如果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詞,這個詞還很關鍵,直接決定著能不能讀懂文章內容怎麼辦?
其實是可以通過文章中的一些線索來輔助「猜」出來的。比如芊芊用得最多的,就是IDEAS這個簡單實用的模型工具。
IDEAS代表了5類典型的線索。我代入到使用場景解釋一下哈。
比如這句:Don't work with Ricardo unless you want to hear him talk about himself. He is so arrogant. 這裡面的arrogant孩子可能比較陌生。所以,可以藉助前面那句話「這個人喜歡談論自己,大家都不愛跟他一起工作」,來Inference(推理)出arrogant是和傲慢有關的意思。
第二種線索,是藏在後面的一些句子裡的。比如Ricardo is so arrogant. He thinks h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yone else. 第二句就是明顯Describe解釋前一句的,說「他認為他比其他所有人都重要」。那這種人一定很傲慢、自以為是。
Example(舉例)一般也會緊隨其後做補充解釋,對理解詞義也很有幫助。比如還是剛才那句,後面接著是He is always bragging about how great he is at sports。他總是吹噓自己在運動的時候有多厲害。通常自大的人才會這樣。
找反義詞Antonym有時候也很有用。比如說He needs to learn to be humble like his little brother, Jose. 他需要學著像他弟弟那樣謙虛才行。說明他一點都不謙虛,很傲慢。
當然,同義詞Synonym也經常用來解釋相關詞。Ricardo is so arrogant, proud, self-centered, and over-bearing. 這句裡面驕傲、自我為中心和蠻橫無理,都是和arrogant並列的詞,由這些也可以發現,arrogant指向的意思應該和這3個有關或者差不多。
美國老師的類似方法還有很多,雖然是針對英文閱讀的,但是方法都是互通的,中文閱讀照搬的效果也很不錯。篇幅原因,以後有機會再跟妞們深入聊(今天二條團品,有近70個針對中文閱讀的小策略工具,常用且拿來就能用,感興趣的妞直接戳二條哈)
我今天想給妞們分享的一套練習資源,算是基礎策略中的基礎。我感覺把它練紮實,孩子以後的閱讀、甚至寫作都會很受益。
2、事情發展順序是一個基礎且重要的閱讀策略
事情發展順序,用咱小時候爛熟於心的幾個字來概括,就是記敘文三要素-起因、經過和結果。梳理出這3個部分的信息,基本上一篇閱讀材料大概說的什麼事,也就弄明白了。
比如要分析文章結構的時候,需要知道整篇文章的段落層次,先說了什麼,後說了什麼;當自己要組織語言表達了,怎麼能用既連貫有邏輯,又得能讓人容易理解的語句給說出來,都靠的是對這三要素的抓取。
美國老師在訓練事情排序這個策略的時候,一般會有幾個方法。
①識別順序詞和帶有時間標記的語句
比如一些時間標記明顯的詞:before(之前)、then(後來)、first(起初)、finally(直到最後).
還有一些字詞、短語中,會流露出一些信號,暗示事件是發生在開頭、中間還是結尾的。比如we watched an elephant eating its lunch(我們看了大象吃午飯),這句的時間線索就是中午,因為大象在吃午飯。
②使用梳理工具
美國老師喜歡各種形式的思維導圖,對孩子來說是特別好的梳理工具。
比如這種時間線表格,把事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一標記,最後串下來,情節脈絡一目了然。這種圖表就比較適合按時間順序展開的故事情節或者歷史事件。
還有這種變形的氣泡圖。把幾個主要的故事關注點:人物面臨的問題、解決方式、因果關係以及最終的結果,這幾條一梳理,整個故事主要說的什麼,就很清楚了。
③引導或深入理解的思考
美國老師喜歡組織各種小組討論活動,讓孩子們把打亂順序的小短文,進行重新排序。或者用自己的話來複述一篇小故事等等。
老師們還比較善於引導孩子深入思考,會問孩子這樣的問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發生了什麼?xx事件或步驟之前或之後發生了什麼?最後發生了什麼?
比如今天這套免費資源裡就用到這樣的引導方式,問What does Sara do just before she turns off the light(Sara關燈之前幹嘛了?)
3、事件發展排序情境卡片
今天分享給妞的這套資源,就是事情發展順序的專項練習。這一套小卡片裡有16個小故事場景。
這些故事大部分是記敘文,比如這篇,記錄Jason每天早上的要做的事情。
也有說明文,比如寫一封信,你需要完成的5個步驟。
每個小故事都有2個針對情節發展順序的小問題。比如Mr Carson每天早上會要求同學們做4件事情。問題是,他要求做的第三件事是什麼?孩子們交作業以前會做什麼?
除了每個故事的常規問題以外,還有3張挑戰卡:
-用序號給故事情節做個排序
-用連環畫的方式,把故事的關鍵點按順序畫出來
-用時間詞來寫一寫你自己的生活小事
這套資源,我感覺針對性挺強的。而且,在生活裡,我也會鼓勵芊芊多用時間詞,慢慢養成表達有序的習慣。後來在寫作文的時候,我就發現她的時間線安排就挺清晰的,整個作文串下來流暢,讀著不亂。
好了,今天閱讀理解的話題就先聊這麼多。這套資源妞掃描下方二維碼,回復「排序」,就可以免費獲取到下載地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