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藥網被曝沒處方也能輕易網購處方藥

2021-01-07 人民網

  沒處方竟能輕易網購處方藥 「黑藥店」打折誘人暗藏假藥

  目前本市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持證」單位僅有7家 正研究第三方消費電子商務平臺方案規範經營

  晚報記者 許沁 報導 製圖 鄔思蓓

  網上購買處方藥,無需出示處方,也可能買到;盲目貪便宜網購,可能遭遇假藥,危害自身健康……最近,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違規網站大多出售治癌症、風溼、牛皮癬等疑難雜症的藥物,往往「什麼病難治就治什麼」、「普通藥房不好意思買,網上可毫無顧慮」,為病因難以啟齒的消費者提供了一條隱蔽、快捷的購藥途徑。

  事實上,在我國從事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活動必須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其中向個人消費者提供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的,必須是依法設立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持證」單位有125家,在上海為7家。

  近年來,本市監管部門按照「疏堵結合」的監管思路,加大了對網際網路違法藥品經營活動的打擊力度,同時正在研究出臺第三方藥品消費電子商務平臺方案。今後,市民網上買藥可直接上專門從事藥品消費的第三方平臺。

  記者調查

  網上藥師簡單問詢後即可買到處方藥

  昨天,記者以購藥者的身份登錄「1號藥網」(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交易資格證:粵C20100001),記者表示想買處方藥 「萬艾可」(俗稱 「偉哥」),當登錄並查詢「萬艾可」後發現:以100mg*1片包裝的「萬艾可」標明「搶購價」為109元,低於網上標註的「藥網價」和「市場價」。當記者想點擊購買時,下方顯示出「藥師諮詢」對話框,當點擊「藥師諮詢」框後,即跳出「本品為處方藥,不能網絡訂購;如需購買,請到藥店憑處方購買或諮詢客服! 」字樣。

  於是,記者撥通了「1號藥網」客服熱線,接聽熱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需要購買處方藥的話,應先註冊登錄,再諮詢網上執業藥師。記者按照客服的說法,不僅進行了註冊,登錄後直接聯繫在線客服藥師諮詢。

  一位名為「蔡藥師」的對話框彈出:「您好!我是1號藥網的執業藥師,有什麼可以幫到您? 」

  記者問:「偉哥可以買嗎,怎麼買? 」

  在線藥師問:「您以前使用過嗎?是醫生建議您使用的嗎? 」

  記者回答:「是的! 」

  藥師說:「麻煩您提供1號藥網的用戶名,需要藥品名稱、數量以及收件人電話、地址、姓名,我幫您下訂單。 」記者按要求提供了相關信息,網上藥師很快幫記者下了定單,只要網上付費即可收到藥品。

  按理說,處方藥,網上藥店原本不應予以網購。但在實際操作中,雖強調處方藥不能網絡訂購,需憑處方藥店購買,但在藥師諮詢過程中,並不需要提供處方,只要簡單地回答藥師「購買者是否以前使用過、是否是醫生建議使用」這兩個簡單問題,如果購買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即可方便地由藥師幫助下定單。

  促銷手段吸引買家 小心假藥混跡其中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市民對於「網上賣藥」必須先取得從事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活動的 《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知曉度並不高,對於「網上購藥」也難辨其是否取得正規資質。更重要的一點是,網上購藥吸引了不少人,平時在普通藥房不好意思買的藥,在網上卻可以毫無顧慮地購買。因此,這些網絡「黑藥店」還為一部分消費者提供了一條隱蔽、快捷的購藥途徑,更有個別消費者出於私密性考慮,選擇網上購藥,但萬一出現問題,又因私密性不敢訴諸法律。

  記者看到,不少網站上,作為處方藥的「萬艾可」被打上「熱賣」的標識,有的甚至以 「買一瓶送4粒」、「買2瓶送1瓶」等方式來促銷。在一家網站上,記者看到「萬艾可」的規格為100mg一粒,瓶裝的一瓶30粒。當記者網上問詢價格時,在線客服表示:買1瓶598元送4粒裝一盒,2瓶1100元送1瓶,3瓶1500元送2瓶,還註明一瓶30粒。買家可以把姓名、收貨地址、聯繫電話直接發給他,還熱情地提供了400諮詢熱線。當記者問是否需要處方時,客服明確表示「不需要」。

  在現實生活中,部分男性礙於面子不去醫院、貪便宜亂用藥,卻忽視用藥安全,盲目網購,不明真相,可能買到市場上一些仿冒類似 「萬艾可」等藥品的偽劣、假冒藥物,像所謂「30粒瓶裝」這種包裝規格的,是假冒產品,會給自身健康帶來巨大危害。

  違規售藥多針對癌症、風溼等疑難雜症

  記者調查還發現,這些違規網站所出售的藥品也有一些規律,大多是治療疑難雜症的,如治癌症藥、治風溼病藥、治牛皮癬等皮膚病藥,以及心腦血管類藥物或醫療器械等。總而言之,什麼病難治就治什麼,且絕大多數賣家都會表示,網上購藥可「送貨上門」。

  在一家去年曾因違法發布虛假藥品信息銷售藥品被藥監部門曝光的網站上,記者看到所謂「某某抗癌網」上針對癌症的癌種詳細分類,還開設「病友交流」、「在線提問」、「治療方案」、「癌友互動」、「新藥快遞」等欄目。網上還設有「客服電話」,患者可進行 「腫瘤諮詢」、「提問腫瘤專家」等。不少類似「某抗癌網」、「某癌症網」中還有病患QQ群,這正抓住了患者求醫心切的心態,其中不乏違規銷售抗癌藥、腫瘤藥。

  由於網上買藥絕大多數不需要醫生處方,這個漏洞還造就了網上處方藥銷售市場,相當一部分人非常容易「上鉤」。

  一位40多歲的消費者表示,他對網上購藥「深惡痛絕」:太太總覺得網上買藥便宜、方便,一買就是一大堆,這些藥有用倒也行,問題是吃了半天,什麼病都治不了,反而把病耽誤了!

  對此,衛生行政部門也提醒市民,要注意辨別網站的醫療保健信息,謹慎在網絡上諮詢「在線醫生」。網站只能宣傳、傳播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知識,不能進行任何形式診療活動,市民看病要到正規醫療機構,網站上獲取的醫療保健信息可作參考。

  藥監說法

  網上售藥須有「證」有「資質」

  晚報記者 許沁 報導

  對於網上發布藥品信息、網上交易藥品,必須先「領證」,取得相關「資質」。藥監部門表示,在我國從事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活動必須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其中向個人消費者提供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的,必須是依法設立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考慮到網上購藥的最大問題是用藥安全,為此,通過網際網路向上網用戶提供藥品信息服務的單位或組織,必須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低成本吸引不法銷售商進入

  由於網上賣藥訂購便捷、低成本運營,具有一定隱蔽性,吸引了一些不法銷售商進入。目前通過藥監部門監督檢查發現,網上發布藥品信息、網上賣藥的主要違法銷售行為具體包括:未獲取網上交易資質擅自利用網際網路銷售藥品;誇大宣傳、虛假宣傳;經營假冒偽劣產品;違法經營精神藥品,如一類精神藥品三唑侖等,甚至還假冒正規網站等。對於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或其他任何個人,未取得資質網上賣藥,有關部門將會同其他監管部門作出處理。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獲得由國家食藥監管局批准的《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的單位有125家,本市有7家。

  糾正違法網上賣藥難度大

  「由於網上賣藥其信息發布、聯繫環節、銷售等各個鏈上的環節都是分離的,而且區域不同、跨度大,存在很強的隱蔽性,糾正違法的成本非常高,監管部門沒有足夠的人力介入網絡違法案件查處,這也是導致目前網上賣藥監管難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人士表示,對網上賣藥的監管還涉及到「管轄權」問題,如一些網上發布的藥品信息是異地的,需移送至相關所在地查處;還有一些網上發布的藥品信息是虛假的,雖然工商註冊的公司地址在上海某地,但實際上到了現場根本找不到該企業。

  據統計,去年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共計監控2285個發布藥品信息的網頁/網站,監測後發出行政告誡書132個,其中114個網站/網頁已整改,數量佔總計發出行政告誡書的86%。此外還移送網站到相關省市個案地部門72個,關閉/刪除網頁28個,聯合公安部門查處非法網際網路、藥品、醫療器械等地下窩點29個,查處涉案金額8000多萬元,發出刑事責任書61個。

  研究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

  藥品屬於特殊商品,儲存方法、運輸條件等都有嚴格規定。今年,本市將研究網上購藥建立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讓「有證」的實體藥房都加入到這個統一的第三方藥品消費電子商務平臺上,變成站內的合法、規範的經營者。

  在這一平臺上,還可對消費者集中反映的問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藥品安全系統問題等各方面,提出相應要求。通過「疏堵結合」的方法,鼓勵合法經營、有規模的第三方藥品消費電子商務平臺樹立品牌,提高知名度,擠壓違法藥品消費網站的生存空間。在藥品監管方面,也將更有利於藥監部門指導監督,彌補網上藥房分布不均勻,降低網上藥房運營成本,真正實現藥品大流通。監管部門可以集中有限的監管資源,重點打擊有嚴重違法行為的地下藥品經營網站。

  最新進展

  網上可搜到三大藥品資料庫

  晚報記者 秦川 報導

  在虛假信息屢禁不絕的情況下,網上尋醫問藥,老百姓還敢放心嗎?出於各方的呼聲,搜尋引擎和主管部門都在著力改善現狀。本周,百度對外通報與國家藥監局達成合作,藥監局的三大藥品資料庫、總計20餘萬個權威藥品信息全面接入百度,向所有網民開放。

  APP「醫藥助手」已上線

  在百度發聲的幾天前,360也搶先宣布類似的消息。 360搜索與人民日報社旗下的「國家隊」即刻搜索展開戰略合作,通過即刻接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藥品查詢數據。此次國家藥監局開放的三大資料庫包括:藥品資料庫,包括18餘萬種國產和進口藥品信息;藥品說明書範本資料庫,包括近6000餘種非處方藥(OTC)化學藥品說明書範本及中藥說明書範本;經過認證的可向個人售藥的網站的資料庫信息。據悉,這些數據將隨著藥監局的數據變化實時更新。

  「相比此前網絡上魚龍混雜未經認證的藥品搜索結果,這相當於為每種藥品提供了一個身份證。 」百度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嘗試發現,目前上述資料庫已完成對接。無論是通俗的商品名、專業的藥品名還是批准文號,在搜索結果頁面的最上方,都將出現認證過的權威數據。如百度輸入「氯雷他定」,相應的膠囊、糖漿、顆粒等都會展現出來;而搜「白加黑」,搜索結果會自動導引到「氨麻苯美片」。進一步點擊,除了每一種藥品的特性外,連藥品服用說明書也將一字不差地照搬上網,包括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禁忌等。

  「和政府除了數據共享之外,還包括一些軟體共建,其中藥監局的一些官方產品將委託即刻搜索進行開發。」即刻搜索公關部王小姐昨告訴記者,目前APP客戶端「醫藥助手」已經上線,市民根據藥品名或自身症狀搜索藥品信息,並查到距離自己最近的藥店。

  限制軟文入搜尋引擎詞條

  此前,百度百科突然修改規則,對現有4萬個常見醫療類詞條採取專業認證的編輯方式,普通用戶將不能參與編輯,僅由認證的醫學專家參與修訂,引發業界諸多猜想。

  成立於2006年的百度百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內容由上億網友共同編輯創建。部分醫療營銷機構絞盡腦汁,通過參與百科詞條編輯的方式來誘導用戶,並試圖通過此途徑對自己的醫療產品進行宣傳。「比如:紅斑狼瘡,某些醫療機構在闡述病理的同時會 『夾雜私貨』,誇大或偽造一些案例,極力鼓吹自家的療效好。 」業內人士說,一些醫療營銷機構自己的產品以軟文的方式,嵌入到網絡百科的醫療類詞條中,從而變相吸引客流、誤導消費者的營銷方式愈演愈烈。

  百度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了上述說法。 「一般都是來一個刪一個,對方很狡猾,會反覆換幾十個ID上陣,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審核。」其相關負責人說。目前,藥監局方面已要求合作搜尋引擎開設專門的舉報通道。

  據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孫鹹澤透露,除了以開放的藥品資料庫外,未來將不斷推出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餐飲食品等資料庫。

  對話深喉

  網絡醫託「三板斧」刮病人油水

  晚報記者 秦川 報導

  「搜尋引擎的每一次改動,背後都是與違規醫療機構灰色行為的微妙鬥爭。 」在醫藥行業有多年從業經驗、現轉行開諮詢公司的馬才(化名)告訴記者,他對此感觸很深。據他透露,很多民營醫院都有專門的SEO團隊,深諳擦邊球的營銷之道。 「有民營醫院老闆揣著現金來談合作的,要找專業團隊外包網絡營銷,每個月預算500萬算少的,一年一個億都有人願意砸。 」由於現在平媒、電視、醫療類的網站頁面廣告已被國家禁止,這些錢大多都花到了搜尋引擎、論壇、SNS水軍營銷上,方式也更為隱晦。

  記者:你說有的民營醫院每年能砸上億元做網絡推廣,這數據是否有些誇張?

  馬才:不誇張,多的能有兩到三億。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民營醫院獲取一個病人的推廣成本越高,打到到院病人身上的板子就越重。

  比如說,你去九院割個雙眼皮,花個2000元已經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了。但在某些民營醫院,他們整形美容的均次醫療成本就高達3000元到5000元,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網絡推廣費。成本怎麼回收呢?就是拼命忽悠你加碼,割完雙眼皮再墊個鼻子,再用自體脂肪隆個胸,一套下來一萬多塊錢沒了,質量還不一定有保證。

  記者:一些違規的醫療機構如何通過網絡吸引客流呢?

  馬才:一是買關鍵詞,做搜尋引擎營銷。二是去各種論壇找槍手發帖,冒充病人編故事,利用其他病人感同身受的無助感拉客,這個轉化率相對比較低,但很多機構還在做。三是註冊一些山寨網站,起個比較豪邁的名字,冒充第三方醫療信息平臺,其實所有的客服和免費坐診醫師都是醫院的託兒,唯一的任務就是拉人頭。

  記者:這種誇大營銷得不到主管部門的約束嗎?

  馬才:公立醫院對均次醫療費用是有嚴格限制的,受到國家監管,不能太越線。但民營醫院就相對良莠不齊,家族制、集體股份制都有,甚至聽說某些醫療集團一次性在背後投資控股幾十家醫療機構。上海以前也有個協和醫院,治不孕不育的,各種亂收費。據報導,它兩年內被罰了4次,後來因為誑錢太過火被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吊銷執照,但目前很多民營醫院做法並不比它收斂。

  通過網絡營銷拉到病人後,這些醫療機構最常用的一招就是過度醫療,沒病說成有病,小病說成天大的病,卵巢堵塞說成不孕不育。幾百元能搞定的小手術,不從你身上扒個幾千上萬不會善罷甘休。主要原因是,他們為了「請君入甕」,已經不惜血本狂打很多廣告,必須從病人身上連本帶利撈回來啊。

  記者:藥監局向搜尋引擎開放資料庫,目前經國家藥監局備案的網絡藥店認證信息也入駐百度,搜索結果中已經以醒目的認證標識推薦有網絡售藥資質的藥店,將其與其他非正規的網上藥房區別了開來。你認為是否會讓上述現象有所好轉?

  馬才:會起到一定的幫助,但我覺得主管部門未來還可以做得更好。

  大多數老百姓生了病,不太會直接上網搜具體的藥品,還是按病症和醫院名稱進行搜索的,尤其在二三線城市。有醫才有藥,沒有醫生的專業處方,患者也不知道要吃什麼藥,更加買不到。建議未來在搜尋引擎的結果中,可以進一步對病症名稱、醫療機構也做一個認證和提醒,避免網民被一些李鬼醫療機構所騙。

  相關連結

  本市獲得網際網路藥品交易資格的單位

  1、上海復美益星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 導藥網 (B2C)

  2、上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上海藥房網 (B2C)

  3、上海華源大藥房連鎖經營有限公司 健一網 (B2C)

  4、上海醫藥嘉定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 藥到病除(B2C)

  5、上海華氏大藥房有限公司藥品零售網(B2C)

  6、上海復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復星醫療網際網路交易平臺(B2B)

  7、上海伊邦醫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藥房網(B2B)

  網上購藥提醒

  選擇具有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的網站購買藥品

  消費者在網上購藥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不要輕易將個人隱私 (銀行卡密碼、身份證件號碼、病歷等)告知網站

  消費者可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瀏覽「網上購藥安全警示」欄目

相關焦點

  • 1號藥網被曝違規售藥 沒處方也可輕易買到處方藥
    沒處方竟能輕易網購處方藥 「黑藥店」打折誘人暗藏假藥   目前本市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持證」單位僅有7家 正研究第三方消費電子商務平臺方案規範經營    記者調查  網上藥師簡單問詢後即可買到處方藥  昨天,記者以購藥者的身份登錄「1號藥網」(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交易資格證:粵C20100001),記者表示想買處方藥 「萬艾可」(俗稱 「偉哥」),當登錄並查詢「萬艾可」後發現:以100mg*1片包裝的「萬艾可」標明「搶購價」為109元,低於網上標註的
  • 無合規處方仍能網購,你說啥病就啥病……網購處方藥真靠譜?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可能致死劑量的處方藥,無需處方依然可購得;寵物狗照片充當處方在多家醫藥電商仍可通過審核;處方藥也能參加「雙十一」促銷、「健康囤貨節」……12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將開始施行。繼今年6月對20家醫藥電商進行處方藥購買實測後,記者近日再次實測網購處方藥,25家醫藥電商中,19家無合規處方能買到處方藥。
  • 網購處方藥失控:寵物照當處方過審,無醫師籤字能買到致死量
    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記者用寵物狗照片當處方,竟能成功下單;最低10mg就可能導致兒童死亡的毒性較大的處方藥——硫酸阿託品片,無需處方就能一次性網購多瓶。「處方制」可謂形同虛設!  網購處方藥過量服用致死,悲劇為何重複上演?  網購處方藥,沒處方也能輕鬆下單?
  • 人民直擊:寵物照片充當處方仍可網購處方藥
    可能致死劑量的處方藥,無需處方依然可購得;寵物狗照片充當處方在多家醫藥電商仍可通過審核;處方藥也能參加「雙十一」促銷、「健康囤貨節」……12月1日,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將開始施行。繼今年6月對20家醫藥電商進行處方藥購買實測後,人民網記者近日再次實測網購處方藥,25家醫藥電商中,19家無合規處方能買到處方藥,「處方制」形同虛設?
  • 小狗照片當處方仍可網購處方藥,達致死劑量也不限購?
    可能致死劑量的處方藥,無需處方依然可購得;寵物狗照片充當處方在多家醫藥電商仍可通過審核;處方藥也能參加「雙十一」促銷、「健康囤貨節」……12月1日,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將開始施行。繼今年6月對20家醫藥電商進行處方藥購買實測後,人民網記者近日再次實測網購處方藥,25家醫藥電商中,19家無合規處方能買到處方藥,「處方制」形同虛設?
  • 網絡售藥「灰色地帶」還不少:沒處方照樣能買處方藥
    原標題:網絡售藥「灰色地帶」還不少:沒處方照樣能買處方藥  據北京日報3月1日消息,藥品零售表面波瀾不驚,現狀卻亂雲堆疊。眼下,藥品零售企業的自我「鬆綁」和監管部門的「收緊」又迎頭撞上。食藥監總局近日提出我國不能放開網售處方藥。但處方藥違規零售卻開疆拓土,從網絡擴展到手機APP,讓監管更加撓頭。
  • 政策仍未放開 1藥網等醫藥電商已公開售賣處方藥
    ●記者調查:網購處方藥很容易 處方藥,指的是憑處方才能購買的藥物,包裝盒上有「RX」標識,用藥方法和時間都有特殊要求。按照我國《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規定,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的藥品。
  • 記者實測多家醫藥電商平臺:沒處方能大量網購處方藥?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關注《藥品管理法》網售處方藥新規:記者實測多家醫藥電商平臺 沒有處方也能大量網購處方藥?中國網財經12月18日訊 (記者 凌薇)今年12月1日,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開始實施,儘管新版《藥品管理法》劃定了藥品網絡禁售範圍,而沒有直接禁止網售處方藥,但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論網售處方藥政策是否放開,處方藥應憑方購買是不變的底線,這是毫無疑問的。」
  • 網售處方藥表面上「開閘」,其實是加強了監管!
    從2018年國家藥監局首次嘗試開閘「網售處方藥」以來,這一規劃中的政策經歷了反覆修改,關鍵的焦點是如何監管,在安全性、經濟型和便捷性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如今,業界對於網絡銷售處方藥仍存爭議。 此前曾有媒體針對18家網絡購藥App展開測評調查,發現其中16家不合規展示或銷售處方藥。
  • 在線秒開處方、傳圖即發藥……你敢這樣買處方藥嗎?
    神操作:醫生在線「秒開」處方、無方也能購藥近期,媒體有關「寵物照片充當處方竟能網購處方藥」的報導引發輿論聚焦。無處方銷售處方藥、在線問診不到一分鐘生成處方、用藥人不用實名認證……記者日前在多家網上藥店和知名電商平臺體驗購買處方藥,發現網絡售藥流程確實存在諸多漏洞。「是否服用過同種藥品?
  • 電子處方亂開、處方藥濫用錯用 網售處方藥「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一年跑8次醫院只為掛號開藥,要是能在網上買藥就太棒了!」國家放開網售處方藥新聞報導一出,張鐸就拍手叫好。2015年,張鐸被診斷患有橋本甲狀腺炎,需要長期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每日兩片,一盒藥100片25元。該藥品是處方藥,按相關規定,醫生每次只能開一盒,平均一年要去醫院開藥8次。
  • 網購藥有多靠譜?
    此後,她常在網上買藥,「我覺得網上藥品種類多又便宜,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要。」小丘說。記者隨機調查了20位市民。其中10人表示:「不會。」5人表示,會考慮買一些常見的外用藥。還有5人說,經常在網上買藥,感覺還不錯。「我鼻炎挺嚴重,要常用藥,我基本網購,不然老去藥店,麻煩。」在一家信息諮詢公司工作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青睞網購藥品就是圖個方便。
  • 網售處方藥「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一年跑8次醫院只為掛號開藥,要是能在網上買藥就太棒了!」國家放開網售處方藥新聞報導一出,張鐸就拍手叫好。2015年,張鐸被診斷患有橋本甲狀腺炎,需要長期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每日兩片,一盒藥100片25元。該藥品是處方藥,按相關規定,醫生每次只能開一盒,平均一年要去醫院開藥8次。
  • 關注網售處方藥即將「開閘」:如何放而不亂?
    「一年跑8次醫院只為掛號開藥,要是能在網上買藥就太棒了!」國家放開網售處方藥新聞報導一出,張鐸就拍手叫好。2015年,張鐸被診斷患有橋本甲狀腺炎,需要長期服用左甲狀腺素鈉片,每日兩片,一盒藥100片25元。該藥品是處方藥,按相關規定,醫生每次只能開一盒,平均一年要去醫院開藥8次。她要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到醫院,每次掛號費10.06元,再加上誤工費,一年為了開藥就要多花300元。
  • 「處方藥」不用處方也能買,女孩吃出事,藥店:沒收到不讓賣通知
    「處方藥」不用處方也能買到,女孩吃了出事,藥店:沒收到不讓賣通知現在的藥店大部分都是需要醫生給你開處方的,只有處方才能買到,因為畢竟是藥啊,它還是有一定的毒性的,要是不按照醫生的處方來開藥,人吃了絕對是會出事的。
  • 寵物狗照片也能當處方單?網售處方藥亂象,癥結何在
    近日有媒體記者對20家網上藥店和提供藥品交易服務的第三方平臺進行調查,其中17家可購買處方藥。在沒處方的情況下,記者用寵物狗照片當處方單,竟能成功下單;最低10mg就可致兒童死亡的毒性較大的處方藥——「硫酸阿託品片」,無需處方單就能一次性網購多瓶。
  • 微信海外代購藥品 網購藥,靠譜不?
    此後,她常在網上買藥,「我覺得網上藥品種類多又便宜,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要。」小丘說。記者隨機調查了20位市民。其中10人表示:「不會。」5人表示,會考慮買一些常見的外用藥。還有5人說,經常在網上買藥,感覺還不錯。「我鼻炎挺嚴重,要常用藥,我基本網購,不然老去藥店,麻煩。」在一家信息諮詢公司工作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青睞網購藥品就是圖個方便。
  • 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等App可買處方藥 漏洞在哪裡?
    2018年11月,一名22歲女孩通過網絡購藥平臺購買了18盒秋水仙鹼片劑,因過量服用而亡。同年5月,一名21歲女孩通過網購App購買秋水仙鹼片劑並陸續服下198片藥後搶救無效死亡。記者調查發現,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丁香醫生、尋醫問藥、平安好醫生、健客等App均可買到處方藥,甚至有App在幫消費者造病情開電子處方。記者在無處方的情況下,居然也能從App上購買到一些處方藥。記者發現有App在對處方藥進行促銷(5月22日《南方都市報》)。悲劇令人痛惜。
  • 網上隨意填寫信息.一塊五就能買到處方 處方藥真能隨便開?
    到藥店裡買藥,如果買的是處方藥,那麼顧客就要提供醫生開出的處方,這是常識,也是規定。但是省城南昌的一位胡先生說,前兩天,自己在疊山路一家康佰家惠明康大藥房裡買了處方藥,可是這處方不是醫生當面開的,而是自己臨時花錢買的。
  • 國外處方藥切勿輕易找代購!
    1月31日上午,出生於1993年的女主播張某被控販賣毒品罪在北京市朝陽法院受審。庭審現場1月31日上午,戴著眼鏡、面容清秀的張某被法警帶入法庭。張某自稱是雲南昆明人,畢業於南方某「211」大學管理專業。畢業後成為某平臺籤約主播,通過直播引粉絲到指定的整形醫院做醫美,醫院會給她30%的回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