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有一個談戀愛的小女子問我,「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她說朋友在微信裡引用了它,當時不是很了解,怕弄錯了成為笑話,所以沒有貿然回復。於是我告訴她這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一句詩,自己可以上網查一查。
這句詩是詩人元稹寫給亡妻韋叢的,也有說是他寫給戀人崔鶯鶯的。崔鶯鶯是詩人元稹小說《鶯鶯傳》中的女主角,是悲劇人物,後來經王實甫改編成《西廂記》,就形成了一個美滿的結局。相傳小說人物崔鶯鶯是有原型的。
元稹的妻子叫韋叢,她二十歲時與元稹結婚,婚後日子過得很艱難,但二人很恩愛。不幸的是韋叢二十七歲就因病去世了。元稹對妻子念念不忘,陸續寫了三十三首悼亡詩來懷念她,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遣悲懷》三首。而這句「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出自於另一組詩《離思》,《離思》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四首。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一個人如果經歷過大海,見過大海的瑰麗壯觀,見過大海的波瀾壯闊,見過大海的深邃蔚藍,那別處江河湖泊的水,都會相形見絀,不成為水了。一個人如果見過巫山美麗的雲彩,其它地方的雲彩也就很難再入眼睛了。
孟子曾經說過,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看來把「滄海水」寫得這麼美好,這裡是元稹有意化用孟子典故的。
宋玉的《高唐賦》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既然這「巫山雲」為神女所變,肯定是美的,是別處的雲彩無法比擬的。
詩人元稹懷念妻子韋叢,把她說得像「滄海水」「巫山雲」那樣美好,意思是這一輩子見到了這樣美好的女子,那別的女子都遜色了,看不上眼了。
所以詩人急急忙忙地走過美女如雲的花叢,懶得回頭再去看她們,這是為什麼呢?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詩人從此看破了紅塵,決心修道求仙;另一個就是因為你韋叢啊,這個世上除了你韋叢,其他的一個女人也不愛了。
這首詩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妻子說成是美麗的雲彩、海水和花朵,寄託了詩人對妻子永遠的懷念。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一句歷來被人們所傳誦,成為了愛情描寫方面的千古名句。當然也可以擴大引申到其他領域,指一個人的經歷越豐富,追求的目標就更高遠。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