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新旭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 受訪者供圖
今年6月,在株洲市第40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炎陵縣船形鄉學校一共斬獲17個獎項,其中3個優秀項目入圍「省賽」且全部獲獎。
這一榮譽的背後有名叫羅新旭的老師。6年間,他帶領學生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發明獎200餘人次。
他是教學多面手
今年53歲的羅新旭,已經紮根鄉村學校30餘年。
1987年,羅新旭師範畢業後,先後到炎陵縣中村、策源鄉學校任教,1989年調至船形鄉學校,工作至今。
羅老師熱愛教師崗位。他說,「能當個好老師我就很幸福了。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儘量去做。」
羅新旭學的是英語專業。但是,學校缺語文老師時,他可以兼任;少數學老師時,他又能兼任。面對重擔,他從不叫苦喊累,教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學校沒有專業體育教師,他又兼任體育課。為此,他勤學苦練,考取了太極拳國家級一級裁判證,以及省級健身氣功教練員資質,2015年,他在全市武術大賽中榮獲第二名。他連續三屆代表炎陵縣參加市運動會,奪得9個獎項。
2017年,學校缺電腦老師,羅新旭又頂上去了。陌生的崗位、半百的年紀,羅新旭憑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鬥志,牽手一批山裡娃,在2018年「株洲市第十九屆中小學電腦製作大賽」中,一舉奪得7個獎項,成為本屆賽事的一大亮點。
超有創意的英語老師
「我周末的時候就喜歡琢磨電子電器維修,學校的設備維護都是我去搞的。」羅新旭是個有探索、鑽研精神的人。雖是英語老師,但他辦公室裡總擺有電路板、電池之類的東西。
2014年,學校安排羅新旭承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任務,於是他成立了科技創新活動社團,開始了科技創新教育活動。課餘時間,他的實驗室就成了學生們最愛去的地方。
在他的引導下,孩子們開啟了智慧之門。他們結合生活經驗,開始了創作發明之路,如「跌倒保護開關」「自動衝水器」「菜刀安全閥」「貼心打水桶」……這些作品皆源於生活,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難題。
羅新旭為科技創新教育,付出了太多艱辛。為了給學生提供實驗材料,他經常跑到37公裡外的縣城,到一個個廢品收購站裡尋找小電機、電子元件等物品。此外,他還自掏上萬元買獎品,以及添置積木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儀器設備、用具,提升學生的科研興趣。
羅新旭常說,在引渡孩子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6年來,他輔導學生,連續7年獲得「株洲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發明獎項200餘人次,其中包括國家級獎項7金、8銀和10銅。羅新旭本人的三篇論文在CN刊物上公開發表,一個國家級課題結題獲得一等獎。
羅新旭還被授予「湖南省優秀鄉村教師」「全國優秀科技輔導教師」等稱號,並曾兩次擔任全國科技類創新大賽專家評委,獲得「發明與創新專家團專家」證書。
(株洲晚報記者 肖捷 通訊員 張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