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在疫情下成為剛需商品,銷售量上升趨勢明顯。根據尼爾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銷量同比成長5.6%,銷售額同比成長11.5%。
市場需求大增,國內方便麵企業生意火爆。今年上半年,方便麵一哥康師傅(00322-HK)方便麵業務收益同比增長29.16%,統一企業(00220-HK))方便麵業務收益同比大增22%,日清食品(01475-HK)則受即食麵需求大增而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取得30%的增幅。
方便麵在外賣擠壓中逆襲
我國方便麵行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普及,經過行業洗牌,當今只剩下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和日清等少數企業生存下來。
其中康師傅發展成為行業龍頭,今年上半年,康師傅銷量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42.9% ,銷售額佔有率為45.8% ,同比均上升,仍穩居市場第一位。
隨著近些年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外賣通過燒錢補貼的方式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培養了大批忠實的用戶。加之農民工返鄉潮、更加便利的交通,高鐵網絡的聯通和飛機旅行的普及,方便麵需求開始逐漸減少,行業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境。
下圖可見,2015年以來,三大方便麵企業營業收入因方便麵業務陷入低迷而增長放緩,失去了曾經的高增長態勢。
康師傅過去幾年圍繞「方便」這個概念大幅開拓銷售網絡,利用各種方法控制成本,並利用減價促銷等手段擴大消費人群,最終站在了行業頂端,營收在2019年達到統一的近2倍,目前市值也高出統一近500億。
誰也沒有想到,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襲擊,方便麵行業瞬間扭轉了戰局,強勢的逆襲了外賣。上半年方便麵行業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1.5%,電商平臺在疫情高峰期的方便麵銷量猛增,相關企業銷量也因此實現了高增長。
高端路線扭轉行業頹勢
幾大方便麵頭部企業今年上半年業績亮眼,與大力拓展高端方便麵有關。根據日清食品招股書,預計我國2016年-2021年高端方便麵銷售量複合年增長率達6.1%,優於同期方便麵行業-1.5%的增速。
2015年以來,也就是方便麵行業被外賣等因素深度衝擊的那一年,康師傅、統一等龍頭企業開始持續布局高端方便麵市場,以迎合消費升級的浪潮,提升長期盈利能力。
康師傅先後推出了黑白胡椒系列、地方口味、金湯系列等為代表的高端產品和以Express速達麵館為代表的超高端產品,價格均在5元以上。
統一的高端產品種類較康師傅多,有7種之多。其旗下的湯達人發展迅猛,成為其中高端品牌主要產品,2015年以來該產品收益每年均取得雙位數增幅。此外,統一還有有冠軍榜、都會小館、香拌一城等高端產品,也有滿漢宴、滿漢大餐等超高端產品。
康師傅今年上半年高價袋面銷售額同比大增47.84%至67.97億元,佔方便麵產品總銷售額的40%,成為拉動公司整體營收的驅動力。而在2015年上半年,康師傅高價袋面銷售額為6.9億美元,4年時間大增58.7%,增速遠高於容器面和中袋面等品類。
而在佔總銷售額比重方面,康師傅高價袋面由2016年上半年的10.59%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0.34%,表明高端方便麵成為了康師傅的營收增長引擎,產品結構逐漸往高端方便麵傾斜。
統一企業在高端方便麵的拓展方面成效也不錯,明星產品「湯達人」實現接近30%的高速成長,驅動產品結構持續提升。第一上海證券近日研報指,統一5元以上高端面收入佔比估計進一步提升至34%;此外,推出接近2年的自加熱米飯「開小灶」亦於疫情背景下風靡全國,已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而日清食品是高端方便麵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其依託「日清」、「公仔」2大核心品牌和5個旗艦品牌,專注高端方便麵市場。因主要針對高端方便麵市場,消費者忠誠度相對高,近些年日清食品受外賣衝擊較康師傅和統一更小。從利潤端看,公司2016-2019年複合增速約37.6%, 2019年淨利潤約2.79億港元,同比增長20.96%。目前,日清食品正大力興建廠房,預計明年新增3條產線,助力公司渠道建設和區域擴張。
而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方便麵行業上半年特殊背景下的高增長態勢或在下半年逐步回歸至正常水平,未來長期增長更多的是依靠高端產品所推動。
飲品業務衰退,競爭壓力長存
雖然方便麵頭部企業今年上半年業績靚麗,但主要還是依靠方便麵業務推動,而主要收入來源的飲品業務在上半年均表現不佳,出現衰退的現象,這對於過去幾年飲品業務增長十分緩慢的企業來說是一個難關。
今年上半年,康師傅飲品整體收益由於疫情影響戶外消費的原因同比小幅下降4.09%。好在公司得益於毛利率改善(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其他經營費用同比減少及少數股東權益佔比下降等因此,飲品業務淨利潤期內同比上升18.73%至8.38億元。
統一飲料業務營業額受到疫情帶來的顯著負面衝擊較大,雖然強化了線上電商、O2O、B2C 等平臺資源投入,但期內同比下降7.4%至62.9億元,其中茶飲料、果汁和綜飲分別同比下降8.9%、13.7%及3.5%。
飲品業務在競爭層面受到的壓力較方便麵更大,面臨的競爭中眾多。隨著各大品牌在不同的品類裡「佔山為王」,飲料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我國飲料製造行業企業數量達到6717家,其中虧損企業數量881家,虧損總額38.20億元,同比下降4.7%。
而根據統計局數據,1-7月,全國飲料類零售額達12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5%,康師傅和統一飲料業務銷售表現未達到全國行業水平。
飲料行業新勢力來勢洶洶,比如正在港交所招股的飲料巨頭農夫山泉(09633-HK)主營業務包括果蔬汁飲料、茶飲料等各類飲料,多達幾十種,在茶飲料、功能飲料及果汁飲料的市場份額均居於中國市場前三位。其飲料產品與方便麵頭部企業飲料業務有不少相同部分,即行業同質化問題突出,行業大打價格戰,加上廣告費用增加,拖累企業毛利率增長。
2019年,統一的促銷和廣告費用高達16.8億元,佔營收比重7.7%,呈上升趨勢;康師傅未披露促銷和廣告費用,但2019年分銷成本超過130億元,佔營收比重達21.39%。
在飲料行業發展趨勢方面,消費者對替代性飲料的追求推動市場轉向健康產品、輕軟飲料和無酒精替代飲料,傳統軟飲料和酒精飲料市場因此開始萎縮。在近幾年,伏特加品牌Tito、思慕雪品牌Innocent等新興小企業大量湧現,並不斷搶佔領先消費品企業的市場份額。
方便麵頭部企業為此也加大飲料產品的結構調整。康師傅在半年報中指,順應疫情後消費升級及營養健康需求,推進產品結構調整,上市高端新品類。統一則稱,將延續產品新鮮度管理為銷售最高指導原則,藉由產品不斷優化創新提升獲利能力為目標。
作者|覃漢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