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印光大師著/曾琦雲 譯註)
白話譯文:
第三章 淨土修持方法
一、示念佛方法
76、無論誦什麼經,持什麼咒,都必須念佛若干聲回嚮往生西方,才符合修淨業的宗旨。
77、念佛回向,不可忽視。回向即是信願發在口中。然而回向只適宜於夜課完畢,或者日中念佛誦經完畢後實行。念佛則應當從朝至暮不間斷,心中只要具有願生的念頭,即是常時回向。
78、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為,所有一絲一毫的善,以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把這些功德都回嚮往生。如此,則一切行門,都是淨土的助行。譬如聚集一切塵土造成大地,聚集一切河流匯成大海;廣大淵深,誰能知道它的邊際和深淺?然而必須發菩提心,誓願普度眾生。如果能將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又速能成就自己的大乘勝行。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然修妙行,可感來的果報就很卑劣了。
79、回向發願心,就是以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全部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有這種心願,功德無量。若只為自己一人念,則心量狹小,功德也狹小了。譬如一盞燈,只有一盞燈的光明。如果肯以自己的燈點燃其他的燈,就會有百千萬億無量無數盞燈,它們的光明就無法比喻了,而自己的燈卻毫無所損。世人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只知道自私自利,不願別人得到利益。
80、什麼是回向呢?因為自己所修念誦等種種功德,若任其所作,不做回向,就會隨其功德得到各種人天福報。所謂回向,就是現在將所作得人天福報的因,迴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乃至將來最後成佛的果,而不是使它僅僅只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個「回」字,便可見修行人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用一個「向」字,便可見修行人有決定希望出世之方。這就是所謂的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所作功德,人天的因,要回向涅磐的果;所作功德,生滅的事,要回向不生不滅的實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屬個人行為,要回向法界一切眾生。
「回向」即發願,立誓,決定所向的意思。「回向」有三種意義:一,回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義。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此即回因向果之義。三,回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此即回自向他之義。回向的意義很大啊!回向之法雖不統一,但是必須以回向西方淨土為唯一不二的最妙法。因為其他大願,不生淨土,常常難以成就;若生淨土,則無願不成。因為這個緣故,凡是所作一切功德,即使另外有所期盼,也必須再回向淨土。
81、發願,應當於朝暮念佛完畢後進行。可以用《小淨土文》(晨朝十念,也是先念佛後發願)。若有空閒時間,則用蓮池大師的《新定淨土文》比較合適。這篇文章詞理周到,為古今之冠。須知發願讀文,是要你依文發願,而並非讀文一遍。就是發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