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莊士敦來到北京後,為何會成為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

2020-12-22 文史控

文/徐永超

1919年,一位英國人來到紫禁城,作為帝師,擔任起了教導末代皇帝溥儀的任務。這位洋帝師的中文名字叫莊士敦。

莊士敦(1874-1938),原名雷奈爾德·約翰·弗萊明1874出生於英國愛丁堡,先後就讀於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期間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由於其優秀的漢語水平,1898年,他通過了英國政府的考試,以東方見習生的身份被派往香港。此後又出任輔政司助理、港督私人秘書等職位。1904年,又被派往當時英國的租借地威海衛,先後任政府秘書、正華務司和南區行政長官等要職。

雖然莊士敦的職位一路升遷,但他卻無意仕途。他來到中國,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尋求神秘的博大的中國文化的真諦。所以踏上中國的土地後,他不僅給自己起了漢名莊士敦,還按照中國傳統給自己起字"志道",不但悉心研讀儒釋道經典以及經史子集諸部;還遊歷了中國二十幾個省,遍訪名山大川和名剎古蹟,見識各地風土人情,與名僧大德探討佛理;甚至著書立說,極力為中國的傳統辯護。

經年累月的研究,讓莊士敦積累了深厚的漢學功底。1918年,經李鴻章次子李經邁推薦,莊士敦擔任起末代皇帝溥儀的英語老師。1919年2月,莊士敦來到紫禁城,拜謁了時年14歲的溥儀,從而開啟了自己終身難忘的帝師生涯。

在紫禁城裡,莊士敦主要任務是教授溥儀英文,以及為他講解西方的歷史、生活和風俗。和大多數貪玩的少年一樣,溥儀非常討厭讀書,經常以生病為藉口不上學,老師們無可奈何,只好在他每天早晨起來後,由總管太監站在臥室外,把昨天學過的內容大聲誦讀給溥儀聽,好促使他記憶。

對於這個特殊的學生,莊士敦表現得非常有耐心,竭力激發他的學習興趣。有一次,他給溥儀帶來一些糖果,趁機講解起製作糖果的機器和化學方法。溥儀對此卻不感興趣,吃了幾塊糖後,跑到大檜柏樹下看起了螞蟻,莊士敦呆呆守著糖果盒,一直等到下課。還有一次,他拿來一張畫報,見溥儀來了興致,莊士敦藉機講解起來。但沒過一會,溥儀不耐煩了,拿出鼻煙壺把玩起來,莊士敦見狀,不聲不響的收起畫報,看著他玩鼻煙壺,一直等到下課。久而久之,溥儀了解到莊士敦的苦心,師生間的關係開始融洽起來,不但認真學起了英文,還對西方文化產生了嚮往之心。

作為一名西方人,步入紫禁城的莊士敦,為這個古老皇宮帶來了新氣象。溥儀不但請這位"莊師傅"為自己起了個英文名"亨利",還在他的影響之下穿起了西裝,戴起了眼睛,吃起了西餐,聽起了西洋音樂,打起了網球,騎上了自行車, 給宮裡裝上了電話,甚至剪掉了自己頭上的辮子。一次,莊士敦譏笑中國人腦後的辮子像豬尾巴,溥儀聽到後,當即剪掉了髮辮。得知此事的遺老遺少紛紛流淚嘆氣。

莊士敦已是他靈魂的一部分。他們談論的話題越來越廣泛。從莊士敦那裡,溥儀知道了中國當前的局勢,白話文運動,列強的政體國情,世界各地的風光,他的心已飛出紫禁城,有了去英國留學的打算。1922年,溥儀在大婚之日還特意賞賜莊士敦"一品頂戴",莊士敦以此為榮,恭敬地戴上官帽、身披大臣朝服,拍了許多照片給英國的親戚好友。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莊士敦回到威海衛。之後,回到英國,做起了大學教授。但莊士敦始終對中國念念不忘,於是寫下了回憶錄---《紫禁城的黃昏》,一時間洛陽紙貴。

偽滿洲國成立後,莊士敦在長春再次見到了曾經的皇帝學生。溥儀特意設下家宴招待,希望他留下。看到昔日寄予厚望的學生,如今已成為日本人的傀儡,莊士敦失望又痛心,婉拒了他的請求,回到英國,從此師生不復相見。

回國後,他用版稅在蘇格蘭買了個小島,上面升起清朝的龍旗。住所的陳列館裡,陳列著溥儀賞賜給他的朝服、頂戴、飾物。晚年莊士敦,只有深深的懷念。

1938年3月6日,莊士敦帶著些對中國無盡的思念離開人世,享年63歲。

相關焦點

  • 莊士敦:威海衛的末代總督
    1919年初,莊士敦應邀至紫禁城擔任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英語、數學、地理等西方學說老師,備受溥儀的敬重。此人在華生活、工作三十餘年,先後在香港、威海衛的英殖民政府任職多年,後期官至威海衛末代總督。
  • 溥儀戶口登記資料 文化水平:初中?看看末代皇帝的英語水平!
    新中國成立後,末代皇帝溥儀重新登記了戶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戶籍登記資料上面的備註,愛新覺羅溥儀,學歷:初中。那麼,說一個皇帝初中文化,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呢?首先,皇帝都沒有在正規學校讀書,如果要說他是什麼學歷,那根本無從談起。其次,皇帝雖然不去學校上學,但他要在皇宮裡讀書,而且是一對一輔導。他們接受的教育水平都是頂級的,聘請的老師全都是各領域的頂尖高手。從這方面來說,皇帝雖然沒有學歷,但文化水平肯定算得上高。
  • 往事發現‖莊士敦:威海衛的末代總督
    1919年初,他應邀至紫禁城擔任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英語、數學、地理等西方學說老師,備受溥儀的敬重。此人在華生活、工作三十餘年,先後在香港、威海衛的英殖民政府任職多年,後期官至威海衛末代總督。 在此期間,他沿途實地考察著成《從北京到瓦城》、《佛教中國》等書籍,提出中國的儒家思想與佛教思想相結合,方能彰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拯救未來世界之良方。成為清帝溥儀之師1918年底,經李鴻章的次子李經邁推薦莊士敦擔任溥儀的老師。翌年2月,莊士敦處理好威海衛事宜後趕赴京城,開啟了自己的帝師生涯。
  • 末代皇帝溥儀英文手跡曝光,英語水平起碼專業八級?
    今天看到個不得了的東西——那是咱們大清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手跡。這娟秀流暢的字跡有沒有被驚豔到?在大清國200多年歷史中,有2.5位皇帝提倡學習西方文化。一個是康熙皇帝、另一個是光緒皇帝,而最後的半個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 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與其假扮天子,不如做獨立的平民
    末代皇帝溥儀十三歲時,清室聘請威海衛行政長官莊士敦擔任他的英文教師。此後數年,莊士敦見證和參與了溥儀所經歷的一系列浮沉奇遇。
  • 老照片:末代皇帝溥儀、皇后婉容與英語老師在紫禁城合影
    清朝滅亡後,遜帝溥儀在紫禁城那一方小天地裡保留著自己的小朝廷。在其成長過程中,他和後來進宮的皇后婉容順應時代潮流,分別聘請外國人擔任自己的英語老師。溥儀、婉容與莊士敦(右)等人合影。溥儀與莊士敦合影。1919年,由李鴻章之子李經邁引薦,莊士敦進入紫禁城,成為14歲溥儀的英語老師,直至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
  • 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離職後還做過英租界威海衛行政長官
    其中較著名者除慈禧的座上客白克豪斯、袁世凱的顧問莫理循外,莊士敦更是獨樹一幟。他不僅當過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還做過英租界威海衛行政長官。1930年10月1日,英國將威海衛交還給中國,莊士敦被英國政府封為爵士,返回母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授。1938年3月6日,莊士敦在他的私人小島:蘇格蘭「國王島」去世。
  • 末代皇帝溥儀,到底敗了多少清廷珍寶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合作平臺)文章轉載自:歷史D學堂1950年8月1日,蘇聯向中國移交了263名偽滿洲國「戰犯」,其中編號為981的宣統帝溥儀格外引人注目。辛亥革命後,這位前清廢帝沉迷享樂,自挖牆角,盜賣文物,終成罪人。梳理溥儀敗家的幕後真相,既能防微杜漸,又能警示後人。溥儀本身就是鑑賞高手,他轉移出宮的文物自然不是等閒之輩。
  • 老照片:末代皇帝溥儀全家照,祖父乃軍機處掌權者,其父乃攝政王
    皇帝乃一人獨大,他的親戚被稱之為皇親國戚,那麼末代皇帝溥儀,他的親戚們都長什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圖為監國攝政王載灃全家福】載灃左右分別是是長女韞媖和溥儀,其他人是溥儀的弟弟妹妹們。【圖為缺少溥儀的全家福】圖中醇親王載灃坐在中間,其他人是溥儀的弟弟妹妹,這張照片裡面並沒有溥儀。
  • 對溥儀最忠心的老師,清朝滅亡後,回國買島定居,插上大清旗
    1959年,剛被特赦的溥儀來到派出所辦戶口登記,這時一位警員問到他的文憑時,他也不知道怎麼說,於是就說自己的老師有陳寶琛、袁勵準和莊士敦等等。還別說,溥儀作為末代皇帝,有很多老師,在這些老師當中,莊士敦算是溥儀的一位十分特殊的老師了。莊士敦到底有多特殊呢?
  • 溥儀的洋師傅莊士敦:回國買小島,插龍旗每天跪拜向溥儀表忠心!
    末代皇帝溥儀在紫禁城的時光是非常無聊的,因此當時年紀尚小的溥儀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甚至想和別的孩子一樣到紫禁城外去看一看,但是這卻引起了滿清遺老的恐懼,因為當時民國政府給予的優待條件中,前提要求就是溥儀不許離開紫禁城,否則皇帝沒了,一切優待條件也就沒了,再加上民國一些官員不把小朝廷放在眼裡
  • 新派人物胡適和末代皇帝溥儀,看似水火不容,卻有一段有趣的情緣
    題/新派人物胡適和末代皇帝溥儀,看似水火不容,卻有一段有趣的情緣文/土老帽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原創聲明/不易君子為文史地理愛好者原創投稿徵文平臺,文章原創性均通過作者保證與原創工具檢測,若您發現作者文章有抄襲、洗稿等嫌疑,請將線索發送至後臺,我們會嚴肅處理!
  • 芭蕾舞劇《末代皇帝》用上蒙太奇手法
    遼寧芭蕾舞團《末代皇帝》、《二泉映月》等劇目要來北京演出的消息在芭蕾圈引起轟動,這兩部舞劇如何通過現代民族手法,通過芭蕾這種「舶來」的藝術形式講述溥儀、阿炳的故事也引起大家的興趣。日前,遼寧芭蕾舞團團長王訓益在北京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對這兩部「特殊芭蕾」的精彩看點逐一解密。
  • 現代芭蕾舞劇《末代皇帝》 用腳尖展現溥儀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跳芭蕾,是不是很穿越?5月12日,由遼寧芭蕾舞團打造的中國現代芭蕾舞劇《末代皇帝》「駕到」青島大劇院。三歲黃袍加身,殘缺的童年、扭曲的親情、虛偽的愛情、屈辱的尊嚴,沒落皇帝溥儀的一生 ,幾多悲歡離合 ,幾多榮辱愛恨,觀眾可以跟著演員的腳尖,穿梭於「宮廷立柱」中,了解這位末代皇帝的如夢人生。
  • 清朝滅亡後,末代皇帝溥儀的女人都去哪了?
    五、被拘禁比如隋朝建立後,後周的妃子全部被集中到一個寺廟中,圈養起來,一直到死。這樣的生活雖衣食無憂,但是卻令人絕望。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滅亡後,末代皇帝溥儀的嬪妃們又去了哪裡呢?2006年,婉容的弟弟在溥儀墓地旁邊,給婉容修建了一座衣冠冢。這位末代皇后在死去了60年後,終於與自己的丈夫合葬。淑妃文繡文繡是蒙古族人,家庭環境比較好,從小也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1922年,14歲的文繡被選入宮中,成為溥儀的皇妃。
  • 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導演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個義大利人?
    導讀:歡迎來到美麗的老鴨子,今天主要講的是經典電影《末代皇帝》,導演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個義大利人?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溥儀是戰犯,是賣國賊。然而正史總是冰冷的,它喜歡把一個人的功過鐵板釘釘,從客觀上去評判一個人的好壞。如果推薦一部電影來講述溥儀的心聲,我想那就是《末代皇帝》了。
  • 溥儀文化程度如何?戶口本登記初中水平,其實做個大學教授綽綽有餘
    1959年,當溥儀被特赦回到北京之後,沒有住處的他住在了胞妹金韞馨的家中。在金韞馨家中沒住多久,溥儀就在胞妹夫的陪同下來到了當時北京西城公安分局廠橋派出所申請辦理戶口。在溥儀的戶口本的文化程度這一欄上,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填寫的「初中」文化,那麼溥儀的文化程度究竟有多高?
  • 《末代皇帝》:3歲稱帝40歲入獄,被命運囚禁一生,卻慶幸下場好
    該片以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和莊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為藍本改編,由中、意、英等國合拍,總投資超過2500萬美元。那個年代,美國人年均收入大約為12萬美元。2500萬美元的投資,無疑是大手筆!《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從皇帝到平民顛沛流離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它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被允許在故宮拍攝的故事片。
  • 溥儀14歲起了個英文名,歷史書故意不記載,溥儀後人也不敢提
    1919年,已經遜位多年的溥儀,迎來了一位新的「帝師」,這個人由李鴻章兒子推薦、清朝遺老親自去英國使館交涉而聘請、融貫中西文化的英國人莊士敦。這一年溥儀14歲,莊士敦已經45歲了,年少的溥儀對這位洋先生充滿了好奇和敬畏,甚至有點兒害怕,畢竟1840年之後,不僅圓明園毀於英國人和法國人之手,甚至逼著慈禧裹挾著光緒帝西逃也有英國人的身影。不過,見到莊士敦後,這個東方的末代皇帝,竟然被一個西方老頭子折服了。
  • 末代皇帝溥儀有一才能,在皇帝中排名第一,可惜封建社會不接受
    要說近代哪個人物,生活最波折,想必大家都會毫不猶豫的說是溥儀,作為一個末代皇帝,他的經歷可以說不是起起落落了,大起大落這個詞,應該更適合他,雖然他是亡國之君,但是很幸運的是,他晚年的生活,還是很不錯的,不過溥儀,有一個特殊的技能點,歷代皇帝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