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見到的一件事是:媽媽上班了,寶寶的睡眠變得糟糕了,尤其是夜間,可能從原來的醒一次兩次變成五六次。
大家經常把這歸結為分離焦慮,白天見不到媽媽夜裡就瘋狂的找媽媽。這也引起了很多產假即將結束的媽媽的焦慮,怎麼能避免這個情況呢?今天就開篇聊聊這個問題。
全部都是分離焦慮影響的嗎?
我發現「分離焦慮」是口大鍋,很多睡眠變差的情況常常由「分離焦慮」這口大鍋來背,媽媽上班這件事更是如此,真的是這樣嗎?
媽媽上班後,分離焦慮的確對寶寶的睡眠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個影響不是全部。下面這些原因對寶寶的睡眠影響更大。
作息混亂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媽媽們在家時,基本都會去學習一些寶寶的睡眠知識幫助寶寶養成睡眠規律。相處了幾個月,媽媽對寶寶的睡眠規律和其他生活習慣有了充分的了解。
當白天換了撫養人後,通常是老人或者阿姨,她們可能開始並不了解寶寶的睡眠規律。或者比較篤信「寶寶困了就會睡」,所以通常會在寶寶很疲憊時才哄睡。
寶寶前三個月是有非常明顯的睡眠信號的,然而到了第四個月,也是很多媽媽產假結束的日子,睡眠信號不那麼明顯了。如果我們繼續等著睡眠信號,等來的就是哭鬧,這是過度疲勞的信號。
當白天換了撫養人之後,如果沒有按照清醒時間哄睡,一直等寶寶的睡眠信號,就會造成過度疲勞的入睡。這種情況下,清醒時間被人為拉長了,白天的整體睡眠時間會減少。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過度疲勞入睡,導致白天小睡短,接不上覺,也會導致白天整體睡眠量減少。
老人或者阿姨白天可能給孩子穿蓋過多,導致孩子白天入睡困難,或者睡得短。這也是我在諮詢中常見的一個情況。我見過一個寶寶午睡時在24度左右的溫度下被蓋了一條厚厚的毯子,結果睡了20多分鐘就醒來了。
另外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就是接覺。媽媽為了讓寶寶睡夠,在寶寶睡半個小時就醒來時,普遍都會給孩子接覺。而老人或者阿姨如果覺得寶寶醒了就算了,通常不會給寶寶接覺,就會導致寶寶白天睡得少。
這些所有的因素都會導致寶寶白天睡得少。白天睡得少造成的後果就是過度疲勞,過度疲勞會導致寶寶夜醒增多,尤其是前半夜。
不會自主入睡的寶寶,媽媽通常都會選擇餵奶或者抱哄,這樣就像給寶寶上了鬧錶一樣,把這個夜醒固化下來,形成了習慣。
晚上入睡太晚
一般說來,1歲以內的寶寶,我都是建議在8點之前入睡的,最好是在7點半之前。這個要求在媽媽產假期間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而上班之後就有點難了,尤其是大城市。
很多媽媽下班到家都至少6點半了,如果要加班就更晚了。很多寶寶睡前是喝母乳的,如果等著媽媽到家餵奶哄睡的話,自然就比之前媽媽在家時睡得晚。
很多媽媽也希望下班後,不只是給孩子洗澡餵奶哄睡,更希望能陪孩子玩一會。這樣晚上入睡時間就會被人為推遲了。
也有些家庭,媽媽下班並不晚,6點之前就可以到家,但是睡前忙的事情比較多,不知不覺就把寶寶的入睡時間推遲了。
如果寶寶的晚上入睡時間被推遲,其實是會造成過度疲勞而引起夜醒的。而夜醒又通過餵奶或者抱哄固化下來形成習慣。
分離焦慮
我觀察到的是媽媽上班後的分離焦慮很多時候是發生在媽媽身上,而寶寶能感受到媽媽的分離焦慮從而也產生了分離焦慮。
曾經有過一位找我諮詢的媽媽,寶寶的睡眠在引導之後變得很好了,但是她上班前寶寶的睡眠變差了,在找我聊了聊之後她發現寶寶的睡眠就恢復了。
之後她和我說:其實是因為她非常焦慮這場即將要來的分離,導致孩子睡不好。當她和我聊了之後,心裡的焦慮被驅散了,孩子的睡眠自然就恢復了。
很多人覺得,孩子是怎麼感受的到呢?其實我們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在傳遞著我們的內心感受。孩子是和我們最親近的人,是最能感受的到的。
我有時候心裡想事情時,可能皺了皺眉頭,我旁邊的老二就會問我:媽媽你怎麼不高興啊?
更多時候,媽媽的內心對於白天不能陪伴寶寶這件事是有愧疚的,這種愧疚會支配我們處理寶寶夜醒的方式。
如果寶寶可能是因為白天過度疲勞或者其他原因醒來了,我們第一個想法會是覺得寶寶想念媽媽,這就激發了我們愧疚的感覺,這種愧疚的感覺會讓我們去抱她,去給她餵奶。
或者我們內心感覺陪伴變少了,就把寶寶的夜醒當成了一種陪伴。所以會盡最大幅度的去親近她,餵奶,抱著她。
談了這麼多,可能大家對上班後寶寶的睡眠充滿了擔憂對不對?別擔心,只要我們處理得當,問題就不是太大。下面我就來說說如何做。
如何做才能順利過度
提前讓新的撫養人介入
很多家庭在媽媽上班前一周才找到一位育兒嫂,這樣的過度太快了,對寶寶睡眠和其他方面的挑戰都是非常大的。
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前一個月就讓新的撫養人介入,如果做不到,至少也要提前兩周。讓撫養人提前了解寶寶的作息和生活規律,順帶學習一下睡眠知識,更能順利過度。
在哄睡這件事上,開始幾天媽媽可以哄睡,讓新的撫養人在旁邊來觀摩學習,接下來幾天新的撫養人哄睡,媽媽在旁邊看著。最後幾天媽媽完全退出。
媽媽也可以嘗試在這段時間裡離家半天或者一段時間,讓寶寶適應媽媽不在家的時間。媽媽也需要適應寶寶白天不在身邊的生活。
對於母乳餵養上班後需要背奶的媽媽來說,最好在寶寶2個月左右白天就嘗試一次瓶餵母乳,讓寶寶適應瓶喂。這樣就不會因為吃奶的問題打亂白天的作息。
最最重要的是,在過度期,媽媽和新的撫養人要多交流,建立對彼此的信任和信心。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新的撫養人都是希望能把寶寶帶好,養成好的規律的。
高質量的陪伴
大多數人對高質量的陪伴是有誤解的,以為高質量的陪伴就是要陪著孩子玩。本來媽媽下班已經比較晚了,還要陪著孩子玩,就會造成晚上入睡太晚。
其實高質量的陪伴不在於做什麼,而在於媽媽陪伴時候的狀態。只要媽媽陪伴時的狀態是全身心投入的,在那個當下,這個陪伴對孩子和媽媽來說就都是非常美好和幸福的。
給孩子洗澡,做按摩,講故事,這些睡前程序都是陪伴,而不僅僅是程序。只要我們在這段時間裡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放下那些煩惱的事,放下手機,就能讓孩子身心都放鬆下來。
我們大可不必糾結陪伴時間的長短,沒有陪孩子玩是多麼內疚。陪伴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任何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都是陪伴。
接受分離
孩子本來就不會一輩子和我們黏在一起,未來的日子裡,他們要一步一步遠離我們,直至獨立。我們也需要一點一點放開我們的手。
現代社會的狀態讓我們不得不走出家門,無法全職陪伴。但是這恰好也給了我們一些機會去換個狀態。
24小時的陪伴是基本做不到全程高質量陪伴的,除非我們是活菩薩。我做全職媽媽的經驗是,24小時的陪伴會讓我們非常疲憊,反而會滋生出很多情緒來,反而影響親子關係。
這個疫情假期,大多數家庭的雞飛狗跳(包括我家)就是個很好的例證。距離產生美。24小時的陪伴對孩子未必是好的。
只要我們能在我們可以掌控的自由時間多陪陪孩子,用心陪伴,其實是完全可以的。
關於上班後孩子的情況,你有什麼擔心的,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