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理論之社會學習理論

2021-03-02 社工考研人

社會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於1977年提出的。它著眼於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重視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認為是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按照班杜拉的觀點,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量對人類行為的制約作用。他們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對動物進行實驗,並以此來建構他們的理論體系,這對於研究生活於社會之中的人的行為來說,似乎不具有科學的說服力。由於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張要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而不是在實驗室裡研究人的行為。

所謂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探討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按照班杜拉的觀點,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量對人類行為的制約作用。他們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對動物進行實驗,並以此來建構他們的理論體系,這對於研究生活於社會之中的人的行為來說,似乎不具有科學的說服力。由於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張要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而不是在實驗室裡研究人的行為。

班杜拉指出,行為主義的刺激一反應理論無法解釋人類的觀察學習現象。因為刺激一反應理論不能解釋為什麼個體會表現出新的行為,以及為什麼個體在觀察榜樣行為後,這種己獲得的行為可能在數天、數周甚至數月之後才出現等現象。所以,如果社會學習完全是建立在獎勵和懲罰之結果的基礎上的話,那麼大多數人都無法在社會化過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班杜拉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並在科學的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了他的社會學習理論。

好看就點讚加關注!歡迎加入22社工考研qq群1035716067

相關焦點

  • 理論-流浪兒童的社會工作與社會救助:超越與融合
    ⑨將流浪兒童收容管理,放置在專門的機構進行心理和行為改造的矯正模式,曾一度被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所青睞,其實質為行政性控制。因對流浪兒童人格尊嚴與受保護權利的重視,康復模式實現了對矯正模式的超越,但其鮮明的「問題」視角、人格病態理論導向和被救助者的主體性缺失也是被詬病的。近年來,人本模式和社區發展模式被推崇,其共性即為發展的理念,社會工作的價值與倫理凸顯。
  • 班杜拉之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教招考試中作為一個常考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來考,但因考試頻率較高,需要大家重點來看。(1)需要大家能夠知道班杜拉本人反對極端行為主義,在其理論中吸收了認知主義的觀點,因此其理論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主義」,同時在考試中作為選項也出現過班杜拉的理論拼湊痕跡的說法,此類描述需要大家能夠理解性掌握;(2)需要大家重點掌握的就是班杜拉的觀察學習,也叫替代性學習,需要理解其內涵——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行為後果,獲得自己的行為方式,考試中常以例子型單選題為主。
  • 學會學習理論-社會認知理論
    在以往的考試考題中發現,行為學習理論這一章節的知識點考察較為細緻而嚴謹,所以在學習每一種理論時要有深入了解和備考。下面就以常考點班杜拉認識理論中的較難的知識點做一個解刨。一、社會認知理論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學得社有為,這些觀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行號表徵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來幫助他們仿行為班杜拉的返一理論接受了行為主義理論家們的大多數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線索對行為和內在心理過程的作用,強調思想對行為和行為對思想的作用。他的觀點在行為派和認知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並對認知一行為治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理論分享2 | 社會學習理論(上)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眾多學習理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該理論著重解釋了社會情境下的學習是如何發生的。這一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個體會通過觀察他人的行動而習得新事物,即替代性學習。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與早期的學習理論有著顯著的不同。早期的學習理論是基於行為主義視角的,認為學習的發生源於強化和懲罰。
  • 理論分享2 | 社會學習理論(下)
    根據我們的觀察,組織管理研究者主要基於社會學習理論考察個體通過模仿示範者行為而習得新行為的現象、內在過程和邊界條件。根據上述歸納的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觀點,我們將其在組織管理研究領域的應用分為以下三類:1.基於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1和2,考察組織情境下的社會學習現象。
  • 共學營第三期丨系統理論與生態系統理論
    秉持「從做中學,從學中做」的理念,以「行動的反思」(共學營)之形式架起「實踐的感受力」與「社會學的想像力」的橋梁,進而增強「改變現實的行動力」。當前,站點內共學營由兩名MSW研究生(實習生)分享社會工作相關理論,兩名「老雙百」結合實務工作予以提問反饋,在討論共學的過程中,用理論照明實踐之路,用實踐點燃理論之光。第一,回應個案工作。
  • 徐選國、劉瑩、王豔紅: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的理論框架、實務模式與本土取向
    徐選國,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應用社會學研究所青年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工作理論、社區社會學、基層社會治理;劉瑩,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社區治理、社區社會工作;王豔紅,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上海新途社區健康促進社副總幹事,主要研究社區健康促進與社會工作。
  • 理論學堂|差異交往理論與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
    從我國目前的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服務領域來看,已有的服務內容包含不良行為未成年人教育矯治服務、違法未成年人訓誡教育服務、涉罪未成年人社會調查服務、涉罪未成年人幫教服務等等。在上述這些服務當中,未成年人不良或違法犯罪行為的原因分析與行為幹預,是社會工作者關注並採取行動的重點。
  •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教育基礎知識是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的內容,教育心理學有是教育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對於教育心理學來說研究的核心在於學習過程,故我們教育心理學中涉及到學習過程的學習基本理論和學習心理也是考生在進行備考時需要重點掌握的部分。
  • 第三章 學習及其學習理論-學習的社會建構理論
    第三章  學習及其學習理論-學習的社會建構理論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上)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上)考情分析: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考查形式以客觀為主,例如單選、多選、判斷等。部分地區考查過材料分析題。考查難度為中等難度,多以理解性的題目呈現。考查學員對相關實驗尤其是實驗結果的理解。本篇採用上下兩篇的形式來講解,既涉及課本常考查的知識點,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儘量通過生活事例幫助大家深入理解這一知識點。
  • 論述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四、 答題及採分點(一)  班杜拉個人簡介:班杜拉是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代表人物,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基於賞罰控制實驗提出觀察學習理論。(二)  基本思想1.    觀察學習: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行為的後果而間接的產生學習,稱為觀察學習(替代學習),這個過程受到注意、保持、動作在現和動機四個子過程的影響。2.
  • 經典閱讀 | 社會需要社會學家和社會學理論
    隨著研究手段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研究就不再是用理論進行進行解釋,而是用研究技術,如軟體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社會問題或社會現象。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家思考的是如何抓數據和分析數據,讓人不由得感覺社會學理論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尤其是那些抽象的古典社會學理論更是喪失了學習意義。那麼社會學理論在今天還有沒有用呢?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一、社會認知理論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學得社會行為,這些觀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號表徵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來幫助他們模仿行為。班杜拉的這一理論接受了行為主義理論家們的大多數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線索對行為、對內在心理過程的作用,強調思想對行為和行為對思想的作用。他的觀點在行為派和認知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並對認知--行為治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周海欣:系統理論在學校社會工作中的運用
    根據系統理論的觀點,系統出現問題不僅僅是個體本身出現了問題,其所處的環境也對個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解決學生的問題就需要協調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方面,而協調這一系統正是學校社會工作的優勢所在[1]。一、系統理論及學校社會工作的概述系統理論在社會工作的運用中,主要被區分為一般系統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兩種形式。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快記!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教招考試中知識點雖然不算多,考題也不算太難,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把知識點理解透徹。
  • 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之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在整個教育心理學中,作為首要重點的內容就是一般學習理論的掌握。學習理論是探究人類學習本質及其形成機制的心理學理論,重點研究的是學習的性質、過程、動機、方法等相關內容。而一般學習理論主要分為四大流派,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各類招聘考試中,一般情況下主要是將行為主義作為重點的考察內容。
  • 學習理論之四大理論流派的關係
    學習理論是對學習的實質及其形成機制、條件和規律的系統闡述,其根本目的是要為人們提供對學習的基本理解,從而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奠定基礎。從學習理論發展的歷史來看,在20世紀上半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佔據主導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後,認知主義的觀點逐漸取代了行為主義;而到了20世紀末,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了新的方向。
  • 學習理論之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學習理論這部分包括四大模塊,分別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這部分的比較重要,從往年的試題中可以看出來其考察佔比可達卷面的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二十之間,其中考察題型包括單選、辨析和簡答題。在學習理論這部分知識主要靠的理解,知識相對來說比較難,但是考察形式會比較簡單,尤其是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當中。
  • 學習理論之發展—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關乎到整個人,任何正常的學習活動都應該是主動的。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尊重並且重視學習者的意願、情感、自我需要和價值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人的潛能、個性與創造性的發展,把自我實現、自我選擇和健康人格作為目標的學習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