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論這部分包括四大模塊,分別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這部分的比較重要,從往年的試題中可以看出來其考察佔比可達卷面的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二十之間,其中考察題型包括單選、辨析和簡答題。在學習理論這部分知識主要靠的理解,知識相對來說比較難,但是考察形式會比較簡單,尤其是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當中。
第一部分是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行為主義的理論都是有相應的實驗,而在這部分主要有四個人的理論,分別為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納和班杜拉,其中巴普洛夫雖然提出來的理論屬於行為主義,但是他自身從未聲明自己是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班杜拉的理論屬於認知-行為主義的理論,他不滿於行為主義的偏激和極端,因此在行為主義的基礎上吸取認知主義的觀點,形成了認知-行為主義。桑代克和斯金納則都為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且其實驗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行為主義理論中的第一個重要的理論是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巴普洛夫利用狗做實驗,首先對於人物和理論的對應是一個單選題的考點,其次,他的實驗可以分為三步:
第一步:無條件刺激物(食物)——無條件反應(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鈴聲) ——引起注意(無唾液分泌)
第二步:中性刺激(鈴聲) +無條件刺激物(食物) —— 無條件反應(唾液分泌)
第三步:條件刺激(鈴聲)——條件反應(唾液分泌)
首先反射的定義作為單選題備考,其次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巴普洛夫將條件反射作用物又進一步的分為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第一信號系統是指物理性的條件刺激,第二信號系統是指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這部分主要考察的是例子反選題,當然有時候也會考察名稱。這部分需要理解並做以區分。
從這一實驗中巴普洛夫提出了相應的基本規律,一是獲得與消退,獲得即條件反射簡歷的過程,消退則指的是條件反射形成後,如果沒有條件刺激重複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物相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變得越來越弱,並最終消失的過程。這部分主要考察規律的名稱以及意思,為單選題備考。二是泛化和分化,泛化是分不清,分化是分得清及精確化過程,這部分主要考察例子反選題,也可能會考察到名稱,需要讓學生將其區分清楚。
以上介紹了學習理論之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