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的知識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一般為例子反選的形式。
在學習教育心理學各大流派關於學習所提出的理論之前,建議同學們先弄清各個學者所做的實驗過程,這有助於大家對其理論的理解。
巴甫洛夫的實驗過程如表1所示。我們都知道動物(包括人)在吃到東西的時候都會分泌唾液,這屬於先天的反射,也叫做無條件反射;而狗在聽到鈴聲時只會引起它的注意,不會分泌唾液;但是,如果每次在給狗搖鈴之後又給它呈現食物,通過這樣的反覆結合,狗知道鈴聲之後就會有食物,所以在聽到鈴聲的時候就會分泌唾液,這時候就建立(獲得)了條件反射,後人稱之為「經典性條件作用」。
1.引起條件反射的刺激(這裡要能夠區分兩種信號系統)
第一信號系統:引起條件反射的物理性條件刺激。如狗聽到鈴聲分泌唾液、看到檸檬分泌唾液等。
第二信號系統:引起條件反射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如聽到人們談論檸檬就分泌唾液、談虎色變、看到紅燈知道停下來(紅綠燈是一種語言符號,不是單純的物理刺激)。
在做題時需要先判斷是否為條件反射,再區分兩種信號系統,如嘗梅生津是屬於無條件反射。
2.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1)獲得與消退
獲得:是指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如表1所示。
消退:條件反射形成後,如果只給予個體條件刺激,而不伴隨無條件刺激的出現,那麼條件反射會逐漸消失。如每次給狗搖鈴而不給它吃東西,一段時間之後,狗聽到鈴聲就不會分泌唾液了。
(2)泛化與分化(考查的重點)
泛化:是指個體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射之後,那麼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會引起條件反射,即個體對於不同刺激分不清。如巴甫洛夫的狗聽到20dB的鈴聲分泌唾液,聽到30dB、40dB的鈴聲也分泌唾液,即狗對於相似的刺激分不清,產生了相同反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是一個典型的泛化例子。
分化: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個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其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應,即個體對於不同刺激分得清。如巴甫洛夫給狗呈現20dB的鈴聲時給予食物,而在30 dB和40dB鈴聲出現的時候不給予狗食物,那麼狗就只會對20dB的鈴聲有唾液反應,也就是它能夠分辨不同刺激做出不同反應;又如學生能夠區分相似字「請」、「情」、「清」等字,也屬於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