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2020-12-13 中公教師網

作為教師招聘的必考考點,學習理論這一章節可以按照人物、實驗、理論名稱、學習規律和教育啟示的脈絡進行歸納總結。那麼如何做到清晰明了呢?在此以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為例幫您進行梳理。

一、把握人物

斯金納,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行為學家,他所提出的理論屬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二、了解實驗

斯金納的實驗為小白鼠迷箱實驗,用到的工具名為斯金納箱,該箱設有石槽以及啟動石槽開關的槓桿。實驗中,先將小白鼠放進斯金納箱中,小白鼠在箱內活蹦亂跳,不小心觸動了槓桿開關,隨後有食丸通過石槽進入了箱內,小白鼠吃到了食物,之後通過反覆的實驗發現,小白鼠一進入斯金納箱中,就會去觸動槓桿,獲取食物。

三、掌握理論名稱

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即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研究的對象,是由已有刺激引發的有機體被動的反應。而操作性行為是有機體自發的行為由於受到結果的強化而成為特定情境中隨意的或有目的的操作。

從實驗當中可以看出,小白鼠是先做出行為之後,才獲得了食物,因此,是先有行為,後有刺激,這是操作性行為,因此,斯金納的理論名稱為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四、推理學習規律

1. 強化

實驗中食丸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強化,是增加小白鼠觸動槓桿行為的刺激物。因此,強化的結果就是增加行為發生的概率。至於強化的途徑,分為兩種:給予愉快刺激和擺脫厭惡刺激,前者為正強化,後者為負強化。關於此,只需要識記「正」就是「+」號,就是給的意思,「負」就是「—」號,是不給的意思,那至於給什麼刺激和不給什麼刺激,運用推理即可。比如給什麼刺激,你的行為概率會增加,答案當然是喜歡的刺激,即愉快刺激。

關於正強化,斯金納還提出了普雷馬克原理(祖母原理)。該原理是指用重要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物。重要活動即自身所喜歡的活動,相反低頻活動即不喜歡的活動。只有當你完成了低頻活動之後,才能得到重要活動,比如「你只有完成了今天的作業,才能出去玩」,整個過程體現了正強化的作用,即給予愉快刺激,增加行為發生的概率。

關於負強化,斯金納提出了逃避和迴避條件作用。逃避條件作用是指,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後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迴避條件作用是指,當預示厭惡刺激即將出現的刺激信號呈現時,有機體也可以自發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刺激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逃避和迴避條件作用的共同之處在於作用的對象和結果,都是面對厭惡刺激,都是躲避厭惡刺激,都是行為概率增加,都屬於負強化的範疇,不同之處在於厭惡刺激出現與否,已經出現了為逃避,尚未出現為迴避。

2. 懲罰

與強化不同,懲罰的結果是行為概率減少。至於懲罰的途徑,依然分為兩種:正懲罰和負懲罰。「正」依舊是給予的意思,「負」依舊是不給的意思,推理可得,給予厭惡刺激是正懲罰,不給愉快刺激是負懲罰。

因此,在做此類題目時,分兩步走,第一步,確定題幹所涉及的行為是良好行為還是不良行為。若是良好行為,則選強化,反之若是不良行為,則選懲罰。第二步,確定題幹中給沒給外在刺激。若給了,則是「正」,反之若沒給,則為「負」。

3. 消退

與懲罰相同之處在於,行為結果都是概率減少,不同之處就在於途徑,消退的途徑就是不理睬,不作為。

4. 程序教學

在強化學習理論的基礎之上,斯金納提出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即程序教學。程序教學是一種個別化教學,強調學生的自學。自學的過程為:第一,將學習內容分為小步子;第二,這些小步子是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排列的;第三,在每一步完成之後,要進行評價、反饋和強化。

因此,總結程序教學的特點有以下幾點:個別化教學、自定步調、小步子原則、循序漸進和強化。若題幹中出現上述特徵,首選程序教學。

相關推薦:教招備考之教育心理學-認知風格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招教備考」,查看教師招聘備考資料

回復「教招面試」,查看說課稿|教案模板範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這些考點你都理解了嗎?
    「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這些考點你都理解了嗎?2.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1)強化強化是採用適當的強化物而使機體反應頻率、強度和速度增加的過程。強化可以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在環境中呈現引起滿意結果的刺激,使得行為頻率增加。負強化是指移除環境中的厭惡刺激,使得行為頻率增加。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教師網發布:《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2.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1)強化   強化是採用適當的強化物而使機體反應頻率、強度和速度增加的過程。強化可以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   正強化是在環境中呈現引起滿意結果的刺激,使得行為頻率增加。   負強化是指移除環境中的厭惡刺激,使得行為頻率增加。
  • 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在教育理論筆試考察中,該知識點屬於教育心理學中的常考考點,因此需要大家重點備考。考察時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考察,一般都是給大家給出例子讓反選屬於哪一種規律。備考時,重點需要去區分每一個規律,看他們的不同點在哪裡。偶爾也會出現案例分析題,讓你結合強化理論去分析該老師的行為。該知識點雖然屬於常考考點,但是只要能夠理解,相信大家都能夠掌握該知識點。
  • 學習理論之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學習理論這部分包括四大模塊,分別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這部分的比較重要,從往年的試題中可以看出來其考察佔比可達卷面的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二十之間,其中考察題型包括單選、辨析和簡答題。在學習理論這部分知識主要靠的理解,知識相對來說比較難,但是考察形式會比較簡單,尤其是在教師資格證的考試當中。
  • 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斯金納(B.F.Skinner.1904-1990),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的奠基者。他創製了研究動物學習活動的儀器――斯金納箱。1950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58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68年獲美國總統頒發的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獎。
  • 格思裡的接近條件作用學習理論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位優秀的心理學家格思裡和接近條件作用學習理論。學習的定律:接近條件作用① 格思裡認為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只有一種方式,其學習定律只有一條,即接近條件作用。② 接近條件作用:當某一反應發生時,那個正在起作用的刺激模式往往能夠在以後再次出現時引起這個反應。
  • 【教招知識點】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教育心理學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是重點也是難點,不僅需要同學記住理論流派和人物的對應,還要知道掌握每個人物的核心觀點,主要以客觀題,即例子反選題備考。下面帶大家學習行為主義中的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1.條件反射與無條件反射行為主義強調的是刺激和反應的聯結,所以,給你一個刺激,你能做出規律的反應就構成了反射。
  • 「學習理論」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經典性條件作用說一、巴甫洛夫的經典實驗如果在狗每次進食時發出鈴聲,一段時間後,狗只要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時作為中性刺激的鈴聲由於與無條件刺激聯結而成了條件刺激,由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條件反射。一個中性刺激(鈴聲)與一個無條件刺激(食物)相結合,使動物對中性刺激(鈴聲)作出反應,被後人稱之為「經典性條件作用」。
  •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主要以單選題的形式考查下面總結了巴甫洛夫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的常考點方便大家備考。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條件刺激和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指的是後天習得的反射,即學習。條件刺激,指的是引起條件反射的刺激。題幹中,你聞到炒菜的香味直流口水,表明菜香作為條件刺激引起了分泌口水的條件反射。選項A、C、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擇B項。
  • 經典性和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的對比
    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這一章節,我們學習了桑代克的試誤說、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以及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針對於巴甫洛夫和斯金納我們可以對比掌握。根據表格我們可以發現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中,是先有小白鼠的一個主動的行為,然後再給一個刺激物加以強化,充分發揮了小白鼠的主動性;而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中,是先給狗一個刺激物,然後才會有相應的行為發生,所以整個過程比較被動
  • 學習理論之巴甫洛夫的經典型條件作用理論
    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之一。巴甫洛夫通過研究狗的進食發現一系列規律和理論,他的條件反射學說對當代心理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實驗:巴甫洛夫發現給狗吃到食物,狗會流口水,這種天生的自然反應,不需要後天學習的,稱之為無條件作用反射,在這種反應中引起刺激的是食物,我們稱之為無條件刺激;後來,巴甫洛夫改進實驗裝置,同時,在給狗餵食之前增加刺激——搖鈴,過一段時間之後,只要搖鈴就會流口水,這是作為中性刺激的鈴聲由於無條件刺激聯結變成了條件刺激,搖鈴的鈴聲就是條件,狗聽到鈴聲流口水就是條件反射,這就是「經典性條件作用」
  • 心理學丨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是我們經常考察的知識,今天就此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解讀。斯金納在桑代克的餓貓實驗的基礎上改造了實驗工作,創建了斯金納箱作為實驗工具。A.條件反射B.逃避條件作用C.迴避條件作用D.頓悟2.【答案】B。解析:逃避條件作用是指逃避了厭惡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逃避條件作用是一種消極強化的條件作用類型,它揭示了有機體是如何學會擺脫痛苦的。如看見路上的垃圾後繞道走開,感覺屋內人聲嘈雜而暫時離開等。
  • 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無條件反射: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不需要學習。食物被稱為無條件刺激。3.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1)獲得與消退條件反射的獲得:指條件刺激(如鈴聲)反覆與無條件刺激(如食物)聯繫,使條件刺激獲得信號意義的過程,即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搖鈴+給予食物,多次重複,狗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條件反射的消退:條件反射形成後,如果條件刺激重複出現,而沒有無條件刺激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越來越弱,並最終消失。
  • 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解析——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解析——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對於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這個知識點是教育心理學裡面學習基本理論的相關知識,是屬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聯結主義學習理論)。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他對狗的進食進行了研究即狗進食搖鈴實驗,他的研究表明,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他認為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這種行為是不需要學習就會的,所以稱之為無條件反射,引起這種反應的刺激就是食物,稱為無條件刺激,狗分泌的唾液就稱為無條件反應。
  • 心理學丨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關於學習理論的考察是常見的考點,在考試過程中屬於常考考點
  • 教招備考——巴浦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在教育理論筆試考察中,該知識點屬於教育心理學中考頻較高的知識點,因此需要大家重點備考。考察時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考察,一般都是給大家給出例子讓反選屬於哪一規律,或者概念反選的形式來考查大家,備考時,需要大家去理解記憶。
  • 學習理論-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應答性行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經典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操作性行為則不與任何特定刺激相聯繫,是有機體自發作出的隨意反應,是操作性條件作用的研究對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2.強化理論(1)正強化和負強化----------行為頻率上升正強化: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
  • 教師公招高頻考點: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很多同學對於巴普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的有關知識不能有很好的了解,這樣就會造成在知識點上失去分數,今天針對巴普洛夫的有關知識點進行講解,對於這部分知識點在考試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材料行的單選題,所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
  • 心理學知識點:強化理論
    學習理論一直是教育心理學的常考考點,其中斯金納操作性條件作用論是其中很重要的內容,斯金納認為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所以這裡主要對強化理論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強化理論的概念,以及做相應的區分。一、基本概念1.強化強化分為兩種:正強化和負強化。
  • 考研教育綜合筆記——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實際教學中應適當運用
    沒有注意到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的作用。巴甫洛夫經典性條件說:經典性條件反射——一種刺激替代過程,即由一個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原先自然引起反應的無條件刺激。主要規律:①習得、強化、消退,②泛化,③分化,④高級條件作用,⑤兩個信號系統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