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理論之四大理論流派的關係

2020-12-11 中公教師網

學習理論是對學習的實質及其形成機制、條件和規律的系統闡述,其根本目的是要為人們提供對學習的基本理解,從而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奠定基礎。從學習理論發展的歷史來看,在20世紀上半葉,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佔據主導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後,認知主義的觀點逐漸取代了行為主義;而到了20世紀末,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了新的方向。這部分一直是我們在學習中存在困難的章節,接下來我們詳細來看一下各個理論流派所側重的研究內容及其關係。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對學習的解釋是強調可觀察行為的獲得,個體學到什麼、怎麼學習都是環境刺激決定的。當環境與個體行為的反應聯繫鞏固下來,相應的行為習慣就形成了,這就是學習,行為主義者將學習看作是刺激與反應聯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學到的主要是可以觀察、測量到的外顯反應,而該反應之所以成為習慣是因為後效強化所致;學到的個別反應經組合之後而成整體行為,這樣,學習的產生是外控的或外鑠的,是被動的,是積少成多的,也是漸進的。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對學習的這一基本看法雖然能有效地用來解釋行為的習得,卻不能很好地用來解釋知識的學習與健康人格的養成;同時,行為主義心理學家不太重視探討學習的內部心理機制也受到後來心理學家的批評。因此一些有見地的心理學家就開始嘗試用新的路徑來研究學習現象,並提出了不同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新的學習理論,其中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就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學習理論。

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在研究人類的複雜行為時,除了要關心個體可觀察到的行為反應外,更要關心刺激——反應的中間過程,即刺激怎樣引起反應和學習行為的內在機制。認知主義者主張將學習看作是個體對事物經認識、辨別、理解從而獲得新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個體所學到的是思維方式,即認知心理學家所講的認知結構。在學習情境中個體運用已有認知結構去認識、辨別和理解各個刺激之間的關係,增加自己的經驗,從而擴大或提升自己的認知結構。這樣,在認知主義人士看來,學習的產生是內發的、主動的和整體性的。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理論吸收和綜合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但又從一個不同的視角即情感的視角來看待學習。以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關注教學中整體的人的重要性,關注動機、情感、安全、友好和支持性學習環境的創造,相信只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機會和支持,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合作而不是競爭受到鼓勵,每一個聲音都值得學習傾聽和尊重,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構成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特點。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本能和潛能,認為人性本善,有不斷發展、增長和自我實現的趨向,在良好的後天環境中會自然成長,實現「自我」。他們強調人具有主動性和選擇性,具有創造性和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因此,應尊重人的價值、需要與尊嚴,相信人可以自已教育自己,並應創造良好條件促進人的潛能的實現。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是以客觀主義的傳統知識論為基礎,而建構主義則試圖超越客觀主義知識觀和主觀主義知識觀的二元對立,強調知識學習的內在生成和主動建構活動,走出了學習理論的新路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後,在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之間尋找「第三條道路」的理論。它試圖實現知識的「客觀性與主觀性」的統一、「外部輸人與內部生成」的統一、「個體知識學習與社會知識學習」的統一。

建構主義繼承與發展了以布魯納和奧蘇貝爾等人為代表的傳統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精髓,重視學生已有知識背景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建構,主張用同化思想來解釋學習的內在心理機制等等;建構主義者還吸收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一些精髓思想。重新重視以斯金納學習理論中非常強調的直接經驗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直接經驗在學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重新又被學人所看重,並普遍強調真實情境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意義學習的思想也被建構主義者所提倡。由此可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絕不是「橫空出世」,而是有深厚的思想淵源。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著重研究的是人類最本質的認知表現方式即行為變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研究的是人類深入的認知過程即思維方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則是對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它主要強調了人類的自我積極建構的能力;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情感認知因素的重要意義,為自主學習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論上的基礎。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四大理論流派的關係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四大理論流派的關係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習理論不同流派思想集錦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習理論不同流派思想集錦 2020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表已發布,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
  • 典型課程理論流派
    一、考查形式典型課程理論流派為教育學課程章節課程理論模塊的高頻考點之一。主要是客觀題的考察,其形式為理論流派名稱+代表人物+觀點+特點的對應。因此,在備考時我們需要梳理高頻的人物代表,梳理總結觀點。二、考點指導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主要涉及以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後現代課程理論。本次主要呈現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和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認知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四大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啟示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建立起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桑代克認為學習建立的過程是通過嘗試錯誤建立的,巴甫洛夫認為學習建立的過程是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斯金納認為學習的建立需要強化的作用,班杜拉認為學習是觀察學習的結果。其中,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成為對程序教學的最大貢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主要是訓練者以及管理者。
  • 心理學的理論流派之爭
    心理學及教育心理學部分,百年來存在著各家各派的理論爭辯,對心理學的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和批判的繼承。本文將對心理學主要理論流派進行梳理,幫助各位考生完善知識結構。馮特在1879年,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由此標誌著心理學的誕生,在心理學獨立初期,馮特、鐵欽納等人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人的思想內部,即研究「意識」,同時主張採用內省法。
  • 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流派
    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流派 2018年08月03日 16: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盧凌宇 胡怡 字號 內容摘要: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主要是由美國學者貢獻的
  • 課程理論流派的區分
    在教師招聘考試與教師資格考試中,課程理論流派這一部分內容是常常會讓學員陷入恐慌與迷茫,那麼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各個課程理論流派的具體內容。課程理論流派主要分為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學習者中心課程理論、社會中心課程理論和後現代課程理論四個部分。1.學科課程理論流派中主要包括三個流派:結構主義課程理論、要素主義課程理論以及永恆主義課程理論。
  • 課程理論流派
    課程理論這部分的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裡面考試頻率不是特別高,但是對於這部分的內容,大家在整體上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識記背誦,並不是很深刻的理解,因為這部分的知識需要我們把教育學整個知識體系進行理解才能進行把握的,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課程理論流派的相關知識點吧。
  • 教師招聘各學習理論流派的主要特點
    在教育心理學常考的學習理論流派有四個,分別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聯結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行為主義是出現相對較早的一個,常考的有桑代克的試誤說、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論、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四個。
  • 盧凌宇: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流派
    盧凌宇:二戰後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流派 2018年08月03日 06: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盧凌宇 胡怡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學前教育代表理論流派詳解
    一、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流派——「幼兒教育之父」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流派發源於德國,是因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的傳播、應用而形成,理論代表是福祿培爾及其支持者。(四)為了幫助幼兒開展自我活動,福祿培爾為兒童設計了一套由球體、立方體和圓柱體組成的活動玩具,稱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賜之物。(五)作業就是給幼兒設計的各種活動,作業活動是幼兒體力、智力和道德和諧發展的主要方法。作業是恩物的發展。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行為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課程理論流派重要考點
    課程理論流派在我們考試中考的頻率較高,難度略大,但是各位考生不用過於擔心,課程理論流派一般多考查客觀性選擇題,並且主要考查的是人物與觀點匹配,所以我們接下來將圍繞主要的課程理論流派人物及核心觀點展開此知識點。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建構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學習理論辯析
    教育心理學的學習中我們逃避不了的一個知識點就是:學習理論,理論也可以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實踐。學習理論共包含四大流派,分別是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而四大流派之間的區別,則常以單選題、多選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其中,最容易混淆的是認知主義與建構主義。
  • 教師招聘考試之課程理論流派
    在教師招聘考試過程中,課程理論流派往往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因為流派之多,觀點的複雜,考生相對來說對這一部分掌握較差。所以,今天老師就重點講解這部分知識。1.學科中心主義課程論學科中心主義課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魯納、施瓦布等。
  • 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
    課程理論及主要流派1.知識中心課程理論知識中心課程理論也被稱之為學科中心課程理論,以英國斯賓塞、德國赫爾巴特、美國布魯納為代表,這一理論主張學校課程應以學科的分類為基礎,以學科教學為核心,以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和相應的技能為目標。
  • 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
    課程理論流派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的頻率較低,但偶爾還是會考察單選或是判斷,由於課程的知識比較抽象,所以在進行教師招聘考試備考的時候,還是需要重視起來,首先會考察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其次會考察課程理論的定義;再次考察難度再高一些,會出一些例子讓你去判斷,通過抓住關鍵詞進行各個課程理論的區別。下面我們重點看一下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以及有關代表人物。1.
  • 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
    課程理論流派是教育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考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對於其觀點的內容往往會通過觀點反選、人物反選和多選題等形式來進行考查,需要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對課程理論流派加以理解和區分。(一)學科中心課程理論1.布魯納——結構主義課程理論(1)反對:進步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