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將新聞:南沙戰役時,力排眾議,勸說蔣介石,讓我軍通過了臺灣海峽的高魁元上將

2021-02-07 世界高氏武術聯盟





高魁元上將,字煜辰,1907年3月26日出生在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鄒塢街。祖上自乾隆59年從薛城區鄒塢鎮北安陽村遷到鄒塢街。祖父叫高繼俊,為清太學生。父親叫高慶恩。高慶恩生有三子三女:長子高魁元,次子高文元,三子高啟元;長女高玉慧,次女高玉琢,三女高玉昆。


高魁元上將,國軍高級將領,中國國民黨籍。山東正誼中學、黃埔軍校第4期工兵科、三軍參謀大學、"革命實踐研究院"圓山軍官訓練團第1期畢業,美國指揮參謀大學畢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高魁元將軍參與上海淞滬、崑崙關及湘西會戰等役。


1957年,任陸軍副總司令。

1961年,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

1965年,任陸軍總司令,

1967年,任參謀總長,並晉升陸軍一級上將,

1970年,任總統府參軍長。

1973年,任國防部部長。


1974年南沙戰役時,儘管海峽兩岸的軍隊幾乎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對峙之中。但在中華民族利益受到外敵威脅、神聖國土面臨侵犯等特殊時刻,時任臺國防部長的高魁元將軍,力排眾議,勸說蔣介石,讓我軍通過了臺灣海峽!!!


1987年,蔣經國決定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兩岸的堅冰開始悄然融化。棗莊市政協委員的三弟高啟元,幾經曲折終於聯繫上了臺灣的大哥高魁元將軍。


時間定格在1991年的四月,在臺灣的臺北桃園機場,76歲的高玉坤與82歲的姐姐高玉琢,和68歲的弟弟高啟元,終於見到了闊別42年之久的,年已84歲的大哥高魁元。高魁元將軍哽咽地說,四十多年了,咱們還能見面,實在是福分!


2008年5月,國民黨軍事將領,臺灣「行政院長」郝柏村來到臺兒莊,點名要見高魁元的三弟高啟元。

         高魁元將軍(中)、鄧玉琴(右)夫婦與三弟高啟元(左)

 

精彩文章,點擊閱讀:

傒公-高氏武聖人


(視頻)世界各地的高姓武者向大家拜年了!

偽武術最高的境界:意淫


2018年第五屆世界高姓武術大會舉辦地的申請條件


收錄《世界高姓武術人物誌》的世界高姓武者統計最終數目:249人。


《世界高氏武術聯盟》系列定製免費物品大展示


通知:《世界高姓武術人物誌》一書不接受外界人員捐款


2018世界高氏武術精英交流年會開幕式(在香港舉辦)


(香港)2018世界高氏武術精英交流年會慶功宴


以高氏武者命名的酒,面世了!此酒榮獲「世界第七屆武術節」金獎!


偽武術最高的境界:意淫


  圖為:《世界高氏武術聯盟》全套服裝


下方藍字《閱讀原文》可以閱讀這個平臺以前發布的所有文章!

軍功立高氏,高姓武為尊!

相關焦點

  • 民國歷史人物——高魁元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高魁元——國軍高級將領高魁元(1907—2012),字煜辰,山東省棗莊人,國軍高級將領,中國國民黨籍。
  • 金門戰役中指揮部隊的李良榮,被蔣介石召回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金門戰役的交戰雙方分別是解放軍第十兵團28軍的三個團以及國民黨李良榮的22兵團(後續胡璉的十二兵團增援)。聽到李良榮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陌生,李良榮是什麼人?他是如何在金門戰役中讓我軍吃了大虧?金門戰役後,李良榮的結局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國民黨22兵團司令李良榮的結局。
  • 我軍解放金門卻遭遇失敗,蔣介石流淚道:臺灣安全了
    49年10月27日,金門戰役勝利的消息傳到臺北,蔣介石流了淚。他太需要一次勝利了,他太知道金門戰役的意義了。他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臺灣安全了。」——《金門戰役檢討》 國防大學 劉亞洲上將金門戰役序曲1949年7月上旬,三野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率部進入福建,發起了福州戰役、漳廈戰役。8月,葉飛被任命為福建軍區司令員,負責後續的解放廈門、金門,清剿殘敵等工作。
  • 假如1949年金門戰役大勝,解放軍能乘勝解放臺灣島嗎?
    眾所周知,我軍自紅軍時期開始,戰鬥力一直都是相當強悍的,在大多數時間裡很少打敗仗,更別說是大規模戰役的慘敗,幾乎沒有。然而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面對手下敗將國軍,是吃過一次大虧的,同時此戰也遲滯了解放軍收復臺灣島的步伐,此戰便是金門戰役。
  • 我軍唯一一次全軍覆沒的戰役,上萬人犧牲千人被俘虜,讓人落淚
    國民黨軍隊已經撤回到臺灣金門馬祖。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主力已經被徹底摧毀,蔣介石不得不收拾自己的殘兵敗將,退回到臺灣,偏安一隅。而當時的美國,已經對國民黨當局十分的失望,並不表示支持。國民黨餘下的部隊大部分都分布在西南。臺灣已經成為一座空島。就在1949年7月,中國解放軍就進入了福建,先後發動了福州和廈門戰役,取得了全勝。
  • 有三位國軍將領到臺灣最得勢,胡宗南給老部下敬禮,他卻不敢承受
    國共兩黨在臺灣失利後,國軍中的一大批高級將領被蔣介石剝奪兵權,沉寂了下來,但也有少數人與彭孟輯、高魁元、陳大慶等曾經在大陸得勢的領導,展開了激烈的角逐。1949年,渡江戰役打響後,湯恩伯的命運發生了變化,上海戰役、福州戰役、廈門戰役一觸即發,甚至想要放棄金門島直接逃到臺灣,蔣介石讓胡璉接替湯恩伯指揮金門島保住政權。來臺灣後,他受恩師陳儀牽連再加上不斷潰敗,一蹶不振,任戰略顧問。
  • 從臺灣視角看金門戰役(組圖)
    金門戰役發生之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國民黨所踞之地只剩下中國西南、臺灣和西北部分地區,解放軍憑藉三大戰役以來的如虹氣勢,勢如破竹,無堅不摧;相反地,國民黨軍隊仍陷於蔣介石下野之後內部指揮混亂的局面,各部均是前線潰敗下來的殘部,建制不全,士氣低落。金門雖被國民黨視為防衛臺灣的重要據點,但畢竟距離大陸過近,如果布置主力,一旦被殲滅則國民黨則再無可戰之兵。
  • 蔣介石當年有三條退路,為何最終選擇了臺灣?退守臺灣優勢在哪
    1949年,隨著渡江戰役的失敗,蔣介石最終痛下決心,帶著他的人馬以及在人民身上搜刮出來的七百七十四箱黃金、二百多萬兩銀元,一溜煙地跑去了臺灣。這一走,便是一輩子,老蔣到今天還有家難回。 可是,有人不解,以當時蔣介石的勢力,他是必然要反攻大陸的,既如此,為何要選擇臺灣而不是就近一些的地方呢?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都是誰?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對蔣介石肯定不會陌生,多年內戰的發起者,但是也不能否認蔣介石在抗日戰爭時期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的貢獻,作為國民黨的領袖,蔣介石麾下猛將如雲,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第一位 幹將 陳誠
  • 蔣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將,4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內地,結局如何?
    歷史上更多的把五虎將歸結為劉備的五虎將,而事實上即便《三國志》也沒有五虎將的這種說法,五虎將的說法目前更多的證據是形成於民間,包括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說法也同樣是如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副所長周溯源曾經出版過一本書《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他甚至將五虎上將貼上了「封號」,幹將陳誠、忠將顧祝同、福將劉峙、飛將蔣鼎文、虎將衛立煌。
  • 蔣介石當年為何選擇撤退到臺灣?最後帶走了多少金銀珠寶?
    解放戰爭進入1948年底的時候,隨著遼瀋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結束,我軍在氣勢上已經完全佔了上風,此時,蔣介石也已經在盤算「遷都」一事。
  • 中越西沙海戰,解放軍順利通過臺灣海峽後,主席笑著說了一句話
    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周邊各國多次對我領土主權發起挑釁,其中在1974年南越海軍對我西沙群島發起了戰爭,我軍南海艦隊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發起自衛反擊最終險勝越南軍隊,而當時奉命支援的東海艦隊在順利通過臺灣海峽後,主席笑著說了一句話。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再談起他的軍事指揮理論實力,胡宗南於1936年4月在黃埔軍校成為國民黨陸軍中的第一個軍長,在國民黨兵敗飛逃臺灣之時,胡宗南是第一個跨入將軍行列、也是唯一一個在離開大陸以前獲得第三顆將星的人。那麼可見胡宗南可稱得上「天下門生第一人」有所緣由,然而其野心勃勃、胸無大略、不辨惡善、狂妄自大,抗戰時避居西北擁兵稱王(於是有西北王之說)軍事作戰最終一敗塗地。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不過,蔣介石雖然號稱800萬軍隊,還有所謂的王牌軍,以及美式裝備的精良武器,但也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因為此時,得到了人民擁護的解放軍也不斷地壯大起來,軍事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等到我軍奪取了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決定性戰役的勝利後,國軍主力損失殆盡。
  • 為了「一個中國」,1958年毛澤東幫了蔣介石一把
    整個戰役持續了約一個半月,以殲敵 3.3萬勝利告終。通過這次戰役,解放軍積累了渡海作戰的經驗。海南島失守後,再次引起蔣介石集團的驚慌,他們十分擔心中共緊接著發起對臺灣的進攻。因為當蔣介石統治迅速崩潰,以及其在大陸邊緣和沿海接連失敗之際,美國朝野人士對其政府扶蔣政策失誤抨擊之聲日烈,杜魯門總統二度準備採取「不予蔣保護」,觀其自生自滅的態度。
  • 金門戰役受挫後,為何不繼續對其發起強攻?這個原因很高明
    熟悉軍事歷史的人都知道,在解放戰爭末期,我軍曾組織過一次進攻金門島的戰役。這次戰役,我軍因情報失誤、缺乏經驗等原因,而遭遇了挫折,戰役最終也以失敗告終。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失敗並不可怕,只要重整軍備、重振士氣,就可以為下一次作戰的勝利奠定基礎。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指揮的?
    原標題: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幕後指揮的?在日本宣布投降時,他曾無視放棄武力命令,與蘇蒙軍繼續交戰,使得滯留在內蒙張家口的4萬日本僑民順利撤出。為此,此人在日本較有聲望。第一,蔣介石在日本投降後對侵華日軍網開一面,華北方面的三十五萬日軍全部得以遣送回國;第二,根本博本人沒有作為戰犯審判,私人財產也帶回了國。據根本博回憶錄說,戰後蔣介石曾在書房裡召見他,當時其他國軍上將都站著,蔣介石卻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沒有一絲戰勝國的傲慢,讓他非常感激。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此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不過,蔣介石雖然號稱800萬軍隊,還有所謂的王牌軍,以及美式裝備的精良武器,但也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因為此時,得到了人民擁護的解放軍也不斷地壯大起來,軍事力量變得越來越強大。等到我軍奪取了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決定性戰役的勝利後,國軍主力損失殆盡。
  • 杜聿明晚年回憶:淮海戰役時,先打此人可獲勝,被蔣介石直接否決
    ,並將徐州作為部署的核心地帶。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在徐州調兵遣將,制定出徐蚌會戰的戰役,他計劃將徐州一線的國軍向南移動,撤到淮河南岸,把蚌埠作為戰役的核心區域,拋棄徐州,避免遭受華野的近距離騷擾。徐州一線的部隊匯集在蚌埠和徐州一線,大約有60萬大軍,在與華野進行大決戰。
  • 越南入侵西沙群島之時,蔣介石說的這句話,至今國人都敬佩不已!
    在1974年1月19日我軍巡邏艦艇像往常一樣在西沙海域巡邏,遭遇越軍4艘艦艇猛烈炮火的攻擊,為此西沙群島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在激烈的西沙戰役過程中,我國海軍艦艇遭遇了補給和支援難的問題,要想讓福建的三艘護衛艦能最快的速度趕到西沙戰鬥,必須要經過臺灣海峽;眾所周知,當時兩岸關係非常緊張,但是顧不了那麼多,毛主席下令直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