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目前國內STEAM教育如火如荼地開展,殊不知在美國已經興起了很多年,讓我們來看看一位在美國從事STEAM教育的中國人,他所了解的美國STEAM教育是怎麼樣的,如何發展的,有哪些流行的學習課程和工具。
看到如今國內大肆宣揚的STEAM創客教育,感覺跟我在美帝剛進入這個行業時的情況很像,也想來談談這三年多自己在美帝做STEAM教育的經驗,說不定能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給國內同行和家長。
每每當人問起我在美國的公司是做什麼的,我總是會說就像是國內的新東X,只不過是做科技類培訓的,跟江湖術士差不多騙騙美國小孩lol。說實話,就算是美帝的科教行業也並沒有比國內高上大多少,技術含量沒有特別高,但是乾貨還是有一點的。
14年在美國CS研究生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了STEAM教育領域,趕上了美國STEAM行業的興起階段。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得講師到最後作為公司的技術/運營總監,開發各種STEAM的軟硬體和課程,一路走來不斷地摸索,三年的時間公司雖然沒有成功到引入巨額投資或者上市,但也至少在美西數一數二,雖沒有樹立什麼風向標,自己做的許多課程還是被其他小機構不斷借鑑走,有的還被一些公立學校引進作為他們的必修課程。
STEM的概念在美國很早就被提起了,但是真正興起的時候大概也就是12年左右,在歐巴馬的助推下,又興起了新的一輪大熱。
我所在的公司也就是在那時成立的,12年底,在這裡不得不說阿三的雞賊之處,跟緊大潮流,好多STEM教育公司都是由阿三搞出來的,包括我所在的公司。再加上幾乎所有的阿三都非常會吹,(所以說遇到阿三一定要小心..後面我跟他鬧翻也就是因為覺得被他各種坑,畫了好多餅給我)能把毫無技術含量的課程包裝成精品課程,瞬間就坑了第一桶金。
我的阿三老闆就是這樣,他放棄了十幾萬年薪的工作,在自己家裡的車庫開始,第一年就成功了。然後他就把經驗傳授給了其他阿三朋友,他們在其他地方也弄的挺成功的。這就好像現在中國遍地開花的所謂的創客STEAM教育中心一樣,在哪裡都能看的。
美國為什麼STEAM教育做得很成功?
在美國做STEAM的一個巨大優勢就是美國學校放學都很早,很多小學甚至下午一兩點就放學了,因此也催生了許多after-school program。因為家長上班沒辦法那麼早接小孩,所以很多學校開放給一些培訓機構進入學校用他們的場地繼續給學生上課到下午四五點,這樣小孩就不會沒地方去了。
相比於daycare(相當於日託之類的)純粹就是讓小孩玩浪費時間,家長更願意用這些時間讓孩子去學習一些有用的東西(當然也有其他的體育、藝術類的課後課)。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帝的STEAM教育會發展得那麼好,因為國家扶持,學校開放,學生時間多,家長又支持,天時地利人和。
公司的60%收入都是來自於去各個學校或者community center的課程收入,鼎盛時期一學期有快200所中小學,一百多個社區中心,每周在這些地方至少一節課,而周末的課程只佔了最多5%。
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summer camp夏令營,美帝把小孩單獨留在家是違法的,必須要有人看著,所以雙親都工作的家庭就把小孩送到了各種各樣的夏令營,因此STEAM夏令營也變得很熱門。而且STEAM類的夏令營收費還比普通的夏令營貴,例如體育類的夏令營一般就是兩三百美元一周五天從早上到下午,而STEAM類的從599-999不等。
但是因為這類的學費都可以算到免稅的項目中,在報稅的時候可以扣除甚至得到公司的補貼,所以其實就算很貴但是很多家長還是給孩子報很多的,因為最後算下來其實沒有那麼貴。所以說美帝的小孩其實一周七天有很多個機會可以學習STEAM課程,再加上有些學校還有專門的STEAM課,比中國的小孩學習STEAM的機會要多得多。
在那段時間大部分的機構也都是只使用scratch就打下了一片天地,後面因為同質化的機構越來越多,競爭激烈,在我14年加入那個公司的時候甚至只有我和阿三老闆兩人而已,13年兼職的時候總共還有快10個人。
那時候我們就意識到了做自己的專有的課程的重要性,從此便走上了各種尋找研究新課程的道路,後面還自己成立項目開發相應的軟體硬體(好像因為我的退出好幾個項目也終止了,不知道現在怎樣)。我覺得國內的要做得真正強大,估計也是得走這條路,不然運營得再好,終究也就是個假大空。當然,如果目標只是為了賺錢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幾年來我幾乎把市面上所有能當做STEAM課程的工具都研究了個遍,所以接下來說說在美國做得比較成功的或者是比較流行的幾項中哪些是真正能讓孩子學到東西的。
軟體編程、遊戲製作類:
在美國,STEAM課程很多都是與遊戲相結合,寓教於樂。美帝的家長們對於小孩玩遊戲並不反感,很多還跟著他們一起玩,特別是Minecraft,網絡上有無數的成人玩家都是因為想陪孩子玩才做出了很多相關的Mod、軟體、工具和教程之類的,這在中國應該是很難想像的。
當然,我在美國也遇到過很多亞洲家長一聽到我們的課程含有遊戲兩個字就扭頭走人的,但是總體上90%是不會禁止小孩玩遊戲的。
在這裡不得不細說Minecraft,這遊戲在國內好像沒有特別火,可是在美國從幼兒園到高中生,所有的小孩都知道。它本身就是個很好的遊戲,不僅如此,通過Minecraft衍生出來的東西更是大大推動了它的成功,以至於微軟都把它收購了。
美帝很多STEAM機構都有Minecraft的課程,最簡單的修改Mod,厲害點得你還可以通過Minecraft學到Java, Java, python等等,這些都有好多成熟的資源了,甚至有個叫MinecraftEDU的東西還能教你數學科學等全套STEM的東西,而且這個MinecraftEDU後來也被微軟收購去了。
除去技術類的分支,在STEAM的A類Art藝術中通過Minecraft也能學習圖像設計、3D建模,就連以Minecraft為主題的電影製作都有很大一部分市場。
我們公司跟Minecraft相關的課程產品至少有十個,而且每個課程都很火爆,從來都沒有像有些冷門課程因為報名人數少而取消過。可以說Minecraft撐起了美國STEAM市場的半邊天,可是感覺這條路在中國市場行不通,但是個別家長要自己教小孩的話可以試著借用Minecraft這個媒介。
用遊戲作為載體的另外一個比較出名的工具就是Scratch了。它是我發現國內最多機構用的,而且很多機構單靠Scratch就打通了天下,賺錢無數,還有由此衍生出的一些山寨中文Scratch之類的東西。
對於這一代小孩,Scratch就像我當年小學用著586電腦敲著的Logo語言一樣,這貨在美國也幾乎是人盡皆知。一直覺得它會過時的,可是這麼多年下來其實還是佔有著不可撼動的市場。
Scratch最大的優點就是簡單,最大的缺點也是過於簡單,但是讓小孩學習入門編程還是很有用的。很多機構的宣傳口號就是讓小孩自己做出遊戲來,然後通過製作遊戲來學習邏輯思維、編程思想甚至數學知識。的確,這些東西還真的是能學到一些。
這類2D遊戲編程類型的平臺還有很多,Hour of Code也是一個在美國比較火的,但是它只是名頭比較大而已,我覺得只對幼兒園的小朋友有用,其他的還有codecombat之類的,甚至微軟自己都出了一個類似的平臺叫TouchDevelop,但是好像沒什麼人用,我做了一套教材但根本就沒有成功開過課,因為沒人報。。
對於這些2D遊戲編程平臺的選擇,我覺得主要是要注意他的擴展性,不然再好也沒用,因為小孩可能研究透了就膩了,覺得沒東西玩了。雖然我個人不是很喜歡Scratch,但是Scratch不僅能做遊戲,還能和其他硬體結合,比如和Lego Wedo結合製作樂高機器人,和kinect結合做行為感應遊戲,甚至還能操控Arduino等等,瞬間就甩開了其他平臺好幾條街。最近看到國內很多廠商也在做與Scratch結合的產品,比如mbot和鳳凰機器人之類的。
通過一個軟體可以進行無限擴展,孩子們自然會喜歡。他們喜歡的可能不是Scratch,他們喜歡的有可能是機器人,但是要操作機器人他們就必須學會如何用Scratch編程,因此由興趣驅動他們就會認真去鑽研。
我小時候學編程也不是因為我喜歡,只是因為喜歡玩遊戲,但是家長鎖了電腦,所以我就去研究怎麼破解系統密碼和軟體鎖;後來因為不想花太多精力過無聊的關卡,就自己去研究怎麼在遊戲作弊修改寫作弊軟體之類的,逼著自己看懂了代碼;再後來因為用了WM系統的手機,在論壇做ROM改軟體之類的,發現自己技術不夠用了,就選擇了計算機專業。
學一個東西是需要動力的,但是唯獨不能是來源於父母逼出來的。所以我後來做課程都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各個都很成功,而那些家長建議的,或者是阿三老闆強迫做的看起來高上大的課程因為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喜好,很多都是失敗的,不是沒人報,就是孩子被迫報了也不認真聽課,再好的內容他們也學不到什麼。
喜歡玩遊戲做遊戲的其實更推薦用一些效果好的3D遊戲製作平臺,入門級最推薦的就是Kodu了,簡單易用效果又好,孩子們會很喜歡的,雖然學不到太多編程思想,但是給低年級小孩使用還是可以的。
再往上走就是Roblox,也是在美國中小學生中很火的一個遊戲平臺,可以玩別人的遊戲,也可以自己製作。然後就是Unity和Unreal這些專業級別的了,也不難,很多初中生就可以用他們製作簡單的遊戲了。
如果家長真的反感遊戲,那還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做app。蘋果swift有兒童版的了,老牌的有類似Scratch操作方式的app inventor,同樣也是出自MIT的,可以做安卓的app,但是說實話用戶體驗不是很好。
iOS平臺的Gamesalad很不錯,所有我教過的課程裡這個的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都最高,因為做出來的app質量都挺不錯的,雖然只能2D,而且一個巨大的缺點就是這個軟體無敵的貴。其他的還有很多,例如phonegap之類的,在此就不細講。其實app類的製作平臺也是很有市場的,因為孩子們可以放在手機上隨時展示,所以給了他們很大的動力。
這條線還有個分支就是網站製作,學習html、css和java,前端的這些東西很快就可以產生效果,而且做出來的網站還是可以到處分享的東西,所以也是會得到很多孩子和家長的喜愛。
硬體類:
其實STEAM系列的硬體類很多都需要編程的配合,純硬體的並不多,而且可玩性不高,比如snap circuit。當然sc還是一套很好的教具,個人還是非常喜歡的,但是這類課程的市場至少在美國沒有特別的大。
軟硬體結合最成功的就屬各類機器人了,和Scratch結合的就很多了,Lego wedo,mbot之類的(這些都貴的一逼。。),在美帝最為流行的就是Lego Wedo,Lego Mindstorm和VEX系列。他們都有相應的競賽,也更加推動了這些機器人的推廣,而且許多中國的學校和機構也有相應的課程,畢竟因為有比賽嘛,得了個獎更好宣傳。
當然,用這些產品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是絕佳地,強烈推薦各位家長讓小孩參加這些機器人比賽,特別是FLL,也就是使用Lego Mindstorm的,它不僅只是比賽怎麼做機器人,怎麼編程,還需要做一些科學項目研究,presentation等,給小孩一個全面發展的機會,這也是我最愛帶隊參加的比賽。而且Lego Mindstorm這條線又發展出了使用Java、Small Basic等等語言編程的課程,擴展能力也是很大的。當然,它很貴,國內有一些山寨產品也不便宜。
機器人平臺類的東西數不勝數,前面提到的那些多數都是可以使用可視化編程,也就是類似Scratch的拖動編程方式。如果孩子足夠厲害,可以開始玩arduino,讓他學用C語言去編,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升級了,可以跟實際應用接軌了。Arduino這條線擴展開來也是有數不清的產品,掃地機器人、3D印表機之類的,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網上很多教程。
除了機器人平臺,還有3D列印這一條線在美國也很火,通過組建3D印表機,進一步編程,然後製作3D模型,然後3D印表機器人什麼的,擴展性也很強,但是其實家用3D列印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其他硬體類的STEAM工具還有很多,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我並沒有發現什麼市場反響特別好的,在此就不多說了。
藝術類:
在我剛進入這行時,STEM裡還沒有加入A。後來突然就變成了STEAM,估計也是美帝教育部門發現學生不能過於偏向理工科,就加入了藝術類。
但是在STEAM教育機構中很多還是將藝術與電腦相結合,個人認為這也是一個讓孩子重新對藝術感興趣的切入點。前面說的3D模型製作是一個很有趣的課程,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思維。更多的還有CG圖像設計,圖片編輯(photoshop課程在美帝也是很有市場的),還有各種影視剪輯電影製作之類的,我之前做的一系列以為會變成冷門課的藝術課程其實都還是有挺大的報名量。
數學類:
之前我還做了一條課程分支就是Math powered by computer的,簡單的說就是用計算機來學習傳統數學,簡直就是直戳亞洲家長的心扉。現在有很多電子數學工具可以當做學習數學的一個很好的平臺,例如很多地方都可見到的matlab還有geogebra之類的,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深入研究,這對數學教學有很好的幫助。
雖說是淺談但是也說了很多,就在此打住了,上面的每個話題延伸開來還能再講很多,有興趣的可以留言問我。目前看到國內做STEAM其實都只是停留在單純的Scratch編程和樂高機器人,所以我也在打算做個全面點的STEAM機構,前期可能做一些在線課程,只是不知道在線教育在中國是否行得通,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標註一下待我準備好了可以弄個試聽課什麼的讓大家看看。
STEAM這個東西雖然沒有特別有技術含量,但是讓孩子們多接觸一些還是很有好處的,至少比單純的數理化強多了。我們國內的孩子在大學前很少有機會和時間真正接觸到這些,不像美帝的小孩那麼閒,所以家長的推動也是很重要的。市面上的一些機構只要是使用了真正有用的工具,再加上真正有學識的老師,是可以讓孩子們去試一下的,說不定不小心就開發了孩子新的一項天賦技能呢,對吧。
來源:知乎,作者:wzyy,美國STEAM教師、程序猿